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在临床上并不少见,主要由过敏性疾病、寄生虫感染、嗜酸性细胞白血病等原因引起.但妊娠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并不多见,现发现一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ELISA检测广州管圆线虫的感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州管圆线虫是一种寄生在东风螺内,引起人兽共患寄生虫病的线虫。人类通过食用(生食或半生食)或反复接触东风螺(含第三期幼虫)而获得感染。临床主要表现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炎,从脑脊液中找到虫体为此病的确诊依据,但虫体检出率极低[2~4]。国内外报道[...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细胞学变化。方法腰穿取300例拟诊为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应用脑脊液细胞玻片离心仪收集细胞,瑞氏—姬姆萨染色(MGG),光学显微图像分析系统分类计数。结果首次腰穿均为异常脑脊液细胞变化,绝大多数为混合性细胞学反应,嗜中性粒细胞比率增高。结论脑脊液细胞学检查结核性脑膜炎是灵敏度最高的一项指标,但特异性不强,可以采用别的检查项目补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疗效判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69例患者异常脑脊液细胞学检查结果。结果 469例患者中,化脓性脑膜炎的患者84例,脑脊液细胞学呈中性粒细胞增多反应,最高可占97.5%;结核性脑膜炎的患者51例,呈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等混合细胞增多反应;病毒性脑膜炎的患者295例,呈淋巴细胞增多反应;新型隐球菌脑膜炎3例,脑脊液中检出隐球菌;脑寄生虫脑膜炎23例,以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为主;13例脑囊虫病,未见明显异常。结论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细胞学变化.方法 腰穿取300例拟诊为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应用脑脊液细胞玻片离心仪收集细胞,瑞氏-姬姆萨染色(MGG),光学显微图像分析系统分类计数.结果 首次腰穿均为异常脑脊液细胞变化,绝大多数为混合性细胞学反应,嗜中性粒细胞比率增高.结论 脑脊液细胞学检查结核性脑膜炎是灵敏度最高的一项指标,但特异性不强,可以采用别的检查项目补充.  相似文献   

6.
脑脊液细胞学检查诊断中枢神经系统疾病15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的意义。方法:采用细胞玻片离心仪自动涂片,瑞-姬氏染色,光学显微镜分类计。结果:化脓性脑膜炎(化脑)21例,急性期均以嗜中性粒细胞为主。结核性脑膜炎(结脑)32例,急性期以混合性细胞为主。病毒性脑膜炎(病脑)46例,以淋巴细胞为主,隐球菌性脑膜炎(隐脑)10例,在脑脊液中均找到隐球菌。脑囊虫病,在急性期嗜酸性粒细胞占8%-15%,慢性期有大量的浆细胞。癌性脑膜病3例,在脑脊液中均找到恶性肿瘤细胞。结论:脑脊液细胞学检查为多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动态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在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本院收治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患者分别在入院时、1周、2周行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对确诊的52例结核性脑膜炎,187例病毒性脑炎和21例化脓性脑膜炎患者的脑脊液细胞学检查进行对比,观察不同感染脑脊液细胞学变化的动态特征。【结果】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细胞学表现主要是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激活淋巴细胞、单细胞、激活单核细胞和浆细胞并存的混合型细胞反应,持续时间较长。病毒性脑炎的脑脊液细胞学主要表现为淋巴样细胞反应,短时间内恢复正常。化脓性脑膜炎患者的脑脊液细胞学,早期呈大量嗜中性粒细胞反应,细胞数明显增高,光镜下呈满视野中性粒细胞,可见杆状或分叶核粒细胞,治疗后中性粒细胞急剧下降,粒细胞历时短暂,转为淋巴细胞反应表现。【结论】动态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在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中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广州管圆线虫病(Angiostrongyliasiscantonensis)系广州管圆线虫(Angiostron-gylus cantonensis)幼虫侵入人体后所引起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炎或脑膜脑炎。1933年广州管圆线虫首先被发现于广州鼠肺中并因而得名。但在我国大陆各地及广州均未发现人体病例,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长沙市职业健康检查人群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和百分数增高情况,分析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和百分比增高者体检结果异常的分布情况。方法统计分析职业健康体检人员22 135例血细胞分析结果和体检异常表现情况。结果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和(或)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数增高者中,大部分存在心电图异常、脂肪肝等变化,小部分为反应性和克隆性增高,同时不明原因嗜酸性粒细胞升高者亦占较大一部分比例。结论建议进行大量试验及临床研究进一步探讨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在职业健康检查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广州管园线虫病是食源性寄生虫的一种,又名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炎,是由鼠类的心、肺部寄生的线虫,即广州管园线虫幼虫或成虫寄生在人的中枢神经系统所致.人体感染主要是因食用生或未熟的含有幼虫螺肉所致.  相似文献   

11.
不同剂量~(60)Co辐照血血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了解经不同剂量60 Co辐照血红细胞、白细胞 (嗜中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 )、血小板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 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结果 经不同剂量60 Co辐照后血液部分嗜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 ,出现细胞超微结构异常与细胞凋亡现象 ,占有核细胞的 7%~ 2 4 %。且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 ,嗜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超微结构发生异常与凋亡比例也有所增加。未发现嗜碱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单核细胞、血小板与红细胞超微结构的异常。结论 经 1 5~ 35GY60 Co辐照后血液除部分嗜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超微结构有影响外 ,其他血细胞超微结构几乎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脊髓膜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脊髓膜炎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和诊治情况。结果 2例患者有明确流行病学病史,2例有头痛、发热症状,其中1例合并精神行为异常,另1例表现为意识障碍;3例患者外周血和脑脊液中嗜酸性粒细胞均升高,外周血和脑脊液管圆线虫抗体均为阳性;1例颅脑增强MRI可见病灶;3例经药物治疗均痊愈。结论食源性感染是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脊髓膜炎的重要传播途径;临床表现除典型发热、头痛外,也可有非典型表现;外周血和脑脊液中多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免疫学检查IgM阳性有重要诊断意义,早期无明显影像学改变,药物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持续性哮喘患者气道炎症的特点,了解中性粒细胞在持续性哮喘中的作用。方法:持续性哮喘患者54例和健康对照组20例雾化吸入高渗盐水诱导痰,计数细胞总数及细胞分类,测量痰上清液中白介素8(IL8)及ECP含量。结果:持续性哮喘患者中23例(41%)表现为嗜酸性粒细胞性哮喘,31例(59%)为非嗜酸性粒细胞性哮喘。与嗜酸性粒细胞性哮喘组及对照组相比,非嗜酸性粒细胞性哮喘患者痰液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P<0.05),IL8含量(45±10.6ng/ml)亦较嗜酸性粒细胞性哮喘患者及对照组明显增高。痰IL8水平与中性粒细胞数正相关(r=0.72,P<0.05)。与对照组及非嗜酸性粒细胞性哮喘组相比,嗜酸性粒细胞性哮喘患者痰上清液中ECP水平增高(P<0.05)。结论:持续性哮喘患者诱导痰检查显示气道炎症存在两种类型,表明气道炎症可能存在不同的机制,从而导致不同的治疗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持续性哮喘患者气道炎症的特点,了解中性粒细胞在持续性哮喘中的作用.方法持续性哮喘患者54例和健康对照组20例雾化吸入高渗盐水诱导痰,计数细胞总数及细胞分类,测量痰上清液中白介素-8(IL-8)及ECP含量.结果持续性哮喘患者中23例(41%)表现为嗜酸性粒细胞性哮喘,31例(59%)为非嗜酸性粒细胞性哮喘.与嗜酸性粒细胞性哮喘组及对照组相比,非嗜酸性粒细胞性哮喘患者痰液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P<0.05),IL-8含量(45±10.6ng/ml)亦较嗜酸性粒细胞性哮喘患者及对照组明显增高.痰IL-8水平与中性粒细胞数正相关(r=0.72,P<0.05).与对照组及非嗜酸性粒细胞性哮喘组相比,嗜酸性粒细胞性哮喘患者痰上清液中ECP水平增高(P<0.05).结论持续性哮喘患者诱导痰检查显示气道炎症存在两种类型,表明气道炎症可能存在不同的机制,从而导致不同的治疗反应.  相似文献   

15.
我们采用侯氏脑脊液细胞检查方法,对137例脑囊虫病和56例其它患者进行脑脊液嗜酸性粒细胞检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37例脑囊虫病人观察组脑脊液嗜酸性粒细胞阳性109例,占79.56%;阴性28例,占20.44%。  相似文献   

16.
白细胞中的粒细胞根据其胞浆中颗粒染色的性质可分为中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三种。嗜酸性粒细胞的特点是细胞核常分为两叶,细胞浆内颗粒粗大,圆而均匀,可被伊红染成橙红色,布满胞浆。嗜酸性粒细胞约占周围血白细胞数的0.5~3%。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数正常位为50~300/立方毫米。末梢血中嗜酸性粒细胞超过7%即为增多。嗜酸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持续性哮喘患者气道炎症的特点,了解中性粒细胞在持续性哮喘中的作用。方法:持续性哮喘患者54例和健康对照组20例雾化吸入高渗盐水诱导痰,计数细胞总数及细胞分类,测量痰上清液中白介素-8(IL-8)及ECP含量。结果:持续性哮喘患者中23例(4l%)表现为嗜酸性粗细胞性哮喘,31例(59%)为非嗜酸性粗细胞性哮喘。与嗜酸性粒细胞性哮喘组及对照组相比,非嗜酸性粒细胞性哮喘患者痰液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P〈0.05),IL-8含量(45&;#177;10.6ng/ml)亦较嗜酸性粒细胞性哮喘患者及对照组明显增高。痰IL-8水平与中性粒细胞数正相关(r=0.72,P〈0.05)。与对照组及非嗜酸性粒细胞性哮喘组相比,嗜酸性粒细胞性哮喘患者痰上清液中ECP水平增高(P〈0.05)。结论:持续性哮喘患者诱导痰检查显示气道炎症存在两种类型,表明气道炎症可能存在不同的机制,从而导致不同的治疗反应。  相似文献   

18.
恶性肿瘤患者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浆膜腔积液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恶性肿瘤患者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浆膜腔积液进行分析,探讨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与恶性肿瘤的关系,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浆膜腔积液常规检查的制片采用推片法,以改良的瑞吉复合染色法鉴定细胞。结果40例恶性肿瘤患者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浆膜腔积液细胞涂片分类嗜酸性粒细胞相对数为10%-86%,均值为28.2%。查见恶性细胞24例,未查见恶性细胞16例。28例已确认远处转移。结论恶性肿瘤患者浆膜腔积液中出现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可能提示疾病的恶化和愈后不良;恶性肿瘤患者的浆膜腔积液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与血液嗜酸性粒细胞不一定平行。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恶性肿瘤患者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浆膜腔积液进行分析,探讨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与恶性肿瘤的关系,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浆膜腔积液常规检查的制片采用推片法,以改良的瑞吉复合染色法鉴定细胞。结果40例恶性肿瘤患者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浆膜腔积液细胞涂片分类嗜酸性粒细胞相对数为10%~86%,均值为28.2%。查见恶性细胞24例,未查见恶性细胞16例。28例已确认远处转移。结论恶性肿瘤患者浆膜腔积液中出现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可能提示疾病的恶化和愈后不良;恶性肿瘤患者的浆膜腔积液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与血液嗜酸性粒细胞不一定平行。  相似文献   

20.
某些人类淋巴瘤如T细胞免疫母细胞瘤和霍奇金病,有时发生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或血液中伴有广泛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作者曾用原位杂交方法证明,霍奇金病伴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是由于Reedsternbery细胞产生的白细胞介素-5(IL-5)所致,因IL-5是一种能够促进嗜酸性粒细胞分化、增殖和趋化的细胞因子。本文应用高度敏感特异的多聚酶链反应(PCR)方法,旨在确定3例伴有嗜酸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