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前药物治疗全身性疾病是通过各种途径给药,达到一定的血药浓度分布于全身而产生治疗作用,这种治疗方法最大的缺陷是缺乏选择性。如某些疾病只局限于某个部位或器官,则到达的药物仅一小部分,大部分药物未发挥作用,某些强烈的药物往往在起治疗作用的同时产生毒副作用,严重地影响药物的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2.
给药系统(Drug Delivery System;D.D.S.)又称药物释放系统,是一种新的药物治疗方法。它主要是将药物制成某种剂型,使给药后药物能在确定的时程内以预定 相似文献
3.
3嵌段共聚物胶束给药系统3.1两亲性嵌段共聚物聚合物可分为均聚物(homopolymer,由同一种单体组成)和共聚物(copolymer)两大类,均聚物不是两亲性结构,故不能形成胶束。共聚物又分为嵌 相似文献
4.
5.
6.
胶束给药系统及其进展(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胶束是胶体分散系中的一种,属于缔合胶体。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胶束在石油工业、纺织工业和农业等方面逐渐广泛的应用,对胶束的研究逐渐深入。胶束在药学中长期用于难溶性药物的增 相似文献
7.
植入控释给药系统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植入控释给药系统(ICRDDS)系一类经手术植入皮下或经穿刺针导入皮下的控制释药制剂。植入剂概念首先由Deansley于1937年提出,是指将药丸(片)植于皮下组织,缓慢释药而起长效作用。ICRDDS具有以下优点:(1)消除因间歇给药和药量不均匀而产生的峰、谷现象,可在特定的作用部位以恒定的速率持续释药并维持治疗浓度,具有较小的剂量即可达到疗效的作用;(2)药物作用于靶位,可避免对体内其它组织的副作用;(3)避免一些药物的迅速代谢,延长其体内半衰期;(4)难以用其它途径给药的药物可通过植入途径给药;(5)可避免某些剂型给药后引起的不适感、损伤及痛苦等,若发现有严重的过敏反应或副作用可迅速取出。 随着医药技术的发展,ICRDDS在载体材料及其应用范围等多方面的研究都取得了很大进展。载体由最初单一的硅橡胶,发展到目前包括。一聚己内酯、聚酸酥、聚乳酸、聚氨基酸等生物降解性材料在内的数十种,还有最新报道的硅溶胶[1]、羟磷石[2]等。药物应用范围也由当初的避孕治疗扩展到抗肿瘤、胰岛素给药、心血管疾病、眼部疾病、抗结核、骨髓炎、疫苗等多种治疗领域。本文拟从ICRDDS的制备工艺、体外释放实验及ICRDDS制剂中突释现象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9.
现代的药物制剂研究必须考虑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及排泄,根据临床需要的最佳治疗方案,寻找良好的给药系统。将活性药物用新剂型的方法赋予必要的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称为给药系统,主要目的是提高药物的有效性,降低不必要的过高血药浓度,适当延长体内作用时间和减少副作用等。为了发挥药物的确切效果,要求:(1)使一定量的药物以一定的速度输入循环系统,(2) 相似文献
10.
1.7脂质体制剂的质量评价 脂质体的粒径大小和分布均匀程度与其载药量、包封率和稳定性等,可直接影响脂质体在体内分布与代谢.脂质体质量评价项目包括: 相似文献
11.
本文检索近年来国内有关肺靶向制剂研究情况的报道,并进行归纳整理。肺靶向载药系统的实际应用开发与基础研究尚存在一定距离;肺靶向制剂的靶向机制、基本理论和大量实验数据为将来研制治疗肺部疾病的靶向新药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本文检索近年来国内有关肺靶向制剂研究情况的报道,并进行归纳整理。肺靶向载药系统的实际应用开发与基础研究尚存在一定距离;肺靶向制剂的靶向机制、基本理论和大量实验数据为将来研制治疗肺部疾病的靶向新药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阴道具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淋巴管,且没有明确的神经末梢,给药时患者的疼痛刺激小,对于特定的疾病和药物是有效的药物释放部位,这样使其成为一条很有潜力的非侵害性的给药途径,从而发挥药物的局部和全身作用。阴道给药系统可以局部或全身用药;克服了传统给药的首过效应,从而减少给药量,增加低分子量药物的吸收率;同时能适用一些有严重胃肠道反应的药物;可以避免多次给药产生的峰谷现象。在设计阴道制剂时,我们需要考虑文化差异、个人卫生、性别差异、局部刺激以及性行为的影响等;同时也应该注意阴道上皮组织厚度的变化对药物吸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2 .1.5 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固体脂质纳米粒 (solidlipidnanoparticles ,SLN)系指以生理相容的高熔点脂质为骨架材料制成药物分散在骨架材料中的纳米粒。由于骨架材料在室温是固体 ,故称SLN。它既具有聚合物纳米粒的物理稳定性高、药物泄漏少、缓释性好的特点 ,又兼有脂质体毒性低、易于大规模生产的优点 ,因此是极有发展前途的新型给药系统的载体。常用的高熔点脂质有饱和脂肪酸甘油酯、硬脂酸、混合脂质等。下面介绍目前常用的制备方法。2 .1.5 .1 熔融匀化法 熔融匀化法 (melthomoge nization)是制备SLN的经典方法 ,即将熔融的高… 相似文献
15.
静脉滴注的给药方案静脉滴注时,输入速率保持恒定,称零级过程;而药物从体内消除为一级过程。若药物在体内瞬时平衡,那么药量变化率为■=k_0-Kx(31)式中k■为滴注速率(单位为mg/hr),K 为消除速率常数,经积分,得x=(?)(1-e~(-kt))(32)将x=VC 代入,得函数方程C=■(1-e~(-kt))(33)当t 充分大时,e~(-kt)趋于零,即到达稳态 相似文献
16.
透皮给药领域因吸收、渗透限制,其上市产品与口服、注射用药市场占有率比较几乎是空白,因此本文总结美国、日本、欧盟以及我国透皮给药上市产品和主要企业,以及各国法规要求,为此类产品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颊粘膜给药系统的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颊粘膜给药是生物粘附性制剂中的一种。生物粘附性制剂近年来发展很快 ,该制剂在控制药物释放、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和靶向给药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在颊粘膜给药系统中 ,药物通过颊粘膜可以直接入血 ,避免肝首过作用及胃肠的代谢 ,故对于肝首过作用显著和口服利用度低的药物有开发价值。此外 ,颊粘膜给药既能迅速发挥药效 ,又能长时间维持药效 ,因而具有缓释的作用 ,较只有迅速显效作用的舌下给药有更广泛的应用范围。现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颊粘膜给药系统的研究状况 ,概述如下 :1 生物粘附1 1 生物粘附机制[1]生物粘附 (bioadhes… 相似文献
18.
紫杉醇纳米级给药系统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近年来国内紫杉醇纳米级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方法:查阅近几年国内相关文献并进行整理分析。结果:紫杉醇纳米级给药系统具有控释性、靶向性等优点,并显现出较好的抗动物癌模型效果。结论:紫杉醇纳米级给药系统为癌症的有效治疗带来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19.
20.
二、PG的临床应用十年前一些研究PG的科学家们曾预言:“在廿世纪70年代PG类化合物将成为一类具有多方面作用的、特效的灵丹妙药”。今天看来这一预言虽未实现,但已有多种制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