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鼻腔解剖结构异常与头痛的关系以及诊断、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78例临床表现为头痛且鼻腔解剖结构异常的患者,经鼻内窥镜检查、接触点头痛实验及CT诊断,采用鼻内镜下手术矫正或切除异常鼻腔结构。结果本组手术治疗患者术后均随访1年以上,78例患者治愈70例,好转5例,无效3例,有效率96.15%。结论临床头痛患者可能存在鼻腔解剖结构异常,通过鼻内镜手术治疗能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鼻内镜在治疗鼻源性头痛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4mm0°和70°鼻内镜手术,去除鼻腔、鼻窦内病变组织,开放病变窦口,矫正解剖变异,使鼻窦炎症消退,鼻中隔居中,维持中鼻甲的形态。结果术后随访3~36个月,该组治愈128例,占56.6%(128/226),显效54例,占23.9%(54/226),有效36例,占15.9%(36/226),临床总有效率96.4%,无效8例。结论鼻源性头痛由鼻腔、鼻窦的解剖异常或疾病引起,手术治疗效果良好,鼻内镜下手术,视野清晰明亮,操作准确,切除病灶彻底,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讨论鼻源性非炎症性头痛的原因。方法:通过鼻内镜及影像学检查。对60例非炎症性鼻源性头痛患者作临床分析。结果:鼻部CT结合鼻内窥镜检查发现45例患有鼻中隔偏曲,鼻甲肥大,钩突肥大,筛泡过度气化,鼻窦过度发育。结论:鼻部解剖结构异常是导致非炎症性鼻源性头痛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鼻源性头痛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68例确诊为鼻源性头痛的患者,采用鼻窦正负压置换疗法的临床资料。结果:头痛和全身及眼部症状立即消失,经过1~7年的随访观察证明,疗效满意。结论:鼻窦正负压置换是诊断、治疗鼻源性头痛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具有操作简便,疗效可靠,无不良反应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无鼻窦炎的鼻源性头痛的诊断和鼻内镜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无鼻窦炎的鼻源性头痛患者80例.根据鼻内镜和鼻窦CT检查,确定解剖异常的部位,进行相应的鼻内镜手术.结果 所有患者均表现为鼻、额部反复发作性疼痛,且均存在着鼻腔解剖结构异常.66例头痛症状完全消失(82.5%);14例头痛症状基本消失或明显缓解(17.5%);总有效率100%.结论 CT结合鼻内镜技术可提高无鼻窦炎患者鼻源性头痛诊断水平,通过鼻内镜微创手术,针时不同病因进行相应的处理,可使无鼻窦炎的鼻源性头痛患者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鼻科门诊患者鼻解剖变异及鼻源性头痛的发病情况.方法:对2008年12月.2009年1月本院鼻科门诊单一医生接诊的鼻科患者进行专科检查,检查结果及症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756例(1512侧)患者鼻中隔偏曲率88.76%,中鼻甲气化率28.37%,中鼻甲反曲率14.75%,钩突变异率29.23%,筛泡变异率23.61%,上鼻甲变异率5.69%,鼻丘气化率1.39%,Hailers 气房率3.11%.鼻源性头痛262例(34.66%),接触点头痛的发生率为3.17%.男女鼻解剖变异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头痛患者与无头痛患者鼻解剖变异发生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鼻科门诊鼻源性头痛有较高的发生率,应引起医生与患者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鼻中隔偏曲致鼻源性头痛患者术前CT表现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于我院收治的132例鼻中隔偏曲致鼻源性头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合CT影像学检查分析鼻中隔偏曲部位、程度分布情况、CT表现及下鼻甲测量结果,比较患者头痛程度,分析不同头痛等级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  CT影像学结果表明:132例鼻中隔偏曲患者中24例位于前部,62例位于中部,40例位于中下部,2例位于中上部,1例位于后下部,3例位于后下部;轻度偏曲者10例,中度偏曲者114例,重度偏曲者8例;CT结果显示:所有患者中呈“C”形62例(顶点变尖者2例),反“C”形59例(顶点变尖者2例),“S”形6例,反“S”形1例“, < ”形1例“,>”形2例,混合形1例。根据VAS评分对头痛等级分类,132例患者中,11例为Ⅰ级头痛,33例为Ⅱ级头痛,80例为Ⅲ级头痛,8例为Ⅳ级头痛;鼻中隔偏曲对侧下鼻甲角度及面积均大于同侧(P < 0.05);治疗结束后随访结果显示,总治愈率为68.94%,无效率为7.58%,其中Ⅲ级及以下头痛治愈率均超过66.00%,治疗总有效率为92.42%。结论  鼻中隔偏曲致鼻源性头痛患者术前进行CT检查可清晰准确的反映偏曲的真实情况,有助于手术有效进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鼻窦真菌病的发病率,寻找最有效的治疗途径。方法术前全身和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56例患者均行鼻内镜下鼻窦开放术,除4例在局部麻醉下进行外,其余52例均在全身麻醉下完成。结果 56例患者术后自觉症状基本消失,随访6个月-2年,窦腔上皮化良好,窦口引流通畅。其中1个月内术腔上皮化者32例,其余均在2个月内术腔达到上皮化。无一例复发。全部病例无鼻腔粘连和因用药而引起肝功能异常改变者。结论鼻内镜下治疗真菌性鼻炎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头痛原因多而复杂。鼻腔和鼻窦的许多疾病可引起头痛。近年来,经我科手术治疗的慢性鼻源性头痛82例,取得了明显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对我院1993-04~2004-04鼻源性头痛误诊226例分析如下. l临床资料 本组男144例,女82例;年龄6~58岁,平均22.64岁.其中7~24岁占61.56%.全头痛41例,颞侧痛76例,前额痛52例,头顶痛27例,枕部痛30例;首诊到确诊时间为2个月~4a,平均14个月.检查和诊断:未经检查误诊为神经性头痛34例,支气管炎9例,感冒所致头痛38例,偏头痛26例;经检查误诊为眼屈光不正22例,神经性头痛28例,上呼吸道感染25例,贫血8例,头痛型癫痫7例,神经官能症5例,原因待查13例.  相似文献   

11.
无鼻部症状的鼻源性头痛误诊11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乃超  杨彦忠  任秀敏 《临床荟萃》2006,21(16):1174-1175
临床上有很多鼻病患者以头痛为主诉,大部分患者因伴有鼻部明显症状就诊于耳鼻咽喉科,而未有明显鼻部症状者多就诊于其他科室,易造成误诊或漏诊。2002年1月至2004年4月我科收治了无明显鼻部症状的鼻源性头痛116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2.
1临床资料 本组13例,男10例,女3例,年龄21~57岁。13例患者均经详细神经系统检查及全身检查,拟诊为偏头痛或血管神经性头痛。经过1个月~3年的药物治疗,无明显效果而转入我科。确认为:牙髓炎5例,均无明显的牙痛症状,只表现为一侧头面部发作性或持续性疼痛;阻生牙8例,其中上颌智齿阻生5例,均为高位阻生;下颌智齿生3例,均为低位阻生。这13例经牙髓治疗或拔除病牙后,头痛症状完全消失,随访半年以上无复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微创手术治疗鼻黏膜接触性头痛的有效方法。方法对27例确诊为鼻黏膜接触性头痛的患者,在鼻内镜下行中鼻甲成形、下鼻甲外移、钩突及筛窦部分切除和鼻中隔偏曲部位的局部矫正等微创手术。术中注意对患侧和病变轻微侧的对称性处理。术后随访2~8个月,平均6个月。结果 20例痊愈,6例显效,1例无效。总有效率96.3%。1例术中造成穿孔,取筛骨垂直板修补,术后换药5个月愈合,头痛症状亦缓解。结论鼻黏膜接触性头痛多由鼻腔、鼻窦的解剖异常引起,鼻内镜下对称性微创手术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内镜下鼻结构异常微创整形治疗鼻内接触性头痛的疗效.方法:对25例鼻内接触性头痛患者行内镜下微创整形,包括中鼻甲成形、窦口鼻道复合体功能性切除、局限性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手术结合内镜检查和鼻窦CT评估,将上述各个单一手术进行组合,制定个性化微创整形方案.结果:术后随访9~12个月,平均10个月.痊愈21例(84.00%),有效3例(12.00%),无效1例(4.00%),总有效率96.00%.结论:鼻内接触性头痛是由于鼻腔存在多种结构异常而引起黏膜接触的一类鼻源性头痛.鼻内镜下对双侧鼻腔进行统一的结构、功能、形态的微创整形,恢复鼻腔对称性整体结构可有效治疗接触性头痛.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在慢性鼻-鼻窦炎患者中伴发鼻息肉生长与鼻腔结构解剖异常的相关关系.方法 ①选择该院的603例慢性鼻-鼻窦炎和鼻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②结合鼻腔鼻内镜检查、鼻内镜手术中记录资料及鼻窦CT,426例伴有鼻息肉的慢性鼻-鼻窦炎患者与177例不伴有息肉的慢性鼻-鼻窦炎患者对其鼻腔结构异常(鼻中隔偏曲、中鼻甲病变、钩突病变)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其相关关系.③将伴有鼻息肉的慢性鼻-鼻窦炎患者分为3级,分析各级中鼻腔结构异常的分布,讨论其意义.结果 ①慢性鼻-鼻窦炎患者中鼻息肉发病与鼻中隔偏曲、中鼻甲病变、钩突病变均有相关关系.②随息肉生长程度不同而鼻中隔偏曲、中鼻甲病变、钩突病变检出率分布不同.结论 鼻腔结构改变与慢性鼻-鼻窦炎患者合并息肉发生中有相关关系,其中,最常见的解剖异常为鼻中隔偏曲和中鼻甲病变.其在不同等级鼻息肉患者中分布不同,以Ⅱ级中各类解剖异常检出率最高.  相似文献   

16.
我科2000-12~2004-12共接诊主诉有头痛的青少年患者226例,对其鼻源性头痛的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对我科32例鼻黏膜接触点性头痛患者的治疗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治愈24例,好转6例,无效2例。确诊的鼻黏膜接触点性头痛可通过鼻内镜手术的方式,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运用高分辨率CT(HRCT)分析鼻丘及相邻结构的解剖形态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冠状位连续扫描,观察100例患者,其中慢性鼻炎患者40例,慢性鼻窦炎患者30例,无副鼻窦疾患患者30例,结果:大多数病例(99%)有气房,鼻丘的形态多样,与中鼻甲前部,筛泡和鼻泪管关系恒定,鼻丘向上气化程度与额窦关系密切,鼻丘炎症常见于多发前组鼻窦炎,结论:通过对鼻丘及其相邻结构的HRCT扫描,可以较好地显示其解剖形态及相互关系,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应用鼻内镜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年来6例应用鼻内镜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疗效及体会。结果:6例经鼻内翻性乳头状瘤手术乳头状瘤患者,经1-3年随访,均未见肿瘤复发。结论:经鼻内镜手术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疗效显著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腔扩容术综合治疗鼻源性头痛患者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泰兴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鼻源性头痛患者60例,根据给予的治疗方式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常规组和探讨组各30例,常规组给予传统药物治疗,探讨组给予鼻内镜下鼻腔扩容术综合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探讨组有效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给予鼻源性头痛患者实施鼻内镜下鼻腔扩容术综合治疗临床效果尚可,可有效缓解患者的头痛情况,创伤面小,利于恢复,安全高效,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