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血栓栓塞是心房颤动最严重的并发症。经皮左心耳封堵术是将心房颤动中形成血栓的主要场所(左心耳)介入性封堵,从而降低心房颤动患者由于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率。射频导管消融术则是将电极导管经血管送至心脏特定部位,释放消融电流使局部心内膜及内膜下部分心肌局限性坏死,从而阻断引起心房颤动的起源点及异常折返回路。现回顾及总结近年来左心耳封堵术及射频导管消融术对心房颤动缺血性卒中预防的研究,从而探讨两种治疗方法在脑卒中预防中的优势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心房颤动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是缺血性卒中独立的危险因素。心房颤动的治疗策略是消除心房颤动和预防脑卒中,包括药物复律、射频消融、口服抗凝药、外科切除或结扎左心耳和经导管左心耳封堵术。近20年来,左心耳封堵术在预防心房颤动相关性脑卒中方面成为有效的治疗手段,现就其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前持续性心房颤动消融的成功率仍不理想,有研究证实左心耳电隔离可以增加持续性心房颤动消融成功率,但消融过程中可能出现膈神经损伤,以及左心耳收缩功能受损,可能增加心房颤动患者左心耳血栓形成、脑卒中风险。左心耳电隔离术可以增加消融成功率,但术后需考虑长期口服抗凝剂或者进行左心耳封堵术或左心耳套扎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导管射频消融联合左心耳封堵术"一站式"治疗房颤患者围手术期的有效护理措施,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方法对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行导管射频消融联合左心耳封堵术的房颤患者70例,在术前给予患者充分心理支持,在术后加强病情监测,同时做好并发症的预防性护理及健康教育工作,患者出院后随访6个月。对护理全过程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70例患者均能顺利完成射频消融联合左心耳封堵术,术后房颤症状得到有效控制,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出院后随访6个月,患者无脑血管意外、死亡及其他相关事件发生。结论射频消融联合左心耳封堵术是一项技术较新、操作较复杂的手术,围手术期护理要求较高,科学护理有助于患者术后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获得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5.
导管消融联合左心耳封堵一站式治疗非瓣膜性房颤(NVAF)具有较多优点,受到广泛关注。该文介绍一站式治疗NVAF的发展历程,一站式治疗NVAF的联合顺序、适应证、导管消融类型及左心耳封堵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导管消融无法完全去除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的卒中风险。而近期左心耳封堵已在预防房颤卒中方面显示出一定的优势。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明确联合左心耳封堵与导管消融治疗高危卒中阵发性房颤患者的可行性。方法本研究共入选了28例卒中风险高危的阵发性房颤患者,其中男性17例,女性11例,年龄(75.9±4.3)岁。房颤病史(5.3±3.9)年。CHA2DS2-VASc评分(5.4±1.5)。所有患者都有卒中史,轻者仅表现为一过性脑缺血发作,重者表现为大面积脑梗死。术前3天内完成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检查,排除左房内血栓。导管消融的术式是环肺静脉线性消融,终点为完成双侧肺静脉的电隔离;随即于左心耳内植入Lefort封堵器。术后45天内口服华法林(或新型口服抗凝药)+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随后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至6个月,之后长期维持口服阿司匹林。于第3、6、12、18、24个月时随访心律状态及卒中再发的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了导管消融+左心耳封堵术。随访(12.9±3.2)个月,有24例患者维持窦性心律。无一例患者再发卒中。仅1例患者出现轻微的心包渗液,未行特殊处理自行吸收。结论对于卒中风险高危的房颤患者,同时行导管消融及左心耳封堵是可行的,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一站式"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17例心房纤颤患者通过射频消融联合左心耳封堵"一站式"手术治疗后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后出现肺部感染2例(11.76%),一过性交界性逸搏心律2例(11.76%),食管瘘1例(5.89%),术后3个月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复查发现,封堵器表面血栓形成1例(5.89%),术后6个月随访无卒中、出血及死亡患者,1例患者心房颤动复发,继续抗凝治疗,其他患者均改为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单联抗栓治疗。结论对于卒中高危且有抗凝禁忌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联合左心耳封堵"一站式"手术是可行的、安全的、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心房颤动(房颤)是严重危害人群健康的最大心血管"流行病"之一。房颤的患病率及发病率均随年龄增长逐步增加。房颤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其病死率、致残率以及住院天数均显著升高。不同类型的房颤脑卒中的风险相似。房颤管理的重点和核心是预防脑卒中,改善患者预后。左心耳因其特殊形态及结构是房颤血栓形成最主要的部位,同时也是房颤发生和维持的关键区域之一。采用消融技术(射频和冷冻球囊消融)消除引发房颤的触发器和/或改变心律失常的基质以终止房颤,同时联合较新的左心耳封堵技术彻底去除血栓根源,预防脑栓塞成为目前心血管临床研究的热点和重点。近年新的指南与共识均将消融和左心耳封堵列为房颤治疗的重要措施。本文综述了消融技术联合左心耳封堵防治房颤栓塞临床研究有关进展,供临床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9.
目的:在经导管左心耳封堵术中,分别使用新型"钢珠法"和传统"鞘管法"测量左心耳尺寸,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宁波市第一医院心律失常诊疗中心成功完成经导管左心耳封堵术的心房颤动(房颤)患者74例。其中,男50例、女24例,中位年龄70(47~87)岁。传统"鞘管法"分别使用...  相似文献   

10.
李慧慧  易甫 《心脏杂志》2023,(3):359-363
卒中预防作为心房颤动治疗的三驾马车之一,始终处在临床研究和实践的焦点。对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约90%血栓来源于左心耳,经导管左心耳封堵术这一非药物血栓预防手段便应运而生。然而正如抗凝药物易引发出血等不良反应,左心耳封堵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便是器械周围的残余分流,目前尚未真正了解到这一并发症的临床危害,但有必要对存在残余分流的患者给予针对性的随访和管理保驾。本文对左心耳封堵术后新发残余分流的相关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描述我国心房颤动(房颤)介入治疗的现况并对医疗质量开展分析。方法在全国7大区域中分别选取1~3家区域医学中心,按比例随机抽取各中心2017年全年行房颤介入治疗(导管消融术及左心耳封堵术)的住院病历,收集CHA2DS2-VASc评分记录、导管消融术后抗凝、是否符合左心耳封堵术适应证等情况,并分析当次住院期间介入治疗相关并发症和严重并发症。结果 17家中心2017年共行房颤导管消融术10 800例、左心耳封堵术447例。10/17中心房颤导管消融手术量<500例,7/17中心左心耳封堵手术量<20例。共抽取行导管消融术和左心耳封堵术病历1 347和160份。15.8%(238/1 505)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病历中记录了CHA2DS2-VASc评分。房颤导管消融术后抗凝率为98.6%(1 328/1 347),16/17的中心抗凝率高于90%;导管消融术的并发症和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0.9%(12/1 347)和0.4%(5/1 347);导管消融手术量<500例的中心并发症以及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与手术量≥500例的中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5%(2/413)比1.1%...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X线引导下左心耳封堵联合导管消融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纳入2017年3月—2022年4月在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住院并接受导管消融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分为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联合X线组(TEE组,73例)和单用X线组(DSA组,73例)。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围手术期与随访期资料,评估单用X线指导左心耳封堵联合导管消融术的有效性、安全性以及经济效益。结果:两组患者均成功完成导管消融和左心耳封堵。DSA组少量心包积液事件发生率(20.5%vs 8.2%)、住院时间[(10.5±2.7)d vs (9.3±2.6)d]和住院花费[(156 517.7±13 271.2)元vs (146 028.1±12 481.1)元]均显著低于TEE组(均P<0.05)。两组随访期间终点事件发生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左心耳封堵联合导管消融,X线单独引导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不劣于X线联合经食管超声心动图,且在减少住院花费和住院时间上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心房颤动患者发生卒中的血栓来源,一是左心耳,二是动脉性疾病,如主动脉弓、颈动脉或颅内动脉疾病等。而大部分心房颤动卒中均与左房血栓有关,90%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颅内血栓来源于左心耳。目前,左心耳封堵术是预防左心耳血栓形成及脱落栓塞的重要治疗手段,因此认识左心耳结构及功能、左心耳与心房颤动卒中的关系、左心耳封堵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至关重要。本文将对左心耳相关问题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4.
提高持续性心房颤动的介入治疗成功率是亟待解决的难题。近年发现, 左心耳不只是心腔内血栓形成的常见部位, 更参与了心房颤动的触发与维持, 因此对左心耳实施电隔离成为持续性心房颤动治疗的新策略之一。本文将从左心耳参与心房颤动的理论基础、左心耳电隔离术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左心耳电隔离联合左心耳封堵术以及术后抗凝策略等方面展开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心房颤动合并左心耳血栓行左心耳封堵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连续入选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周浦医院11例经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TA)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确诊左心耳血栓,抗凝方案治疗,但不能耐受长期抗凝及抗凝无效时,行左心耳封堵治疗的心房颤动患者纳入研究。结果 心房颤动患者包括阵发性、持续性和长程持续性心房颤动,平均年龄为78岁(57~93岁), CHA2DS2-VASc评分平均值为6.2(4~8)分,HAS-BLED评分平均值为3.6(2~6)分。左心耳血栓2型(近端至中端)和3型(远端)分别有2例和9例。3例患者抗凝治疗左心耳血栓消失后行左心耳封堵术,8例患者左心耳血栓存在情况下行左心耳封堵术(1例为2型血栓,7例为3型血栓)。2例患者左心耳血栓消失病例采用Watchman封堵器,其他患者均用LAmbre封堵器完成左心耳封堵术。1例患者左心耳LAmbre封堵术后住院期间发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出院后随诊未再发生;其他病例未发生任何明显的围术期不良事件。术后8~12周TEE复查,3例发生左心耳器械相关血栓,继续抗血小板药物联合华法林或非维生素K口服抗凝药(NOACs)抗凝方案。中位随访时间为6(6,13)个月,随访期间未发生心血管和全因死亡、重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心力衰竭恶化和重大出血事件。结论 对于心房颤动合并左心耳血栓患者首选华法林或NOACs抗凝方案,抗凝无效或不能耐受、适宜左心耳封堵术的左心耳血栓患者,可选择左心耳封堵术作为替代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6.
最近研究显示左心耳不仅是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相关血栓形成最常见的部位,且参与房颤的触发与维持机制。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肺静脉隔离基础上附加左心耳电隔离(LAAI)可显著降低房颤复发风险。LAAI方法有射频或冷冻消融LAAI、左心耳切除、左心耳结扎。LAAI对左心耳内血栓形成的影响尚不明确,LAAI后卒中预防策略可于术后6个月行经食管超声检查后评估,初步研究表明LAAI联合左心耳封堵不仅降低房颤复发风险也降低血栓栓塞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7.
患者女性,75岁。诊断持续性心房颤动,高血压病2级,心脏扩大,心功能Ⅱ级,冠心病,腔隙性脑梗死。具有左心耳封堵的适应证。在食管超声及X线下尝试使用直径33mm,Watchman封堵器封闭左心耳,因左心耳形态呈双叶状,心耳主干长度不足以锚定封堵器,致封堵失败,后改为30,24mm的封堵器封闭仍未成功。出院3周后行环肺静脉消融心房颤动,术后转为窦性心律。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左心耳封堵治疗心房颤动患者进行综合护理的效果。方法 6例心房颤动患者进行左心耳封堵术,治疗过程均给予术前、术中、术后护理、出院指导及随访等综合护理措施干预。结果经过综合护理措施干预后,所有患者均成功行左心耳封堵术,术后恢复良好,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对左心耳封堵患者进行综合护理,护理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单中心导管射频消融治疗老年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经验。方法入选2018年1月~2019年9月于本中心导管射频消融治疗老年房颤患者122例,完善相关检查。术中针对不同心律失常采取对应消融策略。结果 122例患者合并疾病(2.4±1.1)种,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821±235)μg/L,左心房前后径(40.2±5.3)mm,左心耳血流速度(0.40±0.18)m/s。CHA_2DS_2-VASc评分(2.1±1.2)分,HAS-BLED评分(1.1±0.8)分。86例需抗凝治疗患者中34.9%正确使用抗凝药物。16.4%患者存在左心房纤维化。术中房颤外心律失常发生率19.7%,均采取对应的消融策略取得成功。采用导管射频消融联合经皮左心耳封堵"一站式"手术11例(9.0%)。术后1年随访单次导管射频消融术成功率为83.6%,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老年房颤患者合并疾病多,左心房纤维化比例高,导管消融治疗需要个体化策略,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左心耳封堵术是降低心房颤动患者血栓栓塞风险的有效替代治疗方法。虽然左心耳封堵术经过多年临床应用已较为成熟,但仍有封堵器栓塞、器械相关血栓形成及血栓栓塞等不良事件发生。该文介绍了近年来有关左心耳封堵术后血栓及栓塞事件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