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针刺治疗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低频rTMS治疗,每周治疗6次,共治疗3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九孔柱时间、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FMA总分、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均升高,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九孔柱时间均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7.1%与85.7%,P<0.01)。结论:低频rTMS刺激联合针刺能有效改善脑梗死后上肢FMA、九孔柱时间、Barthel评分,且改善作用优于单纯低频rTMS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电针对脑卒中偏瘫恢复期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生长因子(NGF)的影响。方法 纳入脑卒中偏瘫恢复期患者100例,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电针治疗,观察组采用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电针治疗。比较两组细胞因子含量表达、大脑血流速度、上肢痉挛程度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治疗前血清BDNF、NGF表达,大脑前动脉、中动脉、后动脉血流速度,改良版Ashworth量表(MAS)评分,FMA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细胞因子含量表达、大脑血流速度、上肢痉挛程度评分、FMA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M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电针能够改善脑卒中偏瘫恢复期患者血清BDNF、NGF表达,达到增加大脑血流速度,缓解上肢痉挛,改善上肢运动功能和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结合言语语言训练对脑卒中恢复期非流畅性失语症患者语言功能及语言交流能力康复的影响。方法入选符合入组标准的脑卒中恢复期非流畅性失语症患者30例,随机分入rTMS刺激组及伪刺激对照组,两组在言语语言训练基础上,分别予低频rTMS刺激及rTMS伪刺激2 w。治疗前、治疗2 w及治疗后30 d采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标准汉语失语症检查量表(CRRCAE)总分及听理解、复述、说、朗读、阅读语言功能亚项进行语言功能评估,采用功能独立性量表(FIM)交流亚项(理解及表达)进行语言交流能力评估。结果 rTMS刺激组治疗2 w及治疗后30 d CRRCAE总分及各亚项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30 d CRRCAE总分及复述、说、朗读评分均显著高于伪刺激对照组(P<0.05)。伪刺激对照组治疗2 w及治疗后30 d CRRCAE总分及听理解、阅读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rTMS刺激组治疗2 w及治疗后30 d FIM理解及表达亚项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30 dFIM理解及表达亚项评分均显著高于伪刺激对照组(P<0.05)。伪刺激对照组治疗2 w及治疗后30 dFIM理解亚项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30 dFIM表达亚项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低频rTMS结合言语语言训练可改善脑卒中恢复期非流畅性失语症患者的语言功能及语言交流能力,且在语言功能的复述、说、朗读亚项及语言交流能力的长期效果可能优于常规言语语言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高频(10 Hz)、低频(1 Hz)以及θ短阵快速脉冲模式(theta burst stimulation,TBS)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对急性期缺血性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72例急性缺血性卒中偏瘫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组,分别给予低频(18例)、高频(18例)、TBS(18例)rTMS或假刺激(对照组,18例),每天1次,连续治疗2周.所有入组患者在rTMS治疗前(第1 次治疗之前当天)和治疗后(最后1次治疗之后当天)应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 Assessment,FMA)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进行神经功能评价.结果 4组患者治疗后FMA和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出现显著改善(P均<0.05).高频组、低频组以及TBS组rTMS治疗后FMA和NIHSS评分均较对照组出现显著改善(P均<0.05),各治疗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高频、低频和TBS rTMS均能改善急性缺血性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各治疗模式间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透穴针刺联合Bobath技术治疗脑卒中后偏瘫肢体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8例卒中后偏瘫肢体痉挛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4例。两组均予内科基础及对症处理,对照组予Bobath技术疗法,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予透穴针刺,以4周为1个疗程,两组均治疗3个疗程。使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神经缺损功能、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评估肢体痉挛状况、简化Fugl-Meyer量表(FMA)量表评估肢体运动功能、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评估日常生活能力,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4周、8周、12周NIHSS评分降低(P 0.05),上肢、下肢MAS及FMA评分均降低(P 0.05),MBI评分降低(P 0.05);与同时间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4周、8周、12周NIHSS评分较低(P0.01),上肢、下肢MAS及FMA评分均较低(P 0.05),MBI评分较低(P 0.05)。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透穴针刺联合Bobath技术可显著改善脑卒中病人偏瘫肢体的痉挛状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物理疗法为主的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患者的疗效。方法:我院收治的98例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患者被随机均分为药物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在药物治疗组基础上接受物理疗法),两组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改良Ashworth量表(MAS)分级、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S)评分。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上下肢FMA评分、ADLS评分均显著升高(P均0.01);联合治疗组治疗后MAS I级(16.33%比34.69%)、I~+级(26.53%比48.98%)比例显著升高,MAS II级比例(42.86%比14.29%)显著降低(P0.05或0.01);药物治疗组治疗后MAS分级情况无显著改变(P均0.05)。与药物治疗组比较,联合治疗组治疗后上肢FMA评分[(16.79±4.52)分比(20.58±4.44)分]、下肢FMA评分[(19.77±5.06)分比(24.62±6.47)分]、ADLS评分[(49.16±11.20)分比(58.82±11.48)分]均显著升高(P均=0.001)。结论:以物理疗法为主的综合康复治疗能显著改善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第三代功能电刺激(FES)联合任务导向训练对卒中后上肢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选择病程3~12个月的初发卒中患者40例,按病例单双号分为FES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传统的康复训练,1次/d,30 min/次,5 d/周,共12周。FES组另给予12周的FES治疗,1次/d,15 min/次,5 d/周;根据上肢功能状况给予患者被动电刺激、触发反馈电刺激、助力反馈电刺激结合任务导向训练(杯子训练)的作业治疗。疗效评定采用改良的Ashworth量表(MAS)、Brunnstrom分级量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上肢部分,FMA)及腕关节背伸的主动关节活动度(WEAROM)测评。结果 (1)治疗前FES组与对照组各项观察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治疗后两组MAS和Brunnstrom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FES组与对照组比较,MAS和Brunnstrom量表的治疗前-后评分差值[分别为(0.7±0.3)、(0.8±0.4)分和(0.6±0.2)、(0.7±0.4)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两组FMA评分和WE-AROM均较治疗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ES组FMA评分的治疗前-后差值为(8.3±4.0)分,高于对照组的(4.3±2.5)分;FES组WEAROM的治疗前-后差值为(21±10)度,高于对照组的(14±6)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的康复训练相比,结合了FES治疗的康复训练对于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改善及腕关节背伸的关节活动度提高效果更明显。但对上肢痉挛改善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持续康复运动联合低频电刺激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下肢功能障碍患者的疗效以及对患者下肢肌力与神经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94例缺血性脑卒中后下肢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均分为电刺激组与联合治疗组,两组均给予低频电刺激治疗,联合治疗组同时给予持续康复运动治疗,治疗三个月后评估两组临床疗效,评估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下肢肌力及神经运动功能。结果: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电刺激组(87.23%比68.09%,P=0.026);与电刺激组比较,联合治疗组患者下肢肌力评分[(1.96±0.45)分比(1.43±0.41)分]显著下降,傅格-梅尔氏运动量表(FMMS)[(24.54±3.76)分比(29.98±3.82)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的Barthel指数(BI)[(69.02±6.29)分比(79.46±6.35)分]、博格平衡量表(BBS)[(44.56±5.71)分比(52.14±5.79)分]、Holden步行功能评分[(3.92±0.46)分比(4.61±0.49)分]、Tinetti步态测量表评分[(6.57±1.13)分比(8.06±1.24)分]均显著增加(P均=0.001)。结论:持续康复运动联合低频电刺激能显著增强缺血性脑卒中后下肢功能障碍患者的下肢肌力,改善其神经运动功能,提高其生活能力,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LF-rTMS)健侧大脑半球初级运动皮质区(M1)对老年缺血性脑卒中偏瘫病人上肢运动功能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6月172例老年缺血性脑卒中偏瘫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86例。对照组采取假刺激治疗,观察组采取LF-rTMS刺激健侧大脑半球M1区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侧双侧半球运动诱发电位(MEPs)波幅、患侧上肢握力、患侧上肢简易Fugl-Meyer运动功能(FMA)评分、患侧上肢运动功能评估量表(MAS)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MBI)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侧MEPs波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5 d后、治疗10 d后,观察组患侧MEPs波幅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握力、FMA评分、MAS评分、M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 d后、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患侧上肢握力、FMA评分、MAS评分、M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缺血性脑卒中偏瘫病人采取LF-rTMS刺激健侧大脑半球M1区,可提高患侧上肢握力,促进上肢运动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椭圆机联合功能性电刺激(FES)康复训练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步态的影响.方法:于我院治疗的12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被随机均分为常规组(接受常规FES康复训练)与椭圆机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加用椭圆机康复训练),两组均训练3个月.比较两组训练前后下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Berg平衡量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熄风通络颗粒联合经皮穴位电刺激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永年县第一医院2014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1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熄风通络颗粒组40例和联合组3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熄风通络颗粒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熄风通络颗粒治疗,联合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熄风通络颗粒联合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均连续治疗2周。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运动诱发电位(MEP)的潜伏期、波幅。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FMA评分、MBI评分及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熄风通络颗粒组和联合组患者FMA评分和MBI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患者FMA评分和MBI评分高于熄风通络颗粒组(P0.05)。治疗前3组患者MEP潜伏期、波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熄风通络颗粒组与联合组患者MEP潜伏期短于对照组,MEP波幅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熄风通络颗粒联合经皮穴位电刺激能有效改善患者肢体功能和神经功能,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益气复元合剂配合超早期MOTOmed康复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病人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9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住院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益气复元合剂及超早期MOTOmed下肢功能训练。采用简易Fugl-Meyer评定法(FMA)、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Ashwarth量表(MAS)评定治疗前后下肢功能、神经系统功能、肌张力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病人FMA、NIHSS、M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病人FMA得分均有提高,MAS及NIHSS评分均减低,同组病人治疗前后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FMA、NIHSS、MAS评分比较及神经功能恢复改善更明显,两组治疗后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早期MOTOmed康复功能训练配合益气复元合剂有助于改善病人下肢功能,提高病人的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运用经颅磁诱发拇指对掌肌的运动电位观察针刺联合运动疗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所致偏瘫的早期康复疗效。方法 收集我院40例缺血性脑卒中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运动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刺治疗,两组均治疗3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评估运动诱发电位(MEP)、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改良日常生活自我照顾能力量表(MBI)评分和徒手肌力(MMT)差异。结果 两组治疗后诱发出MEP波较治疗前改善,中枢传导延长时间缩短;两组治疗后肌力、FMA、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0.0%与60.0%,P<0.05)。结论 缺血性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可有效改善病人肌力,提高运动功能和自我照顾能力,与改善损伤大脑功能和神经传导通路密切相关;早期运用针刺疗法联合运动疗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A型肉毒毒素局部多点注射结合下肢康复机器人对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患者步行能力的疗效。方法将40例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依就诊顺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给予下肢痉挛肌群A型肉毒毒素局部多点注射加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给予下肢康复机器人综合训练。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4 w对两组进行改良Ashworth评级(MAS)、经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10 m最快步行速度(MWS)、Berg平衡量表(BBS)、肌表面肌电积分值(IEMG)、生理消耗指数(PCI)评分。结果治疗后4 w,两组MAS、FMA、10 m MWS、BBS、IEMG、PCI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结论 A型肉毒毒素局部多点注射结合下肢康复机器人综合训练可改善卒中后下肢痉挛患者的步行能力,可作为一种康复治疗手段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5.
《内科》2021,(5)
目的分析虚拟情景互动训练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虚拟情景互动训练,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训练的基础上给予低频rTMS干预,干预6周。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6周后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上肢运动功能。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M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周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显著降低,FMA评分均显著升高;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FM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虚拟情景互动训练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可有效减轻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增强上肢运动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BTX-A)联合康复训练在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治疗中的应用与疗效。方法将40例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BTX-A局部多点注射结合康复训练,对照组仅行BTX-A局部多点注射。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1个月、2个月采用改良的Ashworth痉挛分级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简化Fugl-Meyer(Fugl-Meyer assessment,FMA)运动功能评定、步行能力(采用10 m步行时间及6 min内步行距离测定)进行疗效评估。结果肌张力变化: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1周、1个月、2个月后与治疗前比较痉挛评分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的痉挛评分改善幅度较显著(P<0.05)。肢体功能与步行能力: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2个月后与治疗前比较运动功能、步行能力均有显著提高,组内与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肌肉注射BTX-A联合康复训练能更明显地改善脑卒中后下肢痉挛状态,改善步态、提高行走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温针灸联合中药熏洗对脑卒中肌张力增高病人肌张力水平、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NS)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6月于河南省省立医院接受治疗的100例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所有病人均给予康复训练,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应用温针灸治疗,观察组采用温针灸联合中药熏洗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肌张力水平、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分、生存质量测定量表(QOL)评分、FMA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CNS评分。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MAS评分、CNS评分均降低(P<0.05),QOL评分、FMA运动功能评分、MBI评分及ADL评分均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升高(P<0.05),MAS评分、CNS评分降低(P<0.05),QOL评分、FMA上肢及下肢运动功能评分、MBI评分及ADL评分均升高(P<0.05)。结论采用温针灸联合中药熏洗可降低脑卒中肌张力增高病人MAS评分,改善肌张力过高症状,降低CNS评分,改善神经缺损情况,升高FMA评分,提高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利用弥散张量成像(DTI)观察头针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改善卒中偏瘫病人皮质脊髓束(CSL)微结构完整性的效果。方法 30例病人随机分为头针组(A组)、低频rTMS组(B组)、头针联合低频rTMS组(C组)。治疗2周后,观察患侧内囊后肢前部CSL的部分各向异性(FA)及临床疗效。结果进行2周治疗后,所有病人病灶侧CSL的FA值及FMA、MBI值均有所提高,但头针联合低频rTMS治疗组的FA值和FMA、MBI值提高更明显。结论头针联合低频rTMS更好地改善卒中偏瘫病人皮质脊髓束微结构的完整性,同时对病人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改善更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强制性运动疗法(CIMT)联合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对老年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痉挛程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老年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患者150例,随机分为CIMT组、tDCS组和联合组各50例,分别予以CIMT训练、tDCS治疗、CIMT训练联合tDCS治疗。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手臂动作调查量表(ARAT)和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估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痉挛程度,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改良Barthel指数(MBI)量表评估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并行血清环磷酸腺苷(cAMP)、环磷酸鸟苷(cGMP)的测定,比较3组治疗前和治疗4 w后各项指标差异。结果 治疗后,3组FMA-UE、ARAT评分相比治疗前显著升高,MAS评级相比治疗前显著改善,且联合组FMA-UE、ARAT评分和MAS评级显著优于CIMT组和tDCS组(均P<0.05)。治疗后,3组NHISS评分相比治疗前显著降低,MBI评分相比治疗前显著增高,且联合组NHISS、MBI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3...  相似文献   

20.
针刺配合康复训练缓解中风偏瘫痉挛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康复训练缓解偏瘫痉挛的疗效。方法:60例偏瘫痉挛患者被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治疗配合康复训练,对照组单纯采用康复训练。治疗前后用Ashworth痉挛量表、Fug1-Meyer运动功能评测表(简称FMA)和Carr-shepherd运动评分法(简称MAS)分别评定患肢肌张力、运动功能及身体综合运动能力变化。结果:治疗前、后上、下肢肌张力,FMA及MAS积分变化,于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或P<0.05)。结论: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是缓解偏瘫痉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