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从汉代开始,就有“九九”重阳之日插茱萸的习俗。《风土记》上就记载:“折茱萸以插头上,避除恶气而御初寒。”也有的将茱萸装入袋中带在身上,无论走到哪里,都香气扑鼻,一扫恶秽之气。所以,插茱萸就成为重阳节的一种特有习俗,只是由于近些年人们少见茱萸,此风日渐淡了。“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相似文献   

2.
寒露后,重阳又至. 但凡中国人,大概都读过唐代诗人王维的重阳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头上插茱萸,结伴登山游玩,为重阳旧俗. 茱萸是什么?曾经,重阳的茱萸,就和清明的柳枝、端午的艾草一样,是我们祖祖辈辈的"健康守护神".  相似文献   

3.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不知不觉又到了一年一度的重阳佳节。在我国,重阳佳节登高的习俗由来已久,尤其登山颇受人欢迎。秋高气爽,天高云淡,在郁郁葱葱的林间,拾阶而上,步换景移,在观赏美景的同时,呼吸清新空气,锻炼了心肺功能及腰腿肌肉。凭栏远眺.“一览众山小”,豪情激发,烦  相似文献   

4.
王有国 《家庭医生》2008,(20):11-11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2008年的重阳佳节(10月7日)即将来临,您是否会去登高,为自己、为亲友祈福? 登高祈福,事先应作好准备,以免发生意外甚至悲剧……  相似文献   

5.
石柱国 《现代养生》2013,(19):57-59
饮菊花酒 重阳佳节,我国素有饮菊花酒的习俗。菊花酒,在我国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占祥酒”。据《续齐谐记》述称:东汉时,汝南名士桓景曾随方士费长房学道,一日,费长房突然对他说:“九月九日,你家有大难,速回去,是日你全家人必须佩茱萸囊、饮菊花酒、登屋后高山,可消此灾难。”  相似文献   

6.
《长寿》1998,(10)
农历九月九日是我国传统的重阳节。《易经》认为“九”为阳数,两九相重,为“重九”,“九月九”则是日月并阳,两阳相重,故名“重阳”。屈原的《远游》中就有“集重阳入帝宫兮”之诗句,陶渊明也有“余闲居,爱重阳之名……行吟载酒,须尽一生之兴”之自述。有关重阳节的习俗很多,流传至今的有“重阳登高”、“佩戴茱萸”、“品赏菊花”等。其实,在我国古代,官民们都很重视重阳节,仅仅围绕着“吃食”和“游乐”,就有许多民俗活动。 罚食兔肝 这是古代东北辽族(即契丹)的饮食习俗。重阳节这天,辽族君主率臣属部族举行射虎活动,  相似文献   

7.
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即将到来,它能让您联想到什么呢?是登高赏菊还是插茱萸、吃重阳糕呢?其实,这些都不重要,重阳节真正的意义是要我们想到家中的老人,他们更需要爱、需要快乐和健康。因此,本刊建议您能为父母送上一份礼物,不需要昂贵,只要能表达您对父母亲的爱……  相似文献   

8.
“重阳节”在农历九月九日,也叫“重九”,重阳节正巧二九相逢,日月并应,“九九”又与“久久”同音,故古人认为此日是个宜于长久的吉利日子,人们要在节日中举行各种有关祈吉利、求健康的文化饮食活动。诸如,饮茱萸、菊花酒,吃重阳糕,登高赏菊等习俗。如唐代陈元靓撰《岁时广记》引用《皇朝岁时杂记》的说法称:“二社、重阳尚食糕,而重阳为盛。大率以枣为之,或加以栗,亦有用肉者,有面糕、黄米  相似文献   

9.
唐朝著名诗人王维在九月初九重阳佳节之时,吟咏了一首怀念远方亲人的佳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由于其词语清淡,情深意挚,从而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之作。农历九月初九日,是我国重阳节。古代以九为阳数,九月九日二九相重,故称重阳或重九。相传,早在汉朝的《西京杂记》上就载有:“汉武帝宫人贾佩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饵,饮菊花酒,方令人长寿。”据南朝《续斋谐记》中记载:东汉时期,桓景随方士费长房学道多年。一日,费长房对桓景说:“九月九日,你家有灾厄,速回家中,令家人各作绛囊,盛吴茱萸以系…  相似文献   

10.
又见重阳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传统节日中一个事象繁多,内蕴丰厚的民间节庆。登高,戴茱萸,饮菊花酒等,是大江南北最常见的重阳习俗。1989年,我国正式将重阳节定为老人节。  相似文献   

11.
刘林 《东方药膳》2009,(10):5-7
“又是九月九,重阳节,难聚首,思乡的人儿漂流在外头。”十几年前,一首《九月九的酒》迷醉多少游子心,同时它又牵动了游子几多乡愁:重阳糕、菊花酒、茱萸佩,这一道重阳风景,编织着多少漂泊者的故乡之梦。在社会人口大流动的当代,重阳,这一古往今来的郊野聚会宴赏时节,为离开乡土的人们提供了梦寻故土的感觉,宣泄了思乡人的抑郁情感,抚慰了旅行者悬浮的心灵。  相似文献   

12.
我国历代文人骚客重九喜欢登山并留下了大量诗篇。唐代诗人孟浩然有诗:“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王维诗曰:“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曾广钧亦诗:“一片空岚罩云海,全家罗袜踏苍烟。”相传,重九日登山习俗源于东汉,名士桓景在秋九月九日(农历)凌晨,锁门闭户,举家登山,佩戴茱萸,饮菊花酒,留宿山上一夜,以避邪消灾。此后,重九登山渐成习俗。到了唐代,将九月初九(农历)定为重阳节(长寿日)后,登山就成为这一天的重要活动之一。  相似文献   

13.
林长华 《药物与人》2012,(10):52-53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重阳节秋高气爽,金菊笑绽,丹桂飘香,正是健身和进补的好节令。古往今来,在这个传统佳节里,中国人照例要举行丰富多彩的节俗活动,其中有插茱萸、喝菊花酒、药物进补等健康有益的节俗活动。  相似文献   

14.
朱本浩 《健康生活》2011,(10):22-22
在我国民间,重阳节这天,有人们要身带山茱萸的习俗,据说可以避瘟疫。关于山茱萸避瘟疫之说,史书记载颇多。山《淮南毕万术》谓:“井上宜种茱萸,茱萸叶落井中,饮此水无瘟疫,悬茱萸于屋内,鬼畏不人。”《风土记》还说:“俗尚九月九日谓上九,茱萸见到此气烈熟,色赤,可折其房以插头,云辟恶气。”可见古人确以茱萸消灾避恶。现在我国的一些地方将重阳节民间集会也称为“茱萸会”。  相似文献   

15.
林长华 《药物与人》2004,(10):51-51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重阳节在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此时秋高气爽.金菊笑绽.丹桂飘香.正是进补的好节令。古往今来,在这个传统佳节里.人们照例要举行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单说与药物有关的就有插茱萸、喝菊花酒、药物进补等。可以看出.重阳节民俗活动有别于其他节日.内容既丰富多彩又健康有益。  相似文献   

16.
农历九月初九,节号“重阳”,民间于此日免不了的是去登高和吃重阳糕,以欢度重阳节。 重阳节起源于汉代的道学。在道家奉为经典的《易经》中,把奇数视为“阳数”,偶数视为“阴数”,阳数中“九”又被视为“极阳”,九月九日是两个“极阳”相遇,所以称作“重阳”,“阳”又表示刚,重阳是“二刚相遇”而相克,所以又被视为“厄日”,登高和此时系茱萸仅是一种“解厄”之方法。  相似文献   

17.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小时候读到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觉得很有意思,就记下了。但对九月初九为何要登高,还要插茱萸等等就不很理解,及至长大后才知道个中缘由。  相似文献   

18.
重阳登高的习俗由来已久.魏文帝曹丕在<九日与钟徭书>中说:"九月九日,九为阳数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长久,故以享宴高会",享宴高会即"登高会",也叫"高山会".这与上古时的"射礼"风俗有关.那时,人们为了安排好冬季生活,秋收之后上山狩猎,采集食物和药材.后来渐渐演变为九月九日上山集会的民俗.古时重阳登高还要佩茱萸,携菊花酒.诗人杜甫有"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的诗句.  相似文献   

19.
正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唐代诗人王维的名篇之一,很多人在童年时代就会背了。诗中的“茱萸”其实是一味中药。《本草纲目》说茱萸气味辛辣芳香,性温热,可以治寒驱毒。《风土记》记载:“九月九日折茱萸以插头上,辟除恶气而御初寒。”  相似文献   

20.
十月这个想起来都泛着金光的月份,向来都充满节日的喜庆。中秋节和重阳节是不缺乏美食的,中秋的月饼,重阳的重阳糕、菊花、茱萸酒,从小就是我们节前期待的美味。但是,现在这些似乎吃不吃已然无所谓,常有朋友在节后感慨“今年中秋一块月饼都没吃,太甜了!”。也有人抱怨:“月饼贵得离谱,买的不是月饼是包装。”是我们的嘴叼了,还是月饼真的太甜了,还是这节没过头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