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病历资料 徐某,男,46 岁,2011 年3 月于我院诊断为糖尿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既往有多次输血史.急查血常规:白细胞(WBC)1.2 × 109/L,红细胞(RBC)0.59 × 1012/L,血红蛋白(HGB)19g/L,血细胞比容(HCT)0.06,血小板(PLT)13 × 109/L.  相似文献   

2.
胸腺瘤合并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女性,46岁,因头晕、乏力一周于1998年3月26日入院.既往体健,重度贫血貌,双睑、口唇及甲苍白.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53g/L,红细胞1.55×1012/L,白细胞4.6×109/L,中性0.631,淋巴0.369.网织红细胞0.1%.血小极168×109/L.胸片示:右心缘片状致密阴影,胸部CT示:胸腺瘤可能性大.骨髓涂片示:骨髓增生活跃,粒系各阶段比值大致正常,形态未见异常,粒:红比值=23.4∶1,红系各阶段增生明显低下,成熟红细胞未见异常,无网织红细胞,巨核细胞易见,血小板正常.诊断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于1998年4月中旬在北京肿瘤医院手术,证实为胸腺瘤,术后病理诊断为良性胸腺瘤.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培养出的耐受性树突状细胞(tDCs)输注对免疫介导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模型小鼠骨髓造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昆明小鼠30只,参照姚军等方法建立免疫介导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模型,实验分模型组、tDCs组、照射组、正常组。tDCs组分别于制模后0d、3d、5d从小鼠尾静脉输注耐受性树突状细胞1×106/只,观察各组小鼠外周血象变化、濒死时(或造模28d时)骨髓有核细胞数量和骨髓病理学特征。结果模型组外周血WBC显著低于tDCs组和照射组,分别为(0.7±0.2)×109/L,(4.27±0.64)×109/L,(5.89±0.34)×109/L。tDCs组小鼠单侧股骨有核细胞数量显著高于模型组,而与照射组结果一致。结论tDCs输注可减轻再生障碍性贫血模型小鼠骨髓造血衰竭程度。  相似文献   

4.
陈凤  苏芝军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8):2878-2879
患者,男性,49岁.诊断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并给予泼尼松、利可君、安肽素、肌苷等间歇性治疗,长期服用环孢素、司坦唑醇及中药治疗.治疗3年后,血常规渐正常:白细胞计数(WBC)5.2 × 109/L,红细胞计数(RBC)3.68×1012/L,血红蛋白(Hb) 140 g/L,血小板计数(Plt) 153×109/L,平均红细胞体积(MCV) 96fl,分类:中性粒细胞(N)0.52、嗜酸性粒细胞(E)0.01、淋巴细胞(L)0.34、单核细胞(M)0.13,并停药.  相似文献   

5.
1例29岁男性患者因克罗恩病给予英夫利西单抗300 mg静脉滴注,首次给药后第4天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4.63×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2.39×109/L,血红蛋白144 g/L,血小板计数138×109/L。第2次给药后25 d患者肢体皮肤出现针尖大小紫色瘀点,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2.07×109/L,血红蛋白109 g/L,血小板计数10×109/L。给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并间断输血,但外周血细胞计数进行性下降。结合骨髓涂片检查和骨髓活检结果,诊断为再生障碍性贫血。给予美罗培南、氢化可的松、促红细胞生成素、环孢素、司坦唑醇、兔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更昔洛韦等治疗。约2个月后复查:白细胞计数2.06×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1.62×109/L,红细胞计数2.51×1012/L,血红蛋白73 g/L,血小板计数24×109/L。患者出院,继续环孢素治疗。次日患者出现发热,7 d后双上肢、背部散在出现紫红色瘀点。患者再次入院,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4.59×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3.80×109/L,红细胞计数2.45×1012/L,血红蛋白74 g/L,血小板计数56×109/L。诊断为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尽管全力救治,但患者终因重度贫血(血红蛋白降至38 g/L)、重症感染、出血而死亡。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31岁。因“反复头晕、乏力、月经过多9月余”于2004-07-23收住本院。患者1年前因头晕、乏力、月经过多在当地医院就诊,查血Hb56g/L,余皆不详,经骨髓检查诊断为再生障碍性贫血。长期口服康力龙、环孢素A治疗,效果差,需间断输注浓缩红细胞、血小板维持(平均输血1次/20d)。来我院后查,血WBC1.42×109/L,N0.43,L0.86,Hb32g/L,Plt3×109/L;骨髓细胞学检查报告示骨髓三系增生重度低下。诊断为再生障碍性贫血(重再Ⅱ型)。经查其妹HLA配型A、B、DR位点与其完全相合,鉴于患者有长期多次输血史,且口服康力龙、环孢素A效差,故行非清髓…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RCAS1在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上清及骨髓基质细胞培养上清中的表达。方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测定17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及18例正常对照骨髓上清及骨髓基质细胞培养上清中sRCAS1水平。结果①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上清中sRCAS1水平为(0.37±0.14)μg/L,正常对照为(0.09±0.11)μg/L(P<0.05)。②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基质细胞培养上清中sRCAS1水平为(1.00±0.08)μg/L,正常对照组为(0.81±0.05)μg/L(P<0.05)。结论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上清及骨髓基质细胞培养上清中sRCAS1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相似文献   

8.
红花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1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临床资料 患者,女,53岁,因食欲不振、恶心、周身乏力7d于2004年3月9日以慢性肾功能不全收入院.体检:神志清,贫血貌,消瘦体质,体温36℃,脉搏92次/min,血压120/80mmHg.血常规示白细胞12.18×109/L,血红蛋白94g/L,血小板316×109/L;尿常规示红细胞( ).入院后遵医嘱给予5%葡萄糖250mL,红花注射液20mL静滴,1次/d.  相似文献   

9.
1 病例资料 [例1]女,38岁.主因周身出现散在出血点1周入院.患再生障碍性贫血10年.查血白细胞 2.8×109/L,血小板 3×109/L,血红蛋白76 g/L,给予止血、升血及营养支持治疗.遵医嘱给予参麦注射液(四川三精升和制药有限公司产批号:090707)100 ml静脉滴注,输注10 min患者诉心悸、胸闷,观察患者烦躁,面色潮红,呼吸急促,查体:体温37.1℃,脉搏106/min,呼吸28/min,血压80/50 mmHg.考虑参麦注射液致过敏反应.立即停用参麦注射液,更换生理盐水并更换输液器,予地塞米松5 mg入壶,苯海拉明20 mg肌内注射,低流量氧气吸入.5 min后症状缓解,脉搏90/min,血压95/60 mmHg,呼吸平稳.后未出现不良症状.  相似文献   

10.
1 病例资料 [例1]女,38岁.主因周身出现散在出血点1周入院.患再生障碍性贫血10年.查血白细胞 2.8×109/L,血小板 3×109/L,血红蛋白76 g/L,给予止血、升血及营养支持治疗.遵医嘱给予参麦注射液(四川三精升和制药有限公司产批号:090707)100 ml静脉滴注,输注10 min患者诉心悸、胸闷,观察患者烦躁,面色潮红,呼吸急促,查体:体温37.1℃,脉搏106/min,呼吸28/min,血压80/50 mmHg.考虑参麦注射液致过敏反应.立即停用参麦注射液,更换生理盐水并更换输液器,予地塞米松5 mg入壶,苯海拉明20 mg肌内注射,低流量氧气吸入.5 min后症状缓解,脉搏90/min,血压95/60 mmHg,呼吸平稳.后未出现不良症状.  相似文献   

11.
氯吡格雷相关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例66岁男性患者因心肌梗死入院,并立即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及支架术。术后当日规律口服氯吡格雷75 mg,1次/d;阿司匹林首剂量300 mg,之后100 mg,1次/d;氟伐他汀20 mg,1次/d;福辛普利钠10 mg,1次/d。1个月后,患者出现寒战、高热。血常规检查:白细胞1.1×109/L,中性粒细胞0.034,中性粒细胞绝对值0.037×109/L,红细胞3.6×1012/L,血红蛋白113 g/L,血小板119×109/L。骨髓穿刺及活检示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给予对症治疗,血常规各项水平继续下降。入院第44天血常规检查:白细胞2.6×109/L,中性粒细胞0.367,中性粒细胞绝对值0.954×109/L,红细胞3.6×1012/L,血红蛋白113 g/L,血小板84×109/L。立即停用氯吡格雷及阿司匹林,改用华法林2.5 mg,1次/d口服,西洛他唑100 mg,2次/d口服,其他药物继续服用。随后血常规检查示全血细胞计数下降至最低值后逐渐上升。再行2次骨髓穿刺检查,结果示骨髓象逐渐恢复。入院第102天血常规检查:白细胞5.8×109/L,中性粒细胞0.552,中性粒细胞绝对值3.202×109/L,红细胞4.2×1012/L,血红蛋白140 g/L,血小板170×109/L。再次加用氯吡咯雷50 mg,1次/d;阿司匹林100 mg,1次/d。1周后血常规检查示全血细胞计数明显下降,2周后血常规检查:白细胞3.4×109/L,中性粒细胞0.349,中性粒细胞绝对值1.187×109/L,红细胞4.0×1012/L,血红蛋白133 g/L,血小板176×109/L。随后,仅停用氯吡咯雷,改为西洛他唑100 mg,3次/d口服。1周后血象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2.
病例:患者,女,74岁,主因"咳嗽、咳痰,伴轻度喘憋1周,加重3天"于2011年3月14日就诊于我院.查体:体温(T)37.5℃,呼吸(R)26次/分,脉搏(P)78次/分,血压(BP)135/70 mmHg(1mmHg=0.133 kPa).听诊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少量干湿性哕音,双下肢无水肿.血常规示:WBC 11.16×109/L,N 8.54×109/L,N% 76.5%.既往高血压病10余年、冠心病3年.入院诊断"肺部感染,高血压、冠心病",予莫西沙星片(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批号:Bg01097)0.4g,口服,1次/日.3月16日复查血常规示:WBC 1.71×109/L,N 0.56×109/L,N% 32.8%.怀疑莫西沙星致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减少可能性大,遂停用该药,给予平喘、化痰、止咳、保肝治疗.未再使用抗菌药.3月20日复查血常规:WBC 3.03×109/L,N 1.17×109/L,N% 38.7%.3月23日咳嗽、咳痰明显好转,复查血常规:WBC 4.20×109/L,N 2.23×109/L,N% 56.4%.  相似文献   

13.
1病例简介患者,男,45岁,主因"间断胸闷、胸痛1d,加重6h"于2011年8月03日入院。入院后诊断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术前血常规检查示:WBC7.3×109g/L,N62.2%,Hb172g/L,PLT116×109g/L;生化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26IU/L,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18IU/L,肌酸激酶(CK)94IU/L,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20IU/L,总胆红素(TBIL)14.46umol/L,直接胆红素(DBIL)3.21  相似文献   

14.
陈瑶  曹海武  史小安  魏云玉 《江苏医药》2012,38(20):2489-2490
患者男性,59岁,因"左上腹胀1个月"于2011年5月3日入院.查体:T 36.5℃,贫血貌,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及出血点,未及肝掌及蜘蛛痣.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心肺未见异常.腹软,无压痛,肝肋下未及,B超示巨脾.实验室检查:(1)血象:WBC 22.4×109/L,Hb 126 g/L,Plt 105×109/L.血片分类:中性粒细胞5%,淋巴细胞92%,单核细胞3%,在淋巴细胞中多毛细胞占60%.  相似文献   

15.
1 病例报告患者男,60岁.主因乏力1年,加重1个月,于2009年1月7日入院.患者于人院前1年,曾出现乏力、心慌、头晕,活动后为著,逐渐出现食欲减退、恶心,无呕吐、腹痛、腹泻、发热、偏食、黑便、消瘦等,入院查血白细胞(WBC)6.3× 109/L,嗜酸性粒细胞(EOS) 0.056,血红蛋白(HBG) 40 g/L,红细胞(RBC)2.11 ×1012/L,红细胞平均体积(MCV)73.0 fL,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 19.0 pg,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质量浓度(MCHC)260 g/L,血小板(PLT)283×109/L,网织红细胞计数0.037,铁蛋白3.62 μg/L,血清铁2.7μmol/L(正常值:7~32μmol/L),胃镜示慢性胃炎,粪常规潜血阴性,骨髓穿刺示缺铁性贫血,结肠镜、胸片、腹部B超、肝功能、肾功能、尿常规等正常,予输血、静脉输入蔗糖铁注射液后,症状好转出院,出院时HBG 83 g/L,但病因未明.  相似文献   

16.
患者女,42岁.因头晕、乏力10 d,皮肤紫斑4 d,加重1d入院.入院后查体:重度贫血貌,躯干及四肢可见散在斑状浅色紫斑,血常规示红细胞1.38×1012/L,白细胞5.6×109/L,血小板89×109L,IgG51.4 g/L,IgM10.75 g/L,IgA1.61 g/L,经骨髓涂片检查诊断为多发性骨髓瘤(MM)(浆细胞型IgM)型.患者血样抽出后,出现凝集,无法进行血型定型及进一步配血试验.遂转送我血液中心鉴定.  相似文献   

17.
孙莹  王晓琨 《中国医药》2012,7(4):470-470
患者男,65岁,因发热1周于2011年7月5日人院.患者入院前1周反复出现发热,有畏寒症状,体温最高40.2℃,曾外院静脉滴注阿奇霉素,上述症状无改善.既往高血压病史1年,食道癌手术史1年,术后贫血,血红蛋白为90 g/L;患者青霉素、头孢类药物过敏.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8.8℃,呼吸20次/min,脉搏80 次/min,血压140/70 mm Hg(1 mm Hg=0.133 kPa),贫血貌.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8.1×109/L,中性粒细胞70%,血红蛋白98 g/L,血小板240×109/L,血白蛋白28.9 g/L,C反应蛋白897.5 mg/L.  相似文献   

18.
1例41岁女性患者,因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入院,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1.2 g,1次/d静脉滴注;重组人干扰素α-2b(rhIFNα-2b)500万U,1次/d肌内注射。用药1周后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9×109/L,中性粒细胞0.48×109/L,血红蛋白118 g/L,红细胞3.7×1012/L,血小板81×109/L。停用rhIFNα-2b,继续使用其他药物,并加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75μg,1次/d皮下注射。治疗第5天实验室复查:白细胞4.8×109/L,中性粒细胞3.12×109/L,血红蛋白118 g/L,红细胞3.8×1012/L,血小板61×109/L。再次给予rhIFNα-2b,剂量减为隔日1次。再次给药10 d后,患者持续发热,伴胸闷、呕吐。实验室检查:白细胞0.1×109/L,中性粒细胞未检出,血小板20×109/L,血红蛋白92 g/L,红细胞3.3×1012/L。立即停用rhIFNα-2b,给予对症治疗。根据临床症状和骨髓穿刺术检查结果,诊断为再生障碍性贫血。遂加用人免疫球蛋白和糖皮质激素治疗。第15天患者血小板3.0×109/L,血培养检出肺炎克雷伯菌。第17天患者突然出现呼吸困难,水肿、周身瘀点及瘀斑。第19天患者情况恶化,经抢救无效死亡。  相似文献   

19.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致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例2岁10个月女性患儿,因咳嗽、发热入院.血常规示WBC 10×109/L,Hb 105 g/L,PLT 188×109/L.用头孢呋辛钠等药物治疗5 d疗效不佳.考虑大叶性肺炎,入院第6天血常规示WBC 14×109/L,Hb 97 g/L,PLT 254×109/L.给予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70 mg,1次/8 h.入院第11天血常规示WBC 15.7×109/L,Hb 104 g/L,PLT 1349×109/L.骨髓象:增生明显活跃,全片可见各型巨核细胞及血小板.入院第13天停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第14天血常规示WBC 6.9×109/L,Hb 104 g/L,PLT 226×109/L.  相似文献   

20.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致急性造血停滞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患者女,71岁。因“肝功能异常1年,乏力尿黄1周”,于2004年10月15日入院。诊断为自身免疫性肝病,给予保肝、降酶、退黄、支持治疗,病情好转。入院时检查血象3系均正常:WBC9.30×109/L、N0.566;RBC3.54×1012/L,HGB127g/L;PLT131×109/L。B超示:脾不大。入院后2周(10月27日)发现双下肺炎症,即加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优普酮)4g,1次/12h抗感染治疗。4d后检测血常规:WBC4.27×109/L,RBC2.36×1012/L,HGB81g/L,PLT32×109/L。1周后复查:WBC3.10×109/L,RBC2.15×1012/L,HGB74g/L,PLT20×109/L。行骨穿检查,骨髓片检查示增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