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患者,女,33岁。发作性右上腹疼痛15年,时有恶寒发热及皮肤黄染,腹痛常向后背部放射,曾拟“胆囊炎”、“黄疸型肝炎”治疗,时好时发。近3月来时有呕吐,上腹部持续饱胀疼痛,自扪上腹部有一包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47岁。以反复右上腹痛伴畏冷、发热2个月于1997年10月23日入院。曾在院外按胆石症治疗未见好转。11年前在我院行胆总管切开取石术。人院体检:T37℃,P90次/分,R21次/分,BP16/10kPa。营养偏差,全身皮肤巩膜无黄染、出血点、皮疹。心肺未见异常。腹平软,右上腹有压痛,无反跳痛,肝脾未触及。墨菲氏征阳性。B超示肝脏大小形态正常,胆囊31x34mm,壁毛糙,胆总管扩张62mm,内见巨大强回声光团60x110mm。诊断:复发性胆石。于1997年10月25日行胆道探查术。术中见肝脏大小形态基本正常,胆囊正常大小,壁水肿,内无结石;…  相似文献   

3.
<正>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55岁。主因右上腹及剑突下疼痛20余年,加重10d,呈持续性绞痛,阵发性加剧,右肩部放射伴恶心、呕吐。患者寒战、高热。查体:患者精神不振,呈痛苦面容,右上腹部及剑突下压痛明显,伴有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患者皮肤正常,巩膜无黄染。自述胆管结石病史20余年,曾多次住院保守治疗。血常规:WBC18.5×109/L中性粒细胞。体温38.5℃,脉搏120,呼吸36次,血压105/70mmHg。2腹部CT扫描  相似文献   

4.
1 病例介绍患者男性,59岁。因反复发作右上腹痛,近日加重,伴发热、皮肤巩膜黄染就诊。查体:老年男性,精神萎靡.消瘦,皮肤、巩膜黄染;肝区叩痛及右上腹、剑突下明显压痛;右上腹触及一硬块,表面光滑,活动差。超声检查:肝脏增大,内回声不均匀。肝内胆管重度扩张,胆囊增大,壁回声强,内无异常回声。门脉不宽,胆  相似文献   

5.
张红梅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23):2491-2491
1病例介绍患者女 ,45岁。因右上腹反复疼痛1月入院。曾多次在当地医院就诊 ,B超诊断“胆总管蛔虫”。给抗感染、对症治疗 ,症状有所缓解 ,但仍感右上腹闷胀不适 ,且疼痛仍有反复发作。故来我院就诊。B超检查 :见胆囊增大101mm×38mm ,壁厚5mm ,粗糙。囊内可见一直径11mm左右强光团伴声影 ,可随体位改变移动 ,另可见细小光点沉积后壁不伴声影。胆总管扩张 ,内径11mm ,其内可见一较清晰的条形双线光带回声 ,后方声影不确切。左右肝管轻度扩张 (3~4mm)。超声印象 :(1)胆总管蛔虫。(2)胆囊结石 ,胆囊炎伴积液。给予抗炎治疗1周后 ,症状无明显…  相似文献   

6.
胆石引起肠梗阻多系胆道与肠道间有内瘘,我院收治1例单个巨大结石自总胆管直接进入空肠上段而引起高位机械性肠梗阻,实属少见。患者女,70岁。因阵发性腹痛伴频繁呕吐6天入院。五年前曾患胆囊炎胆石症,有黄疸史。入院后经检查诊断为慢性胆囊炎、胆石症和高位梗阻(原因待查)。剖腹探查结果见  相似文献   

7.
全内脏转位(或称翻转)是一种先天性内脏器官位置异常。据文献统计其发生率约万分之一,男多于女,约为2:1。全内脏转位并发胆总管结石,临床上较为罕见。1981年我院收治1例,报告于下。患者女,43岁,住院号12535。以左上腹间歇性疼痛20年,症状加剧10小时为主诉于1981年9月21日急诊入院。20年来,患者常感左上腹钝痛,时有阵发加剧,放射至左腰部,伴有恶心呕吐、畏寒发烧及皮  相似文献   

8.
1病历资料患者女,41岁,于3年前在外院因胆囊结石而手术治疗,今年5月突发右上腹胀痛,阵发性绞痛加剧,伴畏寒发热、肤目黄染、恶心1天入院。入院检查后诊断为:胆总管结石伴不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性,54岁.因间断性右上腹部疼痛半年,加重6 d,伴皮肤黏膜轻度黄染,于1999年6月23日入院.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63岁。右上腹部疼痛、黄疸、寒战、发烧;近两个月加重、反复发作、消瘦。查体:全身黄染,右上腹部局限性深压痛,莫氏征阴性。B超:胆囊探不清,于胆囊颈部位可见数个大小不等光团,伴声影。CT:肝内胆管扩张,胆囊区可见多发大小不等结石影。入院后第十天出现夏科氏三联症,经保守治疗症状缓解。入院第十四天以胆囊结石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大网及结肠肝曲与肝门严重粘连.分  相似文献   

11.
<正>胆总管结石是一种较为普遍的消化系统疾病。胆总管结石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胆道感染、胆汁淤积、胆道蛔虫等因素导致胆总管内形成结石称为原发性胆总管结石;由胆囊内落入胆总管内的结石为继发性胆总管结石。此外,对于因胆囊切除、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战伤、异物摄入或其他特殊病史后多年出现典型症状的患者,还需要考虑异物迁移伴胆道并发症的鉴别诊断[1]。我院外科2021年10月收治鱼刺引起胆总管结石伴发化脓性梗阻性胆管炎1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13.
植物固醇血症是一种罕见的由ABCG5或ABCG8基因突变失活引起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目前世界范围内报道的植物固醇血症约有100例[1],因植物固醇过度吸收与胆汁排泄减少而形成胆汁淤积.典型临床特征为皮肤黄褐瘤,易并发心血管疾病、胆石症及关节病变,部分有血小板减少、溶血性贫血与脾肿大等血液系统异常表现.我科首次收治1例...  相似文献   

14.
<正>患者女,38岁,因右上腹部胀痛不适10d入院。患者于10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胀痛不适,以右上腹部明显,呈持续性胀痛,偶有阵发性加剧,向背部放射,疼痛与饮食无明显关系。门诊肝胆脾B超示:"胆总管囊状扩张、胆总管结石、胆囊炎"。病后除上述症状外无特殊。既往健康,无特殊。体格检查:体温36.3℃,脉搏66次/min,呼吸  相似文献   

15.
吴申伟 《中国基层医药》2009,16(11):1975-1976
目的探讨经扩张胆囊管取出胆总管内结石后不放置“T”管的可行性及临床适应证。方法选择30例经胆囊管探查胆总管取石后不放置“T”管并与传统的放置“T”管方法进行比较。结果不放置“T”管组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平均为8d,放“T”管者为16d,不放置“T”,型管的患者避免了“T”型管引起的诸多并发症。结论在正确掌握适应证的前提下经扩张胆囊管探查胆总管取石后不放置“T”型管有较多优点,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1986年以来用感应电治疗胆总管结石21例。效果良好,现简介如下。一、病例选择及方法选择有反复右上腹疼痛发作史,临床表现为右上腹压痛、皮肤巩膜黄染、发烧等,B型超声检查发现胆总管内有结石、结石直径在2cm以内者。本组男性7例,女性14例,36~60岁。  相似文献   

17.
胆管结石自然排出率为 1 2 %。我院近期收治一例胆总管下端 0 9× 1 1× 2 2cm结石 ,经抗炎解痉治疗后结石自然排出且由口腔吐出。现报告如下 :患者 :女性 ,53岁 ,主诉反复右上腹疼痛半年收住我院。既往于十年前行胆囊切除术。入科查体 ;巩膜中度黄染 ,右上腹深压痛阳性。B超示 :胆总管下端可见一直径约为 1 1cm的强光团后伴声影 ,胆总管上端直径 1 3cm。肝功示 :TBIL :37 5μmol 1DBIL :1 0 8μmol GPT :2 34u。入科后给予抗炎解痉治疗 ,但未服任何排石饮液等药物 ,一天后腹痛缓解 ,且于 8小时后呕吐胃内容…  相似文献   

18.
胆总管结石内镜治疗4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修中  潘宏年  蒋宇敏 《安徽医药》2009,13(12):1543-1544
目的通过对46例胆总管结石内镜下治疗的分析,评价十二指肠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价值。方法本组46例胆总管结石病人,男15例,女31例,既往有胆囊切除术者43例,原发3例。全组病人术前经B超或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MRCP)等检查提示有胆总管结石。结果本组46例中2例未取出结石,余43例病人40例成功取出结石。3例取石失败,成功率93.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5%。结论十二指肠镜治疗胆总管结石是一种安全有效、简便快捷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但对其并发症的有效预防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ERCP治疗胆总管结石相比较于传统手术治疗的优势。方法回顾分析采用ERCP治疗胆总管结石23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23例中21例成功取出结石,2例转外科手术治疗,1例并发胰腺炎,无一例出现肠穿孔、肠道大出血及重症胆管炎等严重并发症,治愈率为91.30%,并发症发生率为4.76%。结论 ERCP相比较传统外科手术,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死亡率低、术后恢复快、可重复操作的优点,在条件合适的基层医院也能开展。  相似文献   

20.
<正>胆总管结石在我国是常见病,多见于壮年及老年人。患者的临床表现随结石的多少、大小、胆总管堵塞程度、有无合并感染和感染严重程度、患者年龄大小以及发病急缓呈不同表现。常引起胆道嵌顿梗阻而出现黄疸,伴发感染可引起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严重者可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