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分析应激性心肌病患者临床资料,总结临床特点及远期预后情况。方法:收集2011-01至2017-12在我院住院确诊为应激性心肌病患者,收集临床资料,定期门诊及电话随访,记录预后情况。结果:共计15例患者入组,其中女性13例(86.7%),入院时超声心动图提示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伴心尖部室壁瘤形成,左心室射血分数为(44.80±10.70)%,血清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 BNP)水平为(2 429.10±2 283.43)pg/ml,经积极治疗出院时超声心动图复查提示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及室壁瘤消失,左心室射血分数提高至(62.90±7.60)%,血清NT-pro BNP水平降至(715.14±1 912.31)pg/ml,自身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随访过程中无死亡事件,1例首诊2年后争吵复发再住院,治疗后恢复。结论:应激性心肌病患者常有超声心动图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及室壁瘤样改变,伴有NT-pro BNP明显增高,积极对症治疗后超声复查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可消失,心功能可恢复,NT-pro BNP可明显下降,整体预后好,但仍需注意出院宣教,警惕复发。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循环杂志,2018,33(9):884-888.本文分析应激性心肌病患者临床资料,总结临床特点及远期预后情况。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北京阜外医院(我院)住院确诊为应激性心肌病患者,收集临床资料,定期门诊及电话随访,  相似文献   

3.
迄今,关于特发性限制型心肌病临床特点及其预后远未清楚。本文就此进行了分析。对象与方法 94例心肌病患者,男39%,女61%,年龄10~90岁,≥60岁老人占72%,平均64岁。超声心动图检测结果均符合下列条件:①心房扩大;②心室无扩大;③心室室壁厚度正常。并在剔除了缺血性心脏病、高血压、瓣膜病、先心病、心包疾病、类癌综合征、结缔组织病、淀粉样变、肿瘤、血色病、嗜酸细胞增多综合征、放射病、酗酒及药物中毒等诸种继发因素后,确诊为特发性限制型心肌病。尔后结合患  相似文献   

4.
5.
迄今,关于特发性限制型心肌病临床特点及其预后远未清楚.本文就此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老年心动过速性心肌病患者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有心动过速性心肌病 (TCM)的老年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将合并快速心律失常并行经导管射频消融术 (RFCA)治疗的老年患者共 2 0 5例按有无TCM分为 2组 ,两组患者于术前常规行超声心动图及动态心电图检查 ,并于术后随访。所有患者记录心动过速的三个临床特征指标 ,分别研究其临床特点及其行RFCA后的疗效。结果 合并心动过速的老年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的改变与心动过速病程及心动过速发作频率呈显著正相关 ,且两组间三个心动过速特征指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老年TCM患者经成功消融根治快速心律失常后 ,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及左心室射血分数均显著改善 ,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发生率显著减少。结论 心动过速病程及心动过速发作频率是老年人发生TCM的危险因素 ,RFCA是改善此类患者心功能状况并控制其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正>应激性心肌病于1990年由日本学者最先报道~([1]),国内报道始见于2007年~([2,3]),研究~([4,5])显示,本病临床表现与急性心肌梗死相近似,本文对应激性心肌病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特点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心动过速性心肌病(TICM)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对本院TICM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资料及超声心动图相关参数进行比较,并与26例年龄、性别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相匹配的健康人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2002年1月至2011年12月共收治TICM患者26例。出现快速心律失常相关症状至发生心力衰竭(简称心衰)的时间为30.5±31.1天。房性心律失常24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1例,室性心律失常1例。患者入院时心室率142.1±28.5次/分,纽约心功能分级3.0±1.1级。经治疗66.2±47.8天后,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左房前后径(LAD)较入院时显著降低(分别为54.2±6.0 mm vs 56.5±6.3mm;39.0±5.1mm vs 45.7±6.0 mm;42.1±7.3 mm vs 45.3±7.1 mm;P<0.005),LVEF显著升高(0.55±0.05 vs0.36±0.01;P<0.005)。但患者治疗后的LVEDD、LVESD及LAD仍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54.2±6.0 mm vs49.0±5.2mm;39.0±5.1mm vs 34.2±3.6 mm;42.1±7.3 mm vs 36.3±5.8 mm;P<0.005)。随访25.3±19.7个月,5例患者快速心律失常复发,并于1周内出现心衰及LVEF降低,经室率或节律控制后,其症状及LVEF于6个月内恢复正常。结论心动过速患者可于短时间内出现心衰。在心动过速控制后,患者的心衰症状均在短期内显著改善,但左室内径仍显著高于对照组,对此类患者应长期治疗和随访。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应激性心肌病持续性室壁瘤患者经左心室成形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对手术效果及预后情况进行分析.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应激性心肌病合并持续性室壁瘤患者接受左心室成形术临床数据,对术前及术后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同时进行门诊及电话随访,对预后情况加以总结分析.结果:入组患者15例,其中女性10...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中国人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 对188例AHCM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及随访,并对其临床表现、心血管原性病死率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进行分析.结果 188例AHCM患者中男性139例(73.9%),女性49例(26.1%),占同期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16.0%,平均年龄(51.9±12.6)岁.其中,单纯型AHCM患者120例(63.8%),混合型AHCM患者68例(36.2%).171例(91.0%)患者平均随访时间(5.0±3.0)年,2例发生心血管原性死亡,心血管原性总病死率为1.2%,随访期间共28例(16.4%)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结论 中国人AHCM患病率较高,单纯型AHCM多见,预后较好.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rognosis of Chinese patients with apical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 (AHCM). Methods A total of 188 patients with AHCM diagnosed at Fuwai Hospital were included in this retrospective study.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mortality and cardiovascular morbidity were analyzed. A multiple logistic regression was performed to adjust for potential confounding factors. Results Males predominated with a number of 139 (73.9%) in this cohort. Patient's age ranged from 15 to 81 (51.9 ± 12. 6) years. There were 120 patients (63. 8% ) with "pure" type and 68 patients (36.2%) with "mixed" type of AHCM, 171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5.0 ± 3.0)years,cardiovascular mortality was 1.2%, 28 patients (16.4%) experienced one or more cardiovascular events. Conclusion The prevalence of AHCM is high in Chinese HCM patients, pure type AHCM is more common, and AHCM patients have a benign clinical course.  相似文献   

11.
本次教学查房为1例极易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的特殊病例,为增进对这一疾病的认识,现与大家共同讨论。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孤立性致密化不全心肌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2008年5月至2011年4月在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确诊的34例孤立性左心室致密化不全患者分为室性心动过速(室速)组和非室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左心室大小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随访患者临床事件.结果 入选时室速组和非室速组在左心室大小及LVEF平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平均随访2.92年,室速组死亡5例,非室速组死亡2例,死亡患者的平均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73mm,LVEF0.31.室速组有6例患者植入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随访期间4例发生持续性室速,其中3例患者ICD正确识别并电除颤治疗分别为2次、2次和8次;1例患者ICD正确识别并电除颤治疗1次,误识别2次.结论 孤立性左心室致密化不全患者预后与LVEDD、LVEF及室速相关.  相似文献   

13.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21,37(6):553-556
目的:探讨应激性心肌病(TTS)临床特点及住院死亡危险因素。方法:对美国重症监护室数据库(MIMIC-Ⅲ数据库)诊断为TTS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人口学特征、实验室检查及心脏超声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生存预后,将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对两组的基线资料进行比较,采用单因素回归分析挖掘可能的危险因素,多因素逐步前向回归分析确定住院死亡危险因素。结果:从MIMIC-Ⅲ数据库中共提取TTS患者56例,其中男6例,女50例,平均年龄64.2岁。住院期间死亡6例(10.7%)。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呼吸衰竭(OR:15.83,95%CI:1.68~149.17,P=0.016)、红细胞比容(OR:0.05,95%CI:0.01~0.42,P=0.006)、血红蛋白(OR:0.08,95%CI:0.02~0.42,P=0.003)、估算血浆容量状态(OR:3.46,95%CI:1.61~7.46,P=0.002)及乳酸脱氢酶(OR:1.31,95%CI:1.10~1.56,P=0.002)是TTS患者住院死亡的危险预测因子;多因素逐步前向回归分析确认估算血浆容量状态(OR:1.49,95%CI:1.17~1.89,P=0.002)与乳酸脱氢酶(OR:1.0003,95%CI:1.0002~1.0005,P0.001)是TTS患者住院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估算血浆容量状态和乳酸脱氢酶升高是TTS住院死亡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滤泡性淋巴瘤(FL)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20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液科住院治疗的288例初诊FL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生存及预后因素.结果:①中位年龄55岁,男141例,女147例.FL 1~2级占58.3%,FL 3A级占24.7%,FL 3B级占...  相似文献   

15.
冯金山  张兆奎  刘子萍 《内科》2012,7(1):65-66
应激性心肌病(stress cardiomyopathy,SCM)亦称Tako-Tsubo心肌病,首先由日本学者于1990年报道[1].2006年美国心脏病协会心肌病新定义和分类中将其归入原发获得性心肌病[2],2008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归为未定型心肌病[3].近年来随着对本病认识的提高和急诊冠状动脉(冠脉)造影的开展,国内临床报道的病例逐渐增加,但大多为散在个案报告,本文通过对国人SCM 资料的荟萃分析,旨在了解其发病特征,为临床诊断和治疗该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缺血性心肌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于泰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缺血性心肌病患者进行研究,根据随访情况分为预后不良组(n=19)和预后良好组(n=81)。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并分析缺血性心肌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结局,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 患者男女比为55:45,NYHA心功能分级中Ⅱ级27例,Ⅲ级60例,Ⅳ级13例;54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本研究中以急性心肌梗死、心绞痛后继发心力衰竭为起病形式者分别为48例和30例,另有22例患者无典型心肌缺血症状,仅以心力衰竭为首发表现。随访发现患者中预后不良者19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在性别、吸烟、糖尿病、高脂血症、心率、心房颤动(房颤)、心律失常、支架植入、起搏器植入及左室后壁差异等方面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年龄、体质指数(BMI)、频发室早+短阵室速、白蛋白、左房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LVEF)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年龄、B...  相似文献   

17.
应激性心肌病(SCM),又称为Tako-Tsubo综合征、Tako-Tsubo 心肌病(TTC)、心尖部气球样变综合征(ABS)等,Sato等[1]于1990年首次报道,其主要特征为一过性心尖部室壁运动异常,呈气球样变.应激性心肌病的心室扩大及异常室壁运动具有可逆性,预后良好.其发病前多有精神或躯体应激事件,临床表现类似急性心肌梗死,但冠状动脉造影未发现有意义的狭窄.由于这种综合征在发作时行心室造影检察,显示的左心室收缩期形态与日本渔民用以捕捉章鱼的工具“章鱼罐”的形状类似,故也将其称为章鱼罐综合征.大部分患者发病前均遭受严重的精神或躯体应激,故又称该病为应激性心肌病.  相似文献   

18.
<正>Tako-Tsubo心肌病(TC)于1990年首先由日本学者左藤(Sato H)等报道并命名,本病亦称为左室心尖部球囊综合征(ABS)或应激性心肌病(Stress Cardiomyopathy,SC),TC多由各种应激所促发,好发于更年期后妇女,临床以突发胸痛、心电图ST段抬高/T波改变与心肌损伤标志物阳性为特征,故酷似急性心肌梗死。2006年美国心脏病协会(AHA)心肌  相似文献   

19.
应激性心肌病心电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激性心肌病(stress cardiomyopathy)是一种由精神刺激所诱发的左心室功能不全、影像学与心电图呈一过性改变的一组症候群,表现为发病初患者胸骨后疼痛,左心室造影及超声均有左心室心尖和前壁下段运动减弱或消失,基底部心肌运动代偿性增强,左心室心尖呈球囊状的特殊心肌运动不协调改变;左室平均射血分数降低,而冠状动脉造影正常。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回顾总结药物性肝损伤(DILI)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2015年1月 ~2019年12月我院诊治的DILI患者164例,收集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和预后.结果 本组DILI患者被诊断为肝细胞型97例,胆汁淤积型24例,混合型43例;肝细胞型患者年龄为(47.2±13.3)岁,显著小于其他两型(P<0.05);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