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解脲脲原体在健康幼儿泌尿生殖道中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解脲脲原体(Uu)在健康幼儿泌尿生殖道中的检出情况与分群分型,以探讨Uu在该人群泌尿生殖道中的分子流行病学情况. 方法 收集400例健康幼儿尿液,将离心后的尿沉渣直接接种于Uu液体选择性培养基进行初筛,初筛阳性的标本用聚合酶链反应(PCR)进行分群.对Uu生物一群的标本再用PCR法及酶切法进一步分型. 结果 400例健康幼儿中,Uu液体培养阳性36例,PCR扩增阳性32例(8.00%),4例未扩增.其中单纯生物一群23例(71.88%),单纯生物二群7例(21.87%),两群混合2例(6.25%).生物一群中1型7例(21.88%),6型11例(34.38%),3/14型4例(12.50%),混合型1例(3.12%).252例男婴中阳性12例(4.76%),148例女婴中阳性20例(13.51%),两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70,P<0.01). 结论 Uu在健康幼儿泌尿生殖道中的携带率为8.00%,以生物一群为主,主要血清型是1型和6型;女性幼儿检出率高于男性幼儿.在健康幼儿泌尿生殖道中,Uu可能属于一种共生微生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泌尿生殖道支原体在性高危人群中的感染状况。方法 采用培养法对 4 6 8例按摩妇女、95例性乱者、2 12例性病伴侣进行解脲脲原体 (Uu)和人型支原体 (Mh)的检测。结果 按摩妇女、性乱者、性病伴侣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率分别为 6 6 .7%、35 .8%、39.2 % ,与健康人群 (13.5 % )比较 ,差异均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χ2 =174 .5 6、2 0 .91、37.98,P均 <0 .0 0 5 )。按摩妇女支原体感染率与性乱者、性病伴侣比较 ,差异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χ2 =31 78、4 5 .37,P均 <0 .0 0 5 ) ,性乱者与性病伴侣比较 ,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χ2 =0 .31,P>0 .0 5 )。Uu感染率 (2 1.0 % )与Mh(8.0 % )比较 ,前者非常明显地高于后者 (χ2 =33.16 7,P <0 .0 0 5 )。女性支原体感染率 (6 3.0 % )非常明显地高于男性 (2 4 .5 % ) (χ2 =74 .5 5 ,P <0 .0 0 5 )。男性Uu感染率 (9.0 % )与女性(2 0 .0 % )比较 ,女性非常明显地高于男性 (χ2 =10 .19,P <0 .0 0 5 )。Uu和Mh混合感染率 (2 9.6 % )非常明显地高于Uu(17.8% )或Mh(8.0 % )的感染率 (χ2 =2 9.5 6、117.99,P均 <0 .0 0 5 )。结论 Uu、Mh在按摩妇女、性乱者、性病伴侣中流行广、感染率高 ,在性病的防治和监测工作中应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本地区泌尿生殖道感染人群中解脲脲原体感染的生物群分布特点及其耐药情况。方法 采用液体选择培养基对泌尿道分泌物标本进行培养、鉴定及药敏;选取解脲脲原体阳性标本进行PCR分群和分型;分析各生物群型别及其耐药性差异。结果 985例检测标本中,单独解脲脲原体阳性395例,总阳性率为40.10%,其中女性368例,男性27例,其阳性率分别为42.45%、22.88%,女性阳性率高于男性,其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16.550,P<0.01)。395例单独解脲脲原体阳性标本作PCR分群分型显示,单独生物一群阳性278例,阳性率为70.89%;单独生物二群阳性80例,阳性率为20.25%。单独生物一群中以单一血清6型(121例,43.21%)、3/14型(96例,35.53%)感染为主。单独生物二群均为混合血清型感染,基因亚型1(血清型2、5、8、9)和亚型3(血清型7、11)混合感染(49例,61.25%);基因亚型2(血清型4、10、12、13)和亚型3(血清型7、11)混合感染共检出(31例,38.75%)。结合药敏结果发现,解脲脲原体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率较高,对四环素类药物较敏感,且多重耐药现象严重。生物一群对司帕沙星的耐药性高于生物二群,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01,P=0.017<0.05),且生物一群对米诺环素、多西环素、阿奇霉素的耐药性远高于生物二群,其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10.811,χ2=19.103,χ2=7.541,P均<0.01)。进一步结合分型结果发现,生物一群中单一血清型S6耐药率最高的抗菌药为氧氟沙星(76.86%),S1型耐药率最高的抗菌药为罗红霉素(95.74%),S3/14型耐药率最高的抗菌药为罗红霉素和阿奇霉素(均为86.46%)。结论 泌尿生殖道感染人群中解脲脲原体阳性率较高,女性高于男性,以生物一群单一血清型感染为主;本地区耐药形势严峻,生物一群耐药性高于生物二群;生物一群中各血清型的耐药性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结合解脲脲原体生物分群分型结果可辅助合理选用抗菌药物,以避免滥用致耐药株产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及对不同抗生素的药敏情况。方法采用支原体培养鉴定药敏一体化试剂盒对26 060例疑为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的泌尿生殖道分泌物进行检测。结果检出支原体感染10481例,阳性率为40.22%。其中溶脲脲原体(Uu)感染9 366例(89.36%),人型支原体(Mh)感染109例(1.04%),溶脲脲原体、人型支原体(Uu+Mh)合并感染1006例(9.60%)。药敏结果显示,Uu单独感染及Uu+Mh合并感染对交沙霉素、强力霉素、美满霉素敏感,喹诺酮类与大环内酯类药物耐药率下降。Uu+Mh合并感染呈耐药谱广、耐药率高特点。结论 Uu是引起泌尿生殖道感染的主要支原体,Uu+Mh合并感染耐药性增加,交沙霉素、强力霉素和美满霉素可作为治疗支原体感染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5.
罗兆冰  廖彬  陆静兰 《内科》2014,(3):336-337
目的了解我院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解脲支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的感染情况及对9种抗生素的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支原体感染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有效控制支原体感染。方法采用上海奥普生物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支原体培养、鉴定药敏一体化的试剂盒进行支原体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从3 130例患者标本中分离出支原体1 450株,男性患者支原体阳性166例(11.45%),女性患者支原体阳性1 284例(88.55%);其中单纯解脲支原体(Uu)感染1 061例(73.17%);单纯人型支原体(Mh)感染353例(24.34%);Uu/Mh混合感染36例(2.49%)。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支原体对多西环素最为敏感。结论支原体对多种抗生素耐药,治疗支原体引起的泌尿系统感染,应以多西环素、交沙霉素、米诺环素作为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女性生殖道解脲脲原体(Uu)的感染状况和分群。方法选择2009年8~12月拟诊为尿道炎、阴道炎的女性患者668例为病例组,同期体检女性396例为对照组,取宫颈管分泌物同时进行Uu液体培养和固体培养,阳性标本采用PCR技术进行分群,再随机挑选部分阳性标本进行DNA测序。结果病例组Uu阳性率39.67%(265/668),对照组Uu阳性率34.34%(136/39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检出生物群206例(77.74%),对照组检出生物群101例(74.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Uu感染者中检出生物1群146例(占70.87%),检出生物2群48例(占23.30%),混合感染12例(占5.83%),对照组Uu感染者中检出生物1群85例(占84.16%),检出生物2群10例(占9.90%),混合感染6例(占5.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女性泌尿生殖道可存在无症状的Uu携带状态。由于反复感染,存在未定型的解脲脲原体。Uu生物1群可能为泌尿生殖道的正常寄生微生物,而Uu生物2群可能是致病群。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调查非淋病性尿道炎患者解脲脲原体(Uu)感染现状及耐药性,为临床医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Mycoplasma IST2支原体试剂盒对1897例非淋病性尿道炎患者进行支原体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Uu阳性检出率为43.2%(819/1897)。Uu对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环丙沙星、氧氟沙星敏感率最低,分别为14.8%、24.7%;对原始霉素、强力霉素、交沙霉素敏感率较高,分别为100%、100%、97.4%;对红霉素、四环素敏感率分别为62.5%、91.4%;对阿奇霉素、克拉霉素敏感率均为75.9%。结论:Uu为非淋病性尿道炎的重要病原体,必须加强耐药性检测,以有效控制Uu感染。  相似文献   

8.
支原体感染     
800例STD患五种支原体感染状况的研究——谢平等(江苏无锡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第一医院214002);《疾病监测》,2000,15(12):447-250[本应用nested PCR(nPCR)技术对无锡地区499例男性和301例女性性传播疾病(STD)的生殖道拭子进行了解脲脲原体(Uu)、人型支原体(Mh)、生殖支原体(Mg)、肺炎支原体(Mpn)和发酵支原体(Mf)等五种支原体联合检测。结果发现,男女性STDUu、Mh、Mg、Mpn、Mf检出率分别为48.9%、19.8%、10.8%、7.4%、1.0%和61.5%、34.2%、7.6%、4.0%和0%。无论男女性STD最常见三种支原体感染模式为Uu单项阳性、Uu与Mh合并阳性和Mh单项阳性。  相似文献   

9.
PCR检测解脲支原体65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CR检测解脲支原体65例结果分析罗燕春,陈挺尧解脲脲原体是一种支原体,定植于人类泌尿道,可引起男性非淋菌性尿道炎,前列腺炎,附睾炎,引起女性阴道炎、宫颈炎、盆腔炎,产后及流产后发热,不孕症,和低体重儿等。目前,讨论解脲支原体感染日渐被临床医生特别是...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本院就诊人员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况状和耐药倾向变化,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对在本院就诊的1 152例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取尿道(宫颈)分泌物进行解脲支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的培养鉴定,并对阳性株进行了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解脲脲原体(Uu)生物群,在临床实际运用的可行性与必要性。方法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uu体外抗菌药物敏感性,并以多条带抗原(MB—Ag)基因为靶位,设计分群引物,对uu菌株进行生物分群检测。结果124株uu临床菌株中,男性parvo生物群占36-84%(14/38),T960生物群占63.16%(24/38),未检测到两群混合的情况;女性parvo生物群占74.41%(64/86),T960生物群占23.26%(20/86),两群都检测到的占1.62%(2/86)。Uu两大生物群对四环素、多西环素、洛美沙星的耐药率无显著性差异(P值分别为0.1558、1.0000、0.3801),但对红霉素,阿齐霉素耐药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值分别为0.0008和〈0.0001)。结论建议临床工作中运用PCR方法检测Uu生物群,便于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2.
解脲脲原体及其生物群类别与盆腔炎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解脲脲原体及其生物群类别与盆腔炎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方法,对解脲脲原体标准株的14个血清型进行检测和分群,并对照检测了100例盆腔炎患者的宫颈分泌物。结果 解脲脲原体parvo生物群的扩增片段长度为403bp,T960生物群的扩增片段长度为448bp;盆腔炎患者中,解脲脲原体的检出率为34%,其中parvo生物群占9%,T960生物群占26%,二者混合感染率为1%;对照组中解脲脲原体的检出率为13%,其中parvo生物群占10%,T960生物群占3%。结论 解脲脲原体是盆腔炎的重要致病因素,其T960生物群与盆腔炎的致病性非常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3.
解脲脲原体在疾病中的致病作用仍有争议,现已假设仅有某个或某些血清型与疾病有关联。因此,研究解脲脲原体感染的流行病学和致病性需要一种快速、准确、稳定、可操作的标准化分群或分型方法。现就近几年来此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解脲脲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对8种抗生素敏感性,检测其terM基因并进行比较。探讨其临床及实验意义。方法 以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抗生素敏感性测定,以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tetM基因。结果 对Uu分离株:四环素和强力霉素药物浓度(MIC50)分别为0.5μg/ml和0.125μg/ml,耐药率分别为27%、26%;交沙霉素效果最好,耐药率为0。对Mh分离株:四环素、强力霉素MIC50分别为1μg/ml和0.06μg/ml,耐药率分别为40%和10%;交沙霉素效果最好,耐药率为0。Uu、Mh分离株的tetM阳性检测率分别为25%和36%。结论 Uu、Mh分离株对四环素、强力霉素的敏感性较差,对交沙霉素敏感性最好;载有tetM株可能成为耐药株。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深圳市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状况及耐药性变化趋势,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用Mycoplasma IST试剂盒对深圳市2002年8460例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取尿道(宫颈)分泌物进行了解脲支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的培养鉴定及药敏检测。结果 UU单独感染2067例,Mh单独感染54例,UU和Mh混合感染678例。男性感染率为27.2%,女性感染率为40.2%。药敏试验显示:UU对氧氟沙星的敏感性下降至36.1%,Mh对红霉素和四环素的敏感性分别降至9.3%和48.1%,原始霉素、交沙霉素对两种支原体都保持稳定的高敏感性。结论 支原体的混合感染、耐药性上升趋势十分严重,交沙霉素应作为目前治疗泌尿生殖道UU和Mh感染的首选,支原体耐药性的长期监测是指导临床治疗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6.
广东省2003~2008年副溶血性弧菌血清学分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广东省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患者和水产品分离株的血清型分布。方法采用血清玻片凝集试验对365株从食物中毒患者和水产品中分离的副溶血性弧菌进行血清分型。结果365株副溶血性弧菌中,205株食物中毒患者分离株以O3:K6型为主,血清型中排前3位的是O3:K6(71.71%)、O4:K8(10.24%)、O2:K3(4.39%);160株水产品分离株共分50个血清型,排前3位的是O5:K17(8.13%)、O2:K28(6.25%)、O2:K3(5.63%),无优势菌型。结论2003~2008年广东省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分离株血清型以O3:K6型为主,水产品分离株血清型呈多样性。  相似文献   

17.
The incidence of enteroadherent Escheridhia coli exhibiting localized adherence to HeLa cells was investigated using the EAF probe (Nataro et al., J. Infect. Dis., 152:560-563, 1985) among 126 infants below 3 years of age along with 126 age-matched healthy controls in Brazil. The EAF probe proved to be sensitive and specific in detection of enteroadherent E. coli. EAF-probe positive E. coli was isolated from 23.0% of the infants with acute diarrhoea while the corresponding rate of isolation from healthy controls was 11.9%. EAF-probe positive E. coli strains belonging to the classical enteropathogenic E. coli (EPEC) serogroups were more often associated with diarrheal cases (18.3%) than with strains isolated from control healthy infants (5.6%). The predominant EAF-probe positive E. coli serotypes were O55:H-, O111:H2 and O119:H6. These serotypes, especially O111:H2, were mainly isolated from cases with diarrhoea suggesting a strong causal association. Among the EAF positive non-EPEC serotypes, the most prevalent serotype was O88:H25 and this represents a, hitherto, unrecognized diarrheagenic E. coli serotype.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分析性病门诊淋病和非淋菌性尿道炎(NGU)的发病情况,探讨淋病合并NGU感染、沙眼衣原体(Ct)合并解脲脲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感染的意义。方法对所有患者均同时检测淋球菌(Gc)、Ct、Uu、Mh。结果2004年到性病门诊就诊的患者共4224例,检出淋球菌感染459例,感染率10.87%。其中129例为Gc、Ct和Uu合并感染,感染率3.05%;检出NGU感染1370例(32.43%),其中363例为单纯Ct感染,感染率为8.51%;552例为单纯Uu感染,感染率为13.07%;110例为Mh感染,感染率为2.60%。Ct、Uu合并感染216例,感染率为5.11%。结论NGU感染阳性率明显高于淋球菌感染,在对性传播疾病(STD)怀疑NGU感染的高危人群检查或复查时,应同时检测Ct和Uu,尤其不能忽视高度怀疑Gc感染,同时合并Ct、Uu感染或淋球菌感染后非淋菌性尿道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