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运用超声弹性成像(ultrasonic elastography,UE)评估脂肪肝患者颈动脉斑块的硬度情况,及其与血脂水平相关性。方法选取存在颈动脉单一斑块的126例脂肪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斑块稳定性分为两组,稳定性斑块组(斑块呈强回声,52例);不稳定性斑块组(斑块呈低回声或混合回声,74例)。运用UE评估斑块弹性硬度,并记录UE评分,同时检测患者的血脂水平: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以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结果稳定性斑块组UE评分、HDL-C水平明显高于不稳定性斑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稳定性斑块组TC、TG、LDL-C水平明显低于不稳定性斑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颈动脉斑块UE评分与LDL-C(r=-0. 71,P 0. 05)、TC(r=-0. 67,P 0. 05)、TG(r=-0. 74,P 0. 05)呈负相关,与HDL-C(r=0. 78,P 0. 05)呈正相关。结论 UE能客观反映不同类型颈动脉斑块的弹性硬度,有助于临床评估斑块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联合超声弹性成像在老年急性脑梗死(AIS)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老年AIS患者100例入院时行数字剪影血管造影(DSA)、超声造影、超声弹性成像检查,以DSA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不同斑块类型老年AIS患者超声造影、超声弹性成像参数[斑块达峰时间(TTP)、斑块最大增强强度(Imax)、斑块相对管腔的最大增强密度(Dmax)、平均杨氏模量值(Emean)、最大杨氏模量值(Emax)、最小杨氏模量值(Emin)],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分析超声造影联合超声弹性成像对老年AIS患者CAS斑块的评估价值。结果 DSA检查结果显示,100例老年AIS患者中不稳定斑块55例(55.00%),稳定斑块45例(45.00%);不稳定斑块组Imax值显著大于稳定斑块组,TTP、Emax值显著小于稳定斑块组(P<0.05);两组Dmax、Emean、Emin值差异不显著(P>0.05);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TTP、Imax、Emax单独及联合评估CAS斑块,均具有一定评估价值,且以联合评估价值最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颈动脉斑块与血脂水平、C反应蛋白(CRP)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139例,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证实有颈动脉斑块者79例(观察组),无颈动脉斑块者60例(对照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粥样斑块形成情况,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脂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CRP含量。比较两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血脂、CRP水平,分析颈动脉斑块与血脂和CRP水平相关性。结果观察组IMT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血清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颈动脉斑块与LDL-C、TC、TG和CRP呈正相关,而与HDL-C呈负相关。结论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颈动脉斑块与LDL-C、TC、TG和CRP呈正相关,而与HDL-C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4.
秦敏 《肝脏》2019,24(7)
目的探讨肝脏超声实时剪切波弹性在胆道闭锁的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10月在本院预诊为胆汁淤积性肝炎的患儿86例,经过手术和病理诊断,其中45例诊断为胆道闭锁,设为BA组;其余41例为非BA组,以50例健康的婴儿作为对照组;采用超声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检测婴儿的肝杨氏模量值,分别统计各组的杨氏模量值之间的关系,以及患儿不同日龄组间杨氏模量值的差异。分析SWE技术诊断胆道闭锁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86例患儿经过手术诊断45例为胆道闭锁,41例非胆道闭锁,BA组的肝杨氏模量值为(16.74±6.35) KPa,非BA组的肝杨氏模量值为(10.92±2.46) KPa,对照组健康婴儿的肝杨氏模量值为(6.53±0.37) KPa,三组的肝杨氏模量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A组和非BA组不同日龄患儿的肝杨氏模量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不同日龄患儿的肝杨氏模量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得到诊断BA的临界值为12.85 KPa,ROC曲线下的面积为0.879,SWE肝杨氏模量值用于诊断BA的敏感性为60.5%,特异性为89.2%。结论肝脏超声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可以简单、实时、无创、准确的反应胆道闭锁患儿的肝杨氏模量值的变化,对胆道闭锁的早期诊断具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再生斑块稳定性的超声造影情况。方法选取该院2016-01~2019-08收治的40例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再生斑块患者为研究对象,二维超声检查出65个再生斑块。根据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二维超声特征分为软斑组(n=29)、硬斑组(n=21)和混合斑组(n=15),观察斑块(超声造影)显影情况,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软斑组新生血管分级高于硬斑组和混合斑组(P<0.05),硬斑组和混合斑组新生血管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软斑组增强率均高于硬斑组和混合斑组,混合斑组增强率高于硬斑组(P均<0.05);软斑组峰值强度、达峰时间及平均渡越时间均显著低于硬斑组和混合斑组(P均<0.05),硬斑组和混合斑组峰值强度、达峰时间及平均渡越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造影能显示颈动脉斑块新生血管,判断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再生斑块稳定性,对防止脑血栓形成具有重要意义,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CIS)患者血清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水平与颈动脉易损斑块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1~9月该院收治的经CT和磁共振成像(MRI)确诊为CIS患者224例,根据颈动脉B型超声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无斑块组45例、稳定斑块组62例及易损斑块组117例,调查记录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包括血压、身高、体重等,测定血清ox-LDL、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空腹血糖(FPG)水平;并采用颈动脉超声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总斑块面积(TPA)及斑块性质,分析血清ox-LDL水平与CIS患者颈动脉易损斑块的相关性。结果三组高血压发生率、血清ox-LDL水平、颈动脉IMT平均厚度以及增厚率整体和两两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易损斑块组的总斑块面积(TPA)明显高于稳定斑块组(P0.0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三组血清ox-LDL水平与血清TC、LDL-C水平以及颈动脉IMT值呈正相关(r=0.376,0.397,0.203,P0.05),与TG、HDL-C、FPG无相关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易损斑块的形成仅与血清ox-LDL水平独立相关(OR=1.021,95%CI 0.996~1.072,P0.01)。结论急性CIS患者血清ox-LDL水平与颈动脉易损斑块的形成独立相关,提示ox-LDL水平可作为临床初筛易损斑块的血清学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脂水平的关系。方法 180例老年T2DM患者根据颈动脉超声多普勒超声检查分为有颈动脉斑块患者(斑块组)104例、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无斑块组)76例,检测两组血脂指标、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等指标,并分析颈动脉不同斑块性质、狭窄程度与血脂等指标的关系。结果斑块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po)B测定值均显著高于无斑块组(P<0.05);斑块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Apo A-I水平均显著低于无斑块组(P<0.05)。钙化斑块组TG、TC、LDL-C、Apo B测定值均显著高于软斑块组和中间斑块组(P<0.05),钙化斑块组HDL-C、Apo A-I显著低于软斑块组和中间斑块组(P<0.05)。重度狭窄组TG、TC、LDL-C、Apo B测定值均显著低于中度狭窄组和轻度狭窄组(P<0.05),重度狭窄组HDL-C、Apo A-I显著高于中度狭窄组和轻度狭窄组(P<0.05)。结论老年T2DM伴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血脂水平发生显著的改变,同时血脂水平与斑块的性质、狭窄程度具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正常高值血压老年就诊人群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状况。方法 175例门诊检查的无高血压老年就诊人群,均行颈部血管彩超检查明确是否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根据血压水平分为理想血压与正常高值血压,分析正常高值血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性。结果与理想血压组相比,正常高值组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内膜增厚及斑块形成例数均比较高(P0.05)。理想血压组硬斑例数最高,其次为混合斑,软斑数最少;正常高值组软斑例数最高,其次为混合斑,硬斑最少,差异显著(P0.05)。颈部斑块组年龄、男性、糖尿病史、吸烟史、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同型半胱氨酸(Hcy)及正常高值血压明显高于颈部无斑块组,而血清脂联素(APN)低于颈部无斑块组(P0.05)。校正相关因素后发现年龄、糖尿病史、LDL-C、Hcy及正常高值血压是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APN是颈动脉斑块形成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正常高值血压增加了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风险,是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和高密度脂蛋白颗粒(highdensity lipoprotein-particle,HDL-P)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rotid arterial atherosclerosis,CAS)发生及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619例前来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总医院干部门诊行健康体检的离退休干部,根据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为正常对照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cIMT)增厚组与斑块形成组。检测血清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人胆固醇酯转移蛋白(cholesterol ester transfer protein,CETP)及高密度脂蛋白亚型颗粒HDL-P_大、HDL-P中、HDL-P_小浓度。斑块形成组记录双侧颈动脉内各个独立斑块的厚度并将所测得所有独立斑块厚度相加作为Crouse积分,考察各血脂参数与斑块总积分的相关性。结果 cIMT增厚组、斑块形成组的TC、LDL-C、CETP及HDL-P_小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HDL-P_大浓度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斑块形成组的TC、LDL-C、CETP及HDL-P_小浓度显著高于cIMT增厚组,HDL-P_大浓度显著低于cIMT增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rouse积分值与LDL-C、CETP及HDL-P_小呈正相关(P0.05),与HDL-P_大呈负相关(P0.05)。结论 HDL-C与CAS发生及严重程度关系不确切,TC、LDL-C、CETP、HDL-P_小及HDL-P_大与CAS发生关系密切,HDL-P_小可能增加CAS严重程度风险,而HDL-P_大对CAS可能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脂对糖尿病患者合并不同程度动脉粥样硬化(AS)的影响。方法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该院收治的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180例,设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将观察组根据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分为轻度AS组、中度AS组及重度AS组,根据超声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斑块组、增厚组及狭窄组。采用氧化酶法及直接酶法测定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LDL-C)。结果观察组中轻度AS组、中度AS组、重度AS组TC、TG、HDL-C及LDL-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轻度AS组TC、TG、HDL-C及LDL-C水平,均低于中度AS组和重度AS组(P0.05);中度TC、TG、HDL-C及LDL-C水平,均低于重度AS组(P0.05);增厚组TC、TG、HDL-C水平,均低于狭窄组和斑块组(P0.05);增厚组LDL-C水平,高于狭窄组和斑块组(P0.05);斑块组TC、TG、HDL-C水平,均低于狭窄组(P0.05);斑块组LDL-C水平,高于狭窄组(P0.05)。结论血脂在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加强血脂水平测定能评估预后,指导临床治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性质与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的关系。方法纳入EH患者404例,根据是否合并颈动脉硬化斑块分为斑块组(n=235)和无斑块组(n=169),对两组受试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及斑块性质(分为软斑块、硬斑块、混合斑块)进行比较,并运用多因素回归分析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与血压、血脂、血糖、FIB关系进行研究。结果①斑块组FIB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明显高于无斑块组[FIB:(3.92±2.82)g/L vs.(3.23±1.62)g/L,P=0.032;LDL-C:(3.23±0.91)mmol/L vs.(2.95±0.82)mmol/L,P=0.047],而HDL-C低于无斑块组[(1.17±0.31)mmol/L vs.(1.25±0.35)mmol/L,P=0.021);②软斑块组患者血浆FIB水平高于混合斑块[(4.18±2.89)g/L vs.(3.84±2.16) g/L,P<0.05]和硬斑块[(4.18±2.89)g/L vs.(3.69±2.21)g/L,P<0.05],混合斑块与硬斑块患者之间无明显差异;③高FIB血症者颈动脉斑块检出率及软斑块比例均显著高于FIB正常者(74.7%vs.42.9%,P<0.05;32.5%vs.8.1%,P<0.05);④多元回归分析发现血FIB水平、LDL-C与颈动脉斑块成正相关,HDL-C与颈动脉斑块成负相关。结论高血压患者血浆FIB水平与颈动脉斑块,尤其是软斑块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同型半胱氨酸(HCY)、尿酸(UA)和血脂水平与脑梗死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检测112例急性脑梗死病人的血清尿酸(UA)、HCY、Lp-PLA2、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测分为不稳定性斑块组41例,稳定性斑块组39例,无斑块组32例,以斑块指数比较各组斑块形成程度,并分析斑块指数与Lp-PLA2、HCY、UA的相关性。结果3组血浆LpPLA2、HCY、UA和LDL-C水平依次升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稳定性斑块组Lp-PLA2、HCY水平显著高于稳定斑块组、无斑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稳定性斑块组UA、LDL-C水平显著高于无斑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斑块组Lp-PLA2、UA水平显著高于无斑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sman相关分析显示斑块指数与LpPLA2、HCY、UA水平均呈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817、0.256、0.339,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血浆Lp-PLA2、HCY、UA和LDL-C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显著相关,联合检测可能预防、控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所致血栓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该文主要研究多普勒技术在分析C反应蛋白(hs-CRP)及同型半胱氨酸(HCY)于糖尿病并发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应用效果,评价hs-CRP与HCY指标同糖尿病并发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间的相关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8年4月间于该院住院治疗的78例糖尿病患者血浆,记为观察组;另选取体检血糖正常的78名志愿者血浆,记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血浆进行hs-CRP与HCY水平测定,并运用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颈动脉内膜及中膜厚度(MT)进行进行测量,并分析其与hs-CRP及HCY水平间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hs-CRP(5.01±1.61)mg/L及HCY(13.01±2.97)μmol/L均高于对照组hs-CRP(1.78±0.32)mg/L及HCY(7.96±1.58)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452、7.963,P=0.000、0.010);观察组患者的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水平同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983,9.541,11.791,8.631,P=0.000,0.004、0.000、0.007);观察组颈动脉斑块发生率91.03%(71/78)明显高于对照组21.79%(1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791,P=0.000);观察组患者hsCRP及HCY水平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及MT值间均呈正相关(r=0.378、0.437,P=0.007、0.004)。结论 hs-CRP与HCY指标同糖尿病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可以作为判定糖尿病病情以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不同中医证型2型糖尿病合并脂代谢紊乱病人与颈动脉斑块的关系。方法将115例2型糖尿病合并脂代谢紊乱病人分为气滞痰凝型、脾虚湿困型、湿热内蕴型、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5种证型,检测血脂、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颈动脉彩超检测颈动脉斑块。结果气滞痰凝型和湿热内蕴型糖尿病合并脂代谢紊乱病人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明显高于其余3组(P0.05);肝肾阴虚型和脾肾阳虚型糖尿病合并脂代谢紊乱病人三酰甘油(TG)水平明显高于其余3组(P0.05);脾虚湿困型糖尿病合并脂代谢紊乱病人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明显低于其余4组(P0.05);气滞痰凝型和湿热内蕴型不稳定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余3组(P0.05);不稳定斑块组LDL-C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斑块组(P0.05),TG水平明显低于稳定斑块组(P0.05)。结论气滞痰凝型和湿热内蕴型与颈动脉不稳定斑块密切相关,而不稳定斑块的发生与LDL-C水平升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骨骼肌硬度定量评价中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SWE)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于十堰市人民医院确诊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6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完成伸展和静息状态下完成腓肠肌外侧头剪切波弹性成像(SWE)检查,对比两组的杨氏模量和剪切波速度。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静息状态下观察组和对照组平均SWV分别为(2.12±0.34)m/s和(2.31±0.33)m/s,伸展状态下观察组和对照组平均SWV分别为(4.08±0.58)m/s和(5.63±0.87)m/s。静息状态下两组患者的平均SWV和杨氏模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伸展状态下两组患者的平均SWV和和杨氏模量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横切和纵切两种方式下HFr EF组的杨氏模量值和剪切波速度(SWV)均显著高于HFmrEF组和HFpEF组的相应值。观察组患者LVEF和SWV以及杨氏模量值呈现显著的正...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脂康联合普罗布考对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白细胞分化抗原(CD)105和MMP组织抑制剂(TIMP)-1的影响。方法 76例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用血脂康(对照组)和普罗布考联合血脂康(观察组)治疗6个月,治疗前后CIMT用超声检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MMP-9、CD105和TIMP-1水平,观察治疗前后血脂[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CIMT、斑块Crouse积分、MMP-9、CD105和TIMP-1水平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TC、TG及LDL-C水平明显下降(P0.05,P0.01),HDL-C水平明显升高(P0.05,P0.01),观察组TC及LDL-C水平下降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HDL-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cIMT及斑块Crouse积分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cIMT及斑块Crouse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MMP-9明显降低(P0.05,P0.01),观察组MMP-9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CD105和TIMP-1明显升高(P0.05,P0.01),观察组CD105和TIMP-1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脂康联合普罗布考对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斑块疗效显著,可能与降低MMP-9及升高TIMP-1和CD105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抵抗素样分子(RELM)-β与老年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住院老年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颈动脉超声检测结果将无斑块患者37例纳入A组,将斑块稳定患者35例纳入B组,将斑块不稳定患者30例纳入C组,设计一般情况调查表,详细记录三组患者一般资料(性别、年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吸烟史等)、血脂[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RELM-β水平。采用双变量Pearson相关性检验血清RELM-β水平与各主要炎症因子水平的相关性;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相关分析检验血清RELM-β水平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影响。结果三组LDL-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RELM-βB组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血清RELM-β、IL-6、IL-1β、hs-CRP水平最高,其次为B组,A组最低,三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双变量Pearson直线相关性检验结果显示,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血清抵抗素样分子β水平与IL-6、IL-1β、hs-CRP呈正相关(r=0.754、0.672、0.837,均P0.001)。将血清RELM-β作为因变量,将斑块是否稳定作为自变量,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血清RELM-β升高可能是诱发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的影响因素(OR1,P0.05)。结论 RELM-β水平过高可能是导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性影响因素,增加斑块脱落风险,加重病情。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和微栓子监测,探讨微栓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急性脑梗死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73例,根据动脉超声结果分为斑块组44例,无斑块组29例。采集静脉血检测TC、TG、LDL-C、HDL-C,行脑动脉微栓子监测和颈动脉彩色超声检查。结果 2组高TG血症和低HDL-C血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斑块组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高TC血症、高LDL-C血症比例明显高于无斑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斑块组微栓子阳性率较无斑块组明显增高(43.2%vs 6.9%,P<0.05);不稳定性斑块微栓子阳性率较稳定性斑块明显增高(57.1%vs 36.4%,P<0.05);微栓子与颈动脉斑块的个数无显著相关。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多数伴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性斑块是微栓子的主要来源,微栓子的存在极易导致脑梗死发生或复发,稳定性斑块是防治动脉至动脉栓塞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残余胆固醇(residual cholesterol, RC)与非糖尿病人群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 cIMT)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期间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接受健康检查的非糖尿病人群。根据颈动脉超声结果分为cIMT增厚组(≥1 mm)和非增厚组(<1 mm)。根据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DL-C)计算RC水平。应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RC与cIMT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1 803例非糖尿病受试者, 年龄(58.3±15.6)岁, 男性1 100例(61.0%);cIMT增厚组916例(50.8%), 非cIMT增厚组887例(49.2%)。与非cIMT增厚组相比, cIMT增厚组男性、高血压、高脂血症、心房颤动、既...  相似文献   

20.
软脉灵口服液对血脂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软脉灵口服液对血脂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选择血脂高于正常且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软脉灵组口服软脉灵口服液每次10mL,每日3次。辛伐他汀组口服辛伐他汀每次20mg,每日1次。联合治疗组每日同时服用软脉灵口服液和辛伐他汀,用法、用量与单药治疗组相同,3组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3组患者颈动脉斑块和血脂变化。结果3组治疗后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有明显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升高,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缩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软脉灵组和辛伐他汀组血脂水平、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与软脉灵组、辛伐他汀组治疗后比较,血脂水平、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软脉灵组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软脉灵能有效改善血脂水平,稳定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联合他汀类药物使用疗效更佳,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