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周丽娜 《中华临床医学杂志》2007,8(8):18-19
目的 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PVD)发生率,分析PVD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2003~2007年我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148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4.98%(96例/148例)患者多普勒超声检查提示下肢血管病变。年龄,病程,24h尿蛋白(UAE),血尿酸(uA),血肌酐(cR),收缩压增高比例,周围神经病变(DPN)比例,冠心病(cHD)比例在有下肢血管病变中均显著增高(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总胆固醇(TCH),DPN是PVD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87,1.353,2.201)。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发生率高,与年龄,血脂,血压,血糖以及糖尿病其他慢性并发症等多种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介入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足发病率逐年增高,已成为非创伤性截肢的主要原因。传统治疗方法主要有积极控制血糖、扩血管、营养神经、伤口换药和全身使用抗生素等,但是由于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血运问题,治疗效果常不满意。外科血管搭桥创伤大,患者常不能耐受。下肢动脉介入治疗可以有效、快速地恢复足部血流,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病人下肢血管病变介入治疗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糖尿病病人下肢血管病变介入治疗术前术后护理措施。[方法]利用电子病历网络终端查询系统回顾性分析2007年9月—2010年5月在本院内分泌科住院并行下肢血管病变介入治疗病人的临床资料,并总结术前术后的护理对策。[结果]病人行介入术后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溃疡愈合,踝肱指数明显升高,无急性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部分病人临床症状缓解。[结论]糖尿病病人下肢血管病变介入治疗并发症的管理是介入手术成败的关键所在,因此介入治疗术前后排便护理及术后病情观察、伤口护理、抗凝药物应用的护理和生活护理,对有效防止介入术后并发症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和分析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方法 选自2019年3月—2020年2月来该院内分泌科前来治疗2型糖尿病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有无下肢血管病变将研究对象分为88例下肢血管病变组和32例无下肢血管病变组,选择75名正常人作为对照组,分析比较3组的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 下肢血管病变组的全... 相似文献
5.
血管内皮功能与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关系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韵宏 《江苏临床医学杂志》2012,(7):107-109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功能与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 2006年2月~2010年8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86例。按其有无下肢血管病变及病变程度分为:单纯T2DM组(A组)、T2DM轻度下肢血管病变组(B组)、T2DM中度下肢血管病变组(C组)、T2DM重度下肢血管病变组(D组)。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vWF和MCP-1水平。结果单纯2型糖尿病组(A组)与糖尿病下肢血管病组(B、C、D组)血浆MCP-1、vWF水平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2型糖尿病并发下肢血管病变患者的血浆MCP-1、vWF水平明显升高,并随着下肢血管病变程度的加重呈升高趋势。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临床特点及下肢血管介入治疗的远期疗效和临床意义。方法 对2007-2014年7年间因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于我院行下肢血管病变介入治疗的362例患者进行5年疗效随访,并对其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所有患者Fontaine分期均在Ⅱb~Ⅳ期之间,362例患者393条下肢(31例为双下肢)均进行了下肢动脉造影(DSA)检查,根据DSA情况选择合适的介入治疗方式。术后常规应用降糖、抗凝、抗血小板药物及降压等治疗,指导饮食和运动治疗,定期随访。结果 362例患者43例失访,其余319例患者中死亡74例,病死率23.2%,其中36例死于心脑血管疾病,6例死于糖尿病肾病,4例死于足部感染,3例死于呼吸道感染,16例死于肿瘤,9例死因不明。现存活的245例患者中,髂动脉病变为主者19例(20条血管),股腘动脉病变为主者63例(69条血管),膝下动脉病变为主者124例(133条血管),股腘动脉和膝下动脉病变均较严重者39例(46条血管)。5年内介入血管再狭窄的93例(94条血管:双侧再狭窄者仅1例,为双侧膝下动脉介入治疗后者),76例为膝下动脉的介入后再狭窄,其中截肢6例,再次行介入治疗者52例。介入血管通畅者132例,其余20例无法判断。结论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介入治疗患者以膝下病变为主,介入治疗成功率高,保肢率高,远期疗效好。介入治疗成功后的运动治疗和内科治疗对保持介入血管的长期通畅起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 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方法 应用美国生产AU 4及SPEC TRA彩色双功能超声诊断仪 ,对 95例 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进行检测 ,并记录患者年龄、性别、病程和血压 ,同时测定空腹血糖、餐后 2h血糖、糖基化血红蛋白、血脂及 2 4h尿白蛋白。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和足背动脉内径变细、内膜增厚 ,峰值流速减慢。糖尿病伴有下肢血管病变患者的病程明显延长 ,血压、糖基化血红蛋白、血脂和 2 4h尿白蛋白排泄率显著增高。结论 高血糖、脂代谢异常、高血压、病程和尿白蛋白排泄增加是 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糖尿痛下肢血管病变介入治疗围术期的护理特点.[方法]对于已明确诊断的糖尿痛下肢动脉闭塞或严重狭窄的病人运用seldinger技术,经一侧或两侧股动脉穿刺行血管腔内介入治疗,在围术期做好心理护理、饮食指导、患肢的观察等.[结果]通过血管腔内介入治疗,病人足部皮肤温度升高,末梢血液循环明显改善,足部动脉搏动增强,近期疗效明显,无并发症发生.[结论]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介入治疗创伤小,安全有效,临床症状改善明显.通过术前、术中、术后护理及观察,提高手术成功率,预防手术并发症,缩短了病人住院天数,减轻痛苦,提高了其生活生命质量,降低了致残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糖波动及外周血丙二醛(MDA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内皮祖细胞(EPCs)在2型糖尿病(T2DM)下肢血管病变(LLA)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择60例 T2DM 合并 LLA的患者为LLA组,40例T2DM排除LLA的患者为DM组及4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进行动态血糖检测,测定外周血MDA、bFGF、EPCs ,评价下肢血管病变程度,LLA组再根据糖化血红蛋白达标与否分为达标组和非达标组,达标组再分为血糖波动值(MAGE)升高组和MAGE正常组。结果 LLA组、DM 组和对照组MAGE、MDA、bFGF、EPC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LA组和DM 组MAGE、MDA、bFGF、EPC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达标组和非达标组亚组MAGE、MDA、bFGF、EPCs及病变程度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AGE升高组和MAGE正常组MDA、bFGF、EPC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糖尤其是血糖波动诱导的氧化应激与血管新生异常密切相关,在下肢血管病变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应加强对血糖波动的控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血清胱抑素C (cystatin C,CysC)与2型糖尿病(T2DM)并发症的相关性.方法:将536例住院T2DM患者根据是否合并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分为不合并糖尿病并发症的对照组、合并周围血管病变(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PAD)组、合并肾脏病变(diabetic nephropathy,DN)组、合并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组、合并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组,记录患者的年龄、病程、身高、体质量、腰围、臀围,并检测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清肌酐(Scr)、血清CysC、空腹胰岛素(FINS)、肾小球滤过率(GFR)等,计算体质量指数(BM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比较各组间所测指标的差异性,并分析CysC与T2DM并发症的相关性.结果:PAD组、DN组、DR组及DPN组的血清Cys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T2DM患者的血清CysC升高与合并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肾脏病变、视网膜病变、周围神经病变等慢性并发症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格列美脲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比较甘精胰岛素(IG)、中性鱼精蛋白锌胰岛素(NPH)分别与格列美脲联用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39例口服降糖药而血糖控制不佳[糖化血红蛋白(HbA1C)〉7.0%]的2型糖尿病患者睡前注射1次IG;44例口服降糖药而血糖控制不佳(HbA1C〉7.0%)的2型糖尿病患者睡前注射1次NPH。两组均联用格列美脲早晨1次口服治疗16周,比较IG组和NPH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和HbA1C的变化。结果:治疗16周时,IG组和NPH组的HbA1C值分别下降(4.1±0.7)%和(3.3±0.6)%,FPG水平分别下降3.5±1.6mmol.L-1和4.4±1.6mmol.L-1,两组疗效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G组较NPH组发生低血糖事件次数显著减少(P〈0.05)。结论:睡前注射1次IG或NPH联用口服格列美脲的治疗方法可使单纯口服降糖药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得到良好控制。两种方法的疗效大致相同,但IG治疗低血糖事件发生率低,故更具选择优势。 相似文献
13.
14.
2型糖尿病患者自然步态下赤足足底压力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足底压力分布特点。方法使用比利时RS-SCAN公司生产的Footscan1m压力平板,检测357例2型糖尿病患者自然行走过程的赤足压力,多次测量后取3次数据计算各区域压强的平均值录入SPSS 16.0统计软件。结合足底压力测量软件将足底分为第1趾,第2—第5趾、第1、第2、第3、第4、第5跖骨底、足弓、足跟内侧、足跟外侧共10个解剖区域。检查足外观有无胼胝及拇趾外翻,根据软件计算足弓指数将患者足型分为正常足、扁平足及高弓足,分析指标为患者足底各分区压强、全足压强和双足平均总压强(N/cm2),比较左右足全足压强及不同性别患者左右足全足压强,不同足外观、足型患者双足平均总压强。结果足底各分区前3位排序,左足:第3跖骨底第4跖骨底第2跖骨底,右足第3跖骨底第2跖骨底足跟内侧。左、右足全足压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左足右足(P0.01),男性患者左右足全足压强均大于女性患者(P0.05)。357例患者中胼胝者66例,拇趾外翻45例。比较不同足外观患者双足平均总压强,胼胝组最高(P0.05)。不同足型患者比较,3组间足底压强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足底各分区压强最高值双足均为第3跖骨底,全足总压强比较左足右足,男性女性。糖尿病合并胼胝者足底压强最高,不同足型患者间足底压强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5.
黄连素(berberine,BBR)主要是从传统中药黄连中分离出来的异喹啉生物碱。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黄连素具有明显的抗氧化,抗炎,降糖和降脂等功效,在2型糖尿病及其引起的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性疾病及代谢相关的肥胖症方面发挥显著优势。该篇文章主要对近5年来关于黄连素对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从而为黄连素在临床的广泛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17.
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测定30例2型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患者和30例2型糖尿病正常白蛋白尿患者及30例正常人的血清 VEGF;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同时测血糖、甘油三酯、胆固醇及血肌酐。组间比较用t检验,VEGF 与UAER的相互关系采用直线相关分析。结果:正常对照组血清VEGF为(29.23±6.60)pg/ml,2型糖尿病正常白蛋白尿组为(39.97 ±19.95)pg/ml,微量白蛋白尿组为(51.09±22.36)pg/ml。2型糖尿病正常白蛋白尿组及微量白蛋白尿组血清VEGF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2型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组血清VEGF高于正常白蛋白尿组(P<0.05),血清VEGF与UAER呈正相关。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中VEGF的水平与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呈正相关,提示VEGF对糖尿病肾病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罗格列酮钠片与二甲双胍片分别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40例单用胰岛素控制血糖不理想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A组,太罗组(罗格列酮钠片)(21例);B组,二甲双胍组(19例),进行为期16周的对照观察。结果:两组治疗后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HbAlc)均呈有意义的下降(P〈0.05),从下降幅度的百分率统计,太罗组下降幅度明显高于二甲双胍组。结论:太罗联合胰岛素治疗对于血糖的控制明显优于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治疗。 相似文献
19.
上海市中心城区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探讨成人2型糖尿病者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并分析与代谢综合征(MS)各组分的相关情况。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选中上海市中心城区30岁以上已诊断为2型糖尿病者共1039例,进行全面检查,根据资料完整性共1008例进行分析。结果:(1)高尿酸血症组年龄、体重指数、腰围、甘油三酯、收缩压及舒张压等均高于非高尿酸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低于非高尿酸组;(2)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为10.0%,其中男性11.1%,女性9.4%;女性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r=0.103,P=0.001);(3)高尿酸血症组MS比例明显高于非高尿酸组(63.4%vs.49.8%,x^2=6.660,P=0.012);(4)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肥胖及低HDL为高尿酸血症的危险因素。结论:上海市中心城区成人2型糖尿病者高尿酸血症患病率为10.0%,高尿酸血症与代谢综合征及其组分相关。 相似文献
20.
2型糖尿病的循证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双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4,4(5):346-350,354
以Meta-分析和随机对照试验文献为基础,回顾近年来用于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的药物治疗及与衰老相关的糖尿病问题的循证证据.结果发现,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的治疗方案更能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应警惕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的认知功能障碍和抑郁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