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腹水是肝硬化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 ,部分患者可进一步发展为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SBP) ,SBP起病凶险、发展快、死亡率高。我们通过对肝硬化腹水患者的外周血及腹水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白细胞介素 -6(IL -6)及白细胞介素 -8(IL-8)的测定来了解其与SBP的关系 ,为本病的临床诊断、治疗及使用拮抗剂来减轻肝脏损害及降低SBP的死亡率提供帮助。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为 1997年 7月~ 2 0 0 2年 6月住院治疗的肝硬化病人 (均经B超及CT证实 ) 46例 ,其中乙肝后肝硬化 3 1例 ,血吸虫性肝硬化 12例 ,酒精性肝硬化 …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化学方法对肝硬化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 (IL - 6)水平、腹水中内毒素 (LPS)以及外周血白细胞分类进行综合评价其在肝硬化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SBP)的诊断及临床意义。1 材料与方法1 1 对象  4 3例病人系我院 1996- 1998年住院病人 ,均为肝炎后肝硬化并腹水患者 ,近 1个月均未接受抗感染及抗病毒治疗。诊断标准以 1995年北京传染病与寄生虫会议修定标准诊断 ,SBP诊断参看 1988年全国腹水学术会议诊断标准。其中男 2 6例 ,女 17例 ,年龄 2 6~ 69岁 ,平均 4 5岁。上述病人均无结核、心脏病及癌症病史。肝硬化患者并自发…  相似文献   

3.
医院感染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危险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医院感染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危险因素,以选择抗生素预防治疗的对象。方法;分析48例医院感染SBP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48例无SBP的配对肝硬化住院患者进行比较。结果:SBP组原有肝性脑病史、SBP史者,近期消化道出血,应用三腔管压迫和血管加压素或奥曲肽治疗者PT延长逾10s及腹水总蛋白低于15g/L者均显著多于对照组。而且SBP组患者血清和腹水补体均值明显降低,血清肌酐显著升高。结论:我们初步认为,上述各项指标可作判断肝硬化腹水患者医院内易感SBP的危险因素,对具这些因素的患者宜给予抗生素预防性治疗,以防SBP发生。  相似文献   

4.
由于老年人自身的特点 ,在腹水形成后 ,为细菌的入侵和生长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易出现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 ,从而诱发其他并发症的出现和多脏器功能衰竭(MOF)而造成死亡。回顾分析了 176例肝硬化腹水患者 ,对SBP发生率、SBP再次发生率、死亡率等进行了探讨。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 选择 176例住院的肝硬化腹水患者 ,其中男性132例 ,女性 4 4例 ,男女之比为 3∶1。年龄为 2 1~ 78岁 ,平均 (5 1.2± 8.89)岁。1.2  方法 按年龄将 176例肝硬化腹水患者分为老年组(≥ 6 0岁 ) 6 7例和非老年组 10 9例。统计学处理采用 χ2 检验t…  相似文献   

5.
肝硬化268例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防止肝硬化及并发症的产生 ,本文对我院1986~ 2 0 0 0年的 2 6 8例住院的肝硬化患者的病因及其并发症治疗情况进行分析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 6 8例肝硬化患者均来自我院 1986~ 2 0 0 0年住院病人。其中男性 2 0 2例 ,女性 6 6例 ,男女比例为 3 2 9∶1,年龄 11~ 82岁。诊断按照 1990年全国肝硬化专题学术会议的诊断标准。肝硬化的病因主要为肝炎后肝硬化 149(5 6 12 % )酒精性肝硬化 77例 (30 16 % )血吸虫性肝硬化 2 0例 (7 2 6 % )瘀血性肝硬化 10例 (3 5 4 % ) ,病因不明性肝硬化 12例(4 2 0 % )。全部患…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肝硬化腹水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病原学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2年1月-2015年6月收治124例肝硬化腹水并发SBP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病原学检查结果,同时对所有患者的临床病理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其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患者主要表现包括发热、腹胀、腹痛;124例患者中共有81例细菌培养结果为阳性,阳性率为65.32%,共检出病原菌88株,其中革兰阳性55株占62.50%,革兰阴性菌31株占35.23%,真菌2株占2.27%;对患者的性别、年龄、临床表现、是否合并有消化道出血、血常规WBC水平、腹水常规WBC水平、白蛋白水平进行统计分析,经单因素分析,血清白蛋白、腹水WBC、腹水白蛋白以及伴有消化道出血与SBP发生具有密切的关系(P<0.05);经过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消化道出血和腹水蛋白是肝硬化腹水患者并发SBP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肝硬化腹水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主要为革兰阳性菌感染导致,其中表皮葡萄球菌感染较为多见,患者腹水蛋白≤10g/L和消化道出血是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肝硬化患者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腹水感染的相关因素,为临床防治肝硬化SBP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3年10月收治的783例肝硬化腹水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SBP分为研究组88例和对照组695例,对并发SBP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共88例发生SBP,发生率为11.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糖尿病、天冬门氨酸氨基转移酶和门静脉直径等因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上消化道出血、腹泻、腹水蛋白含量(ALB)、血清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凝血酶原活度(PTA)和Child-Pugh分级等因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上消化道出血、腹泻、ALB<10g/L和TBIL>50μmol/L是肝硬化患者并发SBP的危险因素。结论肝硬化患者并发SBP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临床应注意观察以上指标,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降低SBP发生率,做到早诊断早治疗,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8.
冷冻浓缩腹水回输治疗顽固性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冷冻浓缩腹水回输治疗顽固性肝硬化腹水的疗效。方法 :采用血液透析机对 32例顽固性肝硬化腹水患者的腹水进行超滤浓缩 ,置 - 18℃环境中冷冻 2~ 3d,37℃温浴溶解后静脉回输。结果 :冷冻浓缩腹水回输前后 ,血清总蛋白分别为 (5 9.1± 5 .6 ) g/ L 和 (6 6 .3± 4 .7) g/ L,白 /球比值为 0 .8± 0 .3和 1.1± 0 .5 ,腹水总蛋白分别为 (15 .2±6 .8) g/ L 和 (5 5 .6± 8.4 ) g/ L,内生肌酐清除率分别为 (47.6± 6 .4 ) ml/ m in和 (71.2± 7.3) ml/ min,肾素分别为 (6 .3±1.5 ) ng.m l/ h和 (3.4± 1.4 ) ng.ml/ h,血管紧张素分别为 (30 2 .4± 4 6 .5 ) ng/ ml和 (137.7± 4 3.2 ) ng/ ml,醛固酮分别为 (6 2 7.8± 94 .3) μg/ m l和 (32 4 .5± 89.7) μg/ m l,治疗前后相比 ,差异均有高度显著性 (P<0 .0 1)。冷冻浓缩腹水回输后 ,未发生低血压、肝昏迷、消化道出血现象 ,未出现蛋白凝集 ,堵塞管腔。结论 :冷冻浓缩腹水回输可降低肾素 -血管紧张素 -醛固酮活性 ,克服了以往浓缩腹水静脉回输出现蛋白凝集、堵塞管腔的缺陷 ,是治疗顽固性肝硬化腹水的首选方法之一 ,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分析诱发低蛋白腹水(≤10g/L)肝硬化患者发生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危险因素。结果,SBP的初发率为23.8%,再发率为35.9%。经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总胆红素水平>50μmol/L(P<0.01),血小板计数<100×109/L(P<0.05)和既往有SBP发作史者(P<0.05)与SBP的发生独立相关。结果表明,高胆红素血症、血小板减少和有SBP发作史可作为低蛋白腹水的肝硬化患者发生SBP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0.
肝硬化患者腹水培养的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患者腹水培养中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05年1月~2008年7月诊断为肝硬化合并SBP患者腹水细菌培养阳性的结果。结果细菌培养阳性病例为123例,共分离出病原菌130株,114例患者为单菌感染(22.68%),19例患者血和腹水培养出相同的细菌;130株细菌中革兰阴性菌64株(49.23%),列第1、2位的分别是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革兰阳性菌51株(39.23%),真菌14株(10.77%),抗酸杆菌1株(0.77%);本结果显示,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呋喃妥因、头孢西丁耐药率较低,分别是7.81%、4.69%、7.81%、4.69%、7.81%,革兰阳性菌对庆大霉素、利福平、四环素耐药率较低,分别是3.92%、9.80%、7.84%,暂未发现对万古霉素耐药的菌株。结论改善肝硬化患者预后的关键在于积极预防SBP,对可疑合并SBP者应及早行腹腔穿刺做腹水检查,以便及早做出诊断。  相似文献   

11.
肝硬化腹水患者并发腹腔感染是临床较为常见的并发症 ,也是一个较为严重的临床问题 ,病死率高。由于其早期表现不典型 ,易造成漏诊 ,延误治疗。本院自 1991年 1月~ 2 0 0 0年 12月共收治肝硬化腹腔感染 41例 ,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共收治肝硬化腹水 16 7例。其中伴腹腔感染41例 (2 4.6 % ) ,男性 32例 ,女性 9例 ;平均年龄 46 .7(31~ 70 )岁。所选病例均符合 1995年 (北京 )第五次传染病与寄生虫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分型标准。腹腔感染诊断标准为 1发热 ,腹胀 ,腹痛。 2腹膜刺激征。 3腹水检查呈炎性改变。 4腹水细菌学检…  相似文献   

12.
1 病例报告患者男 ,5 1岁。于半年前不明诱因的出现上腹隐痛 ,无规律性 ,伴食欲不振、腹胀、乏力 ,大便每日 3~ 4次 ,为黄稀便 ,无脓血 ,曾在外院以胃肠炎治疗无效 ,近半月病情加重 ,伴进行性消瘦和发热。查体 :T39 1℃ ,P 90次 /mim ,R 16次 /min ,BP 15 0 / 7 5kPa ,轻度贫血貌 ,浅表淋巴结不大 ,胸骨无压痛 ,心肺正常 ,肝脾未触及 ,右上腹稍压痛 ,腹水征阳性 ,肠鸣音正常。血常规Hb 10 0g/L ,WBC 8 7× 10 9/L ,PLT 2 6 7× 10 9/L ;血沉 10 0mm/h ;骨髓检查正常 ;腹水淡黄色 ,粘蛋白试验阳性 ,WBC 0 5 1× 10 9/L ,N 0 4 …  相似文献   

13.
终末期肝病患者血清、腹水内毒素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终末期肝病患者血清、腹水中内毒素水平及其与自发性腹膜炎、腹水形成的关系。方法根据患者有无出现腹水情况将研究对象分为4组,A组:肝硬化合并腹水组,26例,B组:肝硬化无腹水组,10例,C组:慢性重型肝炎合并腹水组,19例,D组:慢重肝无腹水组,10例;同时设立正常人群对照,采用鲎试剂基质偶氮显色定量法分别检测血清和腹水内毒素水平。结果无论检测血清或者腹水,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内毒素水平均明显高于肝硬化患者(P0.001),且两组内毒素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1);合并自发性腹膜炎组(SBP)的血清及腹水内毒素水平明显高于未合并SBP组(P0.001),定性研究发现,血清和腹水内毒素阳性患者在两组间的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毒素阳性组在血清中和腹水中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53.8%、89.4%;无论慢性重型肝炎或者肝硬化合并腹水组患者与无腹水组比较,组间内毒素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及腹水中的内毒素水平与终末期肝病以及SBP的出现密切相关,而与有无合并腹水无关。  相似文献   

14.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患者血清急性时相反应蛋白的测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血清中补体C3和C4、C反应蛋白 (CRP)、前白蛋白 (PA)等急性时相反应蛋白检测对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的诊断价值。方法 透射比浊法检测 5 4例临床诊断的SARS患者、2 0例其他肺炎患者和 30名健康体检者血清中C3、C4、CRP和PA的含量。结果 SARS组C3为 (1 18± 0 4 2 )g/L ,C4为 (1 15± 0 5 6 ) g/L ,CRP为 (10 5 2± 8 77)mg/L ,PA为 (10 7± 34)mg/L ;对照组C3为 (1 11± 0 5 6 )g/L ,C4为 (0 38± 0 2 6 ) g/L ,CRP为 (0 4 2± 0 2 6 )mg/L ,PA为(376± 74 )mg/L ;肺炎组C3为 (1 30± 0 4 6 ) g/L ,C4为 (0 5 7± 0 31) g/L ,CRP为 (0 88± 0 4 3)mg/L ,PA为 (2 91± 76 )mg/L。SARS患者PA明显降低 ,C4和CRP则明显升高 ,差异有显著性 ;各组C3含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检测急性时相蛋白C4、CRP和PA有助于SARS的早期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合并糖尿病对肝硬化患者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0年1月~2004年12月收治的肝硬化合并腹水患者3079例,在腹水细菌培养阳性的148例患者中,合并糖尿病患者49例(合并糖尿病组),未合并糖尿病患者99例(非合并糖尿病组);肝硬化合并糖尿病的405例患者中,根据有无SBP又分为SBP组(246例)和无SBP组(159例).记录相关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 在腹水细菌培养阳性的患者中,合并糖尿病组患者转归差,且真菌感染和混合感染发生率高.在肝硬化合并糖尿病的患者中,SBP组转归差.结论 肝硬化患者合并糖尿病时更易并发SBP,且抗感染疗效及预后差,更易发生真菌及混合感染;糖尿病与感染间存在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6.
科素亚对糖尿病肾病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观察科素亚对糖尿病肾病治疗效果 ,我们于 1998年 11月~ 1999年 7月应用科素亚治疗糖尿病肾病 5 2例患者 ,报道如下 :1 对象及方法1.1 对象  2型糖尿病并糖尿病肾病5 2例 ;2型糖尿病诊断符合 1985年WHO标准。其中男 38例 ,女 14例 ,年龄34岁~ 77岁 ,平均年龄 (5 4.3± 2 .2 )岁 ,病程 3年~ 2 4年 ,平均 (12 .3± 5 .87)年 ,所有病人均为持续性蛋白尿 ,2 4h尿蛋白定量 (2 .2 8± 0 .76 ) g/ 2 4h,并伴有不同程度肾功能损害 ,血肌酐 (2 2 6 .78± 9.76 )μmmol/ L ,血尿素氮 (11.78±3.30 ) m mol/ L ,血糖 (6 .5± 1.4) m mol/L…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临床诊断标准及病原菌分布特点。方法以肝硬化合并SBP腹水细菌培养阳性的患者共106例为观察对象,详细记录患者症状、体征、辅助检查以及治疗和转归。结果患者症状表现为发热、腹痛、腹泻、腹部压痛或反跳痛;血常规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升高;腹水白细胞总数及多核细胞数(PMN)升高;细菌培养共分离出细菌109株25种,革兰阴性菌87株,革兰阳性菌17株,真菌5株。结论判断肝硬化患者有无合并SBP应尽早行腹水培养,且需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多项辅助检查指标等进行综合分析;SBP感染的病原菌绝大多数为肠道内正常菌群,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单一菌种多见;SBP患者预后差,耐药率升高可影响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降钙素原(PCT)、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4(IL-4)诊断肝硬化失代偿患者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及评估短期预后的效能。方法 选取2019年11月-2021年2月上饶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并发SBP分为SBP组和对照组,分析SBP组病原菌分布情况,比较两组PCT、hs-CRP、IL-4、肝功能[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评估PCT、hs-CRP、IL-4对肝硬化并发SBP的诊断价值;SBP组分为好转亚组和恶化亚组,分析PCT、hs-CRP、IL-4对SBP组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80例肝硬化患者中42例(52.50%)并发SBP,腹水培养阳性14例,革兰阳性菌5株(35.71%),革兰阴性菌9株(64.29%);SBP组PCT、hs-CRP、IL-4、TBIL高于对照组,ALB低于对照组(P<0.05);PCT、hs-CRP、IL-4及联合检测的AUC分别为0.804、0.717、0.687、0.877;SBP组中好转28例,恶化14例。好转患者PCT、hs-CRP、IL-4低于恶化患者(P...  相似文献   

19.
虹口区1~6岁儿童贫血情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针对病因更好地开展贫血的防治工作 ,2 0 0 3年 3~ 4月对虹口区 2 4所一类托儿所、幼儿园的 40 96例 1~ 6岁的儿童进行了血红蛋白的测定 ,并分析了贫血发生的原因 ,提出了干预措施。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40 96例 1~ 6岁儿童中男童 2 171例 ,女童 192 5例。 1岁~为 2 6例、2岁~为 42 7例、3岁~为 994例、4岁~为 10 90例、5岁~为 10 5 7例、6岁~ 5 0 2例。1.2 方法 采左手无名指末端血 2 0 μl加入 5 0 0 μl稀释液中混匀 ,采用氰化高铁血红蛋白微机分析法由专职化验医生检验。 10d~ 7岁血红蛋白 <110 g/L诊断为贫血[1] …  相似文献   

20.
肝硬化腹水合并自发性腹膜炎36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科自1995年10月~1999年10月治疗肝硬化腹水112例,其中36例合并自发性腹膜炎;严重影响肝硬化腹水患者的治疗和愈后,结合临床资料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本组病例中男性22例,女性14例,年龄在25~60岁之间,肝炎后肝硬化35例,1例酒清性肝硬化合并型糖尿病。1.2 临床症状和体征 发热>39℃2例,38~39℃6例;腹痛20例,腹胀加重36例,恶心呕吐6例,尿量减少28例,轻度压痛反跳痛16例,3例晚期有典型的腹部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1.3 试验室检查 WBC>10×109/L5例,WBC(4~10)×109/L21例,中性粒细胞分类占70%,均有核左移。腹水化验白细胞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