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证实,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是肝纤维化的细胞学基础,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是促肝纤维化的关键细胞因子,慢性肝损伤时TGF-β1以自分泌和旁分泌两种形式促进HSC活化,使细胞向肌成纤维细胞(myofibroblasts,MFB)转化并生成大量细胞外基质(ECM),导致肝纤维化。TGF-β1具有广泛的生物学作用,可参与炎症、组织修复、肿瘤发生等病理生理过程,通过其细胞信号转导通路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变化而发挥相应作用。  相似文献   

2.
曲颖  宗蕾  陆伦根 《胃肠病学》2008,13(11):692-695
肝星状细胞(HSC)是肝纤维化发生的关键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在肝纤维化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活化HSC、促进细胞外基质(ECM)合成和沉积等作用。TGF-β-Smad信号通路是TGF-β发挥生物学效应的主要通路,其分子组成和分子调节复杂,与其他信号通路存在广泛交互影响。深入研究TGF-β-Smad信号通路可进一步阐述肝纤维化的发病机制,为肝纤维化的防治提供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我们观察了沙利度胺(thalidomide)治疗大鼠实验性肝纤维化的疗效,研究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E-选择素(E-selectin)mRNA和蛋白质的变化,探讨拮抗黏附分子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4.
肝纤维化是可逆性病变,及时、有效制止肝纤维化的进展,可阻断肝硬化的发生。最近发现,在体外培养的激活的肝星状细胞表面有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表达,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可使这些细胞产生收缩和增生,而肝星状细胞的激活是肝纤维化的关键因素。血管紧张素酶(ACE)是肾素一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的关键酶,其最显著的作用是激活AngⅡ,在血管及其他组织,ACE能调节间质液内AngⅡ的最终浓度。目前研究表明肝脏局部存在RAS系统,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抗纤二号的抗肝纤维化作用机制,采用动物体内给药,分离药物血清,作用于体外培养细胞的血清药理学实验方法,探讨该方对肝星状细胞(HSC)激活的标志平滑肌肌动蛋白(smooth muscle actin,SMA)表达的影响及Ⅰ、Ⅲ型胶原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其下游信号Smad 3表达的影响,从细胞分子学水平探讨该方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6.
致纤维化生长因子对肝星状细胞移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肝纤维化过程中Disse间隙生长因子微环境的改变对肝星状细胞(HSC)移行的影响,从细胞移行角度探讨肝纤维化病变的新机制。方法运用改良的Boyden腔系统,在体外条件下模拟体内正常Disse间隙的微环境及肝纤维化时的相关改变,以人HSC为研究对象,通过细胞迁移实验、细胞增殖实验等方法,观察肝纤维化时致纤维化生长因子对HSC移行的影响。结果肝纤维化时增高的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PDGF)-BB,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上皮细胞生长因子(EGF)均可导致活化的HSC移行能力增强,而肝纤维化时同样也增高的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则无此效果。PDGF—BB诱导的HSC移行能力的增强与其导致的HSC增殖有关,而由TGF-β1和EGF诱导的这种能力的增强与细胞增殖无关。结论肝纤维化时Disse间隙微环境的改变促进了HSC的移行,TGF-β1、PDGF—BB和EGF具有促进HSC移行的作用,而bFGF和VEGF则无。  相似文献   

7.
粉防己碱对大鼠肝星状细胞跨膜信号转导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粉防己碱(Tet)是抗肝纤维化的有效药物,这一作用可能与Tet对肝星状细胞(HSC)活化的直接抑制作用有关。最近在动物实验发现较低浓度Tet(2.5-5mg/kg)亦有较强的抗肝纤维化作用,为进一步了解低浓度Tet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本研究观察低剂量Tet对静止期HSC培养活化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促其活化作用影响,以及此过程中TGFβ和其下游Smads信号蛋白的表达变化。  相似文献   

8.
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是肝纤维化的启动、进展乃至肝硬化的形成中发挥核心作用的细胞因子,是激活肝星状细胞(HSC)并促进其表达细胞外基质(ECM)的关键因素。我们曾提出构建TGFβ1抗原编码序列与乙型肝炎核心抗原(HBcAg)编码序列的融合基因,将TGFβ1构建为疫苗,刺激机体产生抗体,中和自体产生的过量的TGFβ1,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纤维化的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该融合蛋白对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2(TIMP-2)表达的影响,以期能进一步证实TGFβ1疫苗在肝纤维化治疗中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与心、肾纤维化的关系已逐步明确,但AngⅡ与肝纤维化的关系研究较少。此文综述了AngⅡ与肝星状细胞、细胞外基质及转化生长因子β之间的关系,阐明了AngⅡ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机理,为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及AngⅡ1型受体拮抗剂治疗肝纤维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中药莪术为姜科植物莪术的根茎,具行气破血、消积止痛作用,临床应用广泛,是治疗肝硬化的常用传统中药,资料显示莪术能促进肾脏细胞外基质的降解、对肝纤维化具有防治作用.研究证明,肝脏存在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并在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为了进一步阐明莪术治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本文探讨了莪术对肝纤维化模型大鼠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及其Ⅰ型受体(AT1R)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肝纤维化作为肝细胞对损伤因素的修复反应,是各种慢性肝病发展到肝硬化的必经之路。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家族是一类小分子多肽,有三种亚型:TGF-βI、TGF-β2、TGF-β3。研究证明,TGF-β1在调节细胞增殖及细胞外基质(ECM)的合成代谢中起重要作用,是最重要的促肝星状细胞(HSC)合成ECM的细胞因子,与肝纤维化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Bcl-2和Bax的表达及激动素对它们的影响,初步探讨激动素抗肝纤维化的机制.方法用CCl4诱导形成大鼠肝纤维化模型,使用0.1%激动素溶液0.5ml/100g·d-1,背部皮下注射,治疗12周,设立正常对照组、肝纤维化模型组及激动素治疗组.以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肝组织炎症和纤维化程度.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肝组织Bcl-2、Bax基因的表达.结果模型组肝纤维化程度明显高于激动素治疗组.Bcl-2在正常对照组大鼠肝细胞浆和肝窦呈低水平表达,在模型组大鼠肝组织分布广泛,主要表达在汇管区、纤维间隔、肝窦和肝细胞膜、中央静脉和肝细胞浆,表达的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Bax在正常对照组大鼠的中央静脉及其周围的肝窦呈低水平表达,在模型组大鼠肝组织主要表达在肝细胞浆、肝窦、纤维间隔和肝细胞膜中,表达的量也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基因的表达.激动素治疗组大鼠肝组织Bcl-2的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Bax的表达也明显低于模型组,Bcl-2/Bax比值无明显差异;激动素对纤维间隔Bax的表达无明显作用,但能降低Bcl-2的表达,下调Bcl-2/Bax比值.结论肝纤维化时Bcl-2和Bax表达加强,激动素可促进纤维间隔中肝星状细胞的凋亡,促进肝星状细胞凋亡可能是激动素抗肝纤维化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3.
加强抗肝纤维化作用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过去20年间,肝纤维化的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表现在:(1)肝纤维化的分子病理机制逐渐了解,尤其是肝星状细胞激活的调控机制,如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信号转导等的外部机制,以及维生素A信号转导等内部机制。(2)慢性肝病患者尤其是丙型肝炎患者发展为肝纤维化的自然进程、影响肝纤维化发展的遗传与环境因素、肝纤维化诊断方法等基本了解。(3)证实肝纤维化与一定程度的肝硬化都是可逆的。  相似文献   

14.
干扰素β对肝星状细胞活化调控机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往的研究已经证实干扰素β(IFNβ)不仅具有抗肝炎病毒的作用,还具有抗肝纤维化的作用,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旨在探讨能否经过调控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4、Smad7、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BB等细胞因子的表达而影响肝星状细胞(HSC)的激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抗体和血小板生长因子(PDGF)抗体防治肝纤维化和门脉高压的分子机制,并探讨二者的关系。方法 分别用于TGF-β1抗体和PDGF抗体处理大鼠肝星状细胞24h后,应用膜片钳全细胞技术观察细胞L型钙通道。利用正交设计方法研究不同浓度TGF-β1抗体、PDGF抗体及其作用的先后顺序和二者作用的时间间隔对肝星状细胞L型钙通道的影响。结果 不同浓度TGF-β1抗体、PDGF抗体及其作用的前后顺序对细胞L型钙电流的影响有显著件(P〈0.05),两因素作用的时间间隔对结果影响无显著性(P〉0.05)。结论 TGF-β1抗体和PDGF抗体均具有防治肝纤维化和门脉高压作用,其机理可能与其调节肝星状细胞L型钙通道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肝纤维化的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将肝星状细胞(HSC)-T6细胞株培养24h,分别以质量浓度为10.0、5.0、2.5mg/L的β榄香烯(实验1、2,3组)作用4、12、24h,收集细胞上清及细胞,并设空白对照组。放射免疫法检测培养上清中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RT—PCR检测ANGⅡ的Ⅰ型受体(AT1R)mRNA表达。结果作用12、24h时各实验组ANGⅡ水平及均较空白对照组降低(P〈0.05、0.01);三个时间点各实验组AT1RmRNA表达均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1),并呈剂量依赖性。结论β榄香烯可能延缓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E-钙粘附素在不同肝纤维化阶段的表达情况以及在抗肝纤维化中药单体白黎芦醇干预下表达的变化。方法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分别给予小(40mg·kg^-1)、中(120mg·kg^-1)和大剂量(200mg·kg^-1)白黎芦醇处理,取肝组织检测E-钙粘附素、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TIMP-1)1mRNA水平;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HA和pcⅢ水平。结果正常组大鼠肝组织E-钙粘附素呈低水平(0.515±0.02)表达,而随着肝纤维化的进展,其水平增加,其中在12周时,肝组织E-钙粘附素mRNA水平(0.878±0.03)明显高于中剂量(0.755±0.24)和大剂量白黎芦醇处理组(0.763±0.21,P〈0.01);在大鼠肝纤维化进展过程中,肝组织TIMP-1和TGF-β mRNA水平不断增加。结论E-钙粘附素在不同阶段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均有表达,且随着纤维化程度的加重而表达增强。白黎芦醇可以明显改善大鼠肝纤维化程度,并减少E-钙粘附素mRNA水平。  相似文献   

18.
肝纤维化是由于胶原纤维的产生和分解失衡,肝组织细胞外基质(ECM)过度沉积的结果。研究表明,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替代激活的巨噬细胞(aaM)和白细胞介素-13(IL-13)在纤维化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其中TGF-β1和IL-13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前者通过肝星状细胞(HSC)的TGF-β1-Smads细胞信号转导通路起促进作用,而后者通过JAK-STAT6信号途径促纤维化,作用似乎更加关键。此外,替代激活的巨噬细胞为TGF-β1的重要来源,其本身又受IL-13刺激。因此,本文就IL-13、TGF-β1与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细胞信号传导进行综述,以探讨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新药作用靶点。  相似文献   

19.
TGFβ1信号与肝纤维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肝星状细胞(HSC)是肝纤维化发生的关键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是活化HSC、促进细胞外基质(ECM)分泌的重要细胞因子,其在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中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文章通过TGFβ1信号转导对HSC的作用来阐述TGFβ1信号与肝纤维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正常及肝纤维化时大鼠肝窦内皮细胞(SEC)表面层粘连蛋白(LN)的整台素受体α6β1及粘着斑激酶(FAK)的变化。方法 用胶原酶原位灌注、Percoll不连续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正常及四氯化碳(CCl4)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模型中的SEC,并进行体外培养。采用细胞-ELISA和免疫沉淀-蛋白质酪氨酸激酶活性测定的方法,分别观察SEC细胞表面整合素α6β1表达及FAK活性的变化。结果 正常大鼠SEC细胞表面几乎不表达整合素α6β1;在肝纤维化时SEC细胞表面α6β1蛋白表达却明显增加(P<0.05),且细胞中FAK活性明显增高(P<0.05)。结论 在肝纤维化时SEC细胞表面整合素α6β1的表达及FAK活性明显增高,可能在SEC的形态及功能改变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