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吴瑾  于雁 《肿瘤防治研究》1997,24(5):284-286
 本研究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同批对50例乳腺癌患者,30例乳腺腺瘤患者及40例正常人的血清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olubleInterleukin-2Receptor,SIL-2R)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乳腺癌患者的血清SIL-2R水平明显高于乳腺腺瘤患者及正常对照组,统计学上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乳腺癌根治术后20天的SIL-2R水平较术前明显下降,与正常人群对照无明显差异(P>0.05),乳腺癌患者的术前SIL-2R水平与临床分期关系密切,Ⅲ期患者明显高于I、Ⅱ期者(P<0.01),而与病理类型无明显关系。上述结果提示:血清SIL-2R测定可作为鉴别乳腺癌和乳腺良性肿物及判断乳腺癌病情、观察疗效的一项有价值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
张慧明  范忠林  马力  高建茹 《肿瘤防治研究》2007,34(12):952-954,964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S-CD105的表达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37例乳腺癌,10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及10位健康成年女性血清SICD105的浓度。结果 乳腺癌患者血清S-CD105浓度明显高于乳腺良性肿瘤患者及健康女性(P=0.021);手术前组血清S-CD105浓度明显高于术后30天组(P=0.000);术后3()天组血清SICD105浓度与乳腺良性肿瘤患者及健康女性之间无差异(P=0.311);进一步研究发现:肿瘤最大直径〉5cm、淋巴结转移≥4枚、临床TNM分期Ⅱ期以上以及肿瘤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强阳性的患者,血清S-CD105浓度均明显升高(P〈0.05);1例骨转移患者血清S-CD105浓度明显升高。结论 手术前乳腺癌患者血清S-CD105表达明显升高,且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以及肿瘤组织中VEGF表达水平明显相关,表明其具有评价预后的临床价值。1例术后骨转移患者血清S-CD105浓度显著升高,表明其可能具有监测复发和转移的临床价值,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乳腺癌患者血清可溶性Apo-1/Fas水平,探讨手术对血清可溶性Apo- 1/Fas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32例正常人及58例乳腺癌患者手术前血清可溶性Apo-1/Fas水平,并比较37例乳腺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sApo-1/Fas水平.结果:血清sApo-1/Fas浓度与临床分期有关,与乳腺癌患者年龄、病理类型无相关;各期乳腺癌患者血清可溶性Apo-1/Fas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Ⅳ期乳腺癌患者血清可溶性Apo-1/Fas水平明显高于其它各期(P<0.01),Ⅲ期明显高于Ⅱ期(P<0.05),Ⅱ期明显高于Ⅰ期(P<0.01);乳腺癌患者术后血清可溶性Apo-1/Fas水平明显低于术前(P<0.01).结论:血清可溶性Apo-1/Fas可能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血清可溶性Apo-1/Fas检测可作为乳腺癌病情判断和疗效评价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术前血清骨桥蛋白浓度与临床特征的关系以及骨桥蛋白作为NSCLC肿瘤标志物的价值。探讨手术前后血清骨桥蛋白水平的动态检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88例NSCLC患者手术前后血清中骨桥蛋白水平。结果 NSCLC患者血清中骨桥蛋白水平显著高于良性肺疾病患者(P<0.05)和健康对照组(P<0.01)。血清骨桥蛋白水平与NSCLC的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情况显著相关。Ⅲ~Ⅳ期NSCLC患者血清骨桥蛋白水平明显高于Ⅰ~Ⅱ期;淋巴结转移组高于非淋巴结转移组;术后血清骨桥蛋白水平明显低于术前(P<0.01)。血清骨桥蛋白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无关。血清骨桥蛋白检测对88例NSCLC诊断的灵敏度(Se)为84.1 %,特异度(Sp)为92.5 %,准确度为88.1 %。结论 血清骨桥蛋白可作为NSCLC较理想的肿瘤标志物。动态检测手术前后血清骨桥蛋白水平对NSCLC的诊断、判断预后、指导治疗和鉴别肺良恶性病变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聂凤英  焦晓宁  王伟 《癌症进展》2022,(16):1711-1714
目的 探讨血清Dickkopf-1(DDK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诊断效能及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 选取136例NSCLC患者和100例肺部结节患者,分别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血清DKK1、VEGF阳性表达率,分析血清DKK1、VEGF阳性表达率与NSCLC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估血清DKK1、VEGF单独及联合检测对NSCLC的诊断效能。结果 观察组患者血清DKK1、VEGF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DKK1+VEGF检测诊断NSCLC的AUC为0.832(95%CI:0.289~0.846),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8.21%、91.67%(P<0.05)。分化程度为低分化、TNM分期为Ⅲ~Ⅳ期、有淋巴结转移、有骨转移的NSCLC患者血清DKK1、VEGF阳性表达率分别明显高于分化程度为中高分化、TNM分期为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和无骨转移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NSCLC患者血清DK...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复发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23例复发DLBCL患者及23例正常体检者(对照组)进行血清VEGF测定。结果复发的DLBCL患者VEG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Ⅲ、Ⅳ期患者高于Ⅰ、Ⅱ期患者(P〈0.01);GCB组VEGF水平高于N-GCB组(P〈0.01)。ESHAP+利妥昔单抗+自体干细胞移植(ASCT)组经治疗后患者血清VEGF水平下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VEGF可作为复发DLBCL的一种监测指标,反映复发DLBCL的疾病状态,对判断病情、预测复发、指导治疗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血清VEGF水平在乳腺癌诊治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检测血清VEGF水平在乳腺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38例初治乳腺癌、6例复发转移乳腺癌、46例定期随访者及30例正常人的血清VEGF水平。以>125 pg/ml计算VEGF阳性率。结果:血清VEGF的阳性率初治组和复治组分别为52.6%和66.7%,显著高于随访组的4.5%和对照组的3.3%(P<0.01),血清VEGF水平随TNM分期升高而逐渐升高,Ⅳ期显著高于Ⅰ、Ⅱ、Ⅲ期(P<0.05);有淋巴结转移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P<0.05),手术后3个月或复治有效者血清VEGF水平明显下降(P<0.05)。结论:血清VEGF检测对乳腺癌的诊断、疾病进展情况及监测疗效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检测乳腺癌患者血清可溶性Apo 1/Fas水平 ,探讨手术对血清可溶性Apo 1/Fas的影响。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 (ELISA) ,检测 32例正常人及 5 8例乳腺癌患者手术前血清可溶性Apo 1/Fas水平 ,并比较 37例乳腺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sApo 1/Fas水平。结果 :血清sApo 1/Fas浓度与临床分期有关 ,与乳腺癌患者年龄、病理类型无相关 ;各期乳腺癌患者血清可溶性Apo 1/Fas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 ;Ⅳ期乳腺癌患者血清可溶性Apo 1/Fas水平明显高于其它各期 (P <0 0 1) ,Ⅲ期明显高于Ⅱ期 (P <0 0 5 ) ,Ⅱ期明显高于Ⅰ期 (P <0 0 1) ;乳腺癌患者术后血清可溶性Apo 1/Fas水平明显低于术前 (P <0 0 1)。结论 :血清可溶性Apo 1/Fas可能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血清可溶性Apo 1/Fas检测可作为乳腺癌病情判断和疗效评价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乳腺癌患者血清VEGF水平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乳腺癌诊断、预后及疗效观察中的意义。方法:用双抗夹心ELISA方法测定40例乳腺癌患者血清的VEGF水平,另用40名健康人的血清VEGF水平作对照。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乳腺癌志者血清VEGF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人(P=0.000);晚期乳腺癌(Ⅲ期、Ⅳ期)志者血清VEGF水平高于早期乳腺癌(Ⅰ期、Ⅱ期)患者。差异有显著性(P=O.002);有淋巴结转移者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O.003)。结论:血清VEGF可能成为乳腺癌的一个新的肿瘤标志物,用于乳腺癌的诊断和动态监测病情进展、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0.
卵巢上皮癌血清、腹腔积液中血管内皮因子测定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血清中血管内皮因子(VEGF)水平在卵巢上皮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以22例卵巢上皮良性肿瘤,10例卵巢交界性上皮肿瘤及47例卵巢上皮细胞癌为研究对象,20例健康妇女为对照组,用ELISA法测定各组术前血清及部分腹腔积液中VEGF水平。结果:卵巢上皮癌中,FIGO分期Ⅲ、Ⅳ期患者血清VEGF水平明显高于Ⅰ、Ⅱ期患者(P<0.05);病理分化差的患者血清VEGF水平高于分化好的患者(P<0.01);有明显腹腔积液的患者血清VEGF水平高于腹腔积液不明显患者(P<0.01)。结论:血清VEGF水平与卵巢上皮癌的恶性生物学行为有关,有可能成为卵巢癌诊断及预后的一项辅助性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变化,为临床疗效观察及预后评估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循环酶法测定50例对照组和58例结直肠癌患者治疗前后血清Hcy水平,并随访12个月,观察其变化,分析其与疗效及预后的关系。结果结直肠癌组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16.90±5.35)μmol/L比(10.23±3.06)μmol/U(P〈0.01);并与TNM分期相关,Ⅲ-Ⅳ期患者Hcy水平明显高于Ⅰ~Ⅱ期[(18.49±5.13)Ⅰmol/L比(15.20±4.86)μmol/L](P〈0.05)。治疗结束时Hcy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显著下降[(13.39±4.98)μmol/L比(16.90±5.35)μmol/L](P〈0.01),且治疗后3个月Hcy水平【(10.23±3.17)μmol/L]明显低于治疗结束时(P〈0.05)。手术后12个月内复发组血清Hcy水平明显高于未复发组【(17.18±4.82)μmol/L比(12.36±3.19)μmol/L】(P〈0.01)。结论血清Hcy水平对结直肠癌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利用液相芯片分析技术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nfiltrative ductal carcinoma,IDC)、良性乳腺纤维瘤患者和正常人血清中的表达,探讨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采用液相芯片分析技术对301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83例乳腺良性纤维瘤患者及40例正常人血清中VEGF、MMP-9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并分析118例IDC患者手术治疗前后VEGF和MMP-9浓度变化。结果血清中VEGF和MMP-9的表达水平: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分别为(152.76±150.28)pg/ml和(945.09±749.43)ng/ml;乳腺纤维瘤患者为(29.86±16.10)pg/ml和(563.59±183.29)ng/ml;正常人表达量为(52.45±51.39)pg/ml和(267.33±215.60)ng/ml;IDC患者显著高于乳腺纤维瘤患者和正常人(均P<0.05)。乳腺癌患者血清中VEGF、MMP-9表达水平与年龄无关(P>0.05);而与临床分期、原发灶大小及淋巴结转移相关(均P<0.01)。118例IDC患者术后复查血清VEGF、MMP-9表达量分别(135.26±131.20)pg/ml和(680.36±551.77)ng/ml,与术前相比,表达水平明显下降(均P<0.05)。结论利用液相芯片分析技术定量分析血清中VEGF和MMP-9可成为乳腺癌临床诊断和预后评估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NSE对小细胞肺癌的诊断,分期及预后的临床价值,以及同时探讨标本溶血程度对NSE浓度的影响。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83例SCLC患者,63例肺良性疾病,62例正常对照及35例溶血标本的NSE水平。结果:SCLC组血清NSE水平(37.64±36.95)μg/L显著高于肺良性疾病组(11.94±4.19)μg/L和正常对照组(8.92±3.95)μg/L(P〈0.01);SCLCⅢ,Ⅳ期患者血清NSE水平(53.58±40.87)明显高于Ⅰ,Ⅱ期(14.66±6.48)(P〈0.01)。SCLC治疗前NSE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后(P〈0.05)。以NSE水平为指标诊断SCLC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67.3%、83.1%和85.4%。标本溶血对NSE测定影响很大,并且随着溶血程度的增加NSE结果显著升高。结论:NSE可作为较好的小细胞肺癌肿瘤标志物,对SCLC诊断,尤其对临床分期及预后有重要参考价值。血清NSE值随溶血程度呈递增趋势,因此,应严格避免溶血,以减少假阳性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从凝血-纤溶功能的变化探讨实体恶性肿瘤患者血栓形成的机制、与病情进展及其预后的关系。方法:将102例恶性实体肿瘤患者按TNM分期分为Ⅰ-Ⅱ期组(44例),Ⅲ-Ⅳ期组(58例),2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测定血浆中vwF:Ag,FⅧ:C、AT-Ⅲ、D—Dimer及CEA的水平。结果:肿瘤患者的vWF:Ag、FⅧ:C、D—Dimer水平比正常人明显增高(P〈0.01),Ⅲ-Ⅳ期组又比Ⅰ-Ⅱ期组明显增高(P〈0.01);Ⅲ—Ⅳ期的AT-Ⅲ水平比Ⅰ-Ⅱ期组、正常组降低(P〈0.05),Ⅰ-Ⅱ期组和正常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CEA阳性组的vWF:Ag、D—Dimer水平比阴性组明显升高(P〈0.01),FⅧ:C、AT-Ⅲ在两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恶性肿瘤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高凝状态,vWF:Ag、FⅧ:C、D—Dimer、AT—Ⅲ水平的异常程度与肿瘤的病情和预后有密切的关系,可作为判断病情预后的指标;CEA异常升高可能直接或间接加重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VEGF、bFGF与乳腺癌的生物学行为的关系,复发转移患者血清VEGF、bFGF的表达水平与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应用ABC—ELISA方法检测乳腺癌患者血清VEGF、bFGF的表达情况。结果:术前未作放化疗的乳腺癌患者术前血清VEGF、bFGF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乳腺腺瘤患者(P〈0.05),也明显高于同组患者术后血清VEGF、bFGF表达水平(P〈0.05)。术前未作放化疗的乳腺癌患者术前血清VEGF、bFGF的表达水平与原发肿瘤的大小、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术前未作放化疗的乳腺癌患者术前血清VEGF与bFGF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210,P〈0.05)。乳腺癌复发转移组化疗前血清VEGF、bF—GF的表达水平比健康体检者及无病生存组明显增高(P〈0.05)。乳腺癌复发转移组化疗后CR+PR组血清VEGF、bFGF表达水平比化疗前明显减低(P〈0.05);化疗后NC+PD组血清VEGF、bFGF表达水平比化疗前略高,但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乳腺癌复发转移组化疗后CR+PR组血清VEGF、bFGF表达水平比NC+PD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血清VEGF、bFGF的表达水平与乳腺癌生物学行为有关,而且与化疗疗效有关,提示通过检测乳腺癌患者血清VEGF、bFGF的表达水平可能对乳腺癌的诊断、客观预测肿瘤的复发转移、选择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宫颈癌化疗前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改变,探讨VEGF能否作为评判化疗近期疗效的预测指标,为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lSA)检测60例宫颈鳞癌患者及20例正常健康妇女血清中VEGF水平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宫颈癌患者血清中VEGF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健康妇女血清中VEGF水平(P〈0.01),且宫颈癌Ⅰ期血清VEGF值低于Ⅱ期者(P〈0.05);宫颈癌患者术后血清VEGF表达较术前明显上升(P〈0.01),术后化疗后血清VEGF水平较术后明显下降(P〈0.01);宫颈癌Ⅰ期患者术后化疗后血清VEGF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Ⅱ。期、Ⅱ。期患者术后化疗后血清VEGF水平均低于术前(P〈0.05);宫颈癌Ⅱ。期患者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T)后血清VEGF浓度较NACT前降低(P〈0.05)。结论VEGF可作为预测宫颈癌化疗近期疗效和判断术后是否需要辅助化疗及化疗疗程数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血清TGF—β1水平与上皮性卵巢癌发生、进展及预后的关系,探讨血清TGF—β1水平能否作为一种新的肿瘤标志物应用于卵巢癌的诊断及预后评估。方法:ELISA方法测定63例上皮性卵巢癌患者和27例正常女性的血清TGF—β1浓度。结果:卵巢癌患者血清TGF—β1的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Ⅲ-Ⅳ期卵巢癌患者血清TGF—β1的水平明显高于Ⅰ-Ⅱ期患者(P〈0.01);低分化的卵巢癌患者血清TGF—β1的水平略高于高、中分化的患者(P〉0.05);肿瘤细胞减灭术可使血清TGF—β1浓度显著下降。结论:上皮性卵巢癌患者血清TGF—β1水平较正常女性显著增高,且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密切相关,血清TGF—β1水平可能作为一种新的肿瘤标志物应用于卵巢癌的诊断和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沙利度胺对Ⅱ/Ⅲ期直肠癌术前调强放疗(IMRT)的增敏效应及安全性。方法 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科收治的接受术前放疗的Ⅱ/Ⅲ期直肠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n=30)与对照组(n=30),两组均采用IMRT联合卡培他滨口服同期化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于放疗首周每晚给予沙利度胺100 mg/d,第二周加至维持目标剂量200 mg/d直至放疗结束。放疗结束后6~8周行直肠癌根治术。比较两组放疗前、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变化、放疗前肿瘤临床分期到术后病理分期的变化、R0切除率、保肛率及肿瘤病理消退程度,记录两组放疗期间急性放射损伤的发生情况,并对沙利度胺的不良反应进行评价。结果 放疗前试验组和对照组血清VEGF水平为(542.47±107.06)pg/ml和(536.36±97.32)pg/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血清VEGF水平为(419.61±77.80)pg/ml和(503.52±87.31)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放疗前、后血清VEGF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T及N分期降期率、保肛率、肿瘤病理完全缓解率及肿瘤消退良好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9例患者发生恶心、呕吐,22例发生放射性直肠炎,而对照组分别为28例和30例。试验组16例发生头晕、嗜睡,而对照组仅6例。结论 沙利度胺联合术前IMRT治疗Ⅱ/Ⅲ期直肠癌具有增效作用,使肿瘤显著降期,提高病理完全缓解率及肿瘤消退良好率,更多患者获得保肛机会,增效机制或与下调VEGF水平从而调节血管新生相关,用药后不良反应可耐受,并可以降低恶心、呕吐及放射性直肠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