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对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采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63例患有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掷色子的方法将其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观察组32例患者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给予对照组31例患者氮吡格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结果:在实施治疗之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观察组为(63.01±7.21)分,对照组为(45.67±8.14)分,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结果存在明显差异,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采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的病情,同时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血清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 γ)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急性脑梗死患者1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80人。所有患者在接受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试验组患者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治疗。治疗2周后评价患者治疗效果。并于治疗前后检测患者血清PPAR γ水平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91.25%,对照组仅63.75%,经卡方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血清PPAR γ值分别为(13.04±5.62)pg/ml、(18.72±6.31)pg/ml经,t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显著疗效,并可降低血清PPAR γ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阿司匹林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口服治疗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从我院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之间收治的脑梗死患者中抽取100例,随机分配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硫酸氢氯吡格雷口服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失评测分数。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失评测分数上升程度(15.98±5.5分)与对照组(10.55±3.2分)相比更为明显,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口服治疗脑梗死病症时临床疗效极为理想,有效的、安全的改善了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的状况,值得推广和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4.
白金娟 《中国校医》2020,34(4):310-311
目的探究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50例。2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氯吡格雷治疗,在对照组基础上,观察组采用阿司匹林治疗。对比2组炎性因子水平及凝血功能指标。结果治疗1个月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炎症因子及纤维蛋白原(FIB)较低,凝血酶原时间(14.03±1.27)s及凝血活酶时间(28.39±4.18)s较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有助于降低炎性因子及FIB水平,改善凝血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双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19年8月天津市东丽区东丽医院神经内二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所选患者均依据2018年版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中脑梗死的临床标准进行诊断并经头部磁共振确诊。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硫酸氢氯吡格雷片。观察两组患者在经过治疗后第1周及第3周神经缺损(NI HSS)评分结果。结果治疗前及治疗1周后,两组NI 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周后,观察组NI 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双抗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着重于探讨脑梗死患者运用辛伐他汀和氯吡格雷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80例本院2015年2月~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脑梗死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法分组,因而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辛伐他汀和氯吡格雷联合治疗,比较两组NIHSS评分、颈动脉斑块积分与总有效率.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7.5%,NIHSS评分为(10.27±1.36)分,颈动脉斑块积分为(3.11±0.93)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辛伐他汀和氯吡格雷联合治疗脑梗死效果确切,颈动脉斑块积分与NIHSS评分能够显著降低,临床应用价值极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进展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7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使用阿司匹林100 mg,1次/日;低分子右旋糖酐500 ml,1次/日;胞二磷胆碱0.75 g,1次/日,连用7 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75 mg,1次/日,连用7 d。观察两组患者进展性脑梗死的发生率、梗死灶体积的变化;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的比较。结果 38例中进展性脑梗死观察组5例(13.2%),对照组12例(31.6%),进展性脑卒中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患者脑梗死灶体积对照组分别为(3.08±2.23)cm3和(6.93±3.12)cm3,观察组分别为(3.24±2.02)cm3和(4.18±2.33)cm3,治疗后两组梗死灶体积程度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分别为(14.573±6.33)分、(4.29±5.71)分,对照组分别为(14.465±6.12)分、(8.85±6.37)分,表明两组经治疗后NDS均明显改善,治疗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进展性脑卒中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进行观察研究。方法:随机选择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时间区间我院接收治疗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双盲法将他们分成两个小组,对照组50例接受阿司匹林治疗,研究组50例接受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就两个组别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比较。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6.0%,对照组总有效率78.0%,两组数据比较明显不同(P0.05);研究组血浆hs-CRP(9.3±3.1)mg/L、血小板聚集率(14.1±4.3)%,对照组血浆hs-CRP(13.1±4.2)mg/L、血小板聚集率(32.5±10.1)%,两组数据比较明显不同(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8.0%,两组数据比较明显不同(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应用于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可观,值得临床进行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氯吡格雷与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将经临床与影像学确诊的首次发生急性脑梗死的老年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氯吡格雷组45例(氯吡格雷与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和阿司匹林组45例(阿司匹林与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观察两组发病1周内进展性脑梗死的发生率,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变化[包括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量表(Barthel指数)评分,以及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及随访6个月内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氯吡格雷组1周内进展性脑梗死的发生率为8.89% (4/45),明显低于阿司匹林组的26.67%(12/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氯吡格雷组TC、TG和LDL-C水平明显低于阿司匹林组[(3.55 ±0.46) mmol/L比(4.61±0.54) mmol/L、(2.45±0.24) mmol/L比(3.69±0.32) mmol/L、(1.12±0.14) mmol/L比(2.03±0.21) 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DL-C水平明显高于阿司匹林组[(2.52±0.19) mmol/L比(2.11±0.17) 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氯吡格雷组Barthel指数评分为(84.3±16.4)分,阿司匹林组为(79.8±18.5)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期间及随访6个月内氯吡格雷组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为8.89%(4/45),阿司匹林组为24.44%(11/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氯吡格雷与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能有效降低急性期进展性脑梗死的发生率,可调节血脂,改善患者的生活能力,降低不良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氯吡格雷和替格瑞洛分别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7年9月至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161例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氯吡格雷组(80例)和替格瑞洛组(81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氯吡格雷组采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替格瑞洛组采用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血小板凝聚率、细胞因子与相关炎性蛋白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4 d后,替格瑞洛组的NIHSS评分、血小板凝聚率、MMP-9和Ang-Ⅱ水平低于氯吡格雷组,VEGF水平高于氯吡格雷组(P <0.05)。两组的hs-CRP、 IL-6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氯吡格雷和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的安全性相当,但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的临床疗效优于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  相似文献   

11.
寇幸福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9):5180-5181,5183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进展性脑梗死进展时间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影响.方法 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05年9月~2011年9月在某院神经内科106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溶栓、阿司匹林肠溶片抗血小板聚集对对照组患者的原发病与并发症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上述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钙片(立普妥,大连辉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治疗,口服20 mg/次,1次/日,连用4周,观察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在入院时、进展停止时、发病4周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发病至症状达高峰时间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从入院到神经功能缺损进展停止时,2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NIHSS评分均有明显增高(P<0.05),而对患者进行为期4周的临床治疗后,2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NIHSS评分明显降低,观察组治疗效果略高于对照组,但是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从发病到症状达峰值时间(13.38±1.333)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17.28±1.622) (P> 0.05),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阿托伐他汀对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可明显缩短进展性脑梗死从发病到症状高峰时间,降低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2.
杜茜琳 《现代保健》2012,(22):122-123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在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怠陛脑梗死患者8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0例)单独使用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40例)使用依达拉奉和氯吡格雷联合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和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治疗2周、3周、1个后时观察组神经功能评分分别为(14.24±6.51)分、(12.32±5.12)分和(10.35±6.29)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高于对照组的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有效改善预后,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研究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高龄急性脑梗死疗效分析。方法收集2009年6月—2011年6月期间入住该院的60例高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溶栓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30例,溶栓组给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0.9mg/kg溶栓治疗,24h后经头颅CT检查无出血后口服肠溶阿司匹林100mg,1次/d。正常对照组自入院24h开始口服给予肠溶阿司匹林100mg,1次/d。结果两组患者与治疗前相比,随着时间的延长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明显下降,有统计学差异(P<0.05),溶栓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21d时,溶栓组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可以有效的治疗高龄急性脑梗死,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脑梗死效果。方法将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脑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组,单纯阿司匹林组脑梗死患者采取单纯阿司匹林治疗,联合药物干预组对于就诊脑梗死患者采取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比较两组脑梗死疗效;治疗前后患者血小板聚集率、NHISS评分、Barthel指数;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联合药物干预组疗效达到90%远高于单纯阿司匹林组76%,χ^2=6.933,P<0.05。两组胃肠道不适等不良反应发生率(4%和6%)差异不显著,χ^2=1.032,P>0.05。联合药物干预组血小板聚集率、NHISS评分、Barthel指数均优于单纯阿司匹林组,P<0.05。两组胃肠道不适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脑梗死效果良好,可降低血小板聚集率,改善神经功能和患者生活能力,未增加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盐酸替罗非班对缺血性进展性卒中的疗效。  方法  对300例符合进展性缺血性卒中标准的患者分成常规治疗组和替罗非班治疗组,其中常规治疗组给予强化抗血小板及强化降脂药物(PA2S方案,即普罗布考0.5 g 2/d+硫酸氢氯吡格雷75 mg 1/d+阿司匹林100 mg 1/d+阿托伐他汀40 mg 1/d),替罗非班组在PA2S方案的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治疗后3天、1月及半年分别随访两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比较其组间差异。  结果  常规治疗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3天、治疗1月及治疗半年时NIHSS评分分别为(11.3±4.2)分、(11.5±4.4)分、(8.8±4.1)分、(6.1±4.1)分;替罗非班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3天、治疗1月及治疗半年时NIHSS评分分别为(11.4±3.9)分、(10.8±3.6)分、(7.4±3.2)分、(4.4±3.0)分。在治疗1月及半年时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 < 0.01),替罗非班治疗优于常规治疗。  结论  盐酸替罗非班可改善进展性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与奥扎格雷钠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3月-2012年5月收治急性脑梗死患者1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各8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奥扎格雷钠静脉滴注治疗;联合治疗组;其中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静脉滴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改善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NIHSS)及日常生活能力(BI)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结果对照组和联合治疗组患者临床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80.O%,93.8%;联合治疗组患者临床改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与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BI评分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BI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联合治疗组患者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问比较差异显著(P〈0.05);同时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依达拉奉与奥扎格雷钠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确切,可显著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恢复13常生活能力,且未提高并发症发生风险,具有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姜艳红 《中国校医》2020,34(4):262-264
目的观察进行性脑卒中患者使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某医院收治的进行性脑卒中患者108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4例。对照组使用阿司匹林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则使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药物进行治疗,经过2周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自理能力以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6.30%)高于对照组(83.33%),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4.91±1.01)低于对照组(7.69±1.97),生活自理能力评分(86.52±4.36)高于对照组(74.69±4.83),不良反应发生率(7.41%)低于对照组(25.93%,P<0.05)。结论进行性脑卒中患者在接受氯吡格雷联合治疗后,临床效果显著提高,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降低,日常自理能力提高,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GM1)改善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按照急性脑梗死的常规治疗和康复训练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GM1进行治疗。治疗4周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NIHSS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47%,对照组为68.42%,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NIHSS评分为(12.57±77;3.91)分,对照组为(18.64±4.37)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M1可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提高其临床治疗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用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小板聚集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探讨联合用药的安全性。方法选择6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联合用药组(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和阿司匹林组,予氯吡格雷50mg/d,阿司匹林100mg/d,疗程2周,对两组患者检测治疗前后血小板聚集率及血液流变学检查,观察用药安全性。结果联合用药组治疗后GMP140、全血粘度和血小板聚集率降低,明显优于阿司匹林组(P<0.05)。两组副作用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明显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改善血液流变学的作用,副作用无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