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参松养心胶囊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 将6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2例,应用常规降压药物治疗;治疗组(参松养心胶囊组)36例,在高血压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参松养心胶囊0.12 g,每天3次,疗程为4周.于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测定其心率变异性时域分析指标.结果 治疗组时域分析指标24 h内正常窦性R-R间期值的标准差(126.4±26.1 ms比110.8±17.9 ms)、24 h内连续每5 min正常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108.4±28.8 ms比98.2±16.2 ms)、24 h内相邻R-R间期差的平方根(28.7±15.2 ms比26.4±15.1 ms)、24 h内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大于50 ms的计数占总R-R间期的百分比(8.2%±7.1%比5.9%±5.3%)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结论 参松养心胶囊能显著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性,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硝苯地平缓释片对慢性心力衰竭(CHF)合并室性心律失常(VA)患者血流变、中心动脉压(CAP)与外周动脉压(PAP)、以及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本院2015年~2018年收治的90例CHF+VA患者被随机均分为常规治疗组和硝苯地平组(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加用硝苯地平缓释片),两组均治疗30d。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CAP、PAP、血液流变学指标、HRV指标,以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与常规治疗组比较,硝苯地平组治疗后CAP、PAP[(80.46±9.39/76.32±9.27)mmHg比(72.81±10.35/70.23±9.16) mmHg]、全血黏度高切[(4.12±0.95)mPa/s比(3.02±1.09)mPa/s]、全血黏度低切[(10.96±2.25)mPa/s比(9.01±2.13)mPa/s]、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4.02±0.73)g/L比(3.11±0.67)g/L]和血浆黏度[(1.62±0.31)mPa/s比(1.30±0.28)mPa/s]均显著降低,24h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92.68±9.29)ms比(104.12±11.96)ms]、24h每5min正常RR间期的平均值标准差[SDANN,(98.31±10.52)ms比(106.79±11.87)ms]、所有相邻的正常RR间期之差的均方根[rMSSD,(29.28±5.92)ms比(37.96±6.14)ms]、所有相邻的正常RR间期差值50ms的心博数占24h总RR间期数的百分比[PNN50,(15.87±2.39)%比(20.58±3.19)%]、高频和低频均显著升高,P0.05或0.01。结论:硝苯地平缓释片能够显著降低CHF+VA患者中心动脉压、外周动脉压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心率变异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阵发性房颤(PAF)患者环肺静脉消融术前后心率变异性(HRV)的动态改变及其与术后复发的关系。方法:选择行左房环肺静脉电隔离射频消融术治疗阵发性房颤的患者108例,根据术后3d和3个月的12导联动态心电图分为房颤早期复发组(10例)、晚期复发组(21例)和无复发组(77例)。随访并比较各组患者HRV的变化。结果:与射频术前比较,射频术后3d未复发组24h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24h每5min正常RR间期平均值标准差(SDANN)、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低频(LF)、高频(HF)均显著降低;早期复发组术后平均心率显著增加,SDNN、LF、LF/HF显著降低(P<0.05或<0.01);与未复发组比较,早期复发组平均心率[(69.3±11.2)次/min比(75.4±14.0)次/min]、SDANN[(66.9±25.7)ms比(137.5±92.3)ms]、rMSSD[(22.1±10.6)ms比(46.2±19.2)ms]、LF[(233.1±31.4)ms比(251.7±17.3)]、HF[(228.0±82.4)ms^2比(508.0±13.5)ms^2]显著增加,LF/HF[(1.13±0.53)ms^2比(0.41±0.13)ms^2]降低更显著(P<0.05或<0.01);与未复发组比较,晚期复发组rMSSD[(23.9±11.10)ms^2比(52.0±28.7)ms^2]和HF[(344.4±103.2)ms^2比(482.1±100.6)ms^2]明显升高,LF/HF[(1.16±0.41)比(0.85±0.43)]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结论:降低迷走神经张力,可能会减少阵发性房颤患者环肺静脉消融术后的复发。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导管射频消融术(RFcA)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对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19例行RFCA治疗PSVT患者术前与术后心率变异性(HRV)变化。结果:与术前比较,RFCA后5项HRV时域指标——24h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114.2±12.3)ms比(75.3±12.3)ms]、24h每5min正常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115.1±11.4)ms比(74.2±12.1)ms]、24h每5min正常RR间期标准差的平均值(SDNNIndex)[(41.7±3.5)ms比(26.8±7.9)ms]、24h相邻RR间期之差的均方根(rMSSD)[(35.6±5.7)ms比(13.6±4.1)ms]、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50ms心搏数占24h总RR间期数的百分率(PNN50)[(13.3±4.5)%比(6.7±2.3)%]显著减少(P均〈0.05)。结论:经导管射频消融术对心脏自丰神经有一定的损伤。导致自丰神绎功能下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心率变异性指标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评估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脑卒中组),同期80例住院非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对照组),采用Holter记录仪对两组患者进行24h心率动态监测,对比两组监测结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脑卒中组24h窦性R-R间期的标准差[SDNN,(129.89±5.42)ms比(92.58±4.36)ms]、24h每5min窦性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118.85±5.79)ms比(77.36±4.82)ms]、相邻窦性R-R间期的均方根[rMSSD,(27.04±1.18)ms比(7.31±1.09)ms]以及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50ms的心搏数占24h总R-R间期数的百分比[PNN50,(8.97±1.48)%比(2.62±0.54)%]均明显下降(P均0.01);而脑卒中患者中脑梗死与脑出血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心率变异性指标在评估急性脑卒中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方面有重要价值,能对患者的病情变化和发展做出预测,有助于预防和发现严重脑血管疾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陈旧性心肌梗死(OMI)患者碎裂QRS波(fQRS)与复极离散度和心率变异性(HRV)的关系及其意义.方法:入选OMI伴有fQRS的患者68例(fQRS组),无碎裂QRS波的患者70例(OMI对照组);均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测复极离散度和HRV指标;行超声心动图检测心功能: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内径(LVD)、左房内径(LAD)等指标.结果:与OMI对照组比较,fQRS组患者的复极时程显著延长[(378.5±22.3) ms比(426.7±19.3) ms]、离散度显著增大[(37.2±10.7) ms比(48.3±10.9) ms],P均<0.01; HRV降低:24h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145.8±10.7) ms比(125.9±13.9) ms]、24h每5min正常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141.4±14.6) ms比(116.2±12.2) ms]、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56.8±8.3) ms比(48.3±7.7) ms]、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50ms的心搏数占24h总RR间期数的百分比[PNN50,(12.8±2.0)%比(8.4±2.8)%)]均显著降低(P均<0.01);左心功能较差:LVEF[(53.1±6.0)%比(50.5±6.2)%]显著降低,LVD[(46.4±3.0) ms比(51.3±3.5) ms]、LAD[(36.2±2.8) ms比(37.4±3.2) ms]显著增大、E峰[(67.3±18.8) ms/s比(64.8±16.4) ms/s]显著降低(P<0.05或<0.01);右心功能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结论:伴有碎裂QRS波的陈旧心肌梗死患者复极离散度和心率变异性明显异常,左心功能较差,这可能是该类患者预后较差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进一步认识心率变异,探讨心脏自主神经系统功能.方法 对58例心电图诊断正常者与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动过速患者进行24h动态心电图观察,检测出最快心率、最慢心率、平均心率,再采用时域法、频域法进行心率变异分析,了解自主神经系统对窦房结的支配有无改变.结果 心电图诊断正常组与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动过速组相比较,窦性心动过速组24h的最快心率、最慢心率、平均心率增高,心率变异的RR间期标准差(SDNN)、RR间期平均值标准差(SDANN)、相邻RR间期差值均方根(RMSSD)、相邻RR间期差值>50 ms所占百分比(PNN50)、三角指数(HRVI)等时域指标有所降低,频域指标低频域值(LF)增高,高频域值(HF)降低.结论 心率变异是评价心脏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的指标.交感神经兴奋,迷走神经功能相对降低,可减弱对窦房结的支配.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硝苯地平联合美托洛尔缓释片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血压和心率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被随机均分为硝苯地平组(60例,接受单纯硝苯地平治疗)和联合治疗组(60例,接受硝苯地平联合美托洛尔治疗),疗程为12周。测量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心率及心率变异性(HRV)指标。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24h平均心率和平均动脉压(MAP)均显著降低(P均=0.001),而24h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24h内每5min正常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连续正常RR间期差值均数的平方根(rMSSD)及差值50ms的心搏数占24h总RR间期的百分比(PNN50)均显著升高(P0.05或0.01)。与硝苯地平组比较,联合治疗组治疗后24h平均心率[(69.24±10.67)次/min比(64.08±8.94)次/min]、MAP [(98.06±5.18)mmHg比(92.64±4.43)mmHg]降低更显著(P均0.01),SDNN [(113.89±20.93)ms比(124.57±25.34)ms,P0.05]、SDANN [(108.31±20.26)ms比(119.29±19.37)ms,P=0.001]、rMSSD [(29.67±11.92)ms比(36.23±12.34)ms,P=0.001]、PNN50 [(11.25±4.03)%比(15.37±4.82)%,P=0.001]升高更显著。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P=0.272。结论:硝苯地平联合美托洛尔用于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疗效显著,能有效控制心率、血压水平,改善心率变异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伴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心率变异性(HRV)特点。方法:选择EH患者50例,其中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22例为肾功能不全组,肾功能正常患者28例为肾功能正常组,进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Holter),分析HRV各项指标,应用HRV的时域分析和频域分析评价EH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心率变异性特点。结果:与肾功能正常组比较,肾功能不全组24h内正常窦性R-R间期标准差(SDNN)[(142.11±52.48)ms比(100.23±30.68)ms]、24h内连续每5min正常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140.51±69.21)ms比(99.44±52.69)ms]、24h内差值超过50ms的连续正常的R-R间期数所占的百分数[PNN50(%)][(21.81±12.21)%比(15.49±10.21)%]、24h内相邻R-R间期差的均方根(rMSSD)[(36.44±30.29)ms比(28.67±21.3)ms]、高频成分的归一化值(HFnu)均明显降低[(42.97±19.11)比(29.41±3.89)],低频成分的归一化值(LFnu)[(52.81±12.26)比(80.32±16.69)]明显升高(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伴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较单纯高血压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受损更为明显,心率变异性可评估其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窦性心率震荡(HRT)现象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0月于本院进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的120例老年SAP患者作为SAP组,另选择同期行24h动态心电图且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正常的144例老年患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根据冠脉病变程度,SAP组被进一步分为单支病变组(35例)、双支病变组(48例)和多支病变组(37例)。测量比较各组24h动态心电图,HRT指标[震荡初始(TO)、震荡斜率(TS)]。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SAP组TO[(0.77±0.37)%比(1.26±0.92)%]显著升高,TS[(5.45±4.02)ms/RR间期比(1.53±0.70)ms/RR间期]显著降低,P均<0.01;TO异常率(19.44%比42.50%)、TS异常率(15.97%比31.67%)和TO+TS异常率(11.11%比30.83%)均显著升高,P均<0.01。与单支病变组比较,双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TO[(0.66±0.22)%比(1.28±1.11)%比(1.46±1.20)%]显著升高,TS[(2.04±0.82)ms/RR间期比(1.66±0.38)ms/RR间期比(1.29±0.58)ms/RR间期]显著降低,且多支病变组TO显著高于双支病变组,TS显著低于双支病变组,P均<0.01。结论:窦性心率震荡现象可作为老年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风险预测因素,为其临床有效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心血管神经症睡眠结构及心率变异性(HRV)的特点。方法:选择心血管神经症患者(心血管神经症组)及正常受试者(正常对照组),各20例;应用微动敏感床垫睡眠监测系统分析睡眠结构情况,行动态心电图检查,采取时域法和频域法分析HRV,间接了解自主神经系统功能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心血管神经症组非快速眼动期的浅睡期占总睡眠时间[(58.04±1.31)%比(62.9±3.61)%]、醒觉总时间[(13±4.123)min比(244-2.739)mini明显增多(P〈0.05,〈0.01),快速眼动期睡眠期占总睡眠时间[(22.36±0.85)%比(17.38±2.13)%]明显减短(P〈0.01);24h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24h每5min正常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NNI)、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50ms的心搏数占RR间期数的百分比(PNNS0)、高频谱功率(HF)均明显降低(P〈0.01),平均心率、24h每5min正常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低频谱功率(LF)明显升高(P〈0.01)。结论:心血管神经症患者在睡眠过程中整个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下降,交感神经仍处在一个较高水平的兴奋状态,迷走神经张力下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患者消化道症状与心率变异性(HRV)的关系。方法采取横断面研究,选取2007年5月至9月就诊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腹透中心的77例患者,根据消化道症状临床评分,把患者分为有消化道症状与无消化道症状两组,检测患者心率变异性情况,并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生化指标、透析充分性指标,探讨影响腹膜透析患者消化道症状的可能因素。结果腹膜透析患者有消化道症状组各HRV时域指标均比无消化道症状组低,窦性R-R间期标准差(SDNN)[(33.08±37.71)ms和(51.12±45.93)ms,P0.05]、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33.53±46.81)ms和(66.44±71.76)ms,P0.05]、全程相邻R-R间期长度之差的标准差(SDSD)[(47.22±66.12)ms和(93.83±101.39)ms,P0.05]、相差50 ms的相邻R-R间期占R-R间期总数的百分比(PNN50)[(4.93±13.24)%和(17.53±25.77)%,P0.05]。相关分析显示,消化道症状情况与HRV时域指标中的SDNN、RMSSD、SDSD、PNN50及尿素氮呈负相关(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RMSSD、尿素氮是腹膜透析患者出现消化道症状的影响因素。结论腹膜透析患者消化道症状出现,可能与自主神经损伤,交感与副交感神经的平衡遭到破坏,导致胃肠功能紊乱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厄贝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和心率变异性的疗效。方法:选择203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101例,患者服用常规降压药(包括β受体阻滞剂类,钙离子拮抗剂类和利尿剂)]和厄贝沙坦组(102例,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加用厄贝沙坦),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左心室肥厚和心率变异性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压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但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厄贝沙坦组患者的左室后壁厚度[LVPWT,(10.1±0.7)mm比(9.3±0.8)mm],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47.3±1.7)mm比(45.1±1.1)mm]、室间隔厚度[IVST,(12.1±0.8)mm比(10.7±0.5)mm]均明显减小(P均0.05),24h窦性R-R间期标准差[SDNN,(107.5±2.9)ms比(119.4±3.5)ms]、24h每5min正常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98.3±1.5)ms比(102.3±1.9)ms]、相邻RR间期差值的平方根[rMSSD,(32.8±0.7)ms比(34.7±0.9)ms],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50mz的窦性心率数占心搏总数的百分比[PNN50,(7.3±0.2)%比(8.1±0.5)%]均明显增加(P均0.05)。结论:联用厄贝沙坦可以有效控制血压,改善左心室肥厚和心率变异性。  相似文献   

14.
李宏 《中国临床新医学》2015,8(11):1079-1081
目的探讨Apgar评分与重度窒息新生儿心率变异性(HRV)的关联性。方法选择2010-10~2014-05出生窒息的新生儿63例及健康新生儿40名作为观察对象,将所有新生儿的心电图进行24 h全程动态记录,对24 h窦性心律进行HRV时域分析,分析指标包括正常窦性心律RR间期标准差(SDNN)、每5 min RR间期平均值标准差(SDANN)、每5 min RR间期标准差平均值(SDNNindex)、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值(RMSSD)、正常RR间期标准差50 ms的百分比(PNN50)。根据窒息新生儿出生后5 min Apgar评分,将所有窒息新生儿分为Apgar≤7分(重度窒息组21例),Apgar7分(轻度窒息组42例)。所有新生儿于出生后第3天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对比HRV变化。结果重度窒息组、轻度窒息组最慢心率、最快心率、平均心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而重度窒息组又显著低于轻度窒息组(P0.05);重度窒息组、轻度窒息组的SDNN、SDANN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而重度窒息组又显著低于轻度窒息组(P0.05)。结论新生儿窒息会造成自主神经功能损伤,Apgar评分联合HRV时域参数可作为新生儿自主神经功能损伤判断的指标,可以较好地反映窒息缺氧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在标准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伊伐布雷定对慢性非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变异性时域参数的影响。方法:入选本院窦性心律的慢性非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46例,根据2014年中国心力衰竭治疗指南使用伊伐布雷定。对入选患者在使用伊伐布雷定治疗前及治疗后8周分别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在使用伊伐布雷定前,患者的心率变异性时域参数[平均RR间期、全部正常窦性心搏间期的标准差(SDNN)、RR间期平均值标准差(SDANN)、SDNN指数(SDNNindex)、相邻NN之差50 ms的个数占总窦性心搏个数的百分比(p NN50)、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均低于正常水平。使用伊伐布雷定治疗8周后,平均心率[(75.6±7.5)次/min vs (60.4±5.7)次/min,P0.01]、平均RR间期[(836.0±81.0)ms vs (1011.0±86.0)ms,P0.01]、SDNN[(61.6±14.8)ms vs (91.9±17.9)ms,P0.01]、SDANN[(52.3±15.2)ms vs (79.7±18.1)ms,P0.01]、SDNNindex[(24.3±7.1)ms vs (40.2±12.3)ms,P0.01]、p NN50[(2.7±1.6)ms vs (3.7±2.1)ms,P0.01]、RMSSD[(14.9±4.2)vs (19.1±4.9)ms,P0.001]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结论:非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使用伊伐布雷定能显著改善心率变异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β受体阻滞剂对战士军事训练后心率变异的影响。方法:选择某集团军战士心率>60次/min者80例,随机分为美托洛尔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美托洛尔组在运动前5d 起持续给予琥珀酸美托洛尔(12.5mg,1次/d),对照组予相同剂量安慰剂;采用5 min动态心电图测心率变异。比较两组5km跑步运动前后心率、血压以及心率变异的变化。结果:运动前两组心率、血压和心率变异性指标无明显差异;运动后与对照组比较,美托洛尔组心率、血压较低,心率变异指标:24h正常 R-R间期标准差[SDNN,(80.1±9.5)ms比(69.4±10.5)ms],24h每5min正常 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65.7±7.8)ms比(60.1±9.2)ms],24h每5min正常R-R间期标准差的平均值[SDNNIndex,(25.1±11.3)ms比(20.4±12.3)ms],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25.2±10.7)ms比(19.9±11.3)ms],超低频[VLF,(451.1±312.9)ms^2比(408.3±299.8)ms^2],低频[LF,(191.0±79.3)ms^2比(148.2±77.4)ms^2],高频[HF,(69.6±50.1)ms^2比(51.8±52.7)ms^2]均显著下降(P均<0.05)。结论:提前应用β受体阻滞剂可以减小军事训练后的心率变异,有助于减少急性心血管病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和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甲减)患者心率变异性,探讨两种疾病的自主神经功能状况.方法以哈尔滨市第二医院和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就诊的66例甲状腺疾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分为甲亢组(36例)、甲减组(30例),同时选取26例健康体检人员作对照组,进行12导联同步24 h动态监测,指标包括24 h连续窦性R-R间期标准差(SDNN),24 h连续5 min节段的窦性R-R间期标准差(SDANN),24 h内两个相邻窦性R-R间期差>50 ms心率数占所分析信息期内的心率数的百分比(PNN50),24 h连续窦性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低频段功率(LF),高频段功率(HF),低频段功率与高频段功率比值(LF/HF).结果甲亢组心率变异性检测指标SDNN[(80.48±11.95)ms]、PNN50[(18.56±3.50)%]、rMSSD[(13.56±3.45)ms]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28.06±12.8)ms、(32.84±7.21)%、(30.84±6.12)ms,P均<0.05];LF/HF比值(3.78±1.63)与对照组(2.34±1.06)比较,明显增加(P<0.05).甲减组SDNN[(65.65±15.55)ms]、SDANN[(80.2±15.72)ms]、PNN50[(16.34±3.56)%]、rMSSD[(15.77±3.58)ms]、LF[(279.03±91.49)ms2/Hz]也明显低于对照组[(128.06±12.87)ms、(132.40±21.95)ms、(32.84±7.21)%、(30.84±6.12)ms、(525.60±84.11)ms2/Hz],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LF/HF比值(1.08±0.73)与对照组比较,呈降低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功能异常患者心率变异性总体表现为降低,甲亢患者以交感神经活性占优势,而甲减患者以迷走神经活性占优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手汗症患者行胸交感神经干切断手术前后心率变异性(HRV)的变化,评估胸交感神经干切断术对患者心脏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接受胸交感神经干切断术(T3~T4或T2~T4)的手汗症患者20例,记录入院后第1天和术后24h12导联24h动态心电图,检测HRV的时域和频域指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术前比较,胸交感神经干切断术后手汗症患者的全程记录中第5min正常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和相邻RR间期差值50ms的百分比升高(P均0.05),低频降低(P0.05),高频、低频/高频和连续24h内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无差异。结论手汗症患者行胸交感神经干切断术后HRV增加,可能与术后交感神经系统的张力降低,而迷走神经紧张性相对增高,患者自主神经系统的平衡性得到改善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子痫前期患者孕早期心脏自主神经活动是否存在异常,并分析子痫前期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孕早期(妊娠8~12周)在门诊行常规产检心电图的2 500例孕妇,随访至分娩后2周,将从中筛选出的1 235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健康分娩的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1 200例作为健康组,罹患子痫前期的35例作为子痫前期组)。比较两组妇女孕早期短程心率变异性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子痫前期的影响因素。结果 子痫前期组的体重、体质量指数、基础收缩压、基础舒张压均高于健康组,分娩次数少于健康组(均P<0.05)。两组年龄、身高、孕周、怀孕次数、最大心率、最小心率、平均心率、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值、全程相邻NN间期相差>50 ms的个数占NN间期总数的百分比的数值、全部相邻NN间期之差的标准差、总功率、低频功率、高频功率、归一化的低频功率、归一化的高频功率、低频功率/高频功率、极低频功率、超低频功率、高频功率占比、低频功率占比、极低频功率占比、超低频功率占比、总低频功率占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孤立性心房颤动患者心率变异性(HRV)与P波离散度(Pd)的关系.方法:在动态心电图上分析30例孤立性心房颤动患者(房颤组)的心率变异性指标,包括孤立性心房颤动发作前、后5分钟的时域、频域指标:RR间期的标准差、低频段功率、高频段功率以及低频段功率/高频段功率和24小时时域指标:全部RR间期的标准差、每5分钟平均RR间期的标准差、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和相邻RR间期差值大于50ms的心搏数占总心搏数的百分比,并计算P波最大宽度与P波离散度,再与3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①对孤立性心房颤动患者发作前、后5分钟的时域、频域指标进行比较,可见孤立性心房颤动患者发作前5分钟RR间期的标准差、高频段功率较发作后5分钟增高(P<0.05),而低频段功率/高频段功率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低频段功率无明显变化(P>0.05).②24小时时域分析显示房颤组的全部RR间期的标准差、每5分钟平均RR间期的标准差、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和相邻RR间期差值大于50ms的心搏数占总心搏数的百分比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房颤组的P波最大宽度、P波离散度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④房颤组的全部RR间期标准差、每5分钟平均RR间期的标准差、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和相邻RR间期差值大于50ms的心搏数占总心搏数的百分比与P波最大宽度、P波离散度呈正相关(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孤立性心房颤动患者迷走神经张力增高,特别在发作前迷走神经张力有明显增强,并且其P波最大宽度、P波离散度显著增高,两者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可能是孤立性心房颤动的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