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臀部深筋膜局部皮瓣转移术治疗骶尾部褥疮的手术方法、效果.方法 自2008-10-2011-02开封市第二人民医院应用臀部深筋膜局部皮瓣转移治疗骶尾部褥疮15例,褥疮范围3 cm×4 cm~8 cm×9 cm,皮瓣大小5 cm×6 cm~10 cm×12 cm,其中采用右侧皮瓣修复8例,左侧皮瓣修复7例.结果 15例患者皮瓣全部成活.随访6个月~2 a后,皮瓣质地柔软,无破溃,非截瘫患者修复区皮肤感觉情况可.结论 臀部深筋膜局部皮瓣转移术治疗骶尾部褥疮手术操作简单,取材方便,术后外形满意,远期效果好,对于较大骶尾部褥疮的治疗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用臀大肌皮瓣修复骶尾部巨大褥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带臀上动脉浅支或臀下动脉皮支的臀大肌皮瓣转移修复骶尾部巨大褥疮10例.[结果]10例患者均一期修复成功,切取肌皮瓣面积16 cm×10 cm~10 cm×8 cm,随访1~2年,肌皮瓣生长良好,无复发.[结论]应用臀大肌皮瓣修复骶尾部巨大褥疮具有操作简便,皮瓣血运好,供区无需植皮,并发症少,成功率高,可一期完成修复等优点,是治疗骶尾部巨大褥疮的较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3.
肌皮瓣转移修复骶尾部难治性压疮分期手术治疗19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表明难治性压疮采用肌皮瓣或筋膜皮瓣修复远期效果好,观察采用肌皮瓣转移修复骶尾部难治性压疮分期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00-01/2006-01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整形外科收治的采用分期手术肌皮瓣转移修复骶尾部难治性压疮患者19例,患者对治疗方案均知情同意.手术分两期进行:一期行清创切痂术,二期根据患者年龄、压疮部位、范围等选择肌皮瓣类型行肌皮瓣转移术.全部采用局部肌皮瓣修复,臀大肌皮瓣修复21处,皮瓣范围13 cm×11 cm~17 cm×14 cm;股二头肌长头肌皮瓣修复8处,皮瓣范围10 cm×6 cm~13 cm×6 cm.术后睡翻身床14 d,定期随访.结果:术后皮瓣均成活,18例切口Ⅰ期愈合;1例尿毒症患者皮瓣下积血,经换药后创面愈合.随访5个月~3年,原手术部位无压疮复发,皮瓣质地柔软,外形满意.结论:应用分期手术肌皮瓣转移方法治疗骶尾部难治性压疮效果明显,手术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骶尾部巨大褥疮的实用性手术设计方法及依据设计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骶尾部单个巨大褥疮患者12例,男11例,女1例,年龄24 ~ 68岁.褥疮形成时间2个月~ 5年.褥疮范围13 cm × 10 cm ~ 20 cm × 18 cm.窦道型褥疮2处,溃疡型8处和混合型1处,均采用带血管蒂臀大肌肌皮瓣修复,本组肌皮瓣切取范围15 cm × 11 cm ~ 22 cm × 17 cm.结果:褥疮修复后伤口均一期愈合,带血管蒂肌皮瓣完全成活.12例患者术后获随访6个月,未见褥疮复发.结论:针对骶尾部巨大褥疮的修复,改良设计的臀大肌肌皮瓣有助于组织量的充分利用,减小切口张力,提高手术治疗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应用臀大肌肌皮瓣修复骶尾部压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臀大肌肌皮瓣修复骶尾部压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3例骶尾部压疮应用以臀上或臀下动脉为蒂的臀大肌旋转肌皮瓣及臀大肌随意转移皮瓣进行修复.结果:12例皮瓣成活.均Ⅰ期愈合;1例全臀大肌旋转肌皮辩加植皮压疮部皮肤开裂合并植皮坏死,经改善营养、伤口及供区创面换药,清洁后受区直接缝合,供区2次植皮,愈合.随访6个月~4年,皮瓣质地优良,无复发.结论:以臀上或臀下动脉为蒂的臀大肌旋转肌皮瓣及臀大肌随意转移皮瓣血运可靠,外形满意,不失为修复骶尾部压疮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利用肌瓣填塞空腔和局部皮瓣修复皮肤缺损,在骨科临床上应用已久。我们应用肌瓣肌皮瓣治疗两例顽固性巨大褥疮,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例1,男,28岁。1979年枪伤并双下肢完全性截瘫,骶尾部及双侧股骨大转子处褥疮Ⅳ°并有严重泌尿系感染。于1984年3月转入我院。入院时其褥疮面积为:股骨大转子处左11.5×7.0cm,右11.5×9.0cm;骶  相似文献   

7.
带蒂组织瓣移位治疗褥疮1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带蒂组织瓣移位治疗褥疮16例刘其成黄春年谷波杨淮海刁永力江苏省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烧伤整形科(224001)我们从1982年以来,应用臀大肌肌皮瓣、臀部筋膜皮瓣、阔筋膜张肌肌皮瓣治疗骶部、坐骨结节部和大粗隆部褥疮16例共21处,取得了满意的效果。1临床...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臀大肌肌皮瓣在骶尾部褥疮创面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单侧臀大肌上部及全臀大肌肌皮瓣转移修复骶尾部褥疮12例,先行清创和负压封闭吸引手术控制感染,再行肌皮瓣转移手术。结果 12例应用臀大肌肌皮瓣修复,肌皮瓣均成活,其中1例术后出现皮瓣下血肿,经引流、换药皮瓣成活好。所有病例随访6~18个月,均无复发,外观恢复较满意。结论臀大肌肌皮瓣血供丰富,组织量多,是治疗骶尾部褥疮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应用局部随意旋转皮瓣治疗骶尾部褥疮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局部随意旋转皮瓣修复骶尾部褥疮9例,单侧旋转皮瓣7例,双侧旋转皮瓣2例,皮瓣范围(5.0cm×5.0cm)~(7.0cm×10.0cm),供皮区直接缝合或游离植皮。结果本组皮瓣全部成活,皮瓣质地柔软,外形满意。2例出现边缘坏死,经换药创面愈合。1例再次出现褥疮,对侧臀大肌皮瓣转移而愈。结论局部随意旋转皮瓣治疗骶尾部褥疮可取得满意效果,手术简单、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改良腰动脉筋膜皮瓣修复腰骶尾部软组织深度缺损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2006年2月至2010年6月收治16例腰骶尾部软组织深度缺损患者,缺损范围8.0cm×7.0cm~21.0cm×19.0cm。经创面处理后,行全麻或硬膜外麻醉,根据缺损部位及大小,设计以改良的对侧腰动脉后穿支为血管蒂的轴型筋膜皮瓣进行转移修复手术。术后3~5d拔除负压引流,10d间断拆线,12d全部拆除缝线。结果 16例皮瓣全部成活,其中2例创缘延迟愈合。术后随访1~4年,局部外形和功能恢复满意。结论改良的腰动脉筋膜皮瓣切取面积大,血供可靠,手术操作简单,容易掌握,用于修复腰骶尾部软组织深度缺损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张苏霞  孔屏  陈强 《当代护士》2003,(10):21-22
骶尾部褥疮在临床上并不少见 ,程度较深的巨大褥疮必须手术治疗 ,清除坏死组织 ,转移皮瓣修复 ,而采用单纯推进皮瓣无法覆盖创面 ,我科自1992年以来采用全臀大肌皮瓣加邻近皮瓣转移修复 ,达到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将治疗及护理情况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本组 4例病人 ,男女各 2例 ,年龄 5 6~ 70岁。伤情分析 :颈椎骨折致全身瘫痪 1例 ,腰椎骨折致下肢瘫痪 1例 ,全身多处多发性骨折 2例。卧床时间 15天至 2个月。骶尾部褥疮面积 15cm× 2 0cm至 2 1cm× 33cm ,深度均达骶尾骨 ,部分骨质发黑 ,组织坏死。1 2 手术方法采用硬膜…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臀上动脉穿支皮瓣修复骶尾部压疮的疗效。方法骶尾部压疮患者12例,术前采用超声多普勒血管探测仪定位臀上动脉的皮肤穿支,依据穿支位置设计穿支皮瓣,游离穿支皮瓣,向扩创后的压疮区推进,修复压疮。供瓣区减张缝合,或行皮肤移植。结果12例患者中皮瓣局部坏死1例,延迟愈合,其余均存活良好,压疮得以修复。结论臀上动脉穿支皮瓣修复骶尾部压疮,损伤小,操作相对简单,预后好,供瓣区大多数不需要皮肤移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2002年3月,我科收治一重度褥疮患者,患者腰4~5椎体损伤,造成双下肢截瘫。长期卧床及坐位造成双侧坐骨结节处褥疮。创口星椭圆形,长径右侧为12cm,左侧为7cm,内有腔隙,见肌肉呈灰黑色,附着于坐骨结节上,X光检查示右坐骨骨髓炎。常规准备后行手术治疗。手术无需麻醉,常规消毒铺巾、单后,右侧行臀股皮瓣移植修复。左侧行臀大肌肌皮瓣修复创面。先做右侧:切除整块溃疡组织,直达基底与坐骨结节,凿除部分骨组织,止血,保护创面,用臀下动脉为蒂,附有一条臀大肌肌皮瓣,下属以臀下动、静脉为蒂的轴型皮瓣,两者复合成臀股皮瓣,填充于腔隙内,供区植以中厚皮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胫前动脉肌皮瓣在修复足背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7-2009年,收治8例,由各种原因所致足背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伴感染、深部腔隙,缺损范围约6 cm×4 cm~15 cm×10 cm.应用带胫前动脉皮支的皮瓣和肌支的胫骨前肌瓣逆行转移修复,皮瓣切取范围8 cm×5 cm~17 cm×12 cm.结果:术后皮瓣均成活,7例伤口Ⅰ期愈合,随访2~24个月,皮瓣无破渍,感染,色泽好,不臃肿.结论:胫前动脉肌皮瓣适用于足背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特别是伴有感染、深部腔隙者的修复.  相似文献   

15.
80年代以来,臀大肌肌皮瓣被广泛应用于大面积褥疮治疗。我们自1989年1月起,采用双侧V-Y推进臀大肌肌皮瓣修复骶部大面积褥疮,疗效满意。 资料与方法 本组53例,男38例,女15例;年龄18~72岁,平均38.5岁;病程1~11个月,平均6.5个月;外伤性截瘫及不全截瘫44例,椎管肿瘤致瘫2例,全身多发性骨折长期卧床7例。创面面积最小5cm×6cm,最大12cm×15cm,平均达7cm×9cm。全部病例在切除褥疮病灶的同时,采用双侧V-Y推进臀大肌肌皮瓣修复。 手术时,患者俯卧位,褥疮创面两侧设计三角形皮瓣,底边在内,尖端在外,底大小与创面纵轴等长。彻底切除坏死、炎性组织及骨质,用1∶5000洗必泰反复冲洗形成  相似文献   

16.
背景:尽管胸背动脉穿支皮瓣能减轻供区损伤和避免受区臃肿,但是由于分离穿支相当费时,有人认为仅限于经验丰富医生并主张保留部分肌肉组织.目的:探讨应用穿支皮瓣理念设计的背阔肌皮瓣游离移植修复下肢的移植方案及其修复效果.方法:纳入17例需要皮瓣移植的患者,12例背阔肌肌(皮)瓣,3例保留部分肌袖的背阔肌瓣和2例分叶背阔肌组织瓣均采用穿支皮瓣理念设计,根据胸背动脉的供血范围,皮瓣靠前设计,以供区能直接拉拢缝合为度,切取时将胸背动脉外侧支的皮穿支包含在内.必要时可再向内侧切除背阔肌肌瓣以扩大移植组织块面积,有时为了修复两个相邻部位的缺损,可切取保留部分肌袖的背阔肌瓣和以胸背动脉外侧支营养的部分背阔肌肌瓣并形成分叶背阔肌组织瓣.组织瓣切取范围12 cm×8 cm~28 cm×17 cm.观察患者皮瓣移植后成活情况、皮瓣供区和受区的外形及功能.结果与结论:皮瓣移植后1例血管危象发生,探查重新吻合血管后危象解除,所有皮瓣均成活;1例肌瓣植皮部分坏死,二期植皮修复;供区创面均直接拉拢缝合.15例患者随访3~18个月,其中2例皮瓣外形臃肿,影响穿鞋,二期行皮瓣修薄术.提示应用穿支皮瓣理念设计背阔肌瓣能有效减轻供区损伤和受区臃肿畸形,分叶背阔肌组织瓣能较好修复足底和足尖两处软组织缺损,结合穿支皮瓣理念、个性化设计不同形式的背阔肌瓣可满意修复较大下肢皮肤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17.
黄水云  贝抗胜 《临床医学》2003,23(12):69-70
目的 :探讨截瘫病人骶尾坐骨部复杂性褥疮治疗及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 9例截瘫合并骶尾坐骨部褥疮病例 ,褥疮面积最大 17cm× 11cm ,最小 8cm× 6cm ,分别应用不同皮瓣修复创面 ,做好术前术后的皮肤和心理护理 ,术后保持正确卧位、加强皮瓣的观察和护理。结果 :9例皮瓣完全存活 ,褥疮均在手术后半月痊愈 ,术后随访半年至 2年 ,无 1例复发。结论 :截瘫合并骶尾坐骨部褥疮患者由于疾病的特殊性 ,心理护理十分重要 ,手术后应加强皮瓣的观察和护理 ,有效的皮肤护理措施是防止感染保证皮瓣存活的一个关键  相似文献   

1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0):1849-1851
纳入本院2013年1月~2014年3月确诊为骶尾部褥疮合并皮肤软组织缺损的48例患者,应用臀上动脉浅支为蒂的臀大肌带蒂肌皮瓣结合VSD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结果术后4例皮瓣血运不良,创面延期愈合;2例患者出现皮瓣边缘坏死,换药之后创面肉芽长出,再行2期植皮手术,术后伤口愈合;其余皮瓣均能够成活,创面Ⅰ期愈合;供区的切口均为Ⅰ期愈合;所有患者均进行了为期12个月的随访,12例患者出现了皮瓣移植后的臃肿;其余36例均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均在治疗后1个月内出现一定程度的深浅感觉功能障碍,3~6个月感觉逐渐恢复。臀大肌带蒂肌皮瓣结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能较好的修复骶尾部褥疮合并组织皮肤缺损,该方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9.
褥疮的手术修复一直是整复外科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代院自1985年以来,应用岛状皮瓣、岛状肌皮瓣共12只皮瓣,治疗褥疮8例,现报道如下。一、病例 8例中男性7例,女性1例。年龄最大者61岁,最小者22岁。病程最长3年,短者3月。二、手术种类 1.臀上动脉岛状肌皮瓣3例,适于骶部同侧的下腰背部及坐骨的创面。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小腿及足部软组织缺损创面皮瓣和肌皮瓣修复。方法:2005—12至今,对12例小腿及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创面采用腓肠肌肌皮瓣、比目鱼肌肌瓣、小腿前外侧皮瓣、小腿外侧皮瓣、小腿内侧皮瓣、内踝上皮瓣等6种皮瓣和肌皮瓣进行修复。结果:12例皮瓣中,除1例内踝上皮瓣因严重淤血未存活外,余存活良好,该例后采用比目鱼肌肌瓣加肌瓣外植皮修复。术后随访1~4a,所修复的小腿及足恢复良好功能。结论:皮瓣和肌皮瓣是修复小腿及足部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但小腿及足部软组织情况,血管条件,创面部位也需认真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