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第十一届国际治疗药物监测与临床毒理学大会(IATDMCT)于2009年10月3~8日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市召开.在本届大会上,世界各国从事治疗药物监测与毒理学研究的学者们,交流和分享了近年来本研究领域的各项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2.
TDMCT中的药物分析技术和群体药动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10月,第11届国际治疗药物监测和临床毒理学(IATDMCT)大会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召开,来自世界各地的30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 会议围绕仪器分析、群体药动学、遗传药理学、药物滥用以及特殊人群用药、个体化用药等治疗药物监测和临床毒理学最前沿的问题进行了发言与讨论,并对临床需要监测的药物如抗真菌药、抗HIV药物和抗癫痫药等进行了专题研讨. 相似文献
3.
治疗药物监测(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TDM)是当代临床药物治疗学上重大进展之一,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有效途径,在北美和西欧.许多医院建立了实验室开展这项工作.我国近年来TDM工作也正在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4.
5.
精准医疗是根据基因组、蛋白质组学、生物标志物和社会心理学等"个人"信息实施个体化诊断、治疗,以达到最佳治疗、最小毒副作用的医疗模式.随着相关技术、理论、观念的发展和更新,医疗模式已进入精准医疗时代.临床药师走向临床,参与诊断疾病、优化药物治疗方案、实施以基因检测、药物浓度监测为依据的个体化治疗.精准医疗将改变现有诊断和传统治疗模式,给临床药师带来挑战的同时,也提供了机遇. 相似文献
6.
孙忠实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2,(5):385-388
人种和人体差异的奥妙缘于基因(gen),其为编码功能蛋白或RNA的核酸片段,作为生物遗传的单位,可在染色体排列成线性的遗传基本单元。研究证实,药品相关基因的多态性及个体患者基因的变异,是导致个体对药品反应(疗效、毒性、代谢、不良反应等)差异的重要原因。而个体基因差异是一种普遍现象,所以个体化给药势在必行,且须从基因差异入手,弄清患者对某些药品的疗效反应率与其基因亚型之间的关系。依据患者属于何种代谢表型人群,为患者选择疗效最佳药品和确定最佳剂量。通过对人群的基因检测,再开出"基因合适"的药方即"基因处方",使患者得到最佳的治疗,从而达到真正"用药个体化",不仅提高疗效、缩短疗程,且可减少药品不良反应,降低医药费用,成为21世纪医药工作者必须学习和熟悉的课程,也是必须面对的挑战。 相似文献
7.
治疗药物监测与临床安全用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丽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4,6(5):294-297
治疗药物监测(TDM)的目的是促进药物个体化治疗。本文通过多年的TDM实践,总结了药物剂量-血药浓度-疗效和不良反应之间的相关性,并重点举例说明TDM对各种常用药物安全应用的重要性,呼吁临床检验师、药师和医师的密切合作,运用多学科知识将TDM推向更高水平,使药物不良反应得到早期警示,以提高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第8届国际治疗药物监测和临床毒理学术会议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治疗药物监测和临床毒理学(TherapeuticDrugMonitoringandClinicalToxicology,TDMCT)是近代临床药物治疗学最重大的进展之一,是指导药物个体化治疗、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有效途径,对临床药物的合理应用起至关重要的指导作用。为了全面、深入开展TDMCT工作,提升合理用药水平,现将今年的国际TDMCT学术会议作一简要介绍。第8届国际治疗药物监测和临床毒理学术会议(InternationalCongressOnTherapeuticDrugMonitoringandClinicalToxicology,ICTDMCT)于2003年9月7-11日在瑞士巴塞尔(Basel)召开。参会国家45个,与会代表531人,其中瑞… 相似文献
9.
10.
~~遗传药理学与个体化用药@蔡卫民$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药剂科!上海200025遗传药理学;;个体化用药;;治疗药物监测 相似文献
11.
4 传统TDM与遗传药理学的比较在传统TDM中 ,我们假设血浆药物浓度能反映出药物作用部位的浓度 ,从而使药物浓度可以将药动学 (药物浓度—时间过程 )和药效学 (药物效应—时间关系 )结合起来。从分子水平来考虑 ,药动学是由药物代谢酶所决定 ,而药效学则置于药物目标蛋白的控制之下。因此 ,将遗传药理学应用于个体化用药 ,我们就可以比传统TDM更向前跨进一步。通过基因型测定 ,我们就可以评价药物代谢酶、转运体、目标或受体蛋白的遗传多态性 ,群体中存在的许多药物效应和不良反应方面的个体差异都应归因于遗传多态性。下面将传统TDM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抗菌药物在儿童患者个体化治疗中的开展情况。方法 对全国30家儿童医院和综合医院儿科开展抗菌药物个体化治疗的情况进行问卷调查,使用Microsoft Excel 2007和SPSS 26.0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本次调查共收回75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53份,有效率为70.7%。调查发现,86.7%(26/30)的医院以不同形式开展了儿童抗菌药物个体化治疗。临床需求是推动多家医院开展个体化治疗的主要动力,而人员设备不足是最大障碍。开展循证药学、治疗药物监测(TDM)、模型引导的精准用药(MIPD)和抗菌药物相关基因检测的医院占比分别为70.0%、80.0%、30.0%和33.3%。各医院开展TDM的检测方式多样,涉及的儿童抗菌药物以万古霉素和伏立康唑为主。有近一半的药师对MIPD尚不甚了解。结论 TDM是目前各医疗机构开展儿童抗菌药物个体化治疗的主要方式,但其监测覆盖范围及检测标准均有待提高。MIPD和抗菌药物相关的基因检测技术仍需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治疗药物监测在精神科应用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国内外治疗药物监测在精神科发展的历史,结合临床经验对4例个案进行分析:患者氯丙嗪中毒后出现浓度反弹,通过监测药物清除过程辅助判断救治效果;通过利培酮与9-羟利培酮浓度比例判断患者CYP2D6酶活性及其代谢型,为患者个体化用药提供参考;对同时使用9种精神药物的患者进行浓度测定,结果表明该用药方案不合理,患者经单药治疗后已康复;少部分服用氯氮平患者,血药浓度长期维持在高浓度,需严密监视此类患者药物浓度波动。结果:治疗药物监测可应用于如下领域:监测药物中毒后的药物清除过程;结合代谢酶活性数据指导患者个体化用药;以浓度测定结果辅助判断合并用药是否合理;重视异常结果,结合患者症状判断浓度是否合理。结论:治疗药物监测结果需结合患者病情与临床疗效综合判断,方能实现个体化给药这一目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中药个体化用药及治疗药物监测进行初步探讨,为相关研究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对中药临床用药及安全性现状进行分析,并充分借鉴中医药理论及现代系统生物学研究成果,开展中药个体化用药与治疗药物监测研究。将因证选方-因证选药-因证选炮制品三者有机结合,完成个体化用药;同时,以易失阴亡阳的虚证、重证、危证、急证以及毒性较大、作用剧烈的方药为主要对象,采用中医临床证法、血药浓度法、生命体征及生化指标法、基因蛋白组学指标法、代谢组学/血液小分子物质变化指标法,开展治疗药物监测。结果与结论:中药个体化用药与治疗药物监测研究符合中医药理论及现代研究成果,但需要进一步、深入开展大量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5.
早在20世纪50年代,科学家就发现不同的遗传背景会导致药物作用的差异,特别是药物代谢酶基因的差异可以引起不同的药物不良反应。随着20世纪末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以及基因组结构图的公布,揭露了人类基因组中存在着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和拷贝数变异等大量的遗传变异,人体之间基因组差异至少有15%以上。这些了解使人们认识到基因参与了药物在体内作用的过程,基因多态性导致了药物反应的多样性,由此药物基因组学受到了极大的重视。药物基因组学通过对药效和不良反应的相关基因进行检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7种药物的有效血药浓度参考范围。方法:通过咨询已经开展治疗药物监测(TDM)医院的工作人员,查询药品说明书,出版的书籍及检索相关文献,分析能够达到药物治疗目的的最低有效浓度和出现中毒反应的最小中毒浓度,作为临床TDM值的参考范围。结果:初步确定了万古霉素、卡马西平、丙戊酸钠、地高辛、环孢素、他克莫司和吗替麦考酚酯TDM监测指标及其参考范围。结论:药物TDM监测指标参考值可以为临床药师提供参考,给临床医师个体化用药提供了药物调整剂量的依据,确保药物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研近3年来个体化药学服务在医院药学部门的开展情况。方法:选取2013年重点专科评审的89家医院作为研究对象,收集被调查医院2010-2012年期间个体化药学服务开展的品种、服务次数等指标的比较分析与评。结果与结论:近3年来,我国的个体化药学服务中治疗药物监测(TDM)项目平稳增长,基因检测项目发展迅速。虽然已有医院提供了根据基因型预处方,再结合TDM或其他监测指标进行调整的的个体化医疗服务,但对其可能造成药物代谢个体化差异的内外环境等因素还未给予足够的考虑,致使最终治疗效果仍不满意。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