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 构建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1年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诺莫图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1日至2022年4月1日解放军空军特色医学中心确诊ACS并接受PCI的患者551例,根据1年内随访是否发生MACE分为MACE组176例和非MACE组375例。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ACS患者PCI术后1年内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构建诺莫图预测模型,并采用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该模型的预测效果。结果 MACE组Gensini评分、全身免疫炎症指数、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评分明显高于非MACE组,预后营养指数明显低于非MACE组(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近期吸烟(OR=2.222,95%CI:1.361~3.628,P=0.010)、高脂血症(OR=1.881,95%CI:1.145~3.089,P=0.013)、预后营养指数(OR=4.645,95%CI:2.788~7.739,P=0.001)、左心室射血分数(OR=5.177,95%CI:3.160~8...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并分析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老年急性冠状动脉(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术后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于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老年ACS患者187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依据是否发生MACE,将其分为发生MACE的A组和未发生MACE的B组,对促发术后MACE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术后1年和术后2年内患者的MACE发生率分别为12.30%和15.51%。2年内老年ACS患者术后的MACE的发生率高达27.8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B组相比,A组患者在年龄、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辅助用药情况、心功能分级、吸烟、饮酒、冠状动脉(冠脉)病变支数、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白细胞计数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在性别、独居、首次PCI、体质指数(BMI)及肌酸激酶同工酶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结果显示,年龄、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辅助用药情况、冠脉病变支数、心功能分级、吸烟、饮酒、TC、LDL-C、HDL-C及白细胞计数是导致老年ACS患者行PCI后MACE发生的重要因素。结论老年ACS患者PCI后,MACE发生率较高,通过改善不良生活习惯,并辅助药物治疗,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贫血对急性冠状动脉(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预后的影响。方法 :纳入患有ACS并成功行PCI术患者220例。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贫血诊断标准:男性血红蛋白(Hb)〈130g/L和女性Hb〈120 g/L,将患者分为2组:贫血组(n=56)、非贫血组(n=164)。记录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1年。根据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情况,分为MACE组、非MACE组,比较两组临床特征,分析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患者平均年龄(62.39±10.17)岁,贫血患者的比例为26.82%。与非贫血组比较,贫血组女性比例较高;三支病变比例、Gensini评分,MACE发生率均高于非贫血组;肾小球滤过率(eGFR)、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及高血压患病率、吸烟比例较低;以上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01)。MACE组与非MACE组比较,年龄更大、贫血发生率、糖尿病患病率及左心功能不全(左心室射血分数50%)患者比例明显增高;Hb、eGFR水平明显降低;以上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01)。经多因素Logistic调整混淆变量后,贫血[比值比(OR)=2.507,95%可信区间(CI):1.012~6.208,P=0.047]为ACS患者PCI术后1年发生MACE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ACS患者合并贫血,MACE事件发生率增高,贫血是ACS患者PCI术后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近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3月在我院接受PCI治疗的459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PCI术后近期是否发生MACE,患者被分为MACE组(96例)和非MACE组(363例)。分析此类患者近期MACE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459例患者中MACE发生率为20.92%(96/459)。与非MACE组比较,MACE组男性、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吸烟、穿刺桡动脉和术后ST段回落不良比例、年龄、NYHA分级、发病至再灌注时间、cTnI、NT-proBNP、TG、LDL-C、Hcy、hsCRP水平、冠脉病变支数显著升高和增加,LVEF、HDL-C和术前强化他汀治疗比例显著降低(除性别P0.05,其他P均0.01)。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年龄≥68岁、糖尿病、LDL-C≥2.83mmol/L、NT-proBNP≥3874pg/ml、hsCRP≥23.91mg/L和术后ST段回落不良是STEMI患者PCI术后近期MAC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1.683~6.890,P均0.01),术前强化他汀治疗是其独立保护因素(OR=0.543,P=0.0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近期MACE发生受多种因素影响,应根据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干预和治疗,以减少PCI术后MACE的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脂肪因子内脏脂肪组织源性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vaspin)、脂肪素(apelin)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1月于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行PCI的228例ACS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PCI后1年内是否发生MACE分为MACE组(n=63)和非MACE组(n=165)。比较两组一般资料;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vaspin、apelin水平;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vaspin、apelin水平预测ACS患者PCI后发生MACE的价值;Logistic回归分析ACS患者PCI后发生MACE的影响因素。结果 MACE组ACS患者血清vaspin、apelin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明显低于非MACE组(P0.05),NYHA分级中Ⅱ~Ⅲ级比例明显高于非MACE组(P0.05);血清vaspin、apelin预测ACS患者PCI后发生MACE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78、0.857,截断值分别为0.57 ng/ml、42.68 ng/L,相应敏感度分别为88.9%、87.3%,特异性分别为80.0%、78.2%,两者联合预测ACS患者PCI后发生MACE的AUC为0.943,其敏感度、特异性分别为85.7%、91.5%;NYHA分级是ACS患者PCI后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P0.05),LVEF、vaspin、apelin是ACS患者PCI后发生MACE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 PCI后发生MACE的ACS患者血清vaspin、apelin水平较低,vaspin、apelin联合检测可提高对ACS患者PCI后发生MACE的预测价值,有助于临床判断ACS患者PCI后是否发生MACE。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出院时血清胱抑素C(CysC)、松弛素(RLX)、骨膜蛋白(Periostin)、羧基端糖基化肽(Copeptin)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远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5月于我院接受PCI术的AMI患者427例为研究对象。检测患者出院时血清CysC、RLX、Periostin、Copeptin水平,持续随访至少1年,统计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根据是否发生MACE分为预后良好组(368例)及预后不良组(59例),比较两组间以上指标对MACE的诊断价值及MAC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AMI患者PCI术后1年MACE发生率为13.82%(59/427)。与预后良好组比较,预后不良组血清CysC、RLX、Periostin、Copeptin水平显著升高(P均0.01)。CysC、RLX、Periostin和Copeptin预测发生MACE的最佳切点分别为1.09mg/L、23.92ng/ml、192.40ng/ml和644.31pg/ml,灵敏性分别为0.763、0.814、0.763、0.949,特异性分别为0.848、0.908、0.902、0.851。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示:血清CysC、Periostin水平升高是发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OR=13.356、6.013,P=0.001,0.011)。结论:出院时血清CysC、RLX、Periostin、Copeptin水平对AMI患者PCI术后1年MACE具有预测价值,且血清CysC及Periostin水平升高是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可导致炎症、内皮损伤加重以及微栓子脱落等,使PCI围术期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高,尤其是接受急诊PCI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在置入裸支架后30 d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9.1%;置人药物洗脱支架的患者30 d内仍有3.9%发生MACE[1].研究表明,PCI围术期应用他汀类药物可使患者获益.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并发抑郁症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12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行PCI治疗,术前2d和术后2周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术后2周HAMD评分≥7分者40例(抑郁组),其余为非抑郁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并进行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 Logistic多因素分析表明,文化程度高、冠脉病变严重是PCI术后发生抑郁症的相关因素.结论 文化程度高、冠脉病变严重的ACS患者较易出现PCI术后抑郁.  相似文献   

9.
目的 前瞻性观察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PLR)、C反应蛋白( C-reactive protein?,CR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等炎症指标水平对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214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行PCI治疗手术后次日清晨,抽取外周肘静脉血行全血细胞测定(计算NLR和PLR)和 CRP、PCT、IL-6等炎症因子检测。应用二分类Logistic 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急性冠脉综合征PCI术后主要心脏不良事件 (?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MACE)?发生的影响因素;ROC曲线评估上述炎症指标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MACE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 214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平均随访12月(中位数),共累计33例患者(15.4%)出现MACE事件。应用二分类Logistic 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发现NLR[(odds ratio,OR值)2.98,P<0.001]和急性冠脉综合征类型(OR=0.29,P=0.048)是PCI术后MACE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ROC曲线评估分析发现,NLR、PLR、CRP、PCT、IL-6均有预测PCI术后MACE发生的价值(P<0.01),但是NLR预测MACE发生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0.898),NLR预测PCI术后MACE事件发生最佳切点为3.94。结论 PCI术后NLR、PLR、CRP、PCT、IL-6等炎症指标均具有预测PCI术后MACE发生的价值,而NLR的预测价值最高。PCI术后过高的NLR和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是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PCI术后MACE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慢血流事件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行PCI治疗的ACS病人95例,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P)59例和急性心肌梗死(AMI)36例,依据其是否发生慢血流事件分为慢血流组(n=32)和血流正常组(n=63)。比较2组的一般临床资料及尿素氮(BUN)、肌酐(SCr)和D-二聚体(D-dimer)等指标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慢血流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2组的年龄、糖尿病史、高血脂、吸烟史及D-dimer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OR=3.618,95%CI:1.337~7.522)、糖尿病史(OR=4.781,95%CI:1.405~7.724)、高血脂(OR=5.026,95%CI:1.520~9.875)、吸烟史(OR=5.155,95%CI:1.596~10.337)和D-dimer(OR=5.547,95%CI:1.662~11.347)与PCI术后慢血流事件的发生独立相关。结论年龄、糖尿病史、高血脂、吸烟史和D-dimer是PCI术后慢血流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术(PCI)后心率变异性(HRV)与判断短期预后结局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08例接受PCI治疗的ACS患者,依据PCI术后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情况分为:研究组62例,术后3个月内发生MACE;对照组46例,术后3个月内未发生MACE。比较两组窦性心搏(N-N)间期标准差(SDNN)、窦性N-H间期平均值标准差(SDANN)、相邻N-N间期之差大于50 ms数占总数的百分比(pNN50)、极低频功率(VLF)、低频功率(LF)、高频功率(HF)等HRV主要指标的差异。计算每个患者的冠脉Gensini积分,分析HRV主要指标与冠脉Gensini积分的相关程度。随访3个月,应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HRV主要指标与MACE发生的危险程度。结果研究组SDNN、SDANN及LF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NN50、HF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VLF无显著差异(P0.05)。患者SDNN、SDANN、pNN50、LF、HF与冠脉Gensini积分均无相关性(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DANN及LF为MACE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ACS患者PCI术后SDANN及LF指标能有效反映术后短期预后结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并发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γ谷氨酰胺转肽酶(GGT)水平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术后冠脉慢血流-无复流的相关性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188例诊断为ACS并行急诊PCI的老年T2DM患者,根据TIMI血流分级和校正的TIMI血流帧计数(c TFC)方法评价冠脉血流分为正常血流组(156例)和慢血流-无复流组(32例),分析GGT及其他危险因素与冠脉慢血流-无复流的相关性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率。结果慢血流-无复流组的血清GGT水平高于正常血流组[(49±18)U/L vs.(31±13)U/L,P0.01]。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GGT与冠脉慢血流-无复流呈正相关(r=0.389,P0.01)。血清GGT与PCI术后冠脉慢血流-无复流、住院期间及术后12个月MACE独立相关(分别OR=1.093,95%CI:1.058~1.129,P0.01;OR=1.047,95%CI:1.012~1.082,P0.05及OR=1.058,95%CI:1.028~1.089,P0.01)。结论老年T2DM并发ACS患者血清GGT水平与冠脉慢血流-无复流相关,血清GGT可能是预测冠脉风险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肾功能正常或轻度损害[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60 ml/(min·1.73 m~2)]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对比剂肾病的发生率,分析对比剂肾病发病的危险因素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方法:回顾2013-06至2015-06在第二炮兵总医院心血管内科行PCI的eGFR≥60 ml/(min·1.73 m2)的ACS患者254例。依据对比剂肾病定义[血清肌酐水平升高0.5 mg/dl(44.2μmol/L)或比基础值升高25%]分为对比剂肾病组(n=23)和非对比剂肾病组(n=231),记录所有患者的基线资料、实验室指标和手术指标,计算eGFR值。结果:254例eGFR≥60 ml/(min·1.73 m2)的ACS患者PCI术后23例发生对比剂肾病,发生率为9%。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急诊PCI(OR=0.370,95%CI:0.060~2.297)、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OR=4.209,95%CI:1.202~14.742)和既往未规律服用阿司匹林(OR=7.950,95%CI:1.108~57.034)是对比剂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肾功能正常或轻度损害的ACS患者PCI术后对比剂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是急诊PCI、NT-proBNP升高和既往未规律服用阿司匹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焦虑抑郁情绪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并发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5年9月在南充市身心医院实施PCI手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400例进行研究,根据PCI术后7~14 d患者是否并发焦虑和抑郁分组:焦虑抑郁组(n=88)和正常对照组(n=279)。对比两组患者PCI术后1年MACE的发生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焦虑抑郁与患者PCI术后MACE的关系。结果焦虑抑郁组患者的MACE事件发生率为25.00%,高于正常组13.9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864,P=0.015);逐步向前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OR=0.692)、冠脉病变支数增加(OR=2.987)、并发焦虑抑郁(OR=2.164)是老年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发生MACE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并发焦虑抑郁可增加MACE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和血小板聚集率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及支架内血栓的相关性。方法连续入选ACS并行PCI患者1425例,根据入院时MPV水平三分位分组:低MPV组(T1组),MPV≤11.0 f L,477例;中MPV组(T2组),MPV 11.0~12.1 f L,448例;高MPV组(T3组),MPV>12.1 f L,500例。通过单因素分析及Cox回归分析确定MACE的预测因素。结果 ACS患者PCI术后12个月累计MACE发生率为4.42%,Cox分析结果显示高MPV值(OR 1.46,95%CI 1.06~2.01)与血小板抵抗(OR 2.31,95%CI 1.40~3.80)是12个月MACE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高MPV值与血小板抵抗和支架内血栓的发生显著相关(P<0.05),且两者间存在微弱的正相关。结论 MPV与血小板对ADP反应性是ACS患者PCI术后远期MACE的预测因素,并与支架内血栓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血液中单核细胞计数/高密度脂蛋白的比值(MHR)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接受PCI的120例ACS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院内出现MACE组和正常出院组(ND组),比较2组患者的MHR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各因素与ACS患者发生MACI的关系,采用Spearman分析法分析MHR与Gensini评分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MHR对MACE的预测价值。结果: MACE组患者年龄、高血压、Gensini评分、MHR、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 、脂蛋白(LP)、尿酸(UA)水平明显高于ND组(P均<0.05),MHR、LP(a)为ACS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MHR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r=0.832,P<0. 05), MHR的预测临界值为9.45,MHR≥9.45的患者1年内再次住院率明显高于MHR<9.45的患者。结论: 血清MHR与ACS患者PCI术后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可作为ACS患者PCI术后发生院内MACE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近期预后,探讨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68例直接PCI治疗的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30d内是否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分为预后不佳组(40例)和预后良好组(128例),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MAC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68例直接PCI治疗的STEMI患者MACE发生率为23.8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AC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有年龄(OR=1.326,95%CI 1.168~1.505)、冠心病家族史(OR=1.852,95%CI 1.369~2.505)、病变支数(≥2)(OR=1.682,95%CI 1.382~2.047)、Killip′s分级Ⅲ~Ⅳ级(OR=1.693,95%CI 1.428~2.007)和发病至PCI时间(OR=1.785,95%CI 1.425~2.236),P均0.01;保护因素有TIMI 3级(OR=0.623,95%CI 0.518~0.749)、应用替罗非班(OR=0.452,95%CI 0.367~0.557),P均0.01。结论:高龄、冠心病家族史、病变支数≥2、心功能差和发病至PCI时间长是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MAC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而TIMI 3级和应用替罗非班是其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确定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高血小板聚集率(血小板低反应)与缺血性事件发生的关系。方法入选278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于PCI术后及随访期1个月分别行二磷酸腺苷(ADP)诱导血小板聚集率(ADP-PG)检测,观察院内围术期心肌梗死及术后6个月随访期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行ROC曲线分析,以最佳预测值分为血小板正常反应和血小板低反应组,观察组间MACE发生情况。结果 ROC曲线提示术后ADP-PG≥47.5%为血小板低反应组(曲线下面积=0.66,95% CI:0.57~0.75,P<0.01),共有81例(29.1%)患者;院内及6个月随访期共发生MACE39例(14.0%),随访期MACE发生率在血小板正常反应组和低反应组分别为4.6%(9/197)和11.1%(9/81),OR=2.61,P=0.04,低反应组更容易出现MACE。围术期心肌梗死在两组间分别为6.6%(13/197)和14.8%(12/81),OR=2.46,P=0.03,血栓性事件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结论术后血小板低反应与PCI术后缺血性事件高发生率相关,监测ADP-PG对发现PCI术后高危人群有帮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达标率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13年4月年承德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00例行PCI的ACS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ACS患者PCI术后1、9个月LDL-C达标情况,并对影响ACS患者PCI术后LDL-C达标率的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0.650,95%CI(0.442,0.956)〕、年龄≥60岁〔OR=0.628,95%CI(0.464,0.850)〕、有高血压病史〔OR=0.737,95%CI(0.547,0.994)〕、既往有心肌梗死病史〔OR=0.696,95%CI(0.511,0.948)〕、既往有PCI史〔OR=0.575,95%CI(0.339,0.974)〕及术前基线LDL-C水平是PCI术后1个月LDL-C达标率的影响因素;既往有心肌梗死病史〔OR=0.706,95%CI(0.521,0.958)〕、既往有PCI史〔OR=0.565,95%CI(0.334,0.957)〕及术前基线LDL-C水平是PCI术后9个月LDL-C达标率的影响因素。结论女性、老年人、高血压、既往有心肌梗死病史、既往有PCI史及基线LDL-C水平较高是ACS患者PCI术后LDL-C达标率的影响因素,对该类患者临床应加强调脂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AF)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冠状动脉(冠脉)支架置入术后,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查询电子病历方式,筛选出北京12家三级医院2009年12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心房颤动合并急性心肌梗死并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采用电话或门诊方式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根据随访结果是否发生缺血性脑卒中分为,脑卒中组和非脑卒中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既往病史等情况,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引起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516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36.8±18.8)d,随访期间84例患者死亡,26例发生缺血性脑卒中,138例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将相关临床资料为自变量进行赋值后进行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分组[比值比(OR=4.24,95%CI:1.22~14.74,P=0.023]以及左房室径比值(OR=48.47,95%CI:1.15~2039.37,P=0.042)为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心房颤动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死亡率高,发生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主要与ACS分组以及左房室径比值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