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管迷走性晕厥为最常见的晕厥类型,目前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有学者提出血管迷走性晕厥存在一定的遗传基础。血管迷走性晕厥与候选基因多态性的研究较多,本文对国内外相关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起搏器治疗血管迷走性晕厥的获益目前仍存在争议,通常建议用于难治性迷走性晕厥伴发心脏停搏的患者。闭环刺激起搏通过感知程控发现心脏收缩性的变化从而增加心率对血压下降作出应答。目前多项随机观察研究结果表明闭环刺激起搏对于减少心脏抑制型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的晕厥发作优于传统起搏治疗,少数研究结果表明闭环刺激起搏对于减少血管抑制型和混合型迷走性晕厥患者的晕厥发作治疗有限。  相似文献   

3.
血管迷走性晕厥是临床最常见的晕厥病因,其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尚不完全清楚,Bezold-Jarisch反射被认为是血管迷走性晕厥重要的发病机制。压力感受器敏感性下降、心脏自主神经调节、基因等亦在发病中起重要作用。目前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治疗手段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和射频消融治疗。  相似文献   

4.
张晓萍 《山东医药》2007,47(27):3-3
迷走性晕厥是因自主神经功能不良所引起的临床晕厥综合征,常于直立体位、劳累、紧张时发作。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并发血管迷走性晕厥者比较少见,本文就我科近年来在活动平板运动试验中并发血管迷走性晕厥的11例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原因。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和正常人对直立倾斜试验的反应(摘要)罗杰李俭春张静梅李露言秦丽萍直立倾斜试验对血管迷走性晕厥的诊断提供了较可靠的方法。本试验主要研究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和正常人直立倾斜时的心率、血压变化及对异丙肾上腺素(ISO)的反应,探讨晕厥发生的...  相似文献   

6.
血管迷走性晕厥过去是在排除其他类型晕厥的基础上诊断的,诊断步骤复杂、费时。舌下含化硝酸甘油倾斜试验是诊断血管迷走性晕厥的一项特殊性检查,操作简便,省时。通过对血压、心率及血浆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浓度的测定,以研究舌下含化硝酸甘油倾斜试验中交感神经活性变化,从而对其诱发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机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是指窦性心率在一定时间内周期性改变的现象,HRV分析是一种敏感性高、无创性的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定量检测方法⑴。目前认为,自主神经系统在血管迷走性晕厥中起重要作用。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神经调节功能异常是晕厥的始发因素⑵。本文旨在对血管迷走性晕厥的心率变异性进行分析,以评价心脏自主神经张力的改变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心脏抑制型血管迷走性晕厥倾斜试验阳性重复性。方法 对46例首次倾斜试验阳性并表现为心脏3型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患者在1或3d相同的时间进行重复倾斜试验。结果 39例诱发出晕厥或晕厥前症状,倾余试验阳性,其阳性重复性为84.4%,其中,30例表现为心脏抑制型、6例表现为混合型,3例表现为血管减压型。结论 心脏抑制型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倾斜度试验阳性的类型可以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心脏抑制型血管迷走性晕厥倾斜试验阳性重复性。方法 对 46例首次倾斜试验阳性并表现为心脏抑制型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患者在 1或 3 d相同的时间进行重复倾斜试验。结果 39例诱发出晕厥或晕厥前症状 ,倾斜试验阳性 ,其阳性重复性为 84.4% ,其中 ,30例表现为心脏抑制型 ,6例表现为混合型 ,3例表现为血管减压型。结论 心脏抑制型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倾斜试验阳性的类型可以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0.
直立试验诊断血管迷走性晕厥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韦凡平 《心脏杂志》2002,14(2):180-180
血管迷走性晕厥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种晕厥类型 ,倾斜试验是确诊这种疾病的主要方法 [1 ]。但大多数血管迷走性晕厥发生于直立时 ,我们用直立试验检测了 2 0例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 ,以探讨用这种简单方法替代倾斜试验来诊断血管迷走性晕厥的临床价值。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有反复晕厥史并经临床检查排除了心、脑血管器质性疾病的患者 2 0 (男 11,女 9)例 ,年龄 17~ 5 1岁。晕厥病史 1个月~ 5年 ,症状发生于较长时间站立时 13例 ,卧位或坐位站起后 2例 ,大便后站起时 2例及直立排尿时 3例。1.2 方法 所有患者试验前停用任何药物 3d。试验…  相似文献   

11.
血管迷走性晕厥(VVS)是因自主神经系统功能不良所引起的临床晕厥综合征。常于直立体位或劳累、紧张、闷热环境时发作。由运动负荷试验诱发血管迷走性晕厥少见,我院进行运动负荷试验时遇到2例,现摘1例典型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血管迷走性晕厥83例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总结分析血管迷走性晕厥的临床特点。方法统计分析出院诊断考虑为血管迷走性晕厥的83名住院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83名患者中,63.9%的患者反复发作,73.5%的患者有发作诱因,80.7%的患者有晕厥前兆,77.1%的患者有意识丧失,其中53.1%的人有伴随症状、39.1%的人有晕厥后症状,54.2%的患者发作时间不大于2min。结论血管迷走性晕厥诊断过程中对病史等临床特点的分析非常重要,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青年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的心率变异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迷走性晕厥是诸多晕厥中既特殊又常见的一种类型 ,晕厥发作先有交感神经活性的激活 ,后有迷走神经的过度反应 ,倾斜试验有助于血管迷走性晕厥的确诊。心率变异性常用以评价心脏交感神经与迷走神经的功能。对青年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非发作期的心率变异性研究介绍如下。1.资料与方法 :对照组 15例健康女性 ,年龄 19~ 30 (2 2 6± 6 2 )岁 ,基础倾斜试验和多阶段异丙基肾上腺素倾斜试验均阴性。患者组 12例女性患者 ,年龄2 0~ 30 (2 2 8± 6 6 )岁 ,无心脏病及其它疾病 ,基础倾斜试验均阳性 ,确诊为血管迷走性晕厥。采用美国PI公司…  相似文献   

14.
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机理及治疗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血管迷走性晕厥机制复杂。Bezold-Jarisch反射是最常见的激发机制。交感神经活性变化、5-羟色胺、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和内皮功能异常等在发病中起重要作用。目前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倾斜训练、药物治疗和起搏器治疗。  相似文献   

15.
血管迷走性晕厥是常见的良性晕厥,表现为血压下降及心率减慢。起搏器通过高频起搏增加心率及心输出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及预防晕厥的发生,适用于反复晕厥伴心脏抑制的中老年患者。目前起搏器治疗血管迷走性晕厥在患者筛查、疗效评估及模式选择上存在一定的争议,仍需进一步的研究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16.
补中益气汤加味治疗血管迷走性晕厥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中药治疗血管迷走性晕厥的疗效.方法两组病例均口服美托洛尔,治疗组加服补中益气汤,观察血压心率及晕厥发作情况,治疗前后对比经直立倾斜试验(TTT)结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7%,无不良反应.结论补中益气汤对血管迷走性晕厥的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7.
通过研究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倾中血皮泊性血管活性物质和心率变异性的变化来了解自主神经及血管内皮功能在血管迷走性晕厥发生机制中的作用。方法25例患者,斜试验阳性15例,阴性10例,于倾斜试验前和倾斜不同时间测定血浆内皮素、一氧化氮水平,脂用动态心电图监测心率变异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我们对90例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的心率变异和倾斜试验时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肾素活性(RA)、血管紧张素(Ang)和醛固酮(ADS)等交感神经-体液活性因子进行分析,探讨直立倾斜试验中心率变异和体液因素在血管迷走性晕厥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晕厥包括神经介导性晕厥、直立性低血压晕厥、心源性晕厥、脑源性晕厥及不明原因的晕厥。其中神经介导性晕厥是最常见的晕厥,包括血管迷走性晕厥、情景性晕厥、颈动脉窦晕厥和精神性晕厥。本文阐述了神经介导性晕厥发病机制及其治疗,对神经介导性晕厥有更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20.
下体负压耐力和心血管反应辛谓川1刘立2周永清2(1西安市中心医院心脏内科7100042第四军医大学航空临床教研室)关键词下体负压晕厥血管迷走性晕厥是一种常见病症,其诱因有多种,如:长时间的站立,剧烈的情绪变化和疼痛等。一般认为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机理是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