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由致血小板(Pit)减少的一种自身免疫反应引起,其特征是Pit数降低,患者面临出血高风险,往往导致患者小血管出血,症状为皮肤瘀斑、鼻出血和牙龈出血,严重者可出现致命性胃肠道和脑内出血。目前治疗ITP的主要手段是使用免疫抑制类药物,如皮质类固醇、静注免疫球蛋白、抗D免疫球蛋白和利妥昔单抗(Rituximab),而对严重衰竭性病人的最后治疗手段则是行脾切除术。其中大多数治疗药物未曾经历随机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的考察,虽对不同患者群均有效,但同时也会产生严重毒副作用,其作用机制是阻止血小板破坏,而非促进Pit产生。  相似文献   

2.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疲(ITP)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多发子女性、患者在分娩期产后出血率较正常产妇高5倍左右,严重患者可有内脏出血。分娩后新生儿严重者也可发生颅内出血.因此对ITP患者分娩前的处理尤为显得重要.本文就ITP患者分娩前输注浓缩血小板(PC)疗效观察报道如下.l对象、与方法观察对家均为有慢性ITP病史,临近分娩期.末梢血’h板计数在(Zffe50)X10讥,有显著出血倾向的待产妇共4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输PC油对照组(输全血治周例,PC由佳木斯市中心血站采集,是经各项检验(均按卫生部颁标准哈格的血液制品.…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primary immue thrombocytopenia,ITP)是一类以血小板减少和皮肤黏膜出血为主要特点、排除任何其他可能引起血小板减少原因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国际工作组于2007年10月就ITP达成新的共识[1],将“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更名为“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根据诊断ITP的时间、临床及实验室结果将ITP分为新诊ITP (诊断3个月以内的ITP)、持续性ITP (诊断ITP病程持续3~12个月)和慢性ITP (诊断ITP病程超过12个月);根据血小板减少程度及出血表现将其分为轻型、中型、重型。关于ITP病情轻重的判断,提出临床出血程度是最主要的依据。将重症ITP定义为:有需要治疗的出血症状、发生新的出血症状需加用其他药物或需增加现有药物的剂量。  相似文献   

4.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30例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艳  刘胜 《河南医药信息》2002,10(15):52-52
目的:分析不同治疗方案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疗效。方法:随机将130例ITP患儿分三组,①普通治疗组;②冲击治疗组;③免疫球蛋白治疗组(球蛋白组)。结果:常规剂量的泼尼松与激素冲击疗法治疗ITP对比有显著性差异,而激素冲击疗法与激素冲法加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ITP对比显著性差异。结论:对全身出血症状不严重的患儿采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大剂量免疫球蛋白仅限于治疗出血症状严重、有生命危险的危重患儿。  相似文献   

5.
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的血小板(Plt)被自己的免疫系统破坏,过去曾认为此病为Plt破坏所致,最近的研究资料显示:体内的自然Plt生成过程不能补偿血液中Plt的低水平,增加Plt的生成速率可提高ITP患者的Ph计数。Plt是血液中防止出血所需的血细胞,Plt计数低使ITP患者易出现严重的出血事件,且不易止血。Plt计数低于30×10^9·L^-1严重出血的几率增加。罗米司汀(mmiplostim)是美国FDA批准的新药,为Fc融合蛋白,可升高Ph计数,降低ITP患者出血的风险,本文对其作用机制、药效学、药动学、不良反应等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中国处方药》2008,(12):18-18
葛兰素史克制药公司日前宣布美国FDA已同意尽快批准该公司的Promacta(eltrombopag)上市,用于治疗对皮质激素、免疫球蛋白、脾切除治疗都无效果的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这个批准许可对于Promacta和ITP治疗来说都具有里程碑意义,因为Promacta是第一个批准用于治疗成人慢性ITP的口服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葛兰素史克期望近期该药就可进入市场。  相似文献   

7.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Durpura,ITP)是一种以自身抗体产生破坏血小板和皮肤黏膜出血为特征的血小板减少性疾病,血小板抗体产生对血小板减少有着重要影响。由于ITP症状和体征缺乏特异性,检测血小板相关抗体(platelet associated antibody,PAIg)及血小板生存时间明显缩短是诊断本病的依据。血小板生存时间测定操作复杂,难以广泛应用于临床,PAIg的检测在ITP诊断中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血小板抗体及其检测在ITP中的一些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徐欣 《国外药讯》2007,(9):36-36
GlaxoSmithKline公司的非肽类口服血小板生长因子Revolade(eltrombopag)(Ⅰ)在一项关键的跨国Ⅲ期试验中显示,对于用标准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治疗失败的慢性特发性ITP成年病人,能够产生统计学显著的血小板计数增加,并减少出血.。  相似文献   

9.
谭琳  周挚  谢瑜 《云南医药》2009,30(1):38-39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种较常见的出血性疾病,成年ITP患者多数发展为慢性,约20%的慢性ITP(CITP)患者对肾上腺皮质激素和脾切除治疗均无效。为了探讨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rhIL-11)对成人慢性难治性ITP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我们对25例成人慢性难治性ITP患者予以rhIL-11和长春新碱(VCR)联合治疗,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epurpura,ITP)是一种较常见的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疾病,其病因复杂,有些病情较急.如不及时正确的诊断及处理,会导致产后出血、新生儿颅内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对母婴产生很大的危害。其病死率可达7%~11%,因此越来越受到产科医生的重视。本文将我院收治的妊娠合并ITP12例进行临床分析,探讨妊娠合并ITP12例患者在围产期对母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血小板4项参数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是临床上常见的以血小板减少为特征的获得性出血性疾病,主要由于机体免疫功能失调致血清中产生血小板抗体(主要为PAIgG),使循环中血小板破坏增加所致.随着血小板检测仪器的改进,我们应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ITP患者的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压积(PCT)4项参数,旨在探讨血小板参数在ITP诊断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正>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是一种获得性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以无明确诱因的独立性外周血小板计数减少为主要特点。ITP临床表现变化多样,如无症状血小板减少、皮肤黏膜出血、严重内脏出血、致命性颅内出血等,老年患者致命性出血等风险明显高于年轻患者。该病主要发病机制是血小板丢失其自身抗原免疫耐受性,导致体液和细胞免疫异常活化,介导破坏血小板加速和巨核细胞产生血小板不足[1]。本文报道1例ITP合并急性脑卒中的治疗过程及药学监护体会,为临床提供参考。1病历摘要  相似文献   

13.
孟美丽  黄瑞滨 《江西医药》2009,44(3):279-282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是一种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以自身抗体产生破坏血小板,导致血小板减少引起皮肤黏膜出血为临床特征的疾病。尽管ITP的临床特点很重要,但ITP的诊断仍为排除性诊断。  相似文献   

14.
依据在美国血液病学会(ASH)第49届年度会议上报道的研究结果,一种新型血小板生成刺激肽体romiplostim(Ⅰ)可以在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中提供持久的血小板增生。这一阳性结果在包括脾切除和未切除脾的患者中均被观察到。此外,(Ⅰ)治疗耐受良好,并降低了需要ITP救援药治疗的患者比例。  相似文献   

15.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由自身抗血小板抗体引起的血小板破坏增加的出血性疾病。对内科治疗无效的ITP,脾切除是有效治疗方法之一。通过腹腔镜行脾切除术(LS)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的优势,已成为ITP手术治疗的方向。我院共行LS治疗23例ITP,现将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5血液系统疾病5.9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组免疫介导的血小板过度破坏所致的出血性疾病,以广泛皮肤黏膜及内脏出血、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发育成熟障碍、血小板生存时间缩短及血小板膜糖蛋白特异性自身抗体出现等为特征。ITP是最为常见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可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前者好发于儿童,后者多见于成人。  相似文献   

17.
赵海丰  阚育田  王鑫源  张翼鷟 《天津医药》2018,46(10):1131-1134
摘要: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是由于血小板破坏增加或生成减少导致外周血血小板的减少,引起皮肤、黏膜 及内脏出血等临床表现为特点的常见出血性疾病。ITP的发病机制迄今为止尚未得到完全阐明,积极探索本病的发 病机制,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可能为本病的治疗提供新的策略。微小RNA(microRNA,miRNA)是一类长 度约为19~22个核苷酸的小分子非编码RNA,通过调控其靶基因,参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目前miRNA在ITP 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越来越广泛,本文就近年来针对miRNA在ITP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罗娟 《国外药讯》2007,(7):35-35
英国GalxoSmithKline公司公布了其研发的Promacta(eltrombopag)(Ⅰ)的附加Ⅱ期研究数据。(Ⅰ)是第一个口服治疗血小板减少症的药物,在治疗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方面表现出主要优势。这项口服血小板生长因子的Ⅱ期研究共为期六周,受试者是有自发免疫缺陷性疾病ITP的患者。研究结果显示,通过一定剂量范围的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9.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是以出血及外周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数正常或增多伴有成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出血性疾病。众所周知 ,血小板减少是本病出血的常见原因 ,并且就一般情况来说 ,出血症状的严重程度与血小板减少程度是相平行的 ,但临床上 ,我们常见到一些 ITP患者 ,虽均有血小板数量减少 ,但减少程度与出血症状严重程度不相平行。有些患者 ,血小板计数 (BPC) <4 0 0 0 0 ,却出血症状轻微或罕见出血 ;有些患者 BPC>10 0 0 0 0 ,却有明显出血症状。提示 :BPC减少并非出血的唯一原因 ,为探索其 BPC功能方面的问题 ,我们对…  相似文献   

20.
慢性自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临床综合症,其发病机理不明。本文报道对9例慢性ITP患者和1例伴有血小板减少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应用人免疫球蛋白(SG)治疗,对另1例ITP患者用改制的免疫球蛋白治疗。静脉注射剂量为0.25~0.4g/kg体重,5~7天为一个疗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