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调查1株多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MDRKP)58种耐药相关基因与可移动遗传元件的存在情况. 方法 对分离自我国内地的1株MDRKP,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序列分析的方法分析58种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喹诺刚类和其他广谱抗菌药物耐药相关基因与可移动遗传元件. 结果 该株MDRKP检出TEM-1、SHV-11(均测序比对证实)、tetA、mafA、trbC、tnp513、ISEcp1基因,且gyrA基因存在突变,其余50种基因未检出. 结论 该菌株耐Ⅰ~Ⅲ代头孢菌素抗菌药物,可能与同时产TEM-1型和SHV-11型β-内酰胺酶引起牵制耐药机制有关,该株MDRKP表型为多药耐药与gyrA基因突变及获得可移动遗传元件和多种耐药基因相关,在肺炎克雷伯菌中检出ISEcp1为国内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多药耐药大肠埃希菌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获得性耐药基因与可移动遗传元件的存在情况。方法收集医院2007年1-12月患者标本中分离的20株多药耐药大肠埃希菌,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的方法,分析42种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获得性耐药基因以及10种可移动遗传元件的遗传标记;并对上述检测结果做样本聚类分析。结果 20株多药耐药大肠埃希菌检出β-内酰胺类获得性耐药基因TEM-1及CTX-M-55,检出率为80.0%、50.0%,氨基糖苷类获得性耐药基因aac(3)-Ⅱ、aac(6′)-Ⅰb、ant(3″)-Ⅰ、aadA5、aph(3′)-Ⅰ,检出率分别为45.0%、5.0%、10.0%、45.0%、5.0%,可移动遗传元件检出intⅠ1、tnp513、IS26、ISEcp1、traA、trbC,检出率分别为55.0%、25.0%、90.0%、65.0%、80.0%、75.0%;其他39种基因未检出。结论 20株多药耐药大肠埃希菌耐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药物与细菌产2种β-内酰胺类获得性耐药基因、5种氨基糖苷类获得性耐药基因相关;可移动遗传元件的水平转移使细菌的耐药性在同种细菌菌株之间甚至不同种细菌菌株之间得以快速传播;样本聚类分析提示,该组多药耐药大肠埃希菌尚无克隆传播。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医院多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MDRKP)β-内酰胺酶基因及膜孔蛋白基因分布.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20株MDRKP 28种β-内酰胺酶基因与膜孔蛋白编码基因ompK36,并对ompK36-PCR产物进行全自动荧光法测序分析比对.结果 20株MDRKP中17株均检出β-内酰胺酶基因,分别为A类β内酰胺酶中的TEM、CTX-M-1群和LAP基因,阳性率分别为55.0%、20.0%、15.0%,C类β-内酰胺酶中的LEN、DHA基因,阳性率分别为20.0% 、30.0%;20株MDRKP均存在突变,4株为缺失性突变,16株检测到膜孔蛋白编码基因ompK36,序列比对分析该16株与敏感株序列均有差异.结论 TEM、CTX-M-1、LAP、LEN、DHA基因是MDRKP主要的β-内酰胺酶基因,医院MDRKP耐β-内酰胺类药物与产β-内酰胺酶和同时伴有膜孔蛋白ompK36基因突变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调查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获得性耐药相关基因和可移动遗传元件携带状况,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医院2008年1-12月住院患者送检痰液标本中分离的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共20株,采用聚合酶链反应的方法分析54种β-内酰胺类、喹诺酮炎、氨基糖苷类获得性耐药相关基因及12种可移动遗传元件遗传标记,并对检测结果作指标聚类分析.结果 20株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共检出获得性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TEM-1、ADC-3和OXA-30,三者阳性率均为100.0%;检出的5种获得性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中,aac(6′)-Ⅰ b、ant(3″)-Ⅰ和aph(3’)-Ⅰ基因阳性率为100.0%,aac(3)-Ⅰ基因阳性率为75.0%,armA基因为5.0%;外排泵基因qacE△1、adeB和可移动遗传元件遗传标记基因int Ⅰ 1、tnp513、tnpU、ISaba1、IS26的阳性率均为100.0%;其余51种基因未检出.结论 从该组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指标聚类分析中可见,β-内酰胺酶基因 TEM-1、ADC-30、OXA-23,氨基糖苷炎修饰酶基因aac(6’)-Ⅰ b、ant(3")-Ⅰ,抗菌制剂外排泵基因qacE△1和abeB与可移动遗传元件intⅠ 1、tnpU、tnp513、IS26、ISaba1基因遗传标记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离株中36种获得性耐药基因和3种整合子遗传标记的存在状况,以及获得性耐药基因和整合子遗传标记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江苏某市级医院2005年8月-2006年2月住院患者痰液标本中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共20株,采用聚合酶链反应的方法分析21种β-内酰胺类获得性耐药基因、15种氨基糖苷类获得性耐药基因以及3种整合子遗传标记,并用指标聚类分析分析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获得性耐药基因与整合子遗传标记的相关性。结果 20株肺炎克雷伯菌共检测到7种β-内酰胺类获得性耐药基因、5种氨基糖苷类获得性耐药基因和1种整合子遗传标记基因,其余26种基因均未检测到。结论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比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检出率高,与表型相符;指标聚类分析显示,TEM、LEN、DHA、OXA-1、aac(3)-Ⅱ、aac(6′)-Ⅰb、ant(3″)-Ⅰ、rmtB基因与Ⅰ类整合子遗传标记intⅠ1相关联,提示这些基因可能位于Ⅰ类整合子上。  相似文献   

6.
ICU分离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特征及菌株聚类分析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了解自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分离到的铜绿假单胞菌(PAE)中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相关基因、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存在状况和菌株的亲缘性。方法对21株PAE,采用PCR检测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相关基因(TEM、SHV、OXA-10群、PER、VEB、GES、CARB、IMP、VIM、SPM、GIM、DHA、FOX、MOX和oprD2),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aac(3)-Ⅱ、aac(6′)-Ⅰ、aac(6′)-Ⅱ、ant(3″)-Ⅰ、ant(2″)-Ⅰ和aac(3)-Ⅰ)。结果21株PAE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相关基因中TEM阳性21株(100.0%)、SHV阳性2株(9.5%)、GES阳性1株(4.8%)、CARB阳性2株(9.5%)、VIM阳性4株(19.0%),oprD2基因缺失14株(66.7%),其余基因均阴性;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中aac(3)-Ⅱ阳性4株(19.0%)、aac(6′)-Ⅰ阳性5株(23.8%)、aac(6′)-Ⅱ阳性2株(9.5%)、ant(3″)-Ⅰ阳性1株(4.8%)和ant(2″)-Ⅰ阳性4株(19.0%),aac(3)-Ⅰ为阴性。结论ICU患者分离到的铜绿假单胞菌携带多种β-内酰胺酶和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聚类分析显示存在克隆传播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我国浙江湖州地区鲍氏不动杆菌(ABA)耐药性和氨基糖苷类修饰酶、β-内酰胺酶基因存在状况. 方法收集2000年7月~2002年12月分离自浙江湖州地区住院患者60株鲍氏不动杆菌进行耐药性和9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2种β-内酰胺酶基因检测. 结果该60株菌已呈多重耐药;49株检出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81.7%);9种基因由高到低的检出率分别为:ant(3″)-Ⅰ(60.0%)、aac(6′)-Ⅰ(55.0%)、aac(3)-Ⅰ(51.7%)、ant(2″)-Ⅰ(20.0%)、aac(3)-Ⅳ(15.0%)、aac(3)-Ⅱ(11.7%)、aac(6′)-Ⅱ(10.0%)、aph(3′)-Ⅵ(3.3%)、aac(3)-Ⅲ(0);本研究ant(3″)-Ⅰ(AY551438)、aac(6′)-Ⅰ(AY536063)、aac(3)-Ⅰ(AY529103) 序列已登录GenBank;β内酰胺酶基因检出率分别为:TEM 100%、SHV 30.0%;本研究TEM-1(AY263331)、TEM-128(AY359287)、SHV-12(AY259163)、SHV-48(AY259164)、SHV-56(AY352599)序列已登录GenBank. 结论我国浙江湖州地区ABA菌已呈多重耐药;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β内酰胺酶基因携带率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我院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外膜通道蛋白D2(OprD2)基因、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和耐消毒剂基因的存在状况。方法:采用K-B法测定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对17种抗菌药物的药物敏感性,筛选出100株多重耐药菌株,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OprD2基因、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和耐消毒剂基因。结果:100株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中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CTX-M-1群、TEM、DHA的检出率分别为54.0%、30.0%、9.0%,未检出SHV、OXA-10群、PER、GES、VEB、CARB、IMP和VIM基因;OprD2基因的缺失率为61.0%;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aac(6′)-Ⅱ、ant(3″)-Ⅰ和ant(2″)-Ⅰ的阳性率分别为59.0%、33.0%、25.0%,未检出aac(6′)-Ⅰ;耐消毒剂基因qacE△1-sul1的检出率为15.0%。结论:我院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存在多种耐药基因,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主要与CTX-M-1群、TEM、DHA型耐药基因有关,对亚胺培南耐药主要与OprD2基因缺失有关,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耐药主要与aac(6′)-Ⅱ、a...  相似文献   

9.
目的 调查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水平获得性耐药相关基因与可移动遗传元件的关系.方法 收集2009年1-12月医院住院患者痰标本中分离的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共20株,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分析54种水平转移获得的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获得性耐药基因和12种接合性质粒、转座子、插入序列、整合子等可移动遗传元件遗传标记检测以及插入序列与β-内酰胺酶基因(ISaba1与ADC、ISaba1与OXA-23)连锁检测,再对检测结果作指标聚类分析(UPGMA法).结果 20株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共检出4种获得性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TEM、PER、ADC、OXA-23),5种获得性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aac(3)-Ⅰ、aac(6′)-Ⅰ b、ant(3″)-Ⅰ、aph(3′)-Ⅰ、armA),2种抗菌制剂外排泵基因(adeB、qacE△1),7种可移动遗传元件的遗传标记(intⅠ 1、tnpU、tnp513、IS26、IS903、ISaba1、ISaba9);指标聚类分析提示,获得性耐药基因armA、ADC、ant(3″)-Ⅰ、qacE△1、adeB、TEM、aac(3)-Ⅰ与可移动遗传元件tnpU、IS26、intⅠ 1、tnp513、ISaba1高度相关,阳性率均>90.0%;插入序列与β-内酰胺酶基因(I Saba1与ADC、I Saba1与OXA-23)连锁检测均呈阳性.结论 该组耐药鲍氏不动杆菌获得性耐药基因与可移动遗传元件有一定的关联度,菌株携带的获得性耐药基因可能由可移动遗传元件介导.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的鲍氏不动杆菌泛耐药株(PDRABA)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氯霉素、四环素、利福平和磺胺类等7类抗菌药物耐药基因及多种药物外排泵基因和质粒、转座子、整合子遗传标记存在状况。方法采用K-B纸片扩散法测定22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并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序列分析的方法检测β-内酰胺酶基因、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包括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gyrA突变喹诺酮耐药基因、利福平耐药相关基因、四环素耐药相关基因、氯霉素耐药相关基因、磺胺耐药相关基因、多种药物外排泵基因、质粒遗传标记、转座子遗传标记和整合子遗传标记等73种耐药基因及遗传标记。结果该PDRABA除对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以外,其余21种抗菌药物均为耐药,共检出TEM、OXA-23、ADC、aac(3)-Ⅰ、aac(6′)-Ⅰb、ant(3″)-Ⅰ、aph(3′)-Ⅰ、tetB、mdf A、qacE△1-sul1、intⅠ1、tnpU、tnp513、ISaba1、gyrA突变等15种耐药基因及遗传标记,其余58种基因均阴性。结论携带多种耐药基因和多种药物外排泵基因mdf A是该菌株泛耐药的成因,同时该PDRABA株携带多种可移动遗传元件,极易造成耐药基因的水平转移,对PDRABA感染者应实行严格的隔离措施,同时携带TEM、OXA-23、ADC、aac(3)-Ⅰ、aac(6′)-Ⅰb、ant(3″)-Ⅰ、aph(3′)-Ⅰ、tetB、mdf A、qacE△1-sul1、intⅠ1、tnpU、tnp513、ISaba1基因伴喹诺酮作用靶位gyrA基因突变为国内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调查大肠埃希菌中β-内酰胺酶基因和膜孔蛋白ompC基因的存在及变异情况.方法 收集医院2009年6月-2010年6月临床分离的耐药大肠埃希菌共20株,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分析A、B、C、D等4类β-内酰胺酶24种基因和膜孔蛋白ompC基因.结果 20株耐药大肠埃希菌共检出TEM、CTX-M-1群和OXA-1群等3种β-内酰胺酶基因,阳性率分别为45.0%、40.0%和10.0%,其余21种基因均未检出;20株耐药大肠埃希菌共检测到19株占95.0%,膜孔蛋白编码基因ompC,经测序比对除11号株外,其余18株占90.0%均存在突变.结论 20株耐药大肠埃希菌对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为产β-内酰胺酶和膜孔蛋白变异的共同结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中β-内酰胺酶基因及膜孔蛋白基因的存在与变异情况.方法 收集杭州市余杭区中医院2008年11月-2009年12月住院患者送检标本中分离的鲍氏不动杆菌共30株,先用改良三维试验同时检测头孢菌素酶(AmpC)、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和金属β-内酰胺酶(MBL)3类β-内酰胺酶活性,再用聚合酶链反应的方法分析24种β-内酰胺酶基因与膜孔蛋白carO基因.结果 30株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共检出TEM、ADC、OXA-23群等3种β-内酰胺酶基因,阳性率分别为100.0%、60.0%、80.0%,30号株ADC基因为新亚型;膜孔蛋白carO基因突变率达100.0%.结论 鲍氏不动杆菌对多种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与产TEM、ADC、OXA-23群等3种β-内酰胺酶基因相关外,还与膜孔蛋白编码基因carO突变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耐药肺炎克雷伯菌中β-内酰胺酶基因IMP-1型基因存在情况以及omp K36膜孔蛋白基因变异状况。方法:收集绍兴市人民医院2007年10月至2009年6月住院患者标本中分离的多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共20株,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分析A类、B类、C类、D类等四类40种β-内酰胺酶基因和omp K36膜孔蛋白基因。结果:20株多耐药肺炎克雷伯菌A类至D类β-内酰胺酶基因均有检出,A类酶检出TEM 20株,VEB 2株,KPC 2株,B类酶检出IMP 1株,C类酶检出DHA 6株,D类酶检出OXA-1 2株,其余34种β-内酰胺酶基因均未检出。20株多耐药肺炎克雷伯菌omp K36膜孔蛋白基因检测和测序存在突变或缺失。发现1株同时检出TEM-1型A类β-内酰胺酶基因、IMP-1型B类β-内酰胺酶基因和DHA-1型C类β-内酰胺酶基因,并发现膜孔疍白基因omp K36缺失。结论:产β-内酰胺酶和膜孔蛋白缺陷和缺失,也许是细菌对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的重要原因。从肺炎克雷伯菌中查出IMP-1型金属β-内酰胺酶基因,在国内少见报道。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中β-内酰胺酶基因和膜孔蛋白基因的存在与变异.方法 收集2009年12月-2011年4月住院患者痰标本中分离的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共20株,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的方法,分析37种β-内酰胺酶基因与膜孔蛋白carO基因.结果 20株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共检出TEM、PER、ADC、OXA-23群等4种β-内酰胺酶基因,阳性率分别为95.0%、25.0%、100.0%、80.0%,膜孔蛋白carO基因突变率达100.0%.结论 携带4种β-内酰胺酶基因和膜孔蛋白编码基因carO突变,是该组鲍氏不动杆菌对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肺炎克雷伯菌(KPN)老年患者分离株抗菌药物耐药状况和膜孔蛋白基因分子进化状况。方法对38株分离自老年患者的KPN进行了20种抗菌药物敏感性检测和膜孔蛋白基因(ompK36)测序及分子进化分析。结果38株分离自老年患者的KPN对抗菌药物敏感性低,38株均检出ompK36基因,产物经测序比对,各株分别获得623~656 bp同源序列;敏感株(2号株)为650 bp,8、9、11、23号株获得656 bp,为CGGCGA小片段插入;其余各株分别小片段缺失。结论38株分离自老年患者的KPN连续分离株对20种抗菌药物敏感性低,KPN连续分离株膜孔蛋白ompK36基因具有较好的多态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2株产气肠杆菌临床株Ea293和Ea2880对厄他培南耐药的机制。方法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应用K-B法检测菌株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及厄他培南的耐药性,改良Hodge试验检测碳青霉烯酶;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碳青霉烯酶基因(KPC,IMP-1、2组,VIM)和广谱及超广谱β-内酰胺酶基因(TEM,SHV,CTXM-1、2、9组ESBI.s),并进行序列分析;十二烷基硫酸钠一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进行细菌外膜蛋白分析,并对外膜蛋白基因OmpE36进行PCR扩增及序列分析。结果药物敏感试验显示,产气肠杆菌Ea293和Ea2880均对厄他培南耐药。PCR扩增4种碳青霉烯酶基因和5种广谱及超广谱β-内酰胺酶基因,仅Ea2880的SHV和CTX-M-9组ESBLs基因阳性,SHV基因的PCR产物测序为SHV-11型广谱酶。细菌外膜蛋白SDS-PAGE结果显示,与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敏感的产气肠杆菌Eal885相比,Ea293和Ea2880均缺失42 kD左右的条带,即OmpE36。PCR扩增外膜蛋白基因OmpE36,Ea2880可见预期片段,DNA序列分析显示其与GenBank公布的产气肠杆菌标准株ATCC 13048的相似性为87%,氨基酸序列的相似性亦为87%;而Ea293未扩增出预期片段。结论产气肠杆菌临床株Ea293与Ea2880对厄他培南耐药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外膜蛋白基因OmpE36缺失,同时Ea2880可能还有CTX-M-9组ESBLs参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调查大肠埃希菌尿液分离株中β-内酰胺酶基因、AmpC酶基因和膜孔蛋白ompC基因的存在和变异情况.方法 对宁波市第一医院2008年10月至2009年3月患者尿液样本中分离的大肠埃希菌(28株)采用PCR及序列分析的方法,分析15种β-内酰胺酶基因、6种AmpC酶基因和膜孔蛋白ompC基因.结果 28株大肠埃希菌仅...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北京地区2012—2015年沙门菌临床分离株的血清型分布、耐药状况及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耐药基因特征。方法采用最小抑菌浓度法测定北京市肠道门诊分离的677株沙门菌株对16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对244株β-内酰胺酶类耐药菌株进行耐药基因检测。结果677株沙门菌分为68种血清型,其中肠炎沙门菌、鼠伤寒沙门菌和山夫登堡沙门菌位居前3位。沙门菌对氨苄西林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的耐药率分别为42.54%、40.77%,至少耐3种以上抗菌药物的菌株占57.16%。244株对氨苄西林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耐药的沙门菌,携带至少一种ESBLs基因的菌株174株(71.31%),146株bla_(TEM-1)型,30株bla_(OXA-1)型,18株bla_(CTX-M)型(其中7株bla_(CTX-M-15),6株bla_(CTX-M-55)和5株bla_(CTX-M-14));20株同时携带2种耐药基因。结论该地区沙门菌携带ESBLs耐药基因水平较高,以bla_(TEM-1)为主,同时伴有bla_(OXA-1)和3种bla_(CTX-M)基因亚型,呈现基因多样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