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四川省1984~2005年黑热病发病情况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84-2005年全省共报告黑热病836例,每年均有发病。近年来随着流行区饲养犬数量的增加,发病呈上升和扩散趋势,非流行区各年发病数与流行区基本一致。流行区发病以学龄儿童和学龄前幼儿为主,非流行区以中青年为主。连续3~5年全县范围内灭犬和禁养家犬的流行区,远期效果巩固;未灭犬或灭犬不彻底的流行区出现回升趋势。各流行县应加强联防,防止病犬转移使流行区扩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汶川县30年黑热病的流行情况、防治工作及成效进行分析总结。方法统计黑热病疫情,确定疫点和疫区范围,开展相应的防治工作。结果1972~1986年这一阶段黑热病为散在发病,防治主要针对疫点灭犬灭蛉,保持了疫情的稳定。1987~1990年发病成倍上升,形成大范围的暴发流行,采取大规模的彻底灭犬和3~5年禁养家犬,有效控制了暴发流行,1997~2002年每年仅发病o~2例。发病率下降了98.33%。结论在犬源性黑热病流行区,病犬是主要的传染源,灭犬是控制黑热病流行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2005~2007年甘肃省黑热病流行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甘肃省2005-2007年360例黑热病发病因素做流行病学分析,探讨控制黑热病流行的措施。方法对全省2005-2007年报告的黑热病病例做现况分析。结果2005-2007年甘肃省黑热病主要流行于5个县(区),流行区未见明显扩大,主要发病年龄段为婴幼儿,发病数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犬利什曼病感染率高、新入疫区人员增多、气候变化和白蛉杀灭工作停滞是甘肃省黑热病流行区发病增多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1995-2008年黑热病的流行状况、防治工作及成效进行分析总结。方法统计黑热病疫情,确定疫点和疫区范围,开展相应的防治工作。结果全州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中期开展了大面积喷洒灭蛉和普查、普治的综合性防治工作,1983-1994年,连续11年没有黑热病疫情报告。2005-2008年仅对黑热病的传播媒介采取控制措施,发病人数由防治前的15例下降至2007年的6例。结论在人源型黑热病流行区,病人是主要的传染源,灭蛉和普查、普治黑热病患者是控制黑热病流行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黑热病为一种地方性虫媒传染病 ,在四川西北山区的流行有较长的历史。解放后经过大规模的防治 ,四川省的黑热病至5 0年代后期已基本消灭。 80年代中后期 ,黑热病年发病数出现了大幅度的回升 ,1990年年发病数高达 117例。为有效控制黑热病疫情的迅速上升 ,“八五”期间 ,在疫区大力开展了以灭犬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 ,此后 ,发病人数便逐年下降 ,1995年年发病数降至 2 7例 ,与 1990年相比 ,下降了 76 .92 % ,有效的控制了黑热病疫情。此后几年的年发病数一直保持在较低水平 ,1995~ 1999年 ,四川全省共有黑热病患者 85例。下面是对此 85例疫…  相似文献   

6.
四川省犬源性黑热病流行区的防治措施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四川省的黑热病流行区属犬源性黑热病流行区,主要的传染源是感染利什曼原虫的病犬,传播媒介是野生野栖习性的中华白蛉。通常情况下,黑热病为低度流行状态,呈散在、点状发病。当疫区的养犬数量增加并伴随家犬的感染率上升时,则会改变这种状态,引发局部的或大范围的黑热病暴发流行。在多年的黑热病防治工作中,为遏制疫情的迅速上升和蔓延,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黑水县在黑热病流行中止近 4 0年后的复燃情况进行调查并开展防治。方法调查黑热病传播媒介的分布及密度 ,调查保虫宿主家犬的利什曼原虫感染 ,宣传黑防知识和加强现症病人的管理。结果 1 995 -2 0 0 1年共发生黑热病 32例 ,发病主要集中在黑水河下游沿河河坝或坡地 ;流行病学调查证实当地有广泛分布的传播媒介 -中华白蛉 ,有主要的传染源 -内脏利什曼病病犬的存在。结论黑水县目前具备黑热病流行的条件 ;通过宣传黑防知识 ,宣传禁养家犬 ,采取查、灭病犬等措施 ,取得了一定的防治成效 ,阻止了疫势的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黑水县在黑热病流行中止近40年后的复燃情况进行调查并开展防治。方法 调查黑热病传播媒介的分布及密度,调查保虫宿主家犬的利什曼原虫感染,宣传黑防知识和加强现症病人的管理。结果 1995—2001年共发生黑热病32例,发病主要集中在黑水河下游沿河河坝或坡地;流行病学调查证实当地有广泛分布的传播媒介一中华白蛉,有主要的传染源一内脏利什曼病病犬的存在。结论 黑水县目前具备黑热病流行的条件;通过宣传黑防知识,宣传禁养家犬,采取查、灭病犬等措施,取得了一定的防治成效,阻止了疫势的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9.
1990~1993年在四川省汶川和理县采取全面灭犬和禁养家犬3~5年的防治措施后,黑热病发病人数逐年下降,年发病人数维持在较低水平。1997年以来理县无病例发生,汶川县偶尔有病例发生。全面灭犬和禁养家犬措施远期防治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四川省汶川县黑热病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报道四川省汶川县黑热病流行情况的调查结果。1987年以来共确诊患者141例,分布在两区一镇六个乡,发病年龄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发病季节以春夏季为多。对5个村寨的调查,凡病犬多的村寨都有黑热病人发生,证实汶川黑热病流行与犬内脏利什曼病的感染有着密切关系。此外,间有病人相距很近或一家中有数例患者先后发病的现象。在调查的125只家犬中,以1~3龄的家犬发病较高。中华白蛉为当地唯一媒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