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外伤合并急性肾衰竭的原因及护理干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重型颅脑外伤合并急性肾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原因并总结护理干预方法。结果:本组17例患者中,12例康复出院,5例因病情过重死亡。结论:急性肾衰竭是重型颅脑外伤后的常见并发症,与颅脑损伤程度、损伤后低血容量及肾损害药物的使用有密切关系;积极的护理干预,做好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等措施,可有效预防重型颅脑外伤后急性肾衰竭的发生,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院内转运途中监测及护理方法。方法:对35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转运前的评估及准备,转运途中实施了有效监护,并对危急情况采取了准确的处置措施。结果:356例患者在转运过程中有35例出现了不同情况的病情变化,经积极有效的处理,仅3例患者存在一定安全隐患,99.2%的患者转运安全。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转运前的评估及充分准备,转运途中医护分工协作监护,可有效保证患者转运安全。  相似文献   

3.
重型颅脑损伤(GCS评分3~8)往往病情危重,伤情复杂,并发症多,在治疗过程中可并发急性肾衰竭.肾血流量减少是本病的主要发病原因[1], 也与大剂量甘露醇的应用有关.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用甘露醇已列为常规,所引起的肾衰竭被称为甘露醇性肾病或渗透性肾病,已受到临床重视[2].早期发现肾衰竭的指标,早期行连续性血液净化的治疗,可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脑水肿,从而提高重型颅脑损伤的治愈率.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外科2004年5月~2006年5月共收治40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其中8例并发少尿型肾衰竭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 6例治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重型颅脑损伤后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MSOF)的发生机理,探讨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重型颅脑损伤后合并MSOF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21例患者治愈2例、好转7例、死亡12例,死亡率57%,致残率33.3%。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取全面及时有效的治疗手段是减少MSOF连锁发生,从而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重型颅脑外伤水钠紊乱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外伤水钠紊乱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 38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每天检测血电解质、尿比重和尿量变化并根据其变化进行治疗。结果  33( 86 8% )例出现血钠紊乱 ,7例 ( 18 4 % )出现尿崩症。结论 重型颅脑外伤常发生水钠紊乱 ,根据水钠检测水平进行治疗 ,降低死亡率 ,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电解质水平变化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56例(损伤组)及健康体检者141例(对照组),入院后24 h检测血清电解质水平。结果:损伤组的血钠及血钾浓度高于对照组(均P0.05)。损伤组中,高钠血症患者死亡率(61.11%)显著性高于同期未出现高钠血症患者(24.64%)(x2=10.32,P=0.001);合并低钾血症患者死亡率(58.33%)高于未出现低钾血症患者(26.39%)(x2=5.51,P=0.019)。结论:重度颅脑损伤合并高钠血症与低钾血症者预后更差。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亚低温治疗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动态变化,为评价亚低温的脑保护作用提供量化指标。方法45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被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22例)和常温治疗组(23例),脑温分别控制在(34.2±0.2)℃和(36.9±0.3)℃。动态监测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24、48、72、96 h血中NSE变化,并于3个月后对患者预后进行评估。结果亚低温治疗组患者血中NSE浓度在治疗后24、48、72 h显著降低.3个月后预后显著改善。结论亚低温治疗可以减轻神经元损伤,显著抑制NSE释放,增强神经元对脑外伤的耐受性,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重型颅脑损伤(GCS评分3~8)往往病情危重,伤情复杂,并发症多,在治疗过程中可并发急性肾衰竭。肾血流量减少是本病的主要发病原因,也与大剂量甘露醇的应用有关。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用甘露醇已列为常规,所引起的肾衰竭被称为甘露醇性肾病或渗透性肾病,已受到临床重视。早期发现肾衰竭的指标,早期行连续性血液净化的治疗,可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脑水肿,从而提高重型颅脑损伤的治愈率。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外科2004年5月~2006年5月共收治40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其中8例并发少尿型肾衰竭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6例治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陈长兵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3):5702-5702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预防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本科收治的14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9例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总结防治该并发症的方法。结果 14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9例(6.34%),经溶栓、抗凝抗血小板聚集等治疗后症状均得以好转,下肢肿胀明显消退,无一例肺栓塞或出血并发症发生。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存在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早期预防和积极治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14例重型颅脑损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波 《检验医学与临床》2009,6(14):1155-1156,1158
目的总结重型颅脑损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室收治的41例重型颅脑损伤并发ARD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重型颅脑损伤并发ARDS的发生与脑伤程度重、伤后发生呕吐误吸、合并多发伤及患者年龄大有关。所有患者中恢复良好14例,中残7例,重残4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15例。结论早期诊断、早期气管切开并合理使用呼吸机,及时处理颅脑损伤及合并伤,加强输液管理,旱期动态监测动脉血气分析和血氧饱和度是成功救治重型颅脑损伤并发ARDS患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间歇性停用肌肉松弛剂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亚低温治疗复温后肺部感染发生率的作用。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2007年10月至2010年11月在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进行亚低温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观察组(n=49)和对照组(n=41),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的亚低温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在亚低温治疗期间根据医嘱每6h停用肌肉松弛剂罗库溴铵30min,对照组患者按照常规持续使用。观察两组患者在复温1周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亚低温治疗复温1周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分别为16.3%、46.3%,对照组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间歇性停用肌肉松弛剂可降低亚低温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复温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外科治疗后远隔位置再次手术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92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0例远隔部位行再次手术(再次手术组),72例无需手术(非再次手术组).单因素和Logistic因素分析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外科治疗后远隔位置再次手术的相关因素.[结果]脑干伤、脑积水、着力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间歇性停用肌松剂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亚低温治疗状态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的作用.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将重型颅脑损伤且需采用亚低温治疗的患者100例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的亚低温治疗方法.试验组根据医嘱每6 h停用肌松弛剂罗库溴铵30 min,对照组按照常规持续使用.比较两组患者亚低温治疗72、120 h后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亚低温治疗72 h后的VAP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0 h后的VAP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间歇性停用肌松剂可降低重型颅脑损伤采用亚低温治疗120 h患者的VAP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术后并发下呼吸道感染的原因及护理方法.方法:对125例重型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术后患者,给予环境消毒、早期密切观察病情、消毒隔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正确吸痰、充分湿化气道、加强口腔护理,并于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后第5天做痰培养与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本组76例并发下呼吸道感染,致病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真菌感染12例.结论:气管插管与气管切开等人工气道的建立.破坏了呼吸道的自然屏障,是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之一.采取有效的护理对策,可降低下呼吸道感染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两种鼻饲肠内营养法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该院2014年9月~2016年9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60例,随机分为营养输注泵鼻饲肠内营养法组(研究组80例)和传统鼻饲肠内营养法组(对照组80例)两组,对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高血糖发生情况及发生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糖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高血糖发生率、高血糖发生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患者的呕吐、反流、腹泻、便秘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但两组患者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营养输注泵鼻饲肠内营养法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较传统鼻饲肠内营养法低,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低磷血症的发生率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安徽省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2010年10月-2012年3月收治的58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选择6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比较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和健康体检者低磷血症的发生率及其预后.结果: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低磷血症的发生率[17.2%(10/58)]高于健康体检者[5.0%(3/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颅脑损伤合并低磷血症患者的病死率为40.0%(4/10),高于重度颅脑损伤但血磷正常者[10.4%(5/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颅脑损伤低磷血症得到纠正者的病死率低于未得到纠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易发生低磷血症,合并低磷血症患者的病死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实施过渡期护理模式对ICU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影响。方法对照选取2010年5月-2012年5月在我院ICU治疗后转入神经外科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198例作为观察组,采用过渡期护理模式;选取2009年5月-2010年4月自ICU转入神经外科的193例未实施过渡期护理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重返ICU率、出现焦虑抑郁情况。结果实施过渡期护理模式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护理不良事件、重返ICU、焦虑与抑郁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过渡期护理模式,有利于护理工作的连续,减少各种不良事件的发生,降低患者重返ICU率,减少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的发生率,促进了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8.
刘志凡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24):2991-2991,2993
目的探讨重度颅脑损伤后24h血糖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的关系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将81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GCS≤8分)分为两组:A组31例(GCS 3~5分),B组50例(GCS 6~8分);测定入院12h和24h内血糖,出院时根据GCS预后评分表(GOS)标准分为:预后良好组49例(C组,GOS 4~5级),预后较差组32例(D组,GOS 1~3级)。结果 A组伤后12h血糖均值为(10.87±3.94)mmol/L,B组为(6.43±2.30)mmol/L,A组伤后24h血糖均值为(14.46±2.83)mmol/L,B组为(8.53±3.01)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CS评分愈低者血糖值愈高,持续时间愈长,两者呈负相关;C组伤后12h血糖均值为(6.37±2.51)mmol/L,D组为(10.73±3.76)mmol/L;C组伤后24h血糖均值为(8.76±2.12)mmol/L,D组为(14.32±2.54)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糖值高者预后较差。结论颅脑损伤后血糖值越高,持续时间越长,则伤情越严重,预后越差,及时有效地控制血糖能提高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重型颅脑损伤后上消化道出血的高危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重型颅脑损伤后上消化道出血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30例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资料,研究损伤程度、体温、血糖、血压与上消化道出血的相关性。结果130例中上消化道出血61例。GCS、中枢性高热、血糖浓度、低血压与上消化道出血显著相关,属于高危因素。结论在重型颅脑损伤的监护治疗中,应警惕上消化道出血的可能性,尤其对伴有出血高危因素的病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