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尿中2,5-己二酮含量的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正己烷 (n Hexane)为饱和脂肪烃类 ,作为溶剂在工业中的使用日益广泛 ,国内正己烷职业中毒引起的周围神经病近年来屡见报道[1,2 ] 。由于接触者尿中 2 ,5 己二酮 (2 ,5 Hex anedion ,HD)的浓度与车间空气中正己烷的浓度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美国国家工业卫生学家协会 (ACGIH)已将尿中2 ,5 己二酮作为正己烷接触者生物监测指标 ,并规定其生物接触限值 (BEI)为 5mg/gCr[3 ] 。目前国内外测定 2 ,5 己二酮的方法是用二氯甲烷、乙醚萃取 ,气相色谱分离[4 6] ,但由于萃取溶剂有一定的毒性 ,且与 2 ,5 己二酮保留时间较接近 ,不能达到…  相似文献   

2.
晨尿与24 h尿汞浓度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职业接触者的生物检测中 ,尿液是常用的生物材料之一。多数情况下 ,它能反映尿滞留膀胱期间血浆中被测物的平均浓度。 2 4h尿中被测物浓度 ,多与接触程度有较好的正相关[1] ;能较准确地反映毒物在体内的蓄积状况。但在日常体检中很难收集 2 4h全部尿样进行分析。在美国ACGIH制定的生物接触限值中 ,尿汞是收集班前尿测定 ,结果用肌酐法校正。目前国内多采用比重法校正尿样 ,尿样收集时间不限[1] 。本文分别用比重法和肌酐法对 2 4h尿和晨尿中汞值进行校正 ,以观察 2 4h尿与晨尿之间的关系 ,探讨最佳留尿时间和校正方法。1 对象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通过呼吸道职业性接触镉的情况下,工人体液中铁和锌的水平与镉肾毒作用间的相互关系。[方法]随机抽取镉接触工人103人和对照组人员36人,分别测定镉接触标志物[血镉(blood cadmium,BCd)和尿镉(urinary cadmium,UCd)]、镉肾毒性的效应标志物[尿β2-微球蛋白(urinary β2-microglobulin,Uβ2-MG)、尿白蛋白(urinary albumin,UALB)和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urinary N-acetyl-β-D-glucosaminidase,UNAG)]和反映铁状态的生物标志物[血红蛋白(Hb)、血清铁蛋白(serum ferritin,SF)和血清转铁蛋白受体(serum transferrin receptor,sTfR)],测定血锌和尿锌来反映体液中锌水平,并分析这些标志物间的相互关系。[结果]镉接触工人的血镉、尿镉均明显增高,尿β2-MG和UALB均高于对照组,尿NAG、β2-MG和UALB均随尿镉水平的增高而增高,存在剂量-效应关系,Hb含量和SF低于对照组,贫血患病率高于对照组。接触组血锌和尿锌含量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尿锌与尿镉和血镉间均呈正相关关系,尿镉高的工人尿锌浓度高于尿镉低的工人。[结论]职业性镉接触能引起体内铁储存量下降和贫血患病率增高,在体内镉蓄积到一定程度时,会引起尿锌排泄增加。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磷肥厂氟化物的污染情况及工人尿氟、血氟浓度及车间内氟化物浓度的两两相关系。 [方法 ]采集接触者班前尿、早晨空腹血及对照组随机尿 ,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分析 ,并测定混化车间空气中氟化物的瞬间浓度与接触者的尿氟浓度、血氟浓度进行两两相关分析。[结果 ] 2 9个瞬间浓度有效样品中 ,超标率为 65 5 % ,接氟组尿氟含量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其与工人所处岗位的空气氟浓度呈直线正相关 ,血氟浓度与空气氟浓度、尿氟浓度无相关系。长期在该厂区外工作的人群尿氟本底值为 ( 0 83 0± 0 2 61)mg/l。[结论 ]尿氟是良好的工业性氟病接触指标 ,但在职业性体检时 ,还应结合临床表现、血氟等多项化验指标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铅对人体的危害,为保护铅接触作业工人身体健康提供依据。[方法]对铅接触作业工人进行体检。血铅和尿铅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红细胞锌原卟啉用ZPP-3800直读式仪器测定;生产环境监测按GBZ159-2004和GBZ/T160.10-2004进行。[结果]铅烟测定3点,超标2点;铅尘测定2点,超标1点;铅作业观察对象20名,未发现铅中毒者。血铅和尿铅超标发生率和神经症发生率与接触铅浓度有关(P<0.05)。[结论]铅是高毒物品,在没有低毒或无毒物品可替代的情况下,降低作业场所空气中铅烟和铅尘浓度,加强个人防护是预防铅危害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四氢呋喃(THF)职业接触工人尿中THF含量与工作场所空气中THF及THF个体接触量的剂量-效应关系,探讨尿THF作为职业接触生物监测指标的可行性。[方法]利用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法测定某香料厂的作业场所空气中THF浓度;通过个体采样监测该厂19名作业工人的THF个体接触量;并利用顶空法检测其尿中THF浓度,以6名行政人员为对照。[结果]3个不同作业点空气中THF浓度范围为15.8~66.2mg/m~3,19名作业工人8h个体接触量范围为0.76~4.23 mg,尿中THF浓度范围为0.18~5.36 mg/L。非接触者尿中未检出THF。作业工人尿中THF与工作场所空气中THF浓度的相关系数r=0.53,而与作业工人个体接触量的相关系数r=0.91。[结论]提示尿THF可作为职业接触THF的生物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7.
镉致人体健康损害的环境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目的 ]通过对环境镉接触人群的流行病学调查 ,探讨和评价环境镉接触和所致人体健康不良效应间的剂量 效应关系。 [方法 ]选择居住在污染区 3 5年以上并以当地自产米为主食的居民为调查对象 ,通过问卷和体检收集其既往接触史及健康状况 ,同时采集血、尿等样本 ,以尿镉、血镉和估计镉摄入量作为镉接触生物标志物 ;以尿 β2 微球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NAG酶和白蛋白 (肾损害 )、骨密度 (骨损害 )和性激素及前列腺特异抗原 (男性生殖系统损害 )为损害效应生物标志物。 [结果 ]不同污染地区调查对象的体内镉负荷与环境镉污染程度呈正相关 ,且各地区间调查对象尿镉水平差异具有显著性 (P <0 0 1)。值得注意的是 ,不同性别之间的尿镉水平存在明显的差别 ,女性高于男性。对照组尿镉均低于 5 μg/L ,低接触组大多小于 5 μg/L ,但高接触组大多大于 5 μg/L ,而且大多数尿镉异常增高者也在该组中。高污染区居民尿中 β2 微球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NAG酶和白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区 ,且与镉接触 (尿镉 )有着明显的剂量 效应关系。研究同时提示镉引起肾脏损害的广泛程度与镉接触的水平有关 :低剂量时仅累及 1~ 2个肾小管效应生物标志物变化 ,而高剂量时则引起 2个以上肾小管效应生物标志物的变化。同时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汞作业人员早期肾脏损伤的生物效应指标。[方法]将116名汞作业人员分为尿汞值超标组、尿汞值正常组,并以无汞接触史的50名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尿中肌酐(UCr)、γ-谷氨酰基转移酶(γ-GT)、α1-微球蛋白(α1-MG)、β2-微球蛋白(β2-MG)、视黄醇结合蛋白(RBP)、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排除肾病史和肾脏疾病患者后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汞作业人员α1-MG、β2-MG、RBP、NAG和对照组相比均有升高趋势,其中RBP和NAG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尿汞值超标组和尿汞值正常组NAG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汞作业人员NAG活性增高较尿汞出现得早,建议将尿NAG活性测定作为汞作业人员健康监护指标之一,与尿汞同时检测。  相似文献   

9.
深圳市250名健康成人尿2,5-己二酮生物限值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己烷作为溶剂在制鞋厂、玩具厂和印刷厂等广泛应用 ,曾发生过多起职业中毒。正己烷属低毒类 ,对中枢神经系统有轻度抑制作用 ,对皮肤黏膜有刺激作用 ,长期接触可致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正己烷具有高挥发性、高脂溶性 ,并有蓄积作用。尿 2 ,5 己二酮是正己烷接触者的代谢产物 ,目前国内外均将尿中 2 ,5 己二酮作为接触正己烷生物监测指标。为探讨尿 2 ,5 己二酮生物接触限值 ,我们对深圳市2 5 0名无职业性正己烷接触的健康成年人作了尿 2 ,5 己二酮测定。1.对象与方法 :筛选身体健康、无职业性正己烷接触史的工人、机关干部和卫生工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三氯乙烯(TCE)与噪声对职业接触人群听力损害的联合作用。[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TCE职业接触人群逐项进行问卷调查和尿中三氯乙酸(TCA)浓度及听力的测定。[结果]接触组中工龄≥2a或尿中TCA浓度≥50mg/L的调查对象,在8KHz频段纯音气传导听阈值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在接触组内,工龄≥2a的调查对象在4、6和8KHz高频段听阈值均明显高于工龄﹤2a者(P﹤0.05或P﹤0.01)。接触组中工龄≥2a的调查对象高频听力损失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TCE存在听力毒性,降低工作环境中TCE浓度与缩短TCE的接触时间是预防TCE听力毒性的重要手段;在职业健康监护中开展对TCE职业接触人群听力测试(主要是高频段),对于发现早期TCE中毒患者,预防TCE职业危害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二氧化硅粉尘接触工人肾功能的变化。[方法]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二氧化硅粉尘接触工人和对照组尿白蛋白(ALB),β2-微球蛋白(β2-MG),用比色法测定尿N-乙酰-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含量。[结果]二氧化硅粉尘接触工人和对照组尿白ALB分别为(1.11±0.97)和(0.56±0.32)g/mol(P<0.01),β2-MG分别为(13.87±10.48)和(10.08±6.36)mg/mol(P<0.05,NAG分别为(2.16±3.67)和(1.04±0.81)U/nmol(P<0.05),二氧化硅粉尘接触工人尿白ALB、β2-MG和NAG显著高于对照组,其含量增加与二氧化硅粉尘接触时间有关。[结论]二氧化硅粉尘可引起工人肾功能改变。  相似文献   

12.
<正>铅在工业生产中却有着广泛用途,而它对人体有较强的毒性,可对全身系统和器官造成损伤[1]。铅接触工人在生产环境中长期接触铅烟或铅尘会引起职业性慢性铅中毒,而尿中铅的含量可以反映人体接触铅的情况,对铅中毒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2]。尿铅测定是铅接触工人普查、铅中毒诊断的一项重要指标。为了解温岭市铅接触作业企业工人健康状况,2009-2011年对全市313名铅接触工人尿铅进行了普查测定,并对结果进行分析。1材料与方法1.1样品来源采样对象为温岭市铅接触作业企业工人,以纯  相似文献   

13.
测定尿δ 氨基己酰丙酸 (δ ALA)是目前诊断职业性铅中毒的指标之一。为了解承德市非铅接触者尿中δ ALA水平 ,我们对该地区 2 6 4名健康成年人尿δ ALA进行了测定。1 对象与方法 :随机抽取居住在当地 2年以上且心、肝、肾及血液系统无疾病的非铅接触的健康成年人 2 6 4名 ,其中男 15 8名、女 10 6名 ,年龄 2 0~ 5 0岁。调查对象中工人 115名、干部 14 9名。用洗净的玻璃瓶 ,采集受检者晨尿 ,用对二甲氨基苯甲醛比色法进行测定[1] 。计算几何均数 (G) ,并进行t检验。2 结果 :2 6 4名非铅接触者尿δ ALA值几何均数为 17.35μmol/L ,…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正己烷对接触工人的职业危害情况。[方法]用碳管采集工作场所空气中正己烷样品,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其浓度,对121名正己烷接触工人和90名对照组工人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结果]接触正已烷的部分工人具有头痛(23.1%)、头晕(32.2%)、乏力(43.8%)、四肢麻木(50.4%)等症状;部分工人出现肌力下降(7.4%)、膝反射减弱或消失(11.6%)、手震颤(4.1%)。测定尿2,5-己二酮含量,86接触者(17.1%)超过职业接触限值。工作场所检测正己烷浓度范围263~385mg/m^3,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结论]职业接触正己烷可引起四肢麻木、肌力下降等周围神经损害症状,并导致接触者尿2,5-己二酮含量升高;需要定期开展接触工人的职业健康检查和工作场所的正己烷浓度监测。  相似文献   

15.
职业性铅接触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研究铅接触者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活性变化。方法对某蓄电池厂135名铅作业工人及52名非接触者进行了尿铅含量及尿NAG活性测定。结果接触组工人尿NAG[(13.91±1.62)U/gCr]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7.82±1.55)U/gCr]。随着尿铅水平升高,尿NAG活性有升高趋势。接铅1~3年组尿NAG活性开始上升,7年以上明显增加。结论尿NAG活性似可作为铅致肾损害的早期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6.
二硫化碳接触工人尿2-硫代噻唑烷-4-羧酸排泄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二硫化碳 (CS2 )接触工人尿 2 硫代噻唑烷 4 羧酸 (TTCA)的排泄规律 ,为制定CS2 短时接触生物监测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将受试对象分为 3组进行实验 :(1) 14名非CS2 接触者在某CS2 车间暴露 2h后收集不同时段尿液 ,分析其TTCA浓度变化 ;(2 )某CS2 车间 15名CS2 接触工人三班倒休息 4 8h后上班 ,连续收集 3d班前、班中、班末尿 ,分析其TTCA浓度变化 ;(3)收集 4 0名长期接触CS2 工人班末尿 ,分析其TTCA浓度变化与工人接触CS2 的 8h时间加权平均浓度 (PC TWA)的关系。结果 第 1组研究结果显示 ,接触CS2 4h后 (此时已停止接触 2h)尿中TTCA含量达到最高值 [(1.0 3± 0 .72 )mg/gCr];第 2组研究结果显示 ,班前尿TTCA含量极低 [(0 .37± 0 .2 8)mg/gCr],与班中尿 [上班后 4h(1.2 3± 0 .71)mg/gCr]及班末尿 [(1.31± 0 .78)mg/gCr]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而班中尿TTCA值与班末尿相比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第 3组研究结果显示 ,班末尿TTCA值与工人PC TWA之间有直线关系 [Y(TTCAmg/gCr) =1.16 36X(CS2 mg/m3) - 5 .4 116 ]。结论 班末尿TTCA值可作为CS2 接触工人的生物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7.
尿邻甲酚作为接触甲苯生物监测指标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尿邻甲酚作为接触甲苯生物监测指标的可能性。方法建立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体尿中邻甲酚,且使用该方法测定非职业及职业接触甲苯人群尿中邻甲酚水平,并进行接触评定。结果甲苯接触者尿邻甲酚水平为(2.61±1.94)mg/L,明显高于对照组[(0.32±0.23)mg/L],差异有显著性(P<0.001),且接触甲苯工人班后尿邻甲酚水平比班前明显升高,最高可达29倍。接触甲苯者尿邻甲酚水平与个体接触甲苯浓度明显相关(r=0.6295,P<0.01)。结论尿邻甲酚可以作为接触甲苯的生物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开展人群尿锰水平调查和锰作业人群尿锰的接触水平调查提供简便、可靠的检验方法。[方法]采用恒温消解仪消解尿样,以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尿中锰。[结果]该方法的回归方程^Y=0.001+0.028X,r=0.9997;测定尿锰在0.05~20μg/L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精确度试验低、中、高3种不同尿样的RSD(%)分别为3.18%、1.35%2、.26%;回收率试验低、中、高3种不同加入量其回收率分别为101.2%、99.2%、100.3%。[结论]该方法是较理想的测定尿中锰的检验方法,尤其适用于大批量样品的检验分析。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尿微量白蛋白对糖尿病肾病早期肾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早晨第一次清洁中段尿,采用免疫比浊法,在日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测定62名糖尿病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并与78名正常健康者(2008年7月至10月来我院体检,排除肾脏疾病、糖尿病、高血压、泌尿系统感染、妊娠及其他严重疾病的健康体检者)的比较。[结果]62名糖尿病患者中检出尿微量白蛋白者22名,检出率为35.48%,检测78名正常对照者,2人检出尿微量白蛋白,检出率为2.56%。二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检出率高,定期对糖尿病患者检测尿微量白蛋白的排出量,对发现糖尿病肾病早期肾损害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汕头市地氟病区改水后儿童尿氟含量(UF)及血清碱性磷酸酶(AKP)活性的测定,探索尿氟的接触限值及其与AKP活性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氟离子电极法测定汕头市4个病区村,1个对照村饮水氟含量及8~12岁小学生尿氟含量并测定血清中AKP活性,用基准剂量法(BMD法)计算氟接触基准剂量。[结果]汕头市地氟病区4病区村及1个对照村饮用水水氟测定结果均低于0.2mg/L,除改水14年村外,不同改水年限的各村儿童尿氟含量与对照村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2.411,td分别为16.814、17.403、19.550,P均﹤0.05),改水15、17年村AKP活性与对照村相比显著降低(F=9.885,td分别为1.348、1.514,P均﹤0.05)。在尿氟﹤2.0mg/L水平,AKP活性异常率随着尿氟含量升高而上升,呈显著剂量—反应关系。基准剂量(BMD)法计算得尿氟基准剂量值及基准剂量下限(BMDL)值分别为2.77mg/L,1.19mg/L。[结论]AKP活性随改水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氟病区8~12岁儿童尿氟致AKP改变的生物接触限值为﹤1.0m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