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目的]探讨博白县病毒性肝炎(肝炎)流行规律,为制订科学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1996~2005年博白县肝炎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96~2005年博白县肝炎发病率在10.24/10万~28.15/10万,年均平均17.13/10万;流动人口较多的7个乡镇为23.40/10万,其他21个乡镇为13.45/10万(P〈0.01);男性为23.49/10万,女性为9.72/10万(P〈0.01);15~39岁发病率最高为23.56/10万,其次40岁以上为16.60/10万,其他年龄人群为4.69/10万~10.60/10万(P〈0.01);以农民和学生为主,分别占41.12%和18.50%;乙肝占70.18%,甲肝占20.89%,其他型占8.93%。[结论]甲肝和乙肝是肝炎防治的重点,农村、学校及流动人口聚集地区为肝炎防治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都兰县病毒性肝炎(肝炎)的流行趋势和规律,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都兰县1990-2004年报告的肝炎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90-2004年肝炎年均发病率为85.01/10万;甲肝发病率波动较大,乙肝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肝炎病例中,乙肝占56.93%。年均发病率男性为94.73/10万,女性为74.81/10万(P〈0.01);肝炎的高发年龄为10-34岁,其中甲肝为30岁以下,乙肝为20-44岁。[结论]都兰县肝炎发病以乙肝为主。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舟山市2002-2007年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为制定病毒性肝炎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舟山市2002-2007年法定传染病报告的病毒性肝炎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2-2007年舟山市共计报告病毒性肝炎6726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11.44/10万,最高的2002年为127.75/10万,最低的2004年为103.38/10万,呈逐年稳步下降趋势。乙型肝炎构成比逐年上升至83.95%,而未分型肝炎构成比逐年下降,甲型肝炎和其他血清型在一定范围内波动。20岁以下年龄组报告发病率呈缓慢下降趋势。病例主要集中在20~49岁年龄组,男性多于女性,职业以渔农民为主。结论舟山市病毒性肝炎防制工作在继续巩固甲型肝炎低发病率的同时,重点应加强乙型肝炎的防制工作。要加强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规范乙型肝炎的诊疗和疫情监测,加强乙型肝炎传染源的管理,以降低乙型肝炎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4.
宁波市1991~2000年甲、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宁波市自1991年对病毒性肝炎进行分型报告以来,甲,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方法 对1991-2000年甲,乙型肝炎疫情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宁波市1991-2000年甲型肝炎平均报告发病率为52.63/10万,死亡率为0.03/10万,病死率为0.05%;甲型肝炎发病呈缓慢下降趋势,乙型肝炎平均报告发病率为42.55/10万,死亡率为0.17/10万,病死率为0.40%;10年间发病率相对平稳。结论 病毒性肝炎发病呈明显下降趋势,影响宁波市病毒性肝炎的发病高峰主要是甲型肝炎。 相似文献
5.
1995~2006年十堰市病毒性肝炎资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十堰市病毒性肝炎流行状况,为制定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995~2006年十堰市病毒性肝炎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95~2006年十堰市报告病毒性肝炎病例49 838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121.86/10万,各年份间发病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县(市、区)平均报告发病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000年起报告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主要因乙型肝炎报告发病率上升所致,乙型肝炎构成比上升至91.98%.15岁以下年龄组报告发病率呈缓慢下降趋势.病例主要集中在15~39岁年龄组,男性多于女性,职业以农民居多.[结论]十堰市病毒性肝炎报告发病率较高.要加强新生儿免费乙肝疫苗接种,规范乙型肝炎的诊疗和疫情监测,加强乙型肝炎传染源的管理,以降低乙型肝炎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6.
机体在正常代谢过程中,体内存在着自由基反应,肝脏富有丰富的线粒体,在代谢过程中可产生大量的氧自由基,肝脏又是脂质过氧化降解的主要场所。而病毒性肝炎是机体感染肝炎病毒后,以肝脏炎症和坏死病变为主的传染病,主要通过血液或体液而传播,因此肝脏发生病变、肝细胞受损时,可导致自由基代谢紊乱。自由基的增加和脂质过氧化,破坏了机体氧化/抗氧化体系的平衡,引起氧化应激的发生,在肝细胞损伤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硝基酪氨酸(nitrotyrosine,NT)是蛋白质硝基化损伤的特异性标志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子长县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发病情况及流行病学特征,评价防治工作效果,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1997-2006年乙肝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97-2006年子长县累积报告乙肝病人638例,年均发病率为27.22/10万,呈逐年上升趋势。年均发病率,男性为34.25/10万,女性为19.63/10万(P〈0.01);0-9岁为17.41/10万,10-19岁为29.37/10万,20-39岁为32.23/10万,40-59岁27.59/10万,60岁以上为19.18/10万(P〈0.01);农村为29.08/10万,城区为22.57/10万(P〈0.01)。638例病人中,农民占47.96%。[结论]子长县乙肝疫情呈大幅度上升趋势,大年龄组儿童和青壮年是高发人群。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服务从业人员病毒性肝炎知识及防治的态度、行为的调查,为制定预防病毒性肝炎传播干预措施及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进行病毒性肝炎知识、态度、行为调查问卷调查。结果大部分服务从业人员愿意接受相关知识宣教,但对病毒性肝炎的相关常识了解情况不够理想。结论对服务从业人员需要经常开展病毒性肝炎预防知识教育和宣传,同时建立科学有效的食品卫生监督体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北京市平谷区2009年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特征及流行趋势,为制定病毒性肝炎的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184例中男性120例,占65.22%;女性64例,占34.78%;男女性别之比为1.88∶1。60岁~组男性发病率最高,发病率为58.07/10万。肝炎型别构成比以乙型肝炎(乙肝)为主占78.8%。职业分布以农民发病最高,构成比为58.7%。时间以1月份最高,发病率为11,18/10万,冬春季高峰较明显。结论小年龄组发病率低说明甲(乙)肝疫苗接种产生效果,今后防治重点仍应放在农村,加大宣传力度,积极推广甲肝疫苗及乙肝疫苗的接种工作,做好个案调查及集体单位首发病例的调查处理,以降低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2009年乳山市13月戊型病毒性肝炎疫情流行特征和原因。[方法]对2009年13月份疫情网络法定报告的36例戊型病毒性肝炎病例逐一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使用统一调查表格收集个案发病基本情况。[结果]2009年13月戊型病毒性肝炎发病与往年基本一致。33例职业为农民(占91.67%),发病年龄均在40岁以上;有2例(占5.56%)经常在外就餐,10例(占27.78%)发病前有次数不等的聚餐史;有30例(占83.33%)发病前曾食用过海虹、蚬子、牡蛎等贝类海产品,16例(占44.44%)发病前吃过生葱、生韭菜等生蔬菜,28例(占7.78%)没有饭前便后洗手的良好习惯。[结论]36例戊型病毒性肝炎个案间均不存在关联性,为散发病例,仅2例可能存在家庭聚集性。发病前吃过海产品、生蔬菜,以及农民的不良卫生习惯可能是发病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湖州市社区人群病毒性肝炎感染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湖州市社区人群病毒性肝炎的感染特征。方法对社区人群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研究对象,进行个案调查和血清学检测。结果湖州市社区人群HAV、HBV、HCV、HDV、HEV标化感染率分别为55.74%、65.22%、0.12%、0%和38.88%。甲型肝炎总感染率城镇高于山区和平原水乡,感染率与年龄呈正相关。乙型肝炎总感染率男性高于女性,小年龄组即达较高水平;HBsAg携带率为4.14%,年龄分布呈中间高两头低,10岁以下携带率为0%;人群乙肝病毒标志物存在15种不同组合模式。戊型肝炎流行率地区间差异非常显著,城镇和平原水乡明显高于山区;流行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上升。各型肝炎病毒混合感染比例较高,双重感染占37.52%。结论湖州市社区人群五型病毒性肝炎感染型别主要为HBV、HAV、HEV三种,流行特征各不相同,HEV感染率较高,HAV、HBV的感染率属中等水平,HCV、HDV的流行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濮阳市病毒性肝炎(肝炎)的流行趋势,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濮阳市1995~2004年肝炎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95-2004年肝炎年均发病率为78.59/10万。甲肝发病逐年下降,近2年有上升趋势;乙肝在各型肝炎中所占比例最大,发病率呈下降趋势;甲肝发病有明显的夏秋季高峰,乙肝季节分布不明显;甲肝的年龄分布以0~20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乙肝以20~45岁年龄组为主;甲肝男性年均发病率为16.84/10万,女性为7.98/10万,乙肝年均发病率为112.62/10万,女性为44.76/10万;病毒性肝炎的地区分布呈现市区高于农村。[结论]乙肝是濮阳市肝炎的防治重点,甲肝发病有增高趋势。 相似文献
13.
2004~2009年巴马县病毒性肝炎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巴马县病毒性肝炎的流行情况,为制定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04~2009年巴马县病毒性肝炎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4~2009年合计报告肝炎病例1 315例,年均发病率为86.77/10万,死亡1例,平均病死率为0.076%。肝炎发病率,2004年为32.75/10万,2005年为56.69/10万,2006年为92.67/10万,2007年为93.54/10万,2008年为101.46/10万,2009年为138.02/10万。年均发病率(/10万),甲肝为2.38,乙肝为75.94,丙肝为7.26,戊肝为0.20,未分型肝炎为0.99;男性为732,女性为583;0~14岁为104,15~34岁为652,35~54岁为388,55~74岁为155,≥75岁为16。年均发病率最高的为巴马镇、甲篆乡、东山乡、凤凰乡、燕洞乡。1 315例肝炎病例中,农民占69.89%,学生占7.22%,流动人口占1.29%。甲肝2、3、9、10月发病较多,乙肝主要在7~12月发病,丙肝高发在2~4月和8~9月,肝炎合计发病高峰在3~4月和7~12月。[结论]巴马县病毒性肝炎发病率逐年增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盐都区病毒性肝炎流行状况,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SPSS12.0软件对1991~2007年盐都区病毒性肝炎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盐都区1991-2007年共报告病毒性肝炎15606例,年均发病率为100.83/10万。随着年份的增加,发病率下降经趋势性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女性别间发病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7年间甲型肝炎得到了有效控制;乙型肝炎发病数自1998年开始下降明显。近年来戊型肝炎发病数和疾病构成比上升。[结论]盐都区采取的以疫苗接种为主导的综合性防治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仍需加强成人急性病毒性肝炎防治;继续在农民等弱势群体推广甲、乙肝疫苗接种,加强急性病毒性肝炎的分型和病人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威海市近年来戊型肝炎(戊肝)的发病趋势和分布特征,为制定防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威海市2005~2010年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戊肝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5~2010年年均发病率为5.08/10万,各年发病率分别为5.02/10万、4.56/10万、3.43/10万、3.81/10万、6.72/10万、6.97/10万。年均发病率,男性为8.09/10万,女性为2.03/10万;<20岁为0.11/10万、20~49岁为3.16/10万、50~69岁为13.90/10万、≥70岁为13.57/10万。3~5月发病数占全年总数的42.17%。累积发病率,环翠区为34.51/10万,乳山市为67.84/10万,文登市为17.27/10万,荣成市为7.35/10万。[结论]威海市戊肝发病率较高。3~5月为高峰季节。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北京市门头沟区病毒性肝炎高发原因,以便有针对性地提出防控对策。方法使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门头沟区病毒性肝炎报卡的特点,同时通过摘抄病例、调查走访和流行病学访视等形式调查病毒性肝炎诊断报告的依据,对照病毒性肝炎行业诊断标准 WS-2008判断病例报告是否准确。结果门头沟区病毒性肝炎报告呈现报卡医院相对集中、报卡科室和报卡医生相对分散的特点。走访医院发现,大量临床医生对诊断标准掌握不清、诊断标准掌握普遍宽松,导致大量不符合诊断标准的病例被上报,诊断准确率不足50%。结论北京市门头沟区病毒性肝炎报告发病率较高主要与大量未达到诊断标准的病例误报有关。为提高病毒性肝炎报告的准确率,应采取加强医疗机构的诊断报告水平、成立规范化的肝炎门诊和医疗机构应建立病毒性肝炎报卡自查核实制度等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17.
江苏省海安县2007—2008年病毒性肝炎分型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海安县病毒性肝炎(简称肝炎)发病的实际水平,为制订肝炎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该县李堡和角斜2镇常住人口在2007年3月1日—2008年2月29日期间达到"可疑肝炎病例"标准的病人采集血样送辖区内医院检测ALT。ALT阳性者,在15~20d内采集第2份血样,及时将2份血样送海安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用ELISA方法检测抗-HAVIgM、HBsAg、抗-HBslgM、抗-HCV、抗-HEVIgM。同时对全县其他镇报告的急性肝炎病人进行分型诊断。结果监测期间2镇共报告急性肝炎监测病例338例,急性肝炎监测病例发病率为260.73/10万。甲、乙、丙、戊型肝炎比例分别为8.06%、37.10%、16.13%、38.71%。结论肝炎防治工作仍是今后该县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重点之一,其中乙、戊型肝炎防治工作将是肝炎防制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法定传染病网络报告系统报告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病例的准确性,规范乙肝报告。[方法]对越秀区2006-2007年网络报告的全部乙肝病例进行人户访视核实,部分采血检测乙肝病毒(HBV)急性感染标志物。[结果]2006-2007年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合计报告监测点乙肝病例1738例,其中,2006年688例,2007年1050例;由本区医疗机构报出的占89.97%,其中省级医院报告684例,市级医院报告562例,区级或社区医院报告291例,部队医院、企业、私人诊所等医院报告27例;报告基本信息无误且成功核实的占68.81%,核实的乙肝病例报告诊断符合率为30.14%。[结论]越秀区乙肝网络报告质量有待提高,国家应统一乙肝报告标准。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珲春市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特征,为完善病毒性肝炎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07—2008年珲春市网络直报的病毒性肝炎疫情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7—2008年珲春市急性肝炎年均发病率为193.39/10万,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u=10.60,P0.01),平均发病年龄为46.86岁,多发年龄为30~59岁之间,主要病种为乙型肝炎,职业为工人和农民、家务。结论2007—2008年病毒性肝炎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应有计划地在重点人群开展甲型、乙型肝炎疫苗的普种和加强接种为主导的综合性防制措施。 相似文献
20.
山东省1997—2006年戊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了解戊型肝炎的发病趋势和分布特征,为制定防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山东省1997—2006年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戊型肝炎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戊型肝炎报告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0年内上升了22倍。沿海地区发病率较高,其中烟台市最高,年均发病率为3.43/10万;3月份和4月份报告病例较多,分别占全部病例的15.79%和12.80%。发病以成人为主,20岁以下病例仅占1.32%,且40岁以上病例所占比例有逐年上升趋势;农民病例较多,占总病例的55.36%。结论应进一步加强戊型肝炎的监测和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