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曾琴  王凯  刘伟信 《中国艾滋病性病》2022,(2):254-256,封3-封4
预防HIV感染育龄妇女意外妊娠是减少艾滋病母婴传播的重要措施之一,但是由于HIV感染女性的生殖健康和避孕知识缺乏且需求未得到有效满足,因此容易发生意外妊娠.为HIV感染女性提供避孕咨询指导服务,能够帮其选择适宜的避孕方法,从而有效减少意外妊娠的发生,同时减少艾滋病母婴传播风险.在HIV感染女性中运用宫内节育器、皮下埋植...  相似文献   

2.
目的利用免费婚检服务平台,开展艾滋病咨询检测,以减少艾滋病病毒(HIV)的平行传播和母婴传播。方法对免费婚检对象同时进行婚前医学检查和艾滋病咨询检测,对检出HIV抗体阳性者进行婚育指导,告知HIV的危害及传播方式、预防措施等知情选择。选择结婚的建议性生活时戴安全套;双方均为HIV阳性者建议采取避孕措施,选择生育者将其纳入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系统管理。结果 2012-2013年,全区免费婚检对象共39864人,全部参加艾滋病咨询检测,检出艾滋病抗体阳性92例,阳性率0.23%,其中单方阳性74例,双方阳性9对18例。通过婚育指导后3-6个月,对其配偶进行追踪回访检测,所有男女单方HIV抗体阳性者的配偶均未发现HIV抗体阳性者;检出HIV抗体阳性妇女妊娠者16人,自愿终止妊娠2人,其余14人纳入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系统管理。结论利用免费婚检服务平台开展艾滋病咨询检测,对检出的HIV抗体阳性者进行婚育指导,并将其纳入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系统管理,对预防艾滋病平行传播和母婴传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分娩方式与艾滋病母婴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艾滋病病毒(HIV)可通过母亲妊娠分娩传播给新生儿,即艾滋病的母婴传播。艾滋病母婴传播可发生在妊娠、分娩和哺乳的各个过程,但在分娩前后的传播比例最高。分娩过程中产科因素对艾滋病母婴传播风险的影响,特别是不同分娩方式是否会影响艾滋病母婴传播风险,既往一直争议不断。近年来由于抗病毒药物特别是高效抗反转录病毒疗法和人工喂养,已将母婴传播的风险下降到一个较低的水平,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已不再倾向将分娩方式选择作为减少艾滋病母婴传播的主要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孕产妇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状况,探索一条减少HIV母婴传播的有效途径.方法 为孕产妇提供免费咨询及HIV检测,对有生育意愿的HIV阳性孕妇采取综合性HIV母婴阻断措施.结果 为14 833名孕产妇提供免费咨询,咨询率为84.80%;为愿意接受免费检测服务的12 407名孕产妇提供HIV抗体检测,检测率70.93%,发现HIV阳性孕产妇24例,阳性率为0.19%;16名孕妇完成妊娠并产下16名婴儿,经综合性母婴阻断措施,16名婴儿HIV-DNA期诊断结果:15名为阴性,1名为阳性.结论 艾滋病病毒(HIV)可以在妇女妊娠、分娩或产后母乳喂养的过程中由感染孕、产妇传播给胎、婴儿;在儿童的HIV感染中,90%以上的感染是经母婴传播获得;采取综合性母婴阻断措施,能有效预防新生儿HIV感染.  相似文献   

5.
艾滋病母婴传播的预防与控制--深圳的策略与实践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艾滋病病毒 (HIV)经母婴传播是儿童感染的首要原因。自艾滋病 (AIDS)流行至今 ,全球约有 4 0 0多万 <15岁儿童死于AIDS ,存活的HIV感染儿童估计有 2 5 0多万。目前仍以每年 80多万、每天 2 0 0 0多例新生儿HIV感染者的速度递增 ,其中 >90 %是因HIV感染母亲经母婴垂直传播感染 ,>95 %HIV感染儿童生活在发展中国家[1] 。HIV的母婴传播可以发生于HIV感染妇女的妊娠、分娩和产后哺乳等过程中 ,其自然传播率通常为 15 %~ 4 8%。自1994年艾滋病临床治疗合作组 0 76号 (AIDSClinicalTrialGroup 0 76 ,简称ACTG 0 76 )研究开展以来…  相似文献   

6.
妊娠梅毒对HIV母婴传播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妇女梅毒和艾滋病病毒(HIV)感染,在妊娠期均可通过母婴传播造成不良的妊娠结局.梅毒与HIV感染均为性传播疾病,具有相同的流行危险因素,感染者具有相似的高危行为,常表现出较高的联合感染率.该文综述了梅毒对HIV感染的易感性、临床表现、筛查、流行特征、母婴传播等方面影响的研究进展,为开展孕产期联合预防HIV感染和梅毒传播综合服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HIV母婴传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刘利容  刘民 《中国艾滋病性病》2007,13(4):393-395,392
母婴传播是儿童感染艾滋病病毒(HIV)的主要方式。近年来关于HIV母婴传播的方式、概率、影响因素和预防措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较快,行之有效的HIV母婴阻断措施大大降低了儿童感染艾滋病的概率,为此对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丽水市孕产妇HIV感染情况调查,分析艾滋病母婴传播人工阻断干预效果,为母婴HIV感染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2009-2020年丽水市孕产妇HIV感染情况及阳性产妇所产婴儿的妊娠结局开展调查,对所有艾滋病阳性孕产妇采取综合性母婴传播阻断措施,并对所生婴儿开展长期随访。结果 2009-2020年孕产妇HIV抗体检测率为99.36%(276791/278560),HIV孕产感染阳性率为0.030%(84/278560)。已分娩孕产妇孕期阻断用药率79.31%(46/58)。活产新生儿人工喂养率91.5%(54/59),预防性抗病毒用药率91.5%(54/59)。40例满18个月儿童HIV抗体检测全部为阴性,长期阻断效果成功率100%。结论丽水市采取的艾滋病母婴传播阻断长期干预措施,简单易操作,效果显著。需加强孕产妇孕早期HIV抗体检测和预防性阻断用药,及早干预和阻断艾滋病母婴传播。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周口市艾滋病母婴传播病例的情况,评估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的效果。方法分析全市艾滋病母婴传播病例报告情况,对2005年全面开展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后出生的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感染原因。结果截至2013年底,周口市共报告母婴传播病例278例。2005年后,报告的母婴传播病例占当年出生儿童总数的比例呈显著下降趋势(χ2=94.3,P<0.01);2005年后出生的病例22例,其中1例(4.6%)为母亲孕期艾滋病病毒(HIV)检测阳性,采取规范的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措施而阻断失败的病例。19例(86.4%)为母亲孕期未检测HIV或检测时间过晚,以致未采取或未能规范采取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措施而造成的感染;2例(9.1%)母亲孕产期HIV检测"阴性",从而未采取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措施。结论采取综合措施,加强孕期检测,提高孕期检测率是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的关键;加强HIV检测管理和检测技术人员培训,是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0.
针对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信息系统中,艾滋病病毒(HIV)抗体检测孕产妇人数重复上报、HIV感染孕产妇漏报等问题,在全球基金和中英艾滋病项目支持下,云南省建立了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信息数据现场质量控制体系,提高了数据质量。1质量控制对象开展孕产妇、欲婚人群HIV抗体检测及母婴阻断服务的医疗保健机构。  相似文献   

11.
1 艾滋病母婴传播的预后及预防儿童艾滋病的感染80%来自母婴传播,20%来源于血制品。研究表明,宫内传播最早可发生在妊娠第8周;妊娠后12周即可从胎儿的胸腺、脑、肝、牌和肺中分离到HIV;宫内感染是母体感染细胞的成分和可溶性因子通过胎盘或胎儿与体液直接接触而受染;这种传播率约为5%,而且与母体病毒载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丽水市孕产妇HIV感染情况调查,分析艾滋病母婴传播人工阻断干预效果,为母婴HIV感染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2009-2020年丽水市孕产妇HIV感染情况及阳性产妇所产婴儿的妊娠结局开展调查,对所有艾滋病阳性孕产妇采取综合性母婴传播阻断措施,并对所生婴儿开展长期随访。结果 2009-2020年孕产妇HIV抗体检测率为99.36%(276791/278560),HIV孕产感染阳性率为0.030%(84/278560)。已分娩孕产妇孕期阻断用药率79.31%(46/58)。活产新生儿人工喂养率91.5%(54/59),预防性抗病毒用药率91.5%(54/59)。40例满18个月儿童HIV抗体检测全部为阴性,长期阻断效果成功率100%。结论丽水市采取的艾滋病母婴传播阻断长期干预措施,简单易操作,效果显著。需加强孕产妇孕早期HIV抗体检测和预防性阻断用药,及早干预和阻断艾滋病母婴传播。  相似文献   

13.
随着艾滋病疫情向普通人群扩散,妊娠合并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的孕产妇逐渐增多。为阻断HIV母婴传播,实施选择性剖宫产术呈现上升趋势。医务人员在剖宫产术中因针刺伤导致职业暴露的风险日益增多。柳州市妇幼保健院是全市收治妊娠合并HIV感染孕产妇定点医院,2002年4月至2012年12月开展了妊娠合并HIV感染的剖宫术,238例手术中发生了医务人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周口市艾滋病母婴传播病例的情况,评估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的效果。方法分析全市艾滋病母婴传播病例报告情况,对2005年全面开展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后出生的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感染原因。结果截至2013年底,周口市共报告母婴传播病例278例。2005年后,报告的母婴传播病例占当年出生儿童总数的比例呈显著下降趋势(χ2=94.3,P0.01);2005年后出生的病例22例,其中1例(4.6%)为母亲孕期艾滋病病毒(HIV)检测阳性,采取规范的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措施而阻断失败的病例。19例(86.4%)为母亲孕期未检测HIV或检测时间过晚,以致未采取或未能规范采取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措施而造成的感染;2例(9.1%)母亲孕产期HIV检测"阴性",从而未采取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措施。结论采取综合措施,加强孕期检测,提高孕期检测率是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的关键;加强HIV检测管理和检测技术人员培训,是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如何在感染艾滋病病毒(HIV)的育龄妇女中,早期发现HIV抗体阳性孕产妇的方法及措施,减少HIV母婴传播的危险。方法查看HIV抗体阳性育龄妇女随访表、母婴阻断随访数据库、阳性育龄妇女随访数据库,分析比较实施阳性育龄妇女随访措施前后(2005年前后)的阳性孕产妇孕期发现情况,自愿终止妊娠情况有何变化。结果2003—2004年有65名阳性孕产妇,其中孕期发现29名(44.62%),自愿终止妊娠14名(21.54%)。2005—2006年有99名阳性孕产妇其中孕期发现62名(62.63%),自愿终止妊娠36名(36.36%),实施阳性育龄妇女随访措施前后,阳性孕产妇的孕期发现率及自愿终止妊娠率,经分析均有统计学意义(x~2=5.06,P<0.05;x~2=4.32,P<0.05)。结论开展HIV阳性育龄妇女的随访工作,可较早发现这一人群的妊娠情况,使母婴阻断工作提前,对于提高阻断率、减少艾滋病母婴传播有极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
我国艾滋病母婴传播水平传播时期及干预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我国部分艾滋病高流行地区艾滋病母要传播水平、传播时期及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 在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相对高发的4个省15个县/市/区,于2004年12月至2007年6月,对287名确诊的艾滋病病毒Ⅰ型(HIV-1)感染孕产妇进行问卷调查及追踪管理,对其分娩的287名婴幼儿进行HIV-1DNAPCR检测和HIV抗体检测.结果 287名HIV-1感染孕产妇分娩的婴幼儿中,38名婴幼儿感染了HIV,艾滋病母婴传播总体水平为13.24%(38/287);未采取任何干预措施的孕产妇组艾滋病母婴传播水平为34.78%,规范应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和采取人工喂养措施组的母婴传播率为4.48%,人群水平的总体母婴传播率从34.78%下降到13.24%,下降率为61.94%(x2=7.82,P<0.01).24例HIV感染婴幼儿可明确其发生艾滋病母婴传播的时期,37.50%(9/24)母婴传播发生在宫内,33.33%(8/24)发生在产时,29.17%(7/24)为产后经母乳喂养传播.结论 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干预措施能有效降低艾滋病母婴传播水平,应加强提供规范的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干预措施,进一步降低母婴传播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2006-2019年吉林省感染艾滋病病毒(HIV)的孕产妇人工终止妊娠及抗病毒治疗(ART)影响因素.方法 利用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管理信息系统数据,用卡方检验对HIV感染的孕产妇人工终止妊娠及ART相关因素暴露情况进行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的统计方法进行多因素分析,校正混杂因素.结果 20...  相似文献   

18.
1998-2006年广州市HIV感染孕产妇母婴传播干预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广州市艾滋病病毒(HIV)感染孕产妇母婴传播干预情况,为广州市预防HIV母婴传播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新思路.方法 对广州市1998-2006年孕产妇HIV监测随访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1998-2006年,广州市共发现72例HIV感染孕产妇,检出病例数年平均增长率为887.5%.72例孕产妇,广州市户籍占33.33%,流动人口占66.67%,平均年龄27.5岁,以性传播感染为主(56.94%).在HIV母婴传播干预方面,产前检出的病例74.42%接受了母婴干预服务,其中27.91%选择终止妊娠,46.51%选择继续妊娠.产后检出的病例60.87%接受了婴幼儿喂养指导.HIV感染孕产妇所生婴幼儿37%在访.结论 广州市HIV感染孕产妇的产前检出率有待提高,对母婴传播干预服务的配合情况有待改善;多种原因造成HIV感染孕产妇及其所生婴幼儿随访困难,失访严重.加强宣传、扩大监测、加强随访应成为广州市今后预防HIV母婴传播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9.
正艾滋病母婴传播是指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的妇女在怀孕、分娩或产后哺乳等过程中将HIV传染给胎儿或婴儿,导致胎儿或婴儿感染的过程。在未进行任何干预的情况下,HIV母婴传播率可达到15%~45%;采取有效综合干预措施后,母婴传播率可控制在2%以下[1]; 90%儿童感染HIV是经母婴传播获得[2]。  相似文献   

20.
艾滋病是威胁人类健康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卫生和社会问题。感染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 deficiency virus,HIV)的妇女在怀孕、分娩或产后哺乳等过程中均可能将HIV传染给其所娩婴儿。近年来,全国HIV感染者中母婴传播的比例为1%左右,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是艾滋病防治的工作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