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9,(6)
目的:探究运动康复疗法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炎症因子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2016年6月至2018年5月我科收治的92例CHF患者被随机均分为常规治疗组和运动康复组(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接受运动康复训练),两组均干预6个月。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6min步行距离(6MWD)、炎症因子水平、生活质量。结果:与常规治疗组比较,运动康复组治疗6个月后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61.26±8.03)ml比(55.77±7.75)ml]、左室收缩末容积[LVESV,(54.89±6.15)ml比(51.36±4.99)ml]、CRP[(21.41±4.14)ng/ml比(18.18±4.22)ng/ml]、TNF-α[(18.46±4.69)ng/ml比(15.67±3.37)ng/ml]、IL-6[(80.09±14.47)ng/ml比(71.88±16.16)ng/ml]、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量表评分[(49.50±6.91)分比(46.74±5.12)分]均显著降低,LVEF[(43.11±4.59)%比(45.33±5.58)%]、6MWD [(265.70±12.37)m比(336.89±11.23)m]均显著升高,P0.05或0.01。结论:运动康复疗法可显著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心功能,生活质量,降低患者半年内再入院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实施运动康复的安全性及效果。方法:83例老年慢性心衰患者被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41例,常规护理)和运动康复组(42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运动训练)。疗程均为8周,随访12个月。患者心功能以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表示,以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同时测定6min步行距离(6MWD),血浆脑钠肽(BNP)水平,代谢当量(METs),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量表(MLHFQ)评分表示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记录12个月内的再入院率和死亡率。结果:两组治疗8周时LVEF、LVEDd、NYHA分级均显著改善(P均〈0.05),且与常规护理组相比,运动康复组LVEF[(54.7±6.2)%比(65.4±8.7)%]、LVEDd[(49.6±8.3)mm比(40.2±9.3)mm]、NYHA分级[(2.7±0.8)级比(1.9±0.9)级]改善更显著(P〈0.05);6MWD[(122.7±9.2)m比(175.6±8.7)m]和METs[(5.8±1.8)比(8.4±2.4)]也明显增加(P〈0.01),血浆BNP水平[(43.4±9.8)pg/ml比(31.7±8.9)pg/ml]明显降低(P〈0.05);运动康复组康复训练中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12个月时,运动康复组MLH-FQ评分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68.9±7.9)分比(45.65=8.2)分,P〈0.053,因心衰再入院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9.5%比24.4%,P〈0.05)。结论:对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实施运动康复安全有效,可明显改善心功能,增强运动耐力,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运动康复护理联合健康宣教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2016年在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CHF患者28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142)和观察组(n=143)。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运动康复护理联合健康宣教。比较两组患者心功能改善效果、干预前后心功能指标及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调查表(MLHFQ)评分、干预后遵医行为。结果观察组患者心功能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房内径(LAD)、舒张早期峰值血流速度与舒张晚期峰值血流速度比值(E/A)、心肌质量指数(LV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LVEF、E/A高于对照组,LVEDD、LVESD、LAD短于对照组,LVMI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MLHFQ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MLHFQ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中遵医服药、合理膳食、控制烟酒、康复训练、自觉调整状态者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动康复护理联合健康宣教有利于改善老年CHF患者心功能及遵医行为,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5.
正心力衰竭是由于任何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心室充盈和(或)射血能力受损而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乏力和液体潴留,慢性心力衰竭(CHF)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最终归宿,也是最主要的死亡原因~([1])。2016年《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提到我国心力衰竭患者约450万,30d死亡率为5.4%~([2])。CHF患者病程长、合并症多及服药依从性差等原因导致其预后差、死亡率高及生活质量下降。CHF患者长 相似文献
6.
慢性心力衰竭的运动康复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心力衰竭(心衰)是一组临床综合征.是各种心脏病发展的终末阶段。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心衰患者增多。我国35~74岁的成年人中心衰的患病率为0.9%,按此推算约有400万心衰患者。心衰使患者的运动耐量下降,体力活动受限,生活质量下降,病情急剧恶化,给医疗保障系统和患者家庭造成了沉重的经济和社会负担。即使在医疗条件较好的发达国家,慢性心力衰竭确诊后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也很短,男性为1.7年,女性为3.2年,两者的5年生存率仅为25%和38%。所以,心衰治疗已经成为21世纪心脏病学最大的挑战之一。 相似文献
7.
<正>慢性心力衰竭(CHF)是指因心脏结构、功能的改变所导致的以呼吸困难、乏力等为临床表现的一种常见综合征,是心脏疾病的终末期表现形式之一~([1])。自1885年首次提出心脏病病人应进行运动训练来促进功能的恢复以来~([2]),康复训练已越来越多地被证明可以降低CHF病人的死亡风险,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近年欧美指南将运动康复作为稳定型CHF病人的ⅠA类推荐~([3-4]),我国也于2014年出版了慢性稳定型心力衰竭病人康复训练的中国专家共识,但对老年CHF病人的康复尚无统一的规范。1康复训练概述 相似文献
8.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7,(1)
目的:探讨与观察居家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护理运动康复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5年2月在社区进行居家康复的CHF患者12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密封信封抽取法,患者被随机均分为常规护理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和运动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组的基础上接受早期运动干预),干预周期均为8周。测量比较两组护理干预前后6min步行距离(6MWD)、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尼苏达心衰生活质量量表(MLHFQ)和自我管理行为量表评分。结果:与护理前比较,两组护理后的6MWD、LVEF和自我管理行为评分均显著延长和升高,P均0.01。与常规护理组比较,运动干预组干预后6MWD[(482.44±65.29)m比(546.24±76.13)m]、LVEF[(35.69±7.22)%比(38.83±6.92)%]和自我管理行为评分[(89.19±25.14)分比(103.49±22.44)分]升高更显著,MLHFQ量表中的身体[(62.12±17.97)分比(42.32±17.67)分]、情绪[(67.76±17.17)分比(51.32±16.41)分]和社交[(72.43±10.31)分比(62.44±10.45)分]维度评分显著降低,P均0.01。结论:护理运动能明显增强心功能和运动能力,提高居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自理能力,有利于生活质量的改善。 相似文献
9.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7,(1)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康复运动对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均分为常规治疗组(常规慢性心力衰竭治疗和护理),和康复运动组(常规治疗组基础上进行康复运动),分别于入院时和治疗6周后对两组患者脑钠肽(BNP)水平、左室射血分数(LVEF)、日常生活能力和6min步行距离进行评价。结果:治疗6周后,两组BNP水平均明显降低,LVEF均明显提高,康复运动组6min步行距离和日常生活评分明显增加(P0.05或0.01);且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康复运动组BNP[(525.3±113.2)pg/ml比(252.2±114.5)pg/ml]水平降低更显著,LVEF[(43.46±9.12)%比(47.24±8.46)%]、6min步行距离[(286.6±46.2)mm比(582.5±55.3)mm]和日常生活评分[(65.12±17.6)分比(82±14.8)分]明显增加(P0.05或0.01)。结论: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康复运动,能显著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康复运动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运动组和对照组(各30例),在常规慢性心力衰竭治疗和护理基础上,干预组进行康复运动,分别于入院时和治疗6周后对两组患者血浆脑钠素(BNP)水平、左室射血分数(LVEF)、生活质量和6min步行距离和生活质量进行测定。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血浆BNP水平,LVEF,6min步行距离和生活质量比较无显著差异(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6周后康复运动组血浆BNP水平明显降低[(525.3±114.2)pg/ml:(423.2±113.5)pg/ml].LVEF明显升高[(43.86±10.21)%:(48.37±9.48)%].生活质量明显提高[(51.8±18.6):(34.7±15.6)]和6min步行距离显著增加[(312.63±48.23)m:(482.52±56.34)m],(P均〈0.05)。结论: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康复运动,能降低血浆BNP水平,改善心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1.
12.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17,(5)
现阶段,国内心力衰竭发生率仍较高,而其治疗、康复方案也是临床医师研究的重大方向之一。本文通过整理近年来有关康复运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学术文章,对慢性心力衰竭康复运动治疗的最新进展做一综述,为本病康复治疗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3.
14.
15.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运动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是器质性心脏病终末期的表现。随着运动心脏病学的发展,运动康复对于慢性心衰患者是安全有效的,适当运动可以改善患者的生命预后。2005年新版慢性心衰治疗指南中,也将适量运动作为辅助治疗方法之一,与利尿剂列为同等要位。欧洲心脏病协会心脏康复和运动生理工作组和美国心脏协会下属运动心脏康复和预防分会建议,运动锻炼应作为心脏康复的一部分而应用于所有的稳定心衰患者。心泵功能贮备可以用心脏每分钟能射出的最大血量来表示。在不同的生理情况下,心脏的泵血功能能够发生改变以适应机体代谢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20)
目的探讨个性化康复运动对于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的干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150例慢性心衰患者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药物治疗,康复组在此基础上根据心功能分级和目标代谢当量制定的个性化康复运动疗法。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明尼苏达心衰生活质量评分、6 min步行距离、血浆脑钠肽、超声心动图相关指标[左房容积(LA)、左室射血分数(LVEF)、E峰与A峰比值(E/A)、E峰与e峰比值(E/e)]和心率变异性指标[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5 min均值标准差(SDANN)、相邻RR间期相关50 ms个数占心跳数百分比(PNN50)和全程相邻RR间期差的平方根(RMSSD)],观察治疗期间两组安全性。结果治疗后,康复组明尼苏达心衰生活质量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康复组6 min步行距离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治疗后,康复组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浓度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康复组LA、E/e较对照组下降更多,而LVEF、E/A较对照组升高更多(P0.05)。治疗后,康复组SDNN、SDANN、PNN50和RMSSD较对照组升高更多(P0.05)。整个治疗期间,两组生命体征、临床症状和常规12导联心动图均未发生明显异常情况。结论个性化康复运动结合药物治疗老年慢性心衰较单独的药物治疗具有更好疗效,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远程管理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入选2014年6月至2018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老年医学科治疗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256例,根据出院时间顺序分为远程管理组(125例)和常规管理组(131例)。采用SPSS 25.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全因死亡分析采用Kaplan-Merier生存曲线。结果中位随访时间为25.0(17.0~38.8)个月,随访期间全因死亡51例(19.9%),其中呼吸道感染死亡28例。全因死亡率远程管理组12.8%(16/125),常规管理组26.7%(35/131)。与常规管理相比,远程监管能降低患者全因死亡率(HR=0.403,95%CI 0.210~0.773;P=0.006)。远程管理组心血管疾病死亡率[4.0%(5/125)]及呼吸道感染死亡率[7.2%(9/125)]均低于常规管理组[9.9%(13/131),14.5%(19/13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全因再住院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远程管理组全因再住院时间、心血管病再住院时间中位数(49.0,12.0d),均高于常规管理组(28.0,0.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远程管理能降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全因死亡率,但增加全因再住院时间、心血管病再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观察长期太极拳运动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康复的作用。方法:选择CHF患者150例(心功能Ⅱ级),随机分为常规治疗对照组(简称对照组,70例)和太极拳运动康复组(康复组,80例),对照组给予标准心力衰竭常规药物治疗,康复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太极拳康复运动,为期6个月。两组患者于入组时及6个月期满时分别测试心功能级别、生活质量评分、6 min步行距离(6 MWT)、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康复组在心功能分级、生活质量评分[(45.4±12.2)分∶(32.6±14.5)分]、6 MWT[(461±102)m∶(554±94)m]、LVEF[(39.62±7.28)%∶(48.63±9.37)%]、LVEDd[(65.3±8.1)mm∶(60.7±6.5)mm]均有明显改善(P0.01)。结论:太极拳运动能有效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和生活质量,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20.
心力衰竭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终末期的共同转归,临床症状重,死亡率较高,给个人及社会造成重大负担。心脏康复可提供综合性干预治疗,其中运动锻炼部分日益受到重视。本文重点介绍运动锻炼产生效应的可能机制,并对其实施和评估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