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65年Blumberg发现”澳大利亚抗原”,随后确定为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1970年英国的Dane等人在电镜下鉴定了直径为42nm完整的乙肝病毒颗粒,又称为Dane颗粒,并阐明了颗粒的HBsAg、HBcAg、HBeAg等成份。1990年Petit等观察到乙肝病毒前S1(Pre-S1)抗原主要存在于血清中完整HBV表面,电镜观察也显示:Pre-S1抗原存在于Dane颗粒区带。近几年来,随着对。Pre-S1抗原在乙型肝炎发病机制、HBV感染与复制等方面研究的深入,发现它对早期诊断、传染性强弱及预后判断等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甄翠欣 《河北医药》2003,25(7):496-496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HBsAg)由小分子、中分子、大分子三种蛋白分子组成 ,HBsAg存在于完整的病毒颗粒、球状空壳颗粒和棒状颗粒中 ,后二者由于不含DNA ,所以不具有传染性。乙肝病毒前S1(Pre S1)位于大分子蛋白的N末端 ,只存在于完整的病毒颗粒 (Dane颗粒 )上 ,其免疫原性比HBsAg强 ,作为HBV传染性标志Pre S1比HBsAg意义更大。HBV DNA阳性表明有HBV活动性复制 ,血循环中存在完整的病毒颗粒 ,传染性强。我们采用ELISA法和PCR法同步测定Pre S1、乙肝五项、HBV DNA ,并对结果进行分析。1 材料与方法1 1 标本来源  2 0 0 2…  相似文献   

3.
病毒性乙型肝炎,是由乙肝病毒(HBV)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全身性疾病.为了解驻地部队新兵乙肝病毒感染及免疫状况,我们于2002年3月对驻地某部新兵血清中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抗HBs)和乙肝核心抗体(抗-HBc)进行了调查,为驻地部队今后的预防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1965年发现澳大利亚抗原以来,研究工作发展迅速,对它的认识范围也日益扩大。在有关的国际学术会议上曾几易其名,如肝炎协同抗原(HAA)、乙型肝炎抗原(HBAg)等。现已弄清乙型肝炎病毒(HBV)有三个抗原系统,即表面抗原(HBsAg)、核心抗原(HBcAg)和e抗原(HBeAg)。澳大利亚抗原是被覆在乙型肝炎病毒即Dane颗粒表面的抗原成份,现通称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  相似文献   

5.
自从1965年Blumberg发现“澳大利亚抗原”敲开了HBV的神秘大门之后,二十年来相继发现了HBsAg(及其亚型)、抗HBs;HBeAg、抗HBe;HBcAg、抗HBc(IgM型与IgG型);Dane颗粒、抗Dane颗粒;HBV-DNA(及其游离型、整合型)DNA-P等HBV有关抗原抗体,大大推动了对乙肝研究的深入发展。近年来对于PHSA及其受体的研究更进一步揭开了乙肝领域的一些疑团。  相似文献   

6.
乙肝病毒前S1蛋白与乙肝五项同时检测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乙型病毒性肝炎在我国高发 ,10 %以上为慢性肝炎 ,部分演变成肝硬化 ,同时乙肝病毒也易诱发原发性肝癌 ,对人类的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乙肝病毒以Dane颗粒、空壳颗粒、棒状颗粒三种形式存在于乙肝病人血清中 ,前S1蛋白位于病毒颗粒表面 ,检测前S1蛋白有助于乙肝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探讨前S1蛋白与乙肝五项同时检测的临床意义十分重要。1 材料与方法1.1 标本 自 2 0 0 2年~ 2 0 0 3年 6月我院化验消化内科的门诊体检者和住院病人空腹新鲜血液标本 4 6 5 3例 ,静脉采血 3ml。离心后分离血清 ,发现阳性病例 5 97例 ,其中前S1蛋白阳性 35…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探讨对携带乙肝病毒产妇如何母乳喂养的指导与护理。方法180例携带乙肝病毒产妇,对其如何进行母乳喂养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与护理,并对产妇及家属进行防止母婴传播的指导。结果检测7个月龄婴儿的外周血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180例婴儿血清中乙肝表面抗原(HBsAg)和乙肝e抗原(HBeAg)双阳5例,单纯HBeAg阳性为0例,单纯HBsAg阳性4例,总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率为5%。结论携带乙肝病毒产妇只要按照0-1-6程序及时为新生儿接种了乙肝疫苗,是可以母乳喂养的,母乳中虽然含有乙肝病毒,但是没有证据表明母乳喂养可以导致孩子被感染。但如果产妇HBsAg和HBeAg双阳则不易母乳喂养,且要进行必要的母婴隔离,以免增加新生儿的感染几率。  相似文献   

8.
现在俗称的乙肝“两对半”,其医学术语叫做血清乙型肝炎免疫标志,是指乙肝病毒的表面抗原、表面抗体一对,e抗原、e抗体一对,还有核心抗体(c抗体)。其实c抗原也是存在的,但在血清里含量很低,测不出来,但能在肝组织中测出来。  相似文献   

9.
皱瘤海鞘提取物体外抗乙肝病毒有效部位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皱瘤海鞘体外抗乙肝有效部位.方法:应用酶联免疫技术(ELISA)测定血清中表面抗原(HBsAg)、e抗原(HBeAg)的OD值,评价皱瘤海鞘不同部位抗乙肝病毒(HBV)的活性.结果:水溶性提取部位显示明显的抗HBsAg、HBeAg作用,而其他部位作用不明显.结论:皱瘤海鞘提取物在体外具有抗乙肝病毒的作用,有效部位为水溶性成分.  相似文献   

10.
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一步法试剂的钩状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春 《中国当代医药》2008,15(22):51-52
目的:探讨一步法试剂的钩状效应(HOOK)在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检测的漏检情况和二步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乙肝病毒e抗原(HBeAg)和乙肝病毒核心抗体(HbcAb)两项阳性,而HB8Ag阴性的血清标本进行不同比例稀释,分别用一步法和二步法进行检测和比较.结果:在10份HBeAg和HBcAb两项阳性的血清样品中,二步法检测8份HBsAg阳性,而一步法在不同稀释度时,则检出不同的结果.结论:用一步法检测会因HOOK出现假阴性导致漏检,建议检测乙肝表面抗原用二步法替代一步法.  相似文献   

11.
乙型肝炎病毒(HBV)核心抗原(HBcAg)存在于完整的Dane颗粒核心和乙肝患者的肝细胞核内,一般检测方法不能检出HBcAg,故以往针对乙肝病毒的检测都是不包括HBcAg的“大三阳”“小三阳”的两对半检查。我科一直用放射免疫法(RIA)经去垢剂处理后检测HBcAg,发现HBcAg在乙型肝炎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现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资料来源总结分析2004年1月至2006年我科乙肝检测的结果,共1600例,年龄4~75岁,男性989例,女性611例。1·2方法所有HBsAg、HBcAg、HBeAg、HBcAb、HBeAb均采用RIA测定,试剂盒均由山东潍坊三维生物工程公司…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低水平血清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的人群分布及其相关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模式特征,方法固相放射免疫标记技术测定2140例住院患血清HBsAg及其表面抗体(抗-HBs)、乙肝病毒e抗原及其e抗体(HBeAg、抗-HBe)和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确定浓度在5μg/L以下的HBsAg阳性例数,并分析相关乙肝病毒(HBV)血清标志物模式,结果共检HBsAg阳性198例,HBsAg浓度在5Mg/L以下的有43例,占总数的2.01%,占HBSAG阳性人群的21.72%。对上述低水平HBsAg人群的5项HBV血清标志物检测获得5种模式,以“HBsAg、抗-HBc、抗-HBe阳性”,“HBeAg和抗-HBs阴性”模式为主(74.4%).结论低水平血清HBsAg人群不可忽视。提高HBsAg检测灵敏度有重要意义,同时检测相关HBV血清标志物。对确定上述人群有帮助。  相似文献   

13.
维达芮丙(腺嘌呤阿糖甙)是一种纯核苷药物,可抑制某些DNA病毒的复制。有报导用该药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患者,死亡率明显下降。按报导的用药量,毒性反应极小。由于给乙型肝炎病毒患者注射人体白细胞干扰素后Dane颗粒的标记—核心抗原(HBcAg)、血清DNA多聚酶和e抗原及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均下降了。因此作者对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患者用测定Dane颗粒的标记来估价该药的作用产生了兴趣。作者对两例活动性肝炎患者做了两个疗程的治疗。患者治疗前肝脏活检曾有异常,血清Dane颗粒DNA多聚酶的活力也高。用药方法:15毫克/公斤体重/日,共9—14天,疗程间歇期第一例为7周,第二例20天。治疗前后及治疗期间患者均未接受其他治疗。结果血清Dane颗粒相关的DNA多聚酶在第1例  相似文献   

14.
克服乙肝五项指标检测临床应用中的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乙肝五项指标通常指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抗-HBs)、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体(抗-HBe)、乙肝核心抗体(抗-HBc),又简称乙肝“两对半”。乙肝五项指标作为乙肝病毒(HBV)感染的重要标志,在临床和流行病学调查以及健康体检中得到广泛应用。同时还由于对HBV感染者体内抗原抗体的发生发展以及对疾病状态和抗病毒治疗之间的关系不甚了解,在临床应用中仍有不少的误区,应引起大家的注意。  相似文献   

15.
克服乙肝五项指标检测临床应用中的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乙肝五项指标通常指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抗-HBs)、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体(抗-HBe)、乙肝核心抗体(抗-HBc),又简称乙肝“两对半”。乙肝五项指标作为乙肝病毒(HBV)感染的重要标志,在临床和流行病学调查以及健康体检中得到广泛应用。同时还由于对HBV感染者体内抗原抗体的发生发展以及对疾病状态和抗病毒治疗之间的关系不甚了解,在临床应用中仍有不少的误区,应引起大家的注意。  相似文献   

16.
何利 《黑龙江医药》2011,24(2):327-328
我国是乙型肝炎病发地区,被乙肝病毒感染的人群高达10%左右。根据临床观察,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和e抗原阳性的妇女怀孕,所生婴儿乙肝病毒的感染率可高达88.1%,其中5%是在子宫内受到乙肝病毒感染,其余大多数是在围产期吸入母血、羊水或阴道分泌物受到感染。单项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所生婴儿乙肝病毒的感染率为38%。而且婴儿一旦感染乙肝病毒,他们中85%-90%会发展成慢性带乙肝病毒状态,其中25%于成年后将死于肝硬化和肝癌。因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乙型肝炎(乙肝)的高发国家,乙型肝炎病毒(HBV)的人群感染率约为10.3%。作为病毒感染的间接依据,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一直被用作临床诊断乙肝、了解HBV感染状况以及评价抗病毒疗效的重要指标,并广泛用于供血者的筛选。随着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在肝病研究领域的应用,人们开始对HBVM的临床意义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大量研究表明,病毒血清标志物阴性并不能除外有HBV感染,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阴性也不能除外有HBV复制,而HBV复制停止时也可能存在e抗原阳性的血清学表现。这些特殊类型的血清学表现给临床和流行病学带来一系…  相似文献   

18.
乙型肝炎病毒前S1(Pre—S1)抗原是乙肝病毒(HBV)外膜白的组成部分,存在于完整的病毒颗粒即Dane颗粒以及管状颗粒表面,由HBV基因组的前S1基因区所编码,与HBV的存在和复制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9.
新闻图片     
省防疫站检验科病毒室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建立了乙肝表面抗原—抗体系统、e 抗原—抗体系统及表面抗原亚型的检测方法,特别是在没有乙肝表面抗体诊断血球供应的情况下,克服各种困难,提取乙肝表面抗原,制备出质量很好的乙肝表面抗体诊断血球,完成了我省部分人群对乙肝病毒感染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20.
乙型肝炎疫苗较之其他疫苗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抗原成份来自病毒包膜(表面抗原HBsAg),无完整的病毒颗粒和基因组;(二)由于乙肝病毒还不能在细胞中培养,因而须从阳性血清中提纯抗原。经过三年多对接种人群的观察,可以认为该疫苗是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