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目的 评估经桡动脉无鞘技术在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介入治疗中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对10例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患者采用经桡动脉无鞘技术行介入治疗,观察手术成功率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10例患者中8例左主干病变累及前三叉,3例累及左主干开口;全部10例患者均选用7F指引导管经桡动脉无鞘技术成功完成手术,对8例累及左主干前三叉病变分别采用了 cullote 或crossover术式,7例患者最终进行了球囊对吻扩张;部分患者使用了血管内超声或切割球囊.随访期间无1例患者发生严重桡动脉穿刺并发症或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结论 经桡动脉无鞘技术可作为一种安全、可行的方法应用于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的介入治疗中.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无保护左主干病变行选择性支架置入术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无保护左主干病变患者12例,分析其临床特点、X线影像学特征及手术成功率.结果 12例均获成功,术中及术后随访6个月,无严重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支架置入术对于无保护左主干病变是较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血管内超声(IVUS)指导下的无保护左主干病变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入住我院的368例经冠状动脉(冠脉)造影证实无保护左主干狭窄超过50%的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除外急性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倾向匹配得分法,1∶2分为IVUS组和常规造影介入(CAG)组,最终36例患者入选IVUS组,72例患者入选CAG组,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特征、住院期间和1年随访期间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包括死亡、心绞痛复发及因缺血所致的再次血运重建等)。结果:2组患者年龄、性别构成、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脑卒中、陈旧性心肌梗死、既往经皮冠脉介入术(PCI)史和外周血管疾病史无明显差异(均P0.05)。2组患者在最小管腔直径[(1.06±0.42)mm比(1.01±0.39)mm,P=0.697]、管腔直径狭窄百分比(83.9%±10.4%比87.6%±9.0%,P=0.064)、死亡率(0%比2.8%,P=0.551)、心绞痛复发率(8.3%比25%,P=0.071)、再次靶血管血运重建率(5.6%比13.9%,P=0.330)也无明显差异,但与CAG组相比,IVUS组的参考血管直径[(3.53±0.52)mm比(3.29±0.47)mm,P=0.018]、植入支架直径[(3.72±0.34)mm比(3.44±0.41)mm,P=0.001]、高压后扩球囊直径[(3.99±0.43)mm比(3.54±0.47)mm,P=0.000]及术后最小管腔直径[(3.88±0.40)mm比(3.49±0.42)mm,P=0.000]均明显大,MACE的发生率(8.3%比27.8%,P=0.038)明显降低。结论:IVUS指导下的无保护左主干病变介入治疗安全、有效,可明显改善此类患者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比较国产BuMA支架和进口XienceⅤ支架在无保护左主干病变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1例无保护左主干病变置入BuMA支架(36例)或Xience V支架(45例)的患者,随访1年,观察冠状动脉造影及血管内超声情况,比较死亡、心肌梗死、靶病变重建等主要心血管事件及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6%vs 6.7%,P=1.00)。两组患者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6%vs 6.7%,P=1.00)。两组患者支架内径的晚期丢失及支架内面积的晚期丢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14,P=0.833)。结论在血管内超声的指导下,国产BuMA支架在无保护左主干病变中的应用拥有与Xience V支架相似的安全性及近中期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药物洗脱支架治疗经选择冠心病无保护左主干病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03年1月~2005年6月间,共有48例经选择的冠心病患者,年龄39~81岁,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无保护左主干病变(左主干狭窄均≥75%)行介入治疗置入药物洗脱支架。结果48例患者介入治疗均获得成功,共置入药物洗脱支架75枚(51 Cypher,18 Taxus,6 Firebird)。其中左主干开口部狭窄5例(10.4%,5/48),体部狭窄6例(12.5%,6/48),远端分叉部位狭窄37例(77.1%,37/48)。37例远端分叉部位狭窄患者中,主支支架加边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10例,双支架术27例,最后成功对吻球囊扩张30例(81.1%,30/37)。所有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缓解或消失,住院及6个月随访期间无严重心血管事件发生,43例患者术后6个月行冠状动脉造影随访,2例患者再狭窄(均为分叉病变)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冠状动脉造影随访率89.6%,再狭窄率4.7%。结论药物洗脱支架介入治疗冠心病无保护左主干病变安全有效,近中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CTA)在冠状动脉无保护左主干病变(UPLM)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25例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在粤北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临床诊断为冠心病,并进行经导管冠脉造影(CAG),确诊为UPLM的患者.其中12例患者术前进行了CTA检查;13例患者术前未进行CTA检查,而直接进行CAG及PCI.结果 12例介入诊疗前进行CTA检查的患者,CTA检查阳性预测值为100%,介入治疗均成功,手术成功率100%,术中未出现低血压及慢血流等并发症情况,PCI平均操作时间(30±5)min.13例术前未进行CTA检查的患者,有11例选择行PCI并成功,PCI成功率100%.但其中有6例患者在CAG及PCI术中出现低血压(46%),2例患者术中出现冠脉慢血流(15%),整体并发症发生率为61%,与CT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CI平均操作时间(50±9)min,较CTA组明显增加(P<0.01).另外2例患者术前未行CTA检查,行CAG后放弃PCI治疗,择期行CABG(15%).结论 冠心病患者术前行CTA检查,有助于提前发现UPLM,从而提高UPLM患者介入手术成功率,减少术中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1对象与方法1.1对象从2004年1月至2004年12月,共进行3例无保护ULMCA治疗。其中男性2例,女性1例;心功能Ⅲ级2例,心功能Ⅳ级1例(拒绝外科手术)。其中开口、体部及末端分叉病变各1例。1.2方法术前3d开始服用阿司匹林300mgqd,噻氯匹定0.25g bid或氯吡格雷75mg qd,阿托伐他汀钙10mg qd,酌情使用硝酸酯类及钙拮抗剂等药物。术中静脉用肝素8000IU,每小时追加1000IU。术后回到CCU病房监护,持续静脉滴注肝素钠,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到正常的1.5~2倍。术后低分子肝素4000IU皮下注射q12h×5d,阿司匹林0.3g.qd,1个月后改为0.1g.qd长…  相似文献   

9.
左主干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苑海涛 《山东医药》2010,50(23):110-111
左主干病变(LM)指左冠状动脉主干的病变,主要由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多发大动脉炎、纵隔放疗或手术损伤等亦可诱发。左主干开口于左冠状动脉窦,在解剖上分为开口部(即冠脉左主干开口于主动脉部分)、干段或体部、末段或分叉部三个部分,大多数LM累及左主干末端分叉病变。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技术的迅速发展,应用药物洗脱支架治疗无保护左主干病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已得到临床证实.而无保护左主干分叉病变具有与非左主干分叉病变不同的特征.理解无保护左主干分叉病变的分型、局部解剖特点,熟练掌握无保护左主干分叉病变手术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管内超声(IVUS)在无保护左主干病变介入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入选的85例无保护左主干病变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明确病变,分为IVUS组33例(在药物洗脱支架置入前后行IVUS指导下置入支架治疗),CAG组52例(单纯CAG指导下置入支架治疗)。比较2组对病变程度判断的结果以及置入支架的长度和直径,并对术后12个月随访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与CAG组比较,IVUS组术后12个月内主要心血管事件(包括全因死亡,心肌梗死、支架内血栓形成)发生率明显降低(6.1%vs 19.2%,P=0.019)。结论 IVUS较CAG能更精确地反映左主干病变的程度、范围,有利于病情的充分评估及支架选择、支架释放应用,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12.
无保护左主干病变的选择性支架术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目的 探讨无保护左主干病变选择性支架术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共选择 41例左主干病变患者 ,其中 90 %患者心功能正常 ,7例患者为心外科手术禁忌证 ,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术 ,分析其临床、X线影像学特征、手术成功率及随访结果。结果  41例行左主干支架术均获成功 ,术中及术后随访 (11± 10 )个月 ,无一例死亡 ,临床心绞痛复发 8例 (19 5 % ) ,其中 2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 ,3例再次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 ,3例药物治疗。结论 选择性左主干病变支架术在有经验、技术熟练的介入医生操作下是较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可以减少CABG ,尤其对心、肺、肾功能不全的外科禁忌证患者 ,可延长生命 ,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无保护左主干病变(UPLMD)属于冠心病高危类型之一,及时有效的血运重建能够改善患者预后.长期以来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是左主干病变的首选治疗方案,但是随着介入诊疗技术的日渐成熟,越来越多的临床证据支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如何选择安全有效的血运重建策略是目前研究热点.复杂分叉病变概念的出现,改变了既...  相似文献   

14.
冠状动脉造影只能提供血管腔的二维图像,对于左主干病变的诊断有局限性。血管内超声作为目前应用最广泛、最成熟的血管内成像技术,可提供血管壁、内径、斑块负荷等信息,有助于术者判断临界病变,并选择最佳的治疗策略及手术器械,从而优化左主干病变的介入治疗,预防和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左主干病变心电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冠状动脉左主干(简称左主干)病变危险程度大、死亡率高,曾被誉为“寡妇工厂”。随着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的日益普及,对左主干病变的心电图改变也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血管内超声成像(IVUS)在冠脉左主干复杂病变介入治疗中的作用.方法:我院的102例需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冠脉左主干复杂病变患者被随机均分为常规造影组(PCI术中行常规冠脉造影)与IVUS组(PCI术中行IVUS).观察比较两组PCI治疗指标、冠脉左主干最小管腔面积(MLA)、最小管腔直径(ML...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一站式复合血管重建技术治疗无保护左主干病变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2007年6月至2009年4月共有14例左主干病变患者接受一站式复合血管重建技术再血管化.其中男性13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60.4±15.4)岁,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左主干开口或体部病变5例,远端或分叉病变11例.手术在一站式复合手术室内进行.通过胸骨下段小切口在心脏不停跳状态下行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左乳内动脉至前降支旁路移植),同期对左主干病变和(或)其他非前降支病变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结果 14例患者均顺利进行一站式复合手术.即刻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左乳内动脉桥均通畅.共有25处非前降支病变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其中23处病变置入支架(药物洗脱支架27枚,金属裸支架2枚),其余2处病变仅行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术.围术期及随访期间无死亡、围术期心肌梗死、脑卒中或再次再血管化等发生.平均随访7.9个月(1~15个月),所有患者均存活且无再发心绞痛.5例患者术后1年再次接受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左乳内动脉桥及支架均通畅.结论 一站式复合血管重建技术治疗经选择的无保护左主干病变尤其是合并高危因素者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8.
左主干病变约占冠心病患者的4%~6%,根据有无通畅桥血管或侧支循环保护,分为有保护和无保护左主干病变(unprotected left main coronary disease,ULMCD).由于特殊的解剖位置,ULMCD一直被认为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的绝对适应证,但随着介入技术提高、介入器械改良及辅助药物日臻完善,ULMCD介入治疗成功率及中远期疗效得到极大改善.美国心脏病学会基金会/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心血管造影和介入学会(ACCF/AHA/SCAI)最新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指南已将解剖特征适合介入治疗且SYNTAX积分≤22的开口部及体部ULMCD或外科手术风险较高的ULMCD列为Ⅱa类推荐[1].鉴于左主干重要的解剖位置及生理功能,介入诊疗过程中一旦发生并发症,后果往往是灾难性的.因此,左主干介入治疗并发症的快速识别和处理是心脏介入医生必须掌握的一项重要技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87例冠状动脉造影发现为无保护左主干开口及体部狭窄患者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后的护理资料,探讨提高手术安全性和可行性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护理方法。方法术前给予患者常规的用药护理、生活护理及加强心理护理;手术前后严密观察其生命体征,防止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出院时做好宣教,让患者及其家属认识到术后长期用药的重要性。结果87例无保护左主干病变患者进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术后发生肾功能衰竭2例,穿刺口局部血肿3例(均为腹股沟穿刺口)。2例术后24h内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经抢救恢复正常心律,8例术后1个月随访有胸闷、胸痛发生。术后所有患者均按医嘱按时、按量服用抗凝药物。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无保护左主干病变支架植入的成功率,减低术后并发症,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左冠状动脉(冠脉)主干分叉病变处主支置入支架后分支血管(回旋支)口部受累后血流储备分数(FFR)指导介入治疗的安全合理性。方法:连续选择35例左主干分叉病变的患者,给予LM-LAD跨越式支架置入术(Cross-over),经定量冠脉造影(QCA)测量术后LCX口部狭窄程度,狭窄≥75%给予FFR测量,FFR0.8给予支架干预,并随访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结果:术后FFR0.8组的LCX口部最小管腔直径最小,狭窄75%组最大[(0.2±0.6)mm∶(0.6±0.4)mm∶(1.5±0.2)mm,P0.001];FFR0.8组的LCX口部狭窄最重,狭窄75%组最轻[(94.2±2.5)%∶(81.6±4.7)%∶(53.8±13.1)%,P0.001];FFR0.8组的FFR值比FFR≥0.8组显著减小[(0.71±0.11)∶(0.85±0.12),P0.001],两组QCA数值与FFR数值显著相关(r=-0.94,P0.001)。3组MACE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FFR可显著减少左主干分叉病变Cross-over支架术后受累LCX口部的介入治疗,且安全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