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体位性低血压的临床因素.方法 分析168例2型糖尿病患者静息状态下以及站立后1~10 min内的每分钟血压.结果 体位性低血压组与非体位性低血压组两组比较,前者年龄较大、卧位收缩压较高、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较高、合并高血压的比率较高;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与年龄、卧位收缩压、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合并高血压病独立正相关.结论 合并高血压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应加强血压、血糖的管理,减少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我是一名糖尿病患者,血压不高,但患有体位性低血压已多年,我应该如何治疗体位性低血压?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体位性低血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路巍  潘巍巍  吕梅 《山东医药》2002,42(5):62-62
糖尿病并自主神经病变临床不少见.其中交感神经受损导致的体位性低血压可引起头晕、黑朦及心前区不适等症状,易与其他疾病混淆.现对糖尿病体位性低血压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本文糖尿病患者71例,男38例、女33例,年龄38~72岁,病程6个月至25后.均为2型糖尿病,空腹血糖10.5±3.1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3.4±2.2mmol/L.根据是否合并体位性低血压,将患者分为体位性低血压组36例(均伴有周围神经及植物神经病变),非体位性低血压组35例,(12例合并周围神经及植物神经病变).方法:平卧休息10分钟及站立后,即刻分别测量右侧肱动脉血压,并计算卧位及立位收缩压及舒张压差值,收缩压下降≥30mmHg(3.99kPa)、舒张压下降≥15mmHg(1.99kPa)为体位性低血压.  相似文献   

4.
目的讨论老年高血压患者体位性低血压与体位性高血压的临床研究与护理风险防范。方法以我院在2015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10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血压测量的结果将患者的分为直立性低血压组(观察组)和直立性高血压组(对照组),每组50例。研究不同年龄段体位性高血压和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情况和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情况。结果年龄在80岁以上的患者其发生体位性高血压和体位性低血压的概率明显高于年龄在65岁-80岁之间的患者,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体位性高血压患者和体位性低血压患者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的概率较高。结论高龄高血压患者中体位性低血压和体位性高血压都比较常见,同时往往都存在脑卒中、冠心病、糖尿病以及血脂异常等心脑血管疾病,在实际的护理过程中必须针对不同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护理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5.
<正>体位性低血压在老年人群中较为常见。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群慢性疾病,如帕金森病和糖尿病的患病率上升,而体位性低血压常常作为这些慢性疾病的并发症出现。即使在不合并已知体位性低血压危险因素的人群中,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病率仍高达7%[1]。在高危人群中,体位性低血压患病率则增加至13%~25%[2-3]。据美国一项研究表明,因晕厥而急诊的患者中,有24%诊断为体位性低血压,有64%  相似文献   

6.
体位性低血压是引起晕厥的第二大病因,多见于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神经系统退行性变的老年人群,然而其发病隐匿,经常被漏诊、误诊。该文报道1例由维生素B12缺乏导致的严重体位性低血压患者。以期加深临床上对维生素B12缺乏导致体位性低血压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并发不同常见慢性疾病的老年体位性低血压患者心率变异性(HRV)的特点。方法 将完善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的267名60岁以上老年人分为体位性低血压组(OH组)和非体位性低血压组(非OH组),对两组患者HRV的时域和频域分别进行比较;同时,对这两组患者中并发不同的单一疾病患者的HRV指标分别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在非OH组,从时域性指标来看,高血压病最高,冠心病次之,糖尿病最低;从频域性指标来看,高血压病最高,糖尿病次之,冠心病最低。在OH组,从时域性指标来看,也是高血压病最高,冠心病次之,糖尿病最低;从频域性指标高频(HF)来看,也是高血压病最高,糖尿病次之,冠心病最低,但从低频(LF)来看,高血压病最高,冠心病和糖尿病差异不显著。与非OH组同病名同指标比较,OH组并发糖尿病的患者,时域性指标下降最为显著;OH组3种常见慢性病的频域性指标下降均很显著(P<0.05,P<0.01)。结论 老年体位性低血压患者中,并发糖尿病患者时域性指标下降显著,并发冠心病患者频域性指标下降显著。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患者多继发体位性低血压,被认为系植物神经功能受损害之一。此种损害除与心功能受影响有关外,尚涉及血压的内环境稳定机制。初期糖尿病肾病对这方面的影响目前尚不详。本研究对直立时尿白蛋白排泄率(UAE)的变化进行观察,并同时测定肾血液动力学指标。病人和方法研究以合并体位性低血压的糖尿病患者10例,不合并体位性低血压的糖尿病患者9例和健康者5名为观察对象。糖尿病患者大多数病情控制良好。UAE<30mg/24h 为正常自蛋白尿症,30~300mg/24h 为微量白蛋白尿症。肾血液动力学观察项目有肾血浆流量(RPF)和肾小球滤过率(GFR),并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DAN)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DAN起病隐匿,临床表现复杂,包括静息心动过速,不能耐受活动,体位性低血压,便秘,胃轻瘫,勃起功能障碍,出汗异常等,一旦发现多为不可逆,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其中相对少见的体位性低血压易被漏诊,误诊。此时若患者正在使用降压药治疗,可使立位血压显著下降,严重者引起死亡。因此对此疾患早期诊治非常重要。现将我院2005年6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糖尿病伴体位性低血压15例患者进行临床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体位性低血压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临床疾病,起病隐袭,常常不被重视。体位性低血压根据病因不同可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体位性低血压通常继发于药物、体液丢失或肾上腺机能不全,慢性体位性低血压常常是由于血压调节机制异常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所致。体位性低血压的诊断需要一个综合的病史评价,包括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的症状、规范的血压测量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强调首次发现的体位性低血压,并除外神经退行性疾病、淀粉样变性、糖尿病、贫血和维生素缺乏等病因。长期的血压随体位变化降低,会导致心、脑血管所供应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增加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体位性低血压的治疗目标是改善患者症状,尽可能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并使患者血压控制在一个合理的目标范围内,包括药物治疗与非药物治疗。临床医师应高度重视这类人群,合理评估与管理,从而尽量减少老年人跌倒、骨折、心肌缺血等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体位性血压变化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彩超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形成情况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在本院确诊的17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高血压患者改变体位时血压的变化情况分为体位性高血压组(n=42)、体位性血压正常组(n=80)和体位性低血压(n=54),分别通过彩超检查所有受试人员的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狭窄程度、斑块形成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 体位性高血压组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较体位性血压正常组和体位性低血压组高,狭窄程度较体位性血压正常组和体位性低血压组严重,组间差异有意义(P<0.05);体位性低血压组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较体位性血压正常组高,狭窄程度较体位性血压正常组严重,组间差异有意义(P<0.05)。体位性高血压组患者的稳定性斑块和不稳定性斑块较体位性血压正常组和体位性低血压组患者多,且斑块数量总分高于体位性血压正常组和体位性低血压组(P<0.05);体位性低血压组患者的稳定性斑块和不稳定性斑块较体位性血压正常组多,且斑块数量总分高于体位性血压正常组,组间差异有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表示:...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医针灸技术在糖尿病体位性低血压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设置100例实施糖尿病体位性低血压治疗的患者按照治疗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个组别,每个组别50例。然后将对照组实施常规西药治疗,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上针灸治疗,然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相比对照组而言,实验组患者的治愈率更高些,他们痊愈的几率比对照组大。结论中医的针灸治疗在糖尿病体位性低血压的治疗中能起到关键作用。普通西医方式治疗基础上加针灸治疗,取得的临床医学效果良好,广大的医院值得引进这种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老龄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和体位性低血压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180例老龄高血压患者,对其数据资料进行分析,分析血压变异性与体位性低血压之间的关系.结果 ①第3三分位患者年龄、收缩压、饮酒高于第1三分位;第3三分位患者收缩压高于第2三分位(P<0.05);其他数据比较无差异(P>0.05).②第3三分位收缩压、舒张压与体位性低血压检出率均高于第1与第2三分位患者(P<0.05).③与第1三分位比较,第3三分位是体位性低血压的危险因素;模型2在模型1的基础上校正年龄、性别,第3三分位为体位性低血压的危险因素;模型3在模型2的基础上校正收缩压、BMI、饮酒等,第3三分位是体位性低血压的阴险因素.结论 老老龄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与体位性低血压有着很大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125长期间歇静脉注射胰岛素疗法矫正糖尿病人体位性低血压[英]/AokiTT…AmJMed.-1995,99(6).-683~684目前传统疗法对糖尿病人体位性低血压疗效不佳。作者报道应用长期间歇静脉注射胰岛素疗法(CIHT)成功地治疗I型糖尿病(I...  相似文献   

15.
老年体位性低血压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征象,严重的低血压会导致患者跌倒、晕厥、急性心肌梗死、出现急性脑血管病变等,护理人员要做好体位性低血压高危患者的评估工作并采取积极的预防干预措施,以减少老年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本文就老年体位性低血压发生的原因、临床表现、护理干预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动态血压监测(ABPM)技术对老年体位性低血压的评价价值。方法对152例门诊老年人进行卧位及立位3min血压测量,根据血压变化将患者分为体位性低血压组及非体位性血压组。对所有患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计算并比较两组全天、白天以及夜间的平均血压、平均脉压、血压负荷、血压变异系数、动态动脉硬化指数以及24h血压昼夜节律。结果体位性低血压组的夜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舒张压、夜间收缩压负荷、夜间舒张压负荷、全天收缩压变异系数均高于非体位性低血压组,血压昼夜节律以反杓型为主。结论动态血压监测在老年体位性低血压的用药指导中有着重要的临床作用;老年体位性低血压存在夜间高血压、卧位高血压、收缩压波动范围大、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的特点,上述特征均可造成重要靶器官的损伤。  相似文献   

17.
答:体位性低血压,又称直立性低血压。诊断标准是体位变换为直立后3min内SBP下降幅度大于20mmHg,或DBP下降幅度大于10mmHg。体位性低血压可见于各年龄段,常见于老年患者,特别是同时服用多种降压药的老年患者。体位性低血压可由多种原因造成,血压调节过程中任何环节障碍,均可能造成体位性低血压,最常见的原因是自主神经调节障碍。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体位性低血压节律评估在老年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至2019年3月期间本院接收的76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体位性低血压分为对照组(单纯性高血压)38例、观察组(体位性低血压)38例。将两组的血压节律特点进行比对,根据血压节律特点实施针对性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夜间舒张压、夜间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全天和日间舒张压、收缩压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位性低血压节律评估可为老年高血压患者护理方法的调整提供指导,预防或减少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社区老年人对体位性低血压的认知与生存质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通过自制的社区老年人体位性低血压认知问卷以及简明健康测量量表(SF-36量表),对长春市435名社区老年人的一般资料、对体位性低血压的认知及生存质量现状进行调查。结果长春市社区老年人对体位性低血压的认知在知识、态度、行为方面的得分分别为(23.43±4.296)分、(22.22±4.648)分、(9.47±3.879)分;总体生存质量处于良、中、差者分别占调查总人数的29.4%、68.7%、1.8%。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体检频度,是否知道血压、是否患有慢性病对体位性低血压的认知有统计学差异(P0.05)。社区老年人对体位性低血压的认知与生存质量存在正相关(r=0.247,P=0.000)。结论提高老年人对体位性低血压的认知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改善老年人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老年人血压不稳定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压不稳定综合征是以血压随着体位、进食、运行和睡眠而异常波动为特征。认识血压不稳定综合征,能加强高血压的治疗并减少与之有关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本文调查了该综合征的常见类型。体位性低血压从卧位到直立位时,收缩压(SBP)下降≥2.67kPa(1kPa=7.5mmHg),舒张压(DBP)下降≥10mmHg,即确定为体位性低血压。体位改变后3min,血压下降最明显。大约20%65岁以上、30%75岁以上的老年人有体位性低血压,且与摔倒、晕厥、脑缺血症状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关。老年人的体位性低血压,可能与因年龄造成的生理变化如自主神经机能不全、血浆中的去甲肾上腺素对体位变化的反应较差,或摄入的药物损伤内环境有关。心率改变是体位性低血压的重要信息。随着体位变化,心率改变<10bpm,表明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