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血管斑块的稳定性是影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发生发展的主要因素,具有超高空间分辨率的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技术在易损斑块识别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本文就近年来OCT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易损斑块识别方面的临床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急性心血管事件是致死率极高的疾病,粥样斑块破裂后血栓形成被认为是许多急性心血管事件的直接原因。在过去几十年里,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逐渐被运用于准确识别易损斑块,OCT是一种利用光学原理的血管内成像新技术,具有高分辨率及良好的组织相关性。现就将OCT评价易损斑块的应用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可促进血管内膜增生,易损斑块破裂,血栓形成,支架边缘夹层等。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是目前最先进的血管内成像技术,临床主要用于识别冠状动脉易损斑块和药物洗脱支架(DES)置入术后随访。该文主要介绍OCT评估糖尿病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  相似文献   

4.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在检测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是一种新的高分辨率断面成像模式,它将新发展的光学技术与超灵敏探测合为一体,加上现代计算机图像处理,发展成为一门新兴的断层成像诊断技术。易损斑块是指所有易于发生血栓的斑块和十分可能迅速进展成为罪犯斑块的种种斑块。但现有的筛查和诊断的方法不足以在急性心血管病事件发生之前将易损斑块识别出来。此外,动脉粥样斑块从稳定变为易损的过程涉及炎症、免疫、代谢、凝血等多个环节,单纯显示动脉管腔或斑块形态的诊断技术已不能满足临床的需要。因此,OCT技术在识别动脉粥样斑块成分、鉴别易损斑块和指导介入治疗过程等方面的作用备受关注并得到广泛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是现有临床影像诊断技术中分辨率最高的成像技术,它可以识别斑块类型特征,也可以识别体内巨噬细胞以及血清学炎性生物标记物(外周血白细胞,超敏C反应蛋白).本文讨论了OCT检测易损斑块,巨噬细胞对于预测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王守亮 《山东医药》2015,(10):100-102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最主要的病因,易损斑块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表现形式。早期识别冠状动脉易损斑块对于预防急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现就冠状动脉易损斑块评价方法如血管内超声(IVUS)、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冠状动脉多层CT(MSCT)、MRI、炎症指标等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在检测易损斑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30只雄性纯种的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球囊损伤组(建立家兔腹主动脉易损斑块模型),高脂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每组10只。前2组高脂喂养,喂养12周后,分别给予中国斑点蝰蛇毒和组胺药物触发,诱发斑块破裂及血栓形成后进行OCT,并与病理结果对照检测OCT效果。结果球囊损伤组存活的8只白兔中有10处病变狭窄程度>50%,脂质核心较大、纤维帽厚度>65μm,判定以上10处病变为易损斑块;高脂对照组存活的9只白兔仅3处可判定为易损斑块;正常对照组中未见易损斑块。3组102个OCT图像与病理检测动脉内膜厚度[(20.2±7.6)μmvs(15.2±0.9)μm]、中膜厚度[(453.81±87.2)μmvs(434.2±86.5)μm]、斑块厚度[(392.2±34.5)μmvs(380.2±57.1)μ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CT测量球囊损伤组易损斑块和稳定斑块血管外弹力膜面积[(16.01±4.44)μmvs(10.32±2.44)μm]和斑块面积[(8.08±2.37)μmvs(6.80±2.17)μ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OCT是一种判定易损斑块病变特征的有效手段,可以诊断易损斑块、指导临床制定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8.
冠状动脉(冠脉)造影仅能提供血管腔的影像,不能反应血管壁和粥样硬化斑块本身的信息,血管内超声(IVUS)和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则可补充之,获得连续血管横断面图像,对斑块进行定性定量分析,识别易损斑块,判断临界病变的严重程度,指导冠脉介入治疗(PCI),并观察支架扩张、贴壁和内膜修复及增生情况,发现晚期支架贴壁不良和断裂等.应用IVUS和OCT指导PCI可显著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两者主要区别在于分辨率相差10倍,IVUS成像较模糊,而OCT更清晰,两者合一、互相补充是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评价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术后即刻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冠状动脉内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具有高分辨率和对比度的冠状动脉断层成像技术,其分辨率达10,比目前所有已知的冠状动脉成像检查方法高10倍以上,可以显示冠状动脉病变以及介入治疗后支架周围超微结构的改变。我中心自2005年8月开展OCT检查技术,初步研究结果显示该项检查安全有效,能够分辨斑块的细节特征,识别易损斑块,为介入治疗提供决策依据。本研究的目的是利用OCT分析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支架周围超微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以冠状动脉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检查结果为“金标准”,研究颈动脉超声与白介素18(interleukin-18, IL-18)、血清淀粉样蛋白A1(serum amyloid A1, SAA1)联合诊断冠状动脉易损斑块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疑似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患者126例为样本,其中经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 CAG)确诊为CHD者94例。根据冠状动脉OCT检查结果判断冠脉斑块易损性,并将患者分为易损组和非易损组。采用颈动脉超声检查颈动脉斑块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 CIMT),同时采集外周静脉血并检测血清IL-18和SAA1水平,比较两组各项指标,分析CIMT、IL-18和SAA1与Gensini评分相关性及对易损斑块诊断价值。结果 94例CHD患者OCT共检出斑块127个,其中38例患者存在易损斑块,共计易损斑块为46个。易损组吸烟患者占比、高血压...  相似文献   

11.
易损斑块是指动脉壁内稳定性差的斑块,其易破裂、脱落,导致原位血栓或多发微栓子形成。颈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是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致病机制,颈动脉斑块易损性增加脑缺血事件的发生。因此,早期鉴别易损斑块,对干预脑卒中高危因素、改善脑卒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除各类影像技术外,循环生物标志物为识别颈动脉易损斑块提供了辅助手段。本综述回顾以往研究,讨论能够识别颈动脉易损斑块的新型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基于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OCT)研究脂蛋白(a)水平与冠状动脉易损斑块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入选2015年1月至2018年8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中心住院并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进行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检查。应用多重线性回归等统计方法分析脂蛋白(a)水平与冠状动脉易损斑块之间的关系。结果共入选144例患者。(1)根据脂蛋白(a)水平将患者分为脂蛋白(a)≤300 mg/L组(n=99)和脂蛋白(a)300 mg/L组(n=45);脂蛋白(a)300 mg/L组斑块脂质弧比脂蛋白(a)≤300 mg/L组大(P=0.021),易损斑块发生率比脂蛋白(a)≤300 mg/L组高(P=0.001)。(2)利用OCT将患者分为易损斑块组(n=36)和非易损斑块组(n=108),2组之间性别、吸烟史、2型糖尿病、体质指数、低密度脂蛋白、脂蛋白(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脂蛋白(a)、2型糖尿病、低密度脂蛋白为易损斑块的独立影响因素,是易损斑块发生的预测因子。结论高水平脂蛋白(a)与冠状动脉易损斑块独立相关。  相似文献   

13.
易损斑块(vulnerable plaque)指易导致血栓形成或能快速发展为相关病变的所有斑块。冠状动脉造影发现,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有相当一部分冠状动脉并没有明显狭窄,事件的发生是由于斑块破裂、继之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导致的。易损斑块是ACS的发病机制已成为共识,因此识别易损斑块,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对预防不良心脏事件发生尤为重要。易损斑块的检测有多种方法,可检测的血清标志物有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可溶性黏附分子和核转录因子-κB(NF-κB)等,影象学方法有血管内超声(IVUS)、磁共振(MRI),冠脉内导丝温度测定等。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采用红外线来显示生物组织中的表层下结构,分辨率高,近年来发展迅速,应用领域逐渐拓展。本文将对这一技术在易损斑块鉴别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冠状动脉易损斑块定义为具有血栓形成倾向、极有可能快速进展成罪犯斑块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斑块常无临床症状或者仅出现稳定性心绞痛,从稳定斑块进展为易损斑块,常常是炎症反应的结果。因此,在易损斑块出现急性心血管事件之前,循环中能找到可靠识别易损斑块的炎症标记物就显得非常重要,目前临床与基础研究中,发现许多炎症标志物可提供易损斑块的诊断及预后价值。本文就冠状动脉易损斑块的炎症标记物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腔内影像学技术突飞猛进,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病理生理演变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既往研究集中于早期检测识别冠状动脉易损斑块,但这些易损斑块对临床事件的阳性预测值很低。现总结近年来在冠状动脉易损斑块领域内的大量临床相关研究,阐述易损斑块对临床事件的预测价值及其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疾病自然进程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早期识别冠状动脉易损斑块是近年来临床研究的热点和难点。绝大部分急性冠脉综合征是因轻到中度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所致。与管腔狭窄程度相比,斑块的组成是决定冠状动脉病变易损性的最重要原因。该文简述目前常用的影像技术在识别冠状动脉易损临界病变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破裂、血栓形成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已成为共识。由于缺乏理想的易损斑块的动物模型,对斑块破裂前的血清学及影像学特征研究较少,尚缺乏能够早期识别易损斑块及预防斑块破裂的最佳方法。本实验室已成功构建家兔和Apo E-/-小鼠的易损斑块模型。易损斑块的检测技术主要包括非侵入性及侵入性的影像学检测及功能学检测技术。对易损斑块的早期准确识别以便及时干预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早期识别冠状动脉易损斑块是近年来临床研究的热点和难点。绝大部分急性冠脉综合征是因轻到中度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所致。与管腔狭窄程度相比,斑块的组成是决定冠状动脉病变易损性的最重要原因。该文简述目前常用的影像技术在识别冠状动脉易损临界病变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颈动脉易损斑块是脑血管急性事件的根源,因此,准确识别易损斑块可积极有效的干预脑卒中。现就易损斑块的血清学标志和影像学检测手段做一综述,最后简单概述了颈动脉易损斑块的治疗。  相似文献   

20.
冠状动脉易损斑块的破裂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重要发病环节,早期发现、识别冠状动脉易损斑块对于降低恶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指导临床决策及改善预后都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许多影像学技术应用于冠状动脉易损斑块的识别,现分析各种影像学技术在冠状动脉易损斑块诊断方面的成像特点、临床价值及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