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 了解江西省鄱阳湖区居民土源性线虫感染状况。方法 于2008年对鄱阳湖区南昌县富盛村6~65岁居民采用Kato?Katz法检查蛔虫、鞭虫和钩虫感染情况,同时记录其他寄生虫卵。结果 2008年富盛村人群土源性线虫总平均感染率为37.97%,其中蛔虫、鞭虫和钩虫单虫种平均感染率分别为20.39%、6.67%和18.45%。女性居民土源性线虫和蛔虫感染率均高于男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女性居民鞭虫和钩虫感染率亦高于男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不同年龄组人群土源性线虫与钩虫感染率变化规律相似,均随年龄增长而呈现升高趋势;蛔虫感染率10~19岁年龄组最低,20~29岁年龄组最高,而后随着年龄增大总体呈逐渐下降趋势;鞭虫感染率随年龄增加总体呈下降趋势,在10~19、40~49岁年龄组出现2个波峰。 结论 富盛村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率较高,健康教育、定期驱虫和粪便无害化处理、环境改造是控制土源性线虫感染的有效手段。在治疗土源性线虫病患者控制传染源的同时,切断传播链不失为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1989-2014年江西省人群土源性线虫病流行现状和变化趋势,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989、2002年和2014年3次全国人体寄生虫病抽样调查的江西省调查数据和资料进行归类分析,调查时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检查土源性线虫感染情况。结果江西省人群的土源性线虫感染率由1989年的77.67%下降至2014年的6.30%,下降了91.89%,其中蛔虫感染率从71.11%下降到0.87%,下降率为98.78%;鞭虫感染率由29.67%下降至0.95%,下降率为96.80%;钩虫感染率由17.63%下降到4.66%,下降率为73.57%。3次调查土源性线虫女性感染率均高于男性,除2002年和2014年浙闽生态区外,其它生态区土源性线虫女性均高于男性。3次调查各年龄组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均出现下降的趋势,但随年龄组增大呈下降趋缓现象,10岁年龄组下降率为97.03%,70岁年龄组下降率为80.62%。2014年土源性线虫感染人数占肠道寄生虫感染人数的65.4%。结论江西省各生态区人群土源性线虫平均感染率均呈显著下降趋势,但仍然是肠道寄生虫感染的主要虫种。土源性线虫感染的优势虫种排序已由1989年蛔虫、钩虫和鞭虫转换为2014年钩虫、鞭虫和蛔虫。农村女性和高年龄组人群是目前土源性线虫病防治工作的重点人群,钩虫是防治的重点虫种。  相似文献   

3.
目的 目的 了解景洪市拉祜族居民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 为科学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方法 在景洪市小街乡曼先坦村抽 取3个自然村, 采用改良加藤法检测土源性线虫卵, 开展问卷调查并分析居民卫生行为和卫生习惯与肠道寄生虫感染的关 系。结果 结果 对289人进行粪检, 土源性线虫感染255例, 感染率为88.24%。其中钩虫感染210例, 感染率为72.26%; 蛔虫感 染154例, 感染率为53.29%; 鞭虫感染13例, 感染率为4.50%; 其他寄生虫感染16例, 感染率为5.54%。钩虫、 蛔虫和鞭虫轻 度感染者分别占90.48%、 97.40%和100%。结论 结论 景洪市拉祜族居民土源性线虫感染率极高, 但感染度低。应加强该地区 土源性线虫病的防治与监测。  相似文献   

4.
目的 目的 了解四川和贵州省贫困地区儿童土源性线虫感染情况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为制定土源性线虫病防治策略 提供依据。方法 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 选择贵州和四川两省6个贫困县的95个行政村及46所小学为调查点, 每个样本村 各选择11名3~5岁学龄前儿童及8~10岁就读于样本学校的儿童作为调查对象, 收集其粪便, 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进 行检查。同时对各村村医和村干部进行问卷调查, 了解该村2009年儿童驱虫情况及社会经济和卫生状况; 采用Tobit 估计 多元统计方法分析儿童土源性线虫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结果 两省共粪检1 707名儿童, 贵州省样本村儿童土源性线虫感 染率为46.1%, 蛔虫、 钩虫、 鞭虫感染率分别为31.1%、 4.1%、 10.8%; 四川省样本村儿童土源性线虫感染率为9.8%, 上述3种 寄生虫感染率分别为3.6%、 3.5%、 2.7%。两省共粪检890名学龄儿童, 贵州省样本学校儿童土源性线虫和蛔虫、 钩虫、 鞭虫 感染率分别为53.8%、 32.7%、 6.6%、 14.4%, 四川省分别为7.3%、 2.2%、 2.9%、 2.2%。Tobit 估计分析显示, 儿童驱虫治疗和村 水田比例是儿童土源性线虫感染的影响因素 (P均 < 0.05)。结论 结论 我国西南贫困地区儿童土源性线虫感染率仍然较高。 为有效降低贫困地区儿童的土源性线虫感染率, 除构建长效驱虫工作机制和采取改水、 改厕等措施外, 还应加强健康教 育, 并将驱虫防治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 目的 了解我国西南彝族农村地区HIV、 血吸虫、 蛔虫及鞭虫感染状况, 调查是否存在混合感染。 方法 方法 在我 国西南部某山区随机选取一个彝族乡开展横断面调查, 检测村民HIV、 血吸虫、 蛔虫及鞭虫感染情况; 并对村民进行问卷 调查, 了解HIV及寄生虫感染的危险因素。 结果 结果 我国西南彝族农村地区居民HIV、 血吸虫、 蛔虫和鞭虫感染率分别为 2.33%、 2.05%、 13.47%和30.59%, 鞭虫与蛔虫共同感染检出率为7.08%, HIV与蛔虫和鞭虫共同感染检出率均为0.23%。 男性以及吸毒是HIV感染的危险因素 [OR = 3.26, 95% CI:(0.97, 10.95); OR = 72.86, 95% CI: (18.51, 286.76)]; 厕所与蛔 虫和鞭虫感染间均存在负相关关系 [OR = 0.51, 95% CI:(0.27, 0.98); OR = 0.48, 95% CI:(0.28, 0.80)]。与居住在村4的 居民相比, 村1村民感染蛔虫风险较高 [OR = 3.14, 95% CI:(1.35, 7.27)]; 与居住在村4的居民相比, 居住在村2和村3的 村民鞭虫感染风险较高 [OR = 3.73,95% CI:(1.92, 7.26); OR = 4.53, 95% CI:(2.12, 9.68)]。此外, 11~20岁年龄组村民 鞭虫感染风险高于>50岁村民 [OR = 3.72, 95% CI:(1.59, 8.67)]; 蛔虫与鞭虫感染间存在相关关系 [OR = 3.11, 95% CI: (1.63, 5.93)], 未发现与血吸虫感染相关的因素。 结论 结论 我国西南彝族农村居民HIV及寄生虫感染率尤其是鞭虫感染 率较高; 应进一步探索HIV与寄生虫感染, 尤其是与血吸虫感染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中国西南贫困地区儿童土源性线虫感染情况和主要影响因素, 为制定土源性线虫病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对受检儿童粪便进行病原学检查, 其中部分儿童进行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查蛲虫卵。采用问卷调查和Probit 估计多元统计方法, 分析儿童服药驱虫、 个体特征、 饮食卫生习惯和家庭特征等16个相关因素对土源性线虫感染的影响。结果 共粪检1 707名儿童, 土源性线虫感染率为22.2%, 其中蛔虫、 钩虫、 鞭虫感染率分别为16.9%、 3.8%和6.6%, 且以蛔虫感染率和感染度为最高; 蛲虫检查495名, 感染率为5.1%。Probit 估计多元统计显示, 兄弟姐妹数量、 母亲受教育程度、 饮用生水、 饲养畜禽等4个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 < 0.05)。其中, 母亲受教育程度能降低土源性线虫感染率, 边际效应为-0.074; 兄弟姐妹数量、 饮用生水和饲养畜禽均能提高土源性线虫感染率, 边际效应分别为 0.028、 -0.112和0.080。结论 我国西南贫困地区儿童土源性线虫感染率仍然较高, 且以蛔虫感染为主; 改变儿童饮用生水的不良卫生习惯、 家庭饲养畜禽习惯和针对其母亲开展寄生虫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 对儿童土源性线虫病的预防和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综合防治模式控制土源性线虫病的效果。方法在四川省选择土源性线虫感染率较高的丹棱县(示范县)和合江县(对照县)为观察县,2006-2009年在示范县全面实施以健康教育、药物驱虫、改水改厕等为主要内容的综合防治措施;对照县未组织实施综合防治。通过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率等指标评价综合防治效果。结果 2009年示范县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率较2006年显著降低,随年份上升感染率呈下降趋势,其中蛔虫、钩虫、鞭虫感染率分别下降了91.14%、81.65%和65.77%;对照县人群蛔虫、钩虫、鞭虫感染率均不具有下降趋势性。2006年示范县蛔虫、钩虫、鞭虫感染率均高于对照县,2009年均低于对照县。结论示范县通过3年的综合防治,土源性线虫感染率显著降低;综合防治模式可有效控制土源性线虫病流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云霄县土源性线虫感染现状及分布特点,为制定土源性寄生虫病防治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选择调查对象,采用Kato?Katz法检查蛔虫、钩虫和鞭虫感染,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查儿童蛲虫感染情况,以问卷形式记录调查对象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以及相关流行因素。结果 全县共调查4个镇21个村2 002人,查出土源性线虫感染169人,感染率为8.44%。钩虫、鞭虫和蛔虫感染率分别为4.35%、1.70%和0.15%,儿童蛲虫感染率为13.48%(43/319);7岁以下和45岁以上人群感染率较高,女性感染率高于男性,感染率随文化程度升高而降低。结论 云霄县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呈下降趋势,但在以种植经济作物为主的乡村钩虫感染率仍然较高;儿童蛲虫感染率仍处于较高水平,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阳新县2006~2010年居民土源性线虫病感染现状。方法收集受检者粪便,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查蛔虫、钩虫、鞭虫虫卵;采用改良饱和硝酸钠漂浮法检查土壤中蛔虫虫卵;采用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查12岁以下儿童蛲虫虫卵。结果 2006~2010年粪检5 421人,检出土源性线虫感染者218人,总感染率4.02%。2006年感染率为11.04%,2007~2010年居民土源性线虫的感染率分别降至5.80%、2.08%、0.45%和0.55%。检出虫种分别为钩虫、蛔虫和蛲虫,其感染率分别为1.90%、2.17%和0.05%。共检查土壤200份,未检出蛔虫虫卵。结论阳新县居民土源性线虫感染率较低,且呈逐年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2016—2020年盐城市土源性线虫感染情况,为后续土源性线虫病监测方案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6—2020年对盐城市3岁以上常住居民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1粪2检)进行土源性线虫感染检测,12周岁及以下儿童同时采用透明胶纸肛拭子法进行蛲虫感染检测,对土源性线虫、蛲虫感染率及感染度进行描述性分析。 结果 2016—2020年全市累计开展人群土源性线虫病监测51 259人·次,其中阳性48人·次,土源性线虫感染率为0.09%;感染虫种包括蛔虫、钩虫、鞭虫,感染率分别为0.04%、0.05%和0.002%,均为轻度感染。不同县(市、区)居民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18.21,P = 0.02),以阜宁县最高,感染率为0.21%;大丰区连续5年未查见感染者。5年全市儿童蛲虫总体感染率为0.22%。 结论 2016—2020年盐城市土源性线虫感染率逐渐下降,已处于极低流行状态。后续应加强重点地区及人群土源性线虫病监测,以巩固防治成果。  相似文献   

11.
2006-2009年监测发现,勐海县国家级监测点土源性线虫总感染率平均为88.12%,其中蛔虫、鞭虫、钩虫和绦虫感染率分别为69.70%、59.79%、36.79%、1.30%;感染者均以轻度感染为主。以菜园土样的蛔虫卵阳性率为最高,达44.5%。当地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水平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农村居民土源性线虫感染情况,为土源性线虫病的防治提供指导。方法2006-2015年在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设立国家土源性线虫病监测点。每年秋季收集至少1 000名年满3周岁的常住居民粪便,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粪检肠道蠕虫卵;对参检的3~12周岁儿童用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查蛲虫卵。随机选择居民居所附近的菜地、厕所周边、庭院和厨房等环境的土壤,检测蛔虫卵和钩蚴污染情况。结果沭阳县监测点居民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和儿童蛲虫感染率均呈下降趋势,从2006 年的1.81%(19/1 049)和4.72%(5/106)分别下降至2015 年的0.25%(3/1 180)和0(0/ 263),分别下降了86.19%和100%。所有感染者均为轻度感染。土壤样本未检出蛔虫卵和钩蚴。结论沭阳县土源性线虫和儿童蛲虫感染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处于较低流行水平。  相似文献   

13.
1988年4月—1990年5月对豫东北平原10个县、市42个点22056人进行了土源性线虫的流行病学调查,人群寄生虫总感染率为61.9%。查见土源性线虫5种,其感染率分别为:蛔虫40.7%、镜检钩虫9.2%、鞭虫2.3%、蛲虫(12岁以下的儿童)21.8%和粪类圆线虫0.02%。钩虫的男、女感染率差别有显著意义,这可能与女子积肥耕作、赤足下田机会多有关;0—19岁(学龄前儿童和青少年)年龄组人群的感染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的,学生较其他职业的感染率为高,可能与他们个人卫生习惯不良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2016—2021年四川省土源性线虫病流行趋势和时空分布特征,为制定四川省土源性线虫病消除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16—2021年四川省土源性线虫病监测资料,分析其流行趋势;绘制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分布特征图并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采用全局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探索土源性线虫感染率空间聚集性。结果 2016—2021年四川省土源性线虫感染率随时间推移逐渐下降(χ2=400.24,P <0.01)。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发现,四川省土源性线虫(Moran’s I=0.322,Z=16.293,P <0.01)、钩虫(Moran’s I=0.425,Z=21.290,P <0.01)、蛔虫(Moran’s I=0.102,Z=5.782,P <0.01)、鞭虫(Moran’s I=0.084,Z=6.873,P <0.01)感染率均存在正向空间自相关。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发现,四川省土源性线虫感染率“高-高”聚集区域主要分布于37个县(市、区),其中钩虫、蛔虫、鞭虫感染率“高-高”聚集区域分别主要分布在盆周山地区和丘陵地区的39个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河南省国家级监测点土源性线虫病的流行动态。方法 2006-2015年,每年在淮阳县国家级土源性线虫病监测点收集不少于1 000人份的粪便样本,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检查土源性线虫及其他肠道蠕虫卵,3~12周岁儿童加做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查蛲虫卵。此外,每年随机抽取10户家庭,收集其菜地、厕所、庭院和厨房的土壤样本,用改良饱和硝酸钠漂浮法检测土壤蛔虫卵污染情况。结果 2006-2015年,共在淮阳县监测点调查10 419人,检出5种肠道蠕虫卵,分别为蛔虫、鞭虫、钩虫、蛲虫和东方毛圆线虫,人群土源性线虫平均感染率为3.69%,均为轻度感染且存在家庭聚集性。男性和女性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女童蛲虫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1~10岁年龄组土源性线虫、蛔虫及蛲虫感染率均最高,其中3~9岁儿童为重点感染人群,蛲虫为主要感染虫种。小学文化程度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率最高,感染率随文化程度升高呈递减趋势。10年来,河南省国家监测点土源性线虫感染率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监测点土壤中检出受精蛔虫卵和未受精蛔虫卵,但检出率很低。结论 近10年来河南省国家级监测点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且维持在较低水平,感染存在家庭聚集性。儿童尤其是3~9岁儿童为重点感染人群,蛲虫为重点防治虫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索重庆市土源性线虫感染相关因素,为土源性线虫病科学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2011–2015年每年在重庆市设立监测点,采集监测点居民粪便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1粪3检)检查土源性线虫虫卵;对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影响人体土源性线虫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 2011–2015年重庆市人体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分别为6.44%、7.30%、6.85%、6.93%和5.56%;饮用水源不干净、便后洗手频率低是蛔虫感染的危险因素,厕所经过无害化处理、肥料无害化程度高、喝生水频率低、落地食物不洗就食频率低是蛔虫感染的保护因素。结论 重庆市人体土源性线虫病已处于较低流行水平;要巩固已取得的防治成果,还要在健康教育、改水改厕和改善环境卫生的基础上,坚持分类指导、综合防治,进一步做好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索重庆市土源性线虫感染相关因素,为土源性线虫病科学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2011–2015年每年在重庆市设立监测点,采集监测点居民粪便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1粪3检)检查土源性线虫虫卵;对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影响人体土源性线虫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 2011–2015年重庆市人体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分别为6.44%、7.30%、6.85%、6.93%和5.56%;饮用水源不干净、便后洗手频率低是蛔虫感染的危险因素,厕所经过无害化处理、肥料无害化程度高、喝生水频率低、落地食物不洗就食频率低是蛔虫感染的保护因素。结论 重庆市人体土源性线虫病已处于较低流行水平;要巩固已取得的防治成果,还要在健康教育、改水改厕和改善环境卫生的基础上,坚持分类指导、综合防治,进一步做好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掌握云南省勐海县西定乡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情况,为制定土源性线虫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检查粪便中土源性线虫卵,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查儿童蛲虫卵。随机抽取15户居民,每户采集蔬菜、水果或其他作物种植地的土样进行钩蚴分离。结果共粪检1 002人,土源性线虫感染率为20.06%(201例),其中钩虫、蛔虫和鞭虫感染率分别为18.96%(190例)、1.70%(17例)和0.90%(9例)。钩虫、蛔虫和鞭虫感染者中,轻度感染者分别占97.37%(185/190)、88.24%(15/17)和100%(9/9)。未检出蛲虫感染者。检测土壤15份,未检出钩蚴。结论勐海县西定乡居民土源性线虫感染率较高,但感染度低。应加强该地区土源性线虫病的防治与监测。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洪泽县人群肠道线虫感染现状,评估防治效果,为制订下一步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4年在全县按不同地理方位,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随机抽取5个镇,每镇抽取1个村调查居民500人。采用Kato-Katz法检测肠道线虫卵,并采用统一问卷进行健康教育调查,每村随机调查学生和居民各50名,共500名。结果共粪检3 011人,肠道线虫阳性17人,人群总感染率为0.56%。其中,蛔虫、钩虫、鞭虫、蛲虫和其他线虫(毛圆线虫)感染率分别为0.10%、0.33%、0.03%、0.03%和0.07%。卫生知识知晓率和卫生行为正确率分别为97.80%、97.00%。结论洪泽县人群肠道线虫感染率、居民卫生知识知晓率和卫生行为正确率均已经达到肠道寄生虫病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