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目的:本研究描述药物潜在的药物相互作用(pDDIs)在重症监护室(ICU)发生的危险因素和类型,分析临床药师通过药学干预提高ICU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以Micromedex和Medscape药物相互作用数据库为基础鉴别出pDDIs,临床药师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并参考相关文献对pDDIs的严重性进行评估和分析,最后对ICU医嘱中pDDIs进行药学干预,并提出具体的建议。结果:一共有560位患者纳入本研究,一共审核了6 105条药物医嘱,分析了420条pDDIs。最常见的药学干预为监测,包括监测实验室检查值、肝肾功等。结论:数据显示ICU的pDDIs发生率较高,临床药师可以评估和干预pDDIs,提高ICU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
调研某院潜在的药物相互作用(potential drug-drug interactions,pDDIs)在重症监护室(ICU)的流行情况。对ICU药物医嘱中pDDIs进行鉴别、严重程度以及临床意义分析。结果显示,有72.7%的患者至少暴露于一个pDDIs,其中pDDIs严重程度为contraindicated和major的发生率为50.7%。ICU患者pDDIs的发生率较高,提示ICU工作的临床药师和医师应掌握预防和处理pDDIs的相关知识,以便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描述抗菌药物潜在的药物相互作用(pDAAIs)在重症监护室(ICU的流行情况,分析临床药师的药学干预对提高ICU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安全性和有效性的作用。方法 前瞻性选取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21年1—12月有临床药师审核医嘱的ICU患者作为干预组,同时回顾性选取2019年1—12月未进行药学干预的该院ICU感染患者病历资料作为对照组,对比有无临床药师干预的感染患者的ICU住院天数、抗菌药物相关肝肾损伤发生率。干预组采用Micromedex数据库鉴别确定pDAAIs,并对其严重程度及临床意义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778例患者,其中干预组406例,临床药师审核了3 619条药物医嘱,发现30种药物相互作用组合,286对pDAAIs,其中10种组合占所观察到pDAAIs的60.5%。干预组中已发生和未发生pDDIs的患者,在抗菌药物类别、平均使用药物品种数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临床药师药学干预pDAAIs 537条,医师接受503条,总接受率为93.7%。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患者ICU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抗菌药物相关肝、肾损伤发生率明显下降(P <0.0...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了解烧伤患者使用万古霉素(VAN)的监测情况及VAN相关急性肾损伤(VA-AKI)的疾病转归情况,探讨其影响因素,提出相关建议,为烧伤患者VAN的使用和监测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10月~2019年3月四川省人民医院所有接受VAN治疗的烧伤患者的数据。根据KDIGO组织的AKI定义将入组患者分为VA-AKI组(发生VA-AKI)和NO-AKI组(未发生VA-AKI)。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对比两组患者基础生理病理状态、疾病严重程度、感染部位、实验室检查、VAN使用情况、VAN血药浓度监测(TDM)情况、联合用药等多种因素,分析发生AKI的危险因素。结果:接受VAN治疗的47例烧伤患者中9例(19.1%)发生了VA-AKI,4例(8.5%)患者在用药期间进行TDM。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的年龄分布、基线白细胞计数、基线血肌酐、基线尿酸、基线血清胱抑素C、基线肌酐清除率、基线估算肾小球滤过率及VAN平均日剂量等指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线估算肾小球滤过率低[优势比(OR)=0.952,P=0.024]是VA-AK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接受VAN治疗的烧伤患者TDM比例较低,应引起重视。对于基线估算肾小球滤过率低的烧伤患者,应更加关注其发生VA-AKI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构建基于潜在药物相互作用(pDDIs)等因素的心血管疾病(CVD)患者住院时间延长风险预测模型。方法:收集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CVD住院患者人口学资料、相关检查以及pDDIs等信息,采用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VD患者住院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校准曲线对模型进行评价。结果:共纳入599例CVD住院患者,其中566例患者(占94.49%)存在至少1种pDDIs。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禁忌pDDIs、体重指数和用药总数是CVD患者住院时间延长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基于此构建的预测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821(95%CI=0.787~0.850),校准曲线预测值与实际值基本一致。结论:CVD患者中pDDIs发生率较高,基于pDDIs等因素构建的CVD患者住院时间延长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可为临床决策提供相关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医院目前的用药情况,以提高合理用药水平.方法:采用随机方法,抽取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20个临床科室住院病历100份,利用合理用药软件系统(单机版)对用药医嘱进行审查与统计.结果:有31个病例共发生药物相互作用68次,程度为严重的17次,中等的51次,文献确认水平值均为确证;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的药物相互作用发生数与用药品种数呈正相关.结论:应重视药物间相互作用所导致的不良反应,减少不合理的药物联用,尽可能避免药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了解药源性过敏反应的发生特点,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调取解放军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数据库中2016~2018年所有过敏反应的自发报告,剔除无效报告后对报告一般情况、患者年龄、性别、致敏药物分类、给药途径、ADR发生时间和转归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其中一般的ADR与严重的ADR的差异。结果:发生一般ADR人群年龄为(47.42±22.33)岁,严重ADR患者年龄为(52.57±18.98)岁,两者差异明显(P<0.001)。一般ADR中出现频次最高的药物依次为抗菌药物(37.65%)、中成药(13.25%)、神经系统用药(7.65%)、抗肿瘤药(5.56%);严重ADR大致相同,为抗菌药物(24.33%)、抗肿瘤药(11.16%)、神经系统用药(9.48%)、中成药(7.72%)。一般ADR中91.93%累及皮肤黏膜系统,主要表现为皮疹(51.05%),而严重ADR累及皮肤黏膜系统仅为40.51%,其次为全身症状18.13%、心血管系统17.97%,主要表现为过敏性休克16.63%。一般ADR中38.85%发生在用药30 min内,低于严重ADR的58.22%。结论:过敏反应的致敏药物种类多,累及多个系统,严重时可危及生命;有必要对重点品种开展主动监测,提供临床用药参考。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调查我院住院患者使用利奈唑胺注射液后发生血小板减少的病例,为促进利奈唑胺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调取我院2017年1~6月使用利奈唑胺注射液患者的病例资料,统计患者基本信息、用药情况及用药期间血小板变化,依据相关标准确定利奈唑胺相关血小板减少病例,并对患者的性别、年龄、感染部位、用药时间、合并抗菌药物和用药前后Plt数值变化等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研究共纳入167例静脉滴注正常剂量利奈唑胺的患者,其中20例发生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率为11.98%。关联性评价结果:很可能2例(10.00%),可能18例(90.00%)。女性血小板减少发生率高于男性;青年和老年患者血小板减少发生率较高,其中青年患者(18~40岁)最高;肝脏部位感染患者血小板减少发生率最高;血小板减少发生率随用药时间的增加而显著提高;合并使用抗菌药物越多,血小板减少发生率越高;以及基线Plt<200.0×109·L-1可能是血小板减少的危险因素。结论:利奈唑胺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是该药较常见不良反应,临床使用时应关注女性、青年和老年、肝脏部位感染、用药周期长、基线Plt<200.0×109·L-1的高发人群,尽可能减少联合使用抗菌药物品种数,用药前后密切监测患者血常规,以减少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9.
老年住院患者合理用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老年住院患者的用药情况,评判药物使用的合理性。方法:应用回顾性病历调查方法对800例老年住院患者用药进行了分析,共查阅了4800余条医嘱。结果:800名患者住院期间使用药物平均为4~14种,最多可达24种;有8种常见的不合理用药表现,药物相互作用及药物不良反应随用药品种增多而增加。结论:老年住院患者34%存在不合理用药,应引起足够重视,加强临床用药的监测,尽量减少用药品种,避免不合理的联合用药对进一步提高老年住院患者的用药水平有较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0.
《中国药房》2017,(12):1616-1619
目的:分析和总结华法林与抗肿瘤药物和相关辅助药物的相互作用,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通过医院信息管理系统调取2006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住院患者使用华法林的医嘱,提取患者基本信息、适应证、华法林用法用量、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等,并依据MICROMEDEX 2.0数据库中的药物相互作用评价标准予以总结,并查阅相关文献予以确证。结果:共纳入72条医嘱,合计56例患者,其中14条医嘱在抗肿瘤治疗过程中华法林的用药剂量有调整,推断可能发生了相互作用。MICROMEDEX 2.0评价共有17种药物与华法林存在相互作用,等级为"严重"的有厄洛替尼、氟尿嘧啶、卡培他滨、依托泊苷、卡铂、长春新碱、布洛芬。结论:华法林与多种抗肿瘤药物和相关辅助药物存在相互作用。临床在华法林与肿瘤化疗药物和相关辅助药物联用时,应严密监测患者INR值,做好预防措施,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内分泌科老年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多重用药的药物相互作用(DDI)进行分析和干预,提高临床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2017年11月1日至2018年4月30日内分泌科老年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入院第2天的用药医嘱进行筛查,针对多重用药(全身用药品种≥5种)患者,采用Micromedex和PASS软件对用药医嘱进行药物相互作用的检索,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对检索结果进行分析,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结果研究共纳入247例住院的老年2型糖尿病多重用药患者(多重用药发生率为94.3%),合并疾病2~33(9±5)种,住院期间服用化学药品5~18(6±3)种,利用Micromedex和PASS软件分别筛出706条和789条药物相互作用(DDI),匹配的DDI总数为262条,匹配率分别为37.1%和33.2%。其中发生DDI频次较高的药物类别有:内分泌系统药物、循环系统药物、血液及造血系统药物等,发生DDI几率较高的药物有比索洛尔、阿司匹林、氢氯噻嗪等。根据患者用药DDI及其他具体情况,对4例患者进行干预,修改给药方案,对150例患者实施密切监护,对93例患者实施常规监护。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多重用药发生率高,DDI发生率高。Micromedex和PASS软件在DDI筛查方面各有特点,临床药师应结合使用,并综合患者其他具体情况,综合评估判断,协助医生制定合理的个体化给药方案。  相似文献   

12.
利用PASS系统对我院住院医嘱调查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住院患者的合理用药情况。方法:应用PASS软件进行相互作用分析,“医院患者信息查询系统”查询病历。结果:调查涉及814例患者29 156条住院医嘱,涉及药物526种,出现频率依次为水、电解质平衡调节类、抗感染药、维生素和矿物质、抗肿瘤药、消化系统用药等;当用药品种为1种~4种、5种~10种、>10种时,存在药物不良相互作用的比例分别为6.49%、25%、49.76%。结论:为防止发生药物相互作用,临床应注意合理用药,尽量减少用药品种,避免不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秋水仙碱与他汀类潜在药物相互作用(potential drug-drug interactions,pDDIs)处方,进行风险评估并制定预防措施。方法 检索知网、维普、万方、PubMed和Elsevier数据库关于秋水仙碱与他汀类相互作用致不良反应的个案和研究报道,进行文献分析;通过医院合理用药软件抽取2020年1月—2022年10月秋水仙碱联合他汀类药物的所有门诊处方,鉴别出潜在药物相互作用并进行严重性分级。结果 检索到该药物相互作用致不良反应个案报道22例,病例对照研究1篇,观察性队列研究2篇;不良反应以老年人居多,男性多于女性;发生时间集中在联合用药21 d内,3例患者死亡;高剂量、高龄、男性和肝/肾功能不全可能增加该pDDIs发生风险;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共收集到秋水仙碱联合他汀类药物处方72张,其中阿托伐他汀65张,瑞舒伐他汀6张,辛伐他汀1张,危险程度分级均为严重;1例患者联合使用秋水仙碱和阿托伐他汀4个月后出现肌病,1个月后好转;临床药师制定了7项预防措施。结论 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秋水仙碱与他汀类处方存在pDDIs,需积极实施预防措施并加强监测,尤其是联合用药...  相似文献   

14.
王丽华  孙艳  胡静  朱曼 《中国药业》2008,17(9):43-44
目的了解住院患者的合理用药情况。方法应用PASS软件进行药物相互作用分析。结果调查涉及1591例患者的32976条住院医嘱,不合理用药医嘱有1556条,主要表现在药物剂量审查、药物相互作用、注射液体外配伍、给药途径监测4个方面,其中抗生素应用不合理医嘱有266条(17.10%)。结论,临床医药工作者应互相配合、沟通,根据临床实际情况和患者的个体差异制订合理的用药医嘱,尽量减少用药品种,避免不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探讨社区老年慢性病共病患者多重用药现状及其相关因素,以及多重用药对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运用五维健康(EQ-5D)量表和一般流行病学调查问卷,对上海某社区305例老年慢性病共病患者的一般情况、用药状况、药物依从性及生命质量等内容进行横断面调查,并分析用药依从性和生命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305例调查对象中,合并疾病为(3.03±0.83)种,平均用药为(5.58±1.13)种;不同年龄、婚姻状况、户籍、药费支付方式、用药品种、用药数量和有无药品不良反应等特征的患者中用药依从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婚姻状况、户籍、药品不良反应是用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不同用药种类、是否服用潜在不恰当药物及有无药品不良反应的患者EQ-5D和视觉模拟标尺得分(EQ-VAS)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是影响老年慢性病共病患者生命质量的主要因素。结论:社区老年慢性病共病患者多重用药现象普遍,随着药物种类的增加,生命质量有较大的影响,有必要在社区开展药物重整工作。  相似文献   

16.
利用"e药通"软件分析1704例住院患者用药情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应用“e药通”用药指南软件系统审查住院患者用药医嘱,评估临床合理用药水平,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抽取2004年1—12月定点科室固定时间段全部住院患者的用药医嘱,利用“e药通”软件进行用药合理性监测,再通过系统中的Microsoft Excel进行分析。结果:本次调查监测病例l704例,共23072条医嘱,涉及药物559种,平均每例医嘱达13.5条;存在药物相互作用医嘱l789条,发生率为7.75%。结论:本次调查住院患者的用药情况基本正常,但仍存在不足;“e药通”系统软件符合临床药学及医务人员的工作需要,但仍存在一些缺陷,有待继续完善。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了解注射用尖吻蝮蛇血凝酶在特殊人群使用中发生皮肤损害、过敏样反应、过敏性休克的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借助"医疗机构ADE主动监测与智能评估警示系统"(ADE-ASAS),对我院2016年7月1日~2018年7月31日使用注射用尖吻蝮蛇血凝酶的住院患者的电子病历进行监测,对系统筛选的阳性病例进行人工评价,计算不同年龄组患者用药后皮肤损害、过敏样反应、过敏性休克的发生率,并对各组用药患者的用药天数、用药剂量、给药方式等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儿童组、青壮年组、老年组用药患者总ADR发生率分别为0.186 5%,0.107 8%,0.090 4%,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性别比例、单次给药剂量、医嘱用药时间、给药方式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儿童组患者皮肤损害发生率属偶见范围,老年组患者皮肤损害、过敏样反应发生率属罕见范围,特殊人群用药应予以关注。必要时应开展新药上市后大样本人群相关安全性研究,而ADE-ASAS在该方向研究中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分析2012~2018年湖北省69家三级综合医院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为进一步规范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比对2012~2018年湖北省69家三级综合医院抗菌药物品种数、抗菌药物使用率及使用强度、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比例、住院患者抗菌药物静脉输液情况、病原学检查及会诊情况的数据变化趋势。结果:2012~2018年湖北省69家三级综合医院抗菌药物品种数基本保持不变,为45种左右;抗菌药物使用率及使用强度逐年下降,门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最高值为21.76%、最低值12.85%,急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最高值为34.80%、最低值29.00%,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由56.84%降低到了49.13%,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从51.34降低到了40.05;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比例逐年下降,最高值为59.67%,最低值为33.69%;住院患者抗菌药物静脉输液占比逐年下降,从58.12%降低到了48.00%;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微生物送检率逐年上升,最低值为38.01%,最高值为58.2%。结论:2012~2018年湖北省69家三级综合医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越来越规范,抗菌药物的滥用得到了有效控制。但需要注意的是,抗菌药物使用的部分指标与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定的标准仍存在着一定差距,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需要更多的抗感染专业临床药师参与。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分析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服用利伐沙班发生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7年3~6月201例使用利伐沙班抗凝治疗的拟行射频消融术的非瓣膜性住院患者资料,记录患者年龄、性别、既往史,以及C反应蛋白、血糖、肝肾功能、心功能指标、合并疾病及联合用药等信息。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因素回归分析方法评估相关出血危险因素。结果:在所有纳入研究的患者中住院期间共有23例(11.4%)发生了出血,178例(88.6%)未发生出血,利伐沙班引起的出血发生率为11.4%(23/201)。研究发现合并冠心病与利伐沙班引起的出血事件有显著的相关性[P=0.001,OR=4.013,95%CI(1.634,9.859)],此外,联合应用阿司匹林[P=0.001,OR=5.111, 95%CI(1.961,13.319)]或氯吡格雷[P=0.001,OR=5.490,95%CI(2.150,14.017)],其出血风险会显著增加。合用氯吡格雷[P=0.029,OR=3.281, 95%CI(1.129,9.531)]和凝血酶原时间(PT)>13.0 s[P=0.034,OR=2.914,95%CI(1.082,7.851)]可显著增加利伐沙班相关的出血风险。结论:合并冠心病和联用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与利伐沙班引起的出血事件有显著的相关性。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联用氯吡格雷和PT>13.0 s是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应用利伐沙班发生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摘要:目的:系统分析南京地区降糖药物使用情况和发展趋势,为合理使用降糖药物以及制定药品价格提供参考。方法:根据降糖药物的问世时间分为传统降糖药物和新型降糖药物,对南京地区55家医院2016~2018年降糖药物的用药金额、用药频度(DDDs)、限定日费用(DDC)、用药金额与DDDs排序比(B/A)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6~2018年,南京地区共有10大类54种降糖药物供临床使用,降糖药物的用药金额和DDDs均逐年递增。用药金额排序中,胰岛素、α-糖苷酶抑制药和磺脲类在10大类药物中排名前3位;阿卡波糖、二甲双胍、格列美脲、格列齐特、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预混30R)、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地特胰岛素、甘精胰岛素在54种药物中连续3年排前10位。DDDs排序中,磺脲类、胰岛素和双胍类在10大类药物中排名前3位;二甲双胍、格列美脲、格列齐特、阿卡波糖、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格列吡嗪、甘精胰岛素、吡格列酮和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预混30R)在54种药物中连续3年排前10位。利拉鲁肽、艾塞那肽、地特胰岛素、甘精胰岛素的DDC始终排在前4位,阿卡波糖和甘精胰岛素的B/A值最小,仅为0.25。结论:在临床实践中,传统降糖药物占据绝对优势,但各类药物发展趋势不一;新型降糖药物增长迅速,但较传统降糖药物相差甚远;部分降糖药物经济负担较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