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424例高血压患者,按照心脏彩色超声检查结果,将受试者分为左室肥厚组及左室正常组。全部受试者均接受24h长程心电图记录,计算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结果:与左室正常组比较,左室肥厚组TO增大,TS减小(P<0.01)。左室肥厚组异常TO及TS发生率较左室正常组高(P<0.01)。结论:高血压伴左室肥厚患者的HRT明显减弱,提示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时,自主神经功能受损加重。  相似文献   

2.
424例高血压患者,按照心脏彩色超声检查结果,将受试者分为左室肥厚组及左室正常组。全部受试者均接受24h长程心电图记录,计算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结果:与左室正常组比较,左室肥厚组TO增大,TS减小(P〈0.01)。左室肥厚组异常TO及TS发生率较左室正常组高(P〈0.01)。结论:高血压伴左室肥厚患者的HRT明显减弱,提示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时,自主神经功能受损加重。  相似文献   

3.
老年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的室性心律失常与心肌缺血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了解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的室性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的特点及两者的关系。方法  90例老年 (≥ 6 0岁 )高血压患者经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质量指数 (LVMI) ,分为左室肥厚 (A组 )和非左室肥厚 (B组 )。经2 4h动态心电图测定 2 4h室性早搏总数 (VPCs)、Lown’s分级、ST段压低程度、持续时间及 2 4h发作次数。结果 A组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增加 (P <0 .0 5 ) ,室性早搏 :75 %比 5 4% ,Lown’s 3~ 4级 :2 6 %比 4%。A组发作性ST段压低的发生率高 ,缺血持续时间长 (5 0 %比 15 % ,P <0 .0 5 )。所有缺血发作均为无症状性。室性心律失常与心肌缺血的昼夜节律变化基本相同。结论 无冠心病临床证据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的室性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的发生率增加 ,两者的昼夜节律变化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LVH)及其心功能状态和冠脉病变特点的关系。方法对32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LVH患者的多普勒超声及冠脉造影资料作回顾分析,并与同期冠心病和健康者作比较。LVH分为不对称性室间隔增厚(ASH),对称性肥厚(CH)和扩张性肥厚(DH)。结果(1)LVH不同类型之间在病程及严重程度上无固定演变规律;(2)不同类型的LVH均有不同程度的左室舒张功能不全(与正常对照组对比P<0.01),DH型同时伴有左室收缩功能不全(EF=0.41±0.08,P<0.01);(3)ASH型和CH型LVH患者的冠脉病变中单支病变分别占83.3%、71.4%(P<0.01);DH型LVH患者以多支病变为主,占58%。结论(1)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左心室离心性肥厚不是由向心性肥厚转化而来;(2)高血压合并LVH均有不同程度的左室舒张功能不全,DH型同时伴有收缩功能不全;(3)高血压冠心病合并ASH型和CH型LVH者冠脉病变以单支病变为主,DH型者多支病变较多。  相似文献   

5.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老年高血压左室肥厚(LVH)与24小时动态血压参数及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血浆肾素活性(PRA)的关系。方法本文观察了31例老年高血压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参数、血浆AngⅡ浓度、血浆肾素活性及超声心动囤左室重量指数(LVMI)。结果发现高血压患者中左室肥厚占76.42%;左室重量指数与24小时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及夜间血压下降率呈相关关系,而与血AngⅡ浓度、PRA无明显相关。结论提示血压昼夜节律减弱,夜间血压持续升高对LVH的发生展起重要作用,而循环AngⅡ对LVH的发生可能不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老年高血压伴左室肥厚对左心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伴左室肥厚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应用核素心血池扫描的方法 ,对老年高血压伴左室肥厚和无左室肥厚的患者 ,进行了左室射血分数 (LVEF)、左室高峰射血率 (PER)、左室高峰充盈率(PFR)、1/ 3充盈分数 (1/ 3FF)及相角程 (PA)的测定 ,并进行比较。结果 :伴左室肥厚的患者PFR、1/ 3FF明显低于无左室肥厚的患者 ,PA明显高于无左室肥厚的患者。结论 :老年高血压伴左室肥厚对心功能的影响 ,主要表现为对舒张功能的影响 ;左室肥厚导致的心室肌纤维化、顺应性下降和运动协调性异常 ,是影响舒张功能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高血压左室肥厚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血压(EH)左室肥厚(LVH)是指由于高血压导致左室重量增加,包括心肌细胞肥大、结缔组织增生、细胞体积增大而细胞数目无变化。LVH可发生一系列的细胞生化、超微结构、心肌能量代谢、舒张功能及供血变化,最后导致心功能恶化。LVH一方面是心脏的适应性肥厚,是一种代偿机制;另一方面它又是心血管事件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随着高血压LVH进展,冠状动脉储备功能减低,心肌缺血、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猝死等事件明显上升。1左室肥厚诊断标准1.1X线检查胸部平片测量心胸比例,正常应小于0.5,若大于0.5则提示心脏扩大,再从心影外形看是否左室扩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与心律失常关系。方法60岁以上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63例,平均年龄77.67±5.67岁,其中男性49例,女性14例,排除其他继发性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疾病,分别测量身高、体重、血脂、血糖、肝肾功能、心脏彩超、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计算BMI、左室重量(LVM)、左室重量指数(LVMI),根据结果分为左室肥厚组(LVH)及非左室肥厚组(non-LVH),分析其心律失常情况。63例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检出左室肥厚患者20例,占31.75%;非左室肥厚患者43例,占68.25%。结果左室肥厚组与非左室肥厚组在年龄、血脂水平、BMI、房性心律失常的检出率等各项指标上无统计学意义。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Lown3-6级)的发生率与非左室肥厚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左室肥厚可能是引起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左室肥厚(LVH)是高血压最常见的亚临床靶器官损害之一,是高血压患者心血管不良预后的重要标志,及早发现并逆转LVH 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该文介绍高血压LVH的流行病学、机制,以及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合并左室肥厚患者窦性心率震荡(HRT)的变化。方法:97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人选,进行心脏彩超检查后分为非左室肥厚组(非LVH组.44例)及左室肥厚组(LVH组,53例),两组均接受24h动态心电图(DCG)记录,计算HRT的指标震荡初始(TO)、震荡斜率(TS)。并分析其与左室重量指数(LVMI)之间的关系。结果:与非心室肥厚组比较,左室肥厚组患者TO显著升高[(-L04±1.38)ms:(O.74±1.66)ms,P〈0.01],TS显著降低[(12.20±10.64)ms/RRI:(6.73±6.68)ms/RRI,P〈0.05],同时发现TO与LVMI呈正相关(r=0.26,P〈0.05),TS与LVMI呈负相关(r=O.44,P〈0.05)。结论:高血压病合并左室肥厚患者窦性心率震荡减弱或消失,且这种改变与左室重量指数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氯沙坦逆转老年高血压左室肥厚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氯沙坦逆转老年高血压左室肥厚的疗效。方法:40例老年高血压患口服氯沙坦50mg,1次/日,共6个月。治疗前、后分别行多普勒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治疗后患血压明显下降(P<0.01),左室末期室间隔厚度、舒张期左室后壁厚度、左室心肌重量指数均显下降(P<0.05)。结论:氯沙坦不但能平稳降压,而且能有效地逆转老年高血压左室肥厚。  相似文献   

12.
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的动态心电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 30例经超声心动图证实为左室肥厚的高血压患者行动态心电图检查 ,分析其心电变化。1 对象与方法  30例患者均经动态心电图检查 ,符合左室肥厚标准 (A组 ) ,其中男 2 2例 ,女 8例 ,年龄 2 6~ 70 (平均 48± 6 )岁 ,平均收缩压 15 6± 16 mm Hg,平均舒张压 10 2± 8mm Hg,平均病程 6 .2± 2 .8年 ;30例同期检查无左室肥厚的高血压病患者为对照组 (B组 ) ,男 2 0例 ,女 10例 ,年龄 2 9~ 70 (平均 41± 5 )岁 ,平均收缩压 148± 18mm Hg,平均舒张压 10 1± 9mm Hg,平均病程 5 .2± 3.8年。   HOL TER记录采用双通道固态记录仪 ,以…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左心室以及冠状动脉病变。方法选择曾在海安县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12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在这120例患者中,有60例伴有左心室肥厚,将其作为观察组,另外60例患者未伴左心室肥厚,将其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均行心脏超声检查以及冠状动脉检查,并且对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完成检查之后,比较两组患者左心室扩张、冠状动脉高度狭窄与冠状动脉完全闭塞以及左心室体积增大所出现的患者人数,观察组中患者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若其伴左心室肥厚,则患者左心室重构率以及冠状动脉病变率均比较高,在临床上应加强注意。  相似文献   

14.
VentricularArrhythmiasinHypertensiveLeftVentricularHypertrophyXiangXinsheng;LuoHede(1.HangzhouSanatorium,PLA,2.No.98Hospital,PLA,Huzhou)高血压性左室肥厚不仅是心肌对抗压力负荷的生理性代偿过程,更是心脏受累的病理表现。高血压性左室肥厚使急性心肌梗塞、充血性,卜力衰竭、辞亚和其他心血管病发作的危险性增加了6~8倍,已被证明是心血管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升高的强烈的危险因子[1,2]。近年来的研究显示高血压性左室肥厚患者的室性心律失常,尤其是Lown’sⅢ级以上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显著地高于无左室肥厚老…  相似文献   

15.
老年高血压左室肥厚与舒张功能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左室肥厚(LVH)与舒张功能的关系。方法60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经二维超声检查分为LVH组及无LVH组,并设对照组(无高血压者)。用脉冲式多普勒分别测定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充盈峰值(PVE)、舒张晚期充盈峰值(PVA)及PVA/PVE以评价左室舒张功能。全部数据用x±s表示,组间差异用t检验,指标间相关关系用直线相关求出并进行相关系数显著性检验。P<0.05为判断差异有显著性的标准。结果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左室心肌重量指数(LVMI)增加、左房增大、左室舒张功能受损。且LVMI增加与左室舒张功能受损有关。结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受损先于收缩功能受损。而且,左室舒张功能受损并非LVH所致,但LVH可加重左室舒张功能受损。左房(LA)增大是左室舒张功能受损的代偿结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老年肥厚型心肌病与老年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老年肥厚型心肌病患者(35例)与老年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35例)的症状和体征及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的差异.结果 老年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均无高血压史.两组年龄、性别、脑血管病史及肥厚型心肌病家族史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老年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中,晕厥者5例(14.3%),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中,无晕厥者,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中无心脏杂音者9例(25.7%),明显少于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23例(65.7%),P<0.05].心电图示:老年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中,有异常Q波者10例(28.6%),较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的1例(2.9%)多(P<0.05).老年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中心房颤动(房颤)及ST-T改变者分别为11例(31.4%)及34例(97.1%),明显多于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的3例(8.6%)及26例(74.3%),均为P<0.05.超声心动图示:老年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左室后壁厚度为(9.5±1.1)mm,明显薄于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的(12.6±1.0)mm(P<0.01),左房内径老年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为(41.6±6.3)mm,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为(38.6±5.5)mm,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二尖瓣血流频谱E/A<1者15例(42.9%),明显少于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的32例(91.4%),P<0.05.老年肥厚型心肌病患者有主动脉瓣钙化者7例(20.0%),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20例(57.1%),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室间隔厚度、左室内径与射血分数2组相似(均为P>0.05).结论 老年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临床表现有晕厥者多,心脏有明显的杂音,心电图有异常Q波及房颤者较多,超声心动图显示左室不对称性肥厚多;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左室肥厚多为对称性,合并主动脉瓣钙化者多.  相似文献   

17.
18.
高血压左室肥厚与逆转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大量流行病学研究证明,左室肥厚(LVH)是高血压主要的并发症,它并不是有益的代偿机制,而是增加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与死亡率的独立危险因素。晚近,临床试验证实,一些高血压患者尽管血压长期得到控制,但左室质量(LVM)仍在增加,因此压力与容量负荷并不是LVH的主要致病因素。目前认为,一些血管活性物质或激素除影响压力与容量负荷外,更主要是其本身也参与心肌  相似文献   

19.
《中华高血压杂志》2008,16(3):287-288
该文分析老年肥厚型心肌病与老年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老年肥厚型心肌病患者(35例)与老年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35例)的症状和体征及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的差异。结果:老年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均无高血压史。两组年龄、性别、脑血管病史及肥厚型心肌病家族史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老年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中,晕厥者5例(14.3%),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中,  相似文献   

20.
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冠状动脉血流储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电子计算机分析造影剂前缘移动平均速度和冠脉内径测定冠脉血流,发现高血压伴左室肥厚组(14例)静息时左前降支血流量和右冠脉血流速度、血流量高于血压正常对照组(26例)。注射罂粟碱后,高血压组两支血管的血流速度和血流量与对照组相似,但血流储备明显减低。因此,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的冠脉血流储备减低,可能与这些患者静息时冠脉血流增高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