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评价三种不同淋球菌(NG)检测方法的临床意义,了解普通实验室中男、女淋病患者急、慢性期NG检测的最佳方法。方法采用PCR法、细菌培养法和直接涂片法对不同症状的男、女性患者共631份标本进行NG的检测,对三种方法检测阳性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三种方法对有症状男性患者尿道分泌物的NG阳性检出率依次92.1%、80.2%和72.8%,无症状男性患者为86.2%、49.7%和22.7%;对有症状女性患者宫颈分泌物NG阳性检出率依次为70.5%、60%和38%,无症状女性为58.2%、45.7%和11%。结论淋球菌的检测方法应在结合病史的基础上,根据男、女性别和急、慢性不同时期选择最佳的实验室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2.
选取2012年3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118例拟诊为淋病患者或感染者,分别采集女性宫颈口2.5cm左右位置及后穹窿分泌物,经细菌培养法、直接涂片法、尿液淋球菌快速检测法、PCR检测法进行检测。比较4种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结果以PCR法检测阳性率最高(63.56%),其次为尿液淋球菌快速检测法(45.76%),再次为细菌培养法(38.14%),直接涂片法的阳性率为最低(17.80%)。同其他三种方法比较,PCR检测法阳性率最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检测方法对淋病奈瑟氏菌的检测灵敏度不同,临床以PCR检测阳性率为最高。  相似文献   

3.
夹层杯法找抗酸杆菌的实用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夹层杯法检测痰液中抗酸杆菌在临床实验室检查中的实用性。方法对100例疑似肺结核患者分别采用夹层杯法与直接涂片法查找痰液中的抗酸杆菌,比较这两种方法的阳性检出率。结果抗酸杆菌阳性检出率夹层杯法为25%,直接涂片法为10%,两种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夹层杯法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直接涂片法。且所需设备简单,操作容易掌握,便于基层单位开展,是一种可能具有推广价值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二种检测淋球菌方法对疑似淋病男、女病例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直接涂片法和荧光PCR法对116例疑似淋病病例进行检测,按不同症状和男、女组别观察实验室效果。结果直接涂片法阳性率症状较重者高于症状轻微者.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荧光PCR法对症状轻微患者、女性标本的检出率高于直接法,二种方法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对于症状较重患者、男性标本,二种方法则相差无几(P〉0.05);直接涂片法对于症状较重患者、男性标本具有较高的阳性检出率.男性标本明显高于女性标本,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直接涂片法具有简便、快捷、直观的特点.但对女性的检出率较低。荧光PCR法敏感性高、特异性强,能有效提高检出率,对女性疑似病例具有较好的补充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阴道细菌使用细菌培养法、PCR检验法及革兰染色法的检测效果,确定检测最优的方法。方法收集该院收治的314例患者,收集所有患者的阴道分泌物,对阴道细菌使用细菌培养法、PCR检验法以及革兰染色法进行检测,对3组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使用细菌培养法检测阴道细菌时加特纳菌阳性检出率为55.41%,肠球菌阳性检出率为10.19%,棒状球菌阳性检出率为12.74%,阴性检出率为21.66%;使用PCR检验法检测阴道细菌时加特纳菌阳性检出率为52.87%,肠球菌阳性检出率为8.92%,棒状球菌阳性检出率为11.46%,阴性检出率为26.75%;使用革兰染色法检测阴道细菌时加特纳菌阳性检出率为30.57%,肠球菌阳性检出率为1.27%,棒状球菌阳性检出率为1.91%,阴性检出率为66.24%。阴道细菌使用细菌培养法阳性检出率为78.34%,阴性检出率为21.66%;PCR检验法阳性检出率为73.25%,阴性检出率为26.75%;使用革兰染色法阳性检出率为33.76%,阴性检出率为66.24%。细菌培养法和PCR检验法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革兰染色法。结论3种检测方法检测效果不同,PCR检验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也较高,操作简单方便,值得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实时荧光PCR法和痰涂片法检测结核杆菌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2月某中心结核门诊接诊的疑似肺结核患者95例,采集晨痰标本,分别予以痰涂片检测、PCR检测、MGIT960液体分离培养,观察比较三种检测方法的结核杆菌阳性检出率,以MGIT960液体分离培养法为金标准,对比实时荧光PCR法和痰涂片法的检测准确性、敏感度、特异度以及与MGIT960液体分离培养法检测结果的一致性。结果痰涂片法结核杆菌阳性检出率为29.47%(28/95),实时荧光PCR法检出率为37.89%(36/95),MGIT960液体分离培养法检出率为38.95%(37/95),三种检测方法结核杆菌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39,P=0.3260.05)。痰涂片法检测结果与MGIT960液体分离培养法结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MGIT960液体分离培养法结果一致性中等(K=0.467)。实时荧光PCR法检测结果与MGIT960液体分离培养法结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MGIT960液体分离培养法结果一致性较好(K=0.933)。实时荧光PCR法检测准确率、敏感度均高于痰涂片法,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两种检测方法特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时荧光PCR法检测结核杆菌,能够提升结核杆菌阳性检出率,检测准确率、敏感度较高,与MGIT960液体分离培养法检测结果一致性较好,应用价值优于痰涂片检测。  相似文献   

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9):1722-1724
随机选取2015年8月~2016年9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74例细菌性阴道炎患者作为本次试验的研究对象,所有入选患者均对其进行阴道分泌物的采集,并分别采用细菌培养法、PCR检验法与革兰氏染色法对所有患者的阴道分泌物标本进行细菌检测,观察对比三种检测方法的细菌检测结果。所有入选患者完成3种细菌检测方法显示,74例患者中,通过细菌培养法检测出58例患者细菌阳性,检出率为78.38%,通过PCR检验法检测出55例患者细菌阳性,检出率为74.32%,通过革兰氏染色法检测出28例患者细菌阳性,检出率为37.84%;其中将3种检测方法的细菌检出率进行对比分析,革兰氏染色法明显低于其他两种检测方法(P<0.05),而对细菌培养法与PCR检验法的检出率进行对比显示,无明显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在细菌性阴道炎患者的细菌检测中,细菌培养法与PCR检验法的检出率均比较高,而PCR检验法操作便捷,且检测耗时短,临床应用推广价值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在非典型结核患者纤支液结核分支杆菌(TB)-DNA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该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526例临床疑似结核或肺部疾病患者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行支气管肺泡灌洗,取灌洗液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TB-DNA,同时采用常规浓集法涂片查找抗酸杆菌,比较两种检测方法在结核病患者标本中的阳性检出率。结果 526例肺泡灌洗液中阳性44例,TB-DNA阳性检出率为8.54%,常规浓集涂片阳性12例,抗酸杆菌阳性检出率2.28%,PCR法检测TB-DNA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抗酸涂片法(P<0.05)。结论 TB-DNA定量能显著提高结核杆菌的检出率,优于传统的涂片、培养等方法,可作为结核病病原学诊断的首选项目使用。  相似文献   

9.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用聚合酶链反应(PCR)荧光定量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89例临床确诊的结核病患者(结核病组)和45例非结核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对照组)的痰或支气管灌洗液标本,分别应用PCR实时荧光定量法、涂片抗酸染色法和结核杆菌培养法检测,然后对3种方法的阳性检出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PCR法检测结核病组标本的阳性检出率为74.1%(140/189),明显高于涂片抗酸染色法的24.9%(47/189)及结核杆菌培养法的43.9%(83/189)。3种方法检测45例对照组患者的结果均为阴性,特异度为100.0%(45/45)。结论 PCR荧光定量法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明显高于涂片抗酸染色法和结核杆菌培养法,用于结核分枝杆菌的鉴定简便、快速、特异,适于在卫生检疫系统和临床实验室应用。对于结核病的及早诊断、预防和疗效监测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7):1300-1301
对PCR检验法和细菌培养法在阴道细菌检验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运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接受阴道细菌检测的女性患者100例,同时采用PCR检验法和细菌培养法进行阴道细菌学检查,比较两组检出率和阳性率。采用PCR检验法检测出84例为阳性,检出率为84.0%,采用细菌培养法检测出52例为阳性,检出率为52.0%,PCR检验法检出率明显高于细菌培养法,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采用PCR检验法检测加特纳菌、棒状杆菌和肠球菌的阳性率分别为54.0%、14.0%、16.0%,采用细菌培养法的阳性率分别为40.0%、5.0%、7.0%,PCR检验法检出阳性率明显高于细菌培养法,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与细菌培养法相比,在阴道细菌检验中采用PCR检验法具有更高的检出率,且操作简单,可满足临床诊断需要,建议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报告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orase chain reaction PCR)方法对89名性罪错青年女性采取宫颈分泌物进行淋球菌检测,同时用直接涂片和分离培养淋球菌,阳性率分别为51.69%、7.87%和16.85%。PCR法对淋球菌的检出率均较直接涂片法和分离培养法为高,其中15名分离培养阳性者,其PCR法也为阳性。笔者认为PCR法直接检测临床标本淋球菌具有特异、敏感、快速和简便的优点,该法无论对淋球菌检出率的提高和控制淋病的社会传播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深部穿刺液标本直接涂片镜检与细菌培养2种方法对细菌检出率的比较,探讨细菌学检查的影响因素,为临床正确分析细菌学检查结果提供参考.方法对临床送检的143例深部穿刺液标本进行直接涂片镜检和细菌培养.结果104例涂片镜检阳性标本中有31例(29.8%)细菌培养阴性;39例涂片镜检阴性的标本中有13例(33.3%)细菌培养阳性.31例未经抗生素治疗的脓肿穿刺液标本涂片与细菌培养结果均阳性,而且结果一致.结论经验用药后再采集细菌培养标本是影响细菌培养阳性率的主要原因.标本直接涂片镜检对细菌培养检查有重要的补充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在快速检测呼吸机相关性气管-支气管炎(VAT)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常见致病菌中的临床作用和价值.方法 留取75例外科重症监护病房(ICU)机械通气并发VAT或VAP患者的痰标本,进行细菌培养、普通PCR、多重PCR检测,比较3种方法对致病菌检出率的差异.结果 细菌培养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分离阳性检出率分别为50.7%、45.3%、30.7%、41.3%和58.7%,普通PCR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8.0%、89.3%、78.7%、85.3%和93.3%,多重PCR阳性检出率分别为92.1%、90.7%、82.7%、89.3%和96.0%.普通PCR和多重PCR对5种致病菌的阳性检出率均高于细菌培养(均P<0.05);且多重PCR较普通PCR具有快速检测的优点.结论 与细菌培养比较,普通PCR和多重PCR对VAT和VAP5种常见致病菌的阳性检出率高,且多重PCR可有效节省人力、财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设计一种特异度和灵敏度高的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系统,用于淋病奈瑟菌便捷检测。方法选取淋病奈瑟菌porA基因特定序列,设计一套适合LAMP技术的引物。用LAMP技术和PCR同时检测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该院32例淋病性宫颈炎和88例非淋病性宫颈炎患者的宫颈拭子标本淋病奈瑟菌阳性检出率。所得数据配对设计,采用McNemar检验比较两种技术阳性检出率的差异,再分别用Fisher检验比较灵敏度和特异度差异。结果 LAMP技术的阳性检出率高于PCR技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AMP技术灵敏度(96.88%)高于PCR(78.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特异度均为100.00%。结论 LAMP技术可在水浴条件下,于50min内通过目测试剂颜色变化准确检出淋病奈瑟菌,有效提升女性淋病患者阳性诊断率,降低漏诊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一种操作简单、阳性检出率高的痰涂片结核分枝杆菌检查方法.方法采用离心沉淀集菌涂片技术,检测53例肺结核患者痰内结核分枝杆菌,与漂浮集菌涂片、直接涂片法进行比较.结果 53例肺结核患者痰内结核分枝杆菌检出率改良离心沉淀集菌涂片法为62.3%,漂浮集菌涂片法为39.6%,直接涂片法为45.3%.结论离心沉淀集菌涂片法痰内结核分枝杆菌检出率显著高于漂浮集菌涂片法和直接涂片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应用实时荧光PCR技术和细菌培养法检测妊娠晚期孕妇定植B群链球菌(GBS)的敏感性。方法 采集孕妇生殖道-直肠分泌物拭子2份,一份标本用普通细菌培养法、另一份用实时荧光PCR技术检测生殖道GBS。比较两种方法的准确性、快速性。308例孕妇根据实时荧光PCR检测分为GBS阳性组与GBS阴性组,通过对比较分析GBS与发生胎膜早破的关系。结果 将308例孕妇进行生殖道GBS检测,用普通细菌培养法进行培养有18例阳性,阳性率5.8%(18/308),实时荧光PCR检测有29例阳性,阳性率9.4%(29/308)。在PCR检测GBS阳性组中,发生胎膜早破9例,发生率为31%。在PCR检测GBS阴性组中,发生胎膜早破33例,发生率为11.83%。结论 该次调查结果显示实时荧光PCR技术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细菌培养法,应用该法检测技术为GBS的快速诊断以及更加准确有效地进行抗菌药物预防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常用淋病双球菌实验室诊断方法的临床实用性.方法 疑诊淋病双球菌感染患者186例,分别采用直接涂片染色法、分离培养法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real 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FQ-PCR)检测男性尿道分泌物、女性宫颈分泌物标本,并比较急性和慢性感染者、男性和女性感染者3种检测方法的阳性率.结果 直接涂片染色法、分离培养法和FQ-PCR法检测淋病双球菌的阳性率分别为51.08%,54.30%,62.90%;慢性感染者、男性感染者FQ-PCR检测阳性率均高于直接涂片染色法、分离培养法(P<0.05);急性感染者、女性感染者3种检验方法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应根据不同类型的淋病双球菌感染选择恰当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8.
离心沉淀集菌涂片法检查痰内结核分枝杆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建立一种操作简单、阳性检出率高的痰涂片结核分枝杆菌检查方法。方法 采用离心沉淀集菌涂片技术,检测53例肺结核患者痰内结核 分枝杆菌,与漂浮集菌涂片、直接涂片法进行比较。结果 53例肺结核患者痰内结核分枝杆菌检出率改良离心沉淀集菌涂片法为62.3%,漂浮集菌涂片法为39.6%,直接涂片法为45.3%。结论 离心沉淀集菌涂片法痰内结核分枝杆菌检出率显著高于漂浮集菌涂片法和直接涂片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PCR—微孔板反向杂交法在结核分枝杆菌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价PCR 微孔板反向杂交法检测临床标本中结核分枝杆菌 (MTB)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集菌涂片镜检法、培养法、PCR法、PCR 微孔板反向杂交法分别对 5 5份肺结核病患者和 30份非结核呼吸系统病患者痰标本平行检测。结果 涂片法对结核病患者临床标本中MTB检出率为 2 1.82 % ,培养法检出率为2 5 .4 6 % ,PCR法检出率 36 .36 % ,PCR 微孔板反向杂交法检出率 4 7.2 7%。对 30例非结核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检测MTB ,PCR法出现 2例假阳性 ,其余 3种方法均阴性 ,PCR 微孔板反向杂交法比单纯PCR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结论 PCR 微孔板反向杂交法具有简便、快速、抗污染、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优点 ,缺点是存在假阴性 ,应改进标本前处理方法 ,在对结核病的辅助诊断中应与细菌学方法相结合 ,以提高检出率  相似文献   

20.
李春林  孙峰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17):2164-2164,2166
目的用涂片、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69例临床确诊的肺结核患者、可疑肺结核患者和非结核患者痰标本用涂片、PCR两种方法进行检测,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69例痰标本中,痰涂片检查阳性率为7.1%(12/169),PCR检测阳性率为32.54%(55/169);痰涂片、PCR法检测42例临床确诊的肺结核患者痰标本阳性率分别为11.9%(5/42)、57.1%(24/42);检测82例临床可疑肺结核患者痰标本阳性率分别为8.54%(7/82)、37.8%(31/82)。比较两种方法的阳性检测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729,P<0.01),检测45例非结核患者痰标本,涂片及PCR检测均为阴性。结论 PCR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作为临床结核病检测诊断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