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MDCT前置心电门控低管电压冠状动脉成像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多排螺旋CT(MDCT)前置心电门控低管电压冠状动脉成像的可行性.方法 21例采用前门控100 kV管电压扫描冠状动脉患者(低压组),23例以前门控120 kV扫描患者(高压组),观察两组图像整体质量和辐射剂量.结果 与高压组比较,低压组信号强度、噪声升高,容积CT剂量指数、有效剂量降低(P<0.05).结论 MDCT前置心电门控低管电压冠状动脉成像整体质量良好.  相似文献   

2.
赵国华  徐冰  唐萍萍 《心脏杂志》2015,27(2):198-201
目的:探讨双源CT应用100 k V管电压扫描方案在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70例临床怀疑或确诊为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管电压100 k V组(低剂量组,35例)与120 k V组(常规组,35例)。其他条件一致,分别对两组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进行评价。入组条件:体质量指数(BMI)为20~24,窦性心率。结果:两组冠脉成像图像质量无显著差别,而100 k V辐射剂量较120 k V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应用双源CT做冠脉CT血管造影,给予100 k V管电压能够在保证图像质量,满足诊断要求同时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3.
丁国良  钱萍艳  胡刚锋 《山东医药》2011,51(48):94-95,120,F0003
目的优化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的扫描方案,降低患者冠状动脉成像的辐射剂量。方法分析268例心率规律且小于70次/min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患者病例资料,前瞻性心电门控及回顾性心电门控检查患者各134例,观察两者成像质量,比较两者单次扫描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及剂量长度乘积(DLP)。结果在扫描范围、对比剂种类速率和注射部位完全相同的情况下,前瞻性心电门控组质量评分(3.71±0.52)分,回顾性心电门控组质量评分(3.78±0.36)分,P〉0.05。前瞻性心电门控组和回顾性心电门控组在CTDIvol分别为(14.02±0.02)、(79.50±10.09)mGy;有效辐射剂量分别为(3.38±0.28)、(23.84±4.35)mSv,P均〈0.05。结论在心率规律且小于70次/min的患者行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成像,可有效地降低患者的辐射剂量,减轻辐射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低剂量个体化头颈部CT血管成像扫描方案对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 80例可疑头颈动脉粥样硬化行头颈CT血管成像扫描患者,随机抽取20例采用常规剂量扫描(A组),体质量指数(BMI)不限,管电压120 kV,管电流250 m As(机器设定值);另60例患者按BMI〉24.9 kg/m^2、18.5~24.9 kg/m^2、﹤18.5kg/m^2分别入3个低剂量组(B、C、D组,每组20例);B、C、D组管电压均为100 kV,管电流分别为250、200、150m As;余扫描条件各组相同。分析比较各组图像的辐射剂量、CT值、信号噪声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及主观图像质量。结果 B、C、D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及有效剂量(ED)较A组均明显降低;血管内CT值均明显上升(P均〈0.05);低剂量各组图像噪声有所增加,但四组间SNR、CN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且低剂量组动脉重建图像质量、血管边缘及对图像的诊断信心评价整体满意,与常规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头颈部动脉成像时采用低剂量个体化扫描方案可使扫描方案的设计更加趋于合理化和个性化,在保证不影响图像诊断质量的同时能明显降低辐射剂量,减少对患者的辐射危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通过增加padding的方法,评估64层螺旋CT前门控冠状动脉CT成像在相对快心率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心率>65/min患者30例(病例组),通过增加padding至180ms,重建40%80%相位,评价冠状动脉图像质量,分析有效辐射剂量,并与30例(对照组)用回顾性心电门控螺旋CT冠状动脉重建方法辐射剂量进行对比。结果 98.3%的冠状动脉血管能够满足诊断要求,其中通过增加padding重建收缩期40%80%相位,评价冠状动脉图像质量,分析有效辐射剂量,并与30例(对照组)用回顾性心电门控螺旋CT冠状动脉重建方法辐射剂量进行对比。结果 98.3%的冠状动脉血管能够满足诊断要求,其中通过增加padding重建收缩期40%45%相位窗,28.3%的冠状动脉血管图像质量改善,其中7例患者(23.3%)的12支血管(10.0%)图像质量由不能诊断改善为可以用于诊断;病例组平均辐射剂量明显低于对照组(3.5mSv vs 10.1mSv,P<0.01)。结论前门控轴扫增加padding用于相对快心率患者,可改善图像质量,避免用辐射剂量更高的回顾性心电门控螺旋CT扫描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双源CT不同扫描模式下患者冠脉图像质量评分及患者接受的有效辐射剂量.方法 50例患者被纳入研究,男性36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68.2±9.4)岁,心率<60次/min,心率稳定,BMI为22.5~24.9 kg/m2.所有研究对象均在第1个月的第1天和第15天两次行不同扫描模式双源螺旋CT(DSCT):A组为100/sn 100 kV,B组为80/sn 120 kV.研究两组的冠脉图像质量及患者接受的有效辐射剂量.结果 A组Ⅰ级图像数量(52%)低于B组(70%),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的图像比A组的图像质量高,但都可以进行诊断.从性别上来看,无论100 kV还是120 kV,高螺距冠脉图像的有效辐射剂量暴露量女性均值高于男性均值,但100 kV的辐射剂量暴露低于120 kV.结论 Flash双源CT(100/sn100kV)在获得满意图像质量的同时可以减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低剂量CT扫描在AIDS合并PCP体质量低者中的应用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将69例AIDS合并PCP体质量低患者,随机分成3组,分别采用管电压固定为120kV,常规剂量(自动mAs)与低剂量扫描,低剂量扫描管电流分别采用40mAs,30mAs,20mAs,对图像质量、辐射剂量进行分析,得出AIDS合并PCP体质量低患者的最优低剂量扫描方案。结果常规剂量扫描与低剂量扫描获得图像均能达到影像诊断要求。采用管电压固定为120kV,管电流为常规剂量、40 mAs、30 mAs、20 mAs组获得的平均辐射剂量CTDIvol分别为:6.65mGy、2.06 mGy、1.54 mGy、1.03 mGy,管电流20 mAs组最低,为常规剂量的15.5%。结论采用管电压kV值固定为120kV,管电流20mAs胸部低剂量CT扫描在AIDS合并PCP体质量低患者中图像质量能满足临床诊断要求,同时降低辐射剂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64层CT冠状动脉成像的前瞻性与回顾性心电门控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比较前瞻性心电门控和回顾性心电门控64层CT冠状动脉成像的辐射剂量和成像质量,探讨低剂量前瞻性心电门控CT冠状动脉成像的可行性.方法 两组心率≤65次/min各100例患者分别进行前瞻性和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并采用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组(CPR)及容积再现(VR)多种重组技术显示冠状动脉,图像质量根据运动伪影影响分为优、良、差,使用剂量长度计算各自的有效辐射剂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前瞻性组平均辐射剂量为(2.81±0.48)mSv明显低于回顾性组的(10.16±1.09)mSv(P<0.01);前瞻性组诊断性冠状动脉节段和非诊断性冠状动脉节段为95.2%(1165/1224)和4.8%(59/1224),与回顾性组的94.1%(1186/1261)和5.9%(75/126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心率稳定在65次/min以下的患者,前瞻性心电门控64层CT冠状动脉成像,能以较低的辐射剂量达到回顾性心电门控诊断质量的影像,是切实町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双源CT自适应前瞻性心电门控应用于自由心率老年冠心病患者冠脉成像(CTCA)的价值。方法选取行CTCA检查的临床疑诊老年冠心病自由心率患者102例,根据双源CT扫描时心率分为低心率组32例、中等心率组37例、高心率组33例。比较三组冠脉节段可评价率、图像质量、辐射剂量及CTCA对不同心率组冠脉狭窄的诊断价值。结果冠脉节段可评价率、图像质量评分在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心率增高,CTDIvol、DLP、ED降低(P<0.05)。CTCA诊断冠脉狭窄的灵敏度、特异度、曲线下面积(AUC)为:低心率组89.61%、95.84%、0.927,中等心率组88.51%、96.22%、0.924,高心率组86.75%、95.73%、0.912;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appa检验显示,CTCA与CAG在低到高心率中的诊断一致性较好(Kappa值=0.816、0.821、0.798,P均<0.05)。结论双源CT自适应前瞻性心电门控应用于CTCA检查对老年冠心病高心率患者可降低辐射剂量,但不影响图像质量;同时对不同心率患者冠脉狭窄度的诊断效能、准确性均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低剂量技术用于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效果。方法 将90例拟行CT冠状动脉造影(CTA)的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各30例,其中A组采用常规曝光条件(120kV,180mAs),B组将管电压降至100kV,C组根据BMI设定管电流。观察三组图像信噪比、图像质量评分及有效剂量(ED)。结果 三组图像信噪比、图像质量评分均无显著差异,但ED在B组〈C组〈A组,两两比较P均〈0.05。结论 在冠状动脉CTA检查中适当降低管电压并根据BMI设定管电流,能够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降低患者所受辐射剂量,其中降低管电压效果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用低辐射剂量扫描下减少对比剂用量在肺静脉及左心房造影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22年2月至2022年4月在解放军第九六〇医院左心房及肺静脉血管造影成像的8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管电压120 kV,造影剂70 mL)和试验组(管电压80 kV,造影剂40 mL),对两组图像质量进行主管测评和客观测评。结果 主观评测:两组图像质量均符合诊断要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客观评价:对照组扫描方案所测CT值、信噪比、辐射剂量指数、剂量长度乘积、有效剂量和试验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用低管电压扫描联合低剂量造影技术在肺静脉及左心房检查中既能保证图像诊断又能有效地降低对比剂用量和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中采用前瞻性心电触发轴位扫描技术的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方法选择采用前瞻性心电触发轴位扫描技术进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患者160例作为前瞻组。将相同扫描参数输入回顾性心电门控螺旋扫描程序,获得扫描剂量数据作为回顾组。由2名放射科医师分别进行图像重建和图像质量评价。冠状动脉图像质量分级采用4级评分法。结果 2名放射科医师在图像重建和图像质量评价方面均有良好的一致性。160例患者除8例图像有严重血管错层伪影、2例冠状动脉严重钙化,共显示1449个冠状动脉节段。1~3分以上的1431个节段(98.76%)具有较好的图像质量,可以满足临床诊断要求。前瞻组与回顾组的平均有效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17±1.17)mSv vs (22.09±6.72)mSv,P0.01]。结论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中采用前瞻性心电触发轴位扫描技术可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显著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在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图像(CCTA)检查中使用迭代重建(iterative reconstruction,IR)技术后,针对肥胖人群使用低管电压(100kV)扫描的可行性。方法:共有18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连续性受试者(男性112例)入选本前瞻性研究。受试者年龄43~77岁,平均(56.2±9.5)岁,体质量指数(BMI)范围:30~35 kg/m2。采用飞利浦公司256层螺旋CT扫描(Brilliance iCT,Philips Healthcare),回顾心电门控螺旋扫描模式及心电图相关管电流调节模式联合应用。按扫描方案分为高低管电压组(L组:100kV/800mAs;H组:120kV/800mAs),180例受试者随机分配入组。L组采用迭代重建算法重建图像(Idose4,level 4),H组采用滤波反投影算法(filter back projection,FBP)重建图像。图像主观评价法:使用4分单盲评法(1=不能诊断,4=图像极好)评价图像质量,并比较两观察者一致性。图像客观评价法:比较两组冠状动脉4大主干(左主干、前降支、回旋支及右冠状动脉)管腔内的CT值、感兴趣区噪声、信号噪声比及对比噪声比。结果:两组CNR分别为[(31.5±3.2)vs.(30.3±2.5,P0.05)]。两组图像质量评价均为好。两组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电压100kV方案与高电压120kV方案辐射剂量分别为(4.3±0.6)mSv[CTDIvol:(15.7±0.4)mGy]、(7.6±0.4)mSv,[CTDIvol:(26.3±0.3)mGy](P0.001)。结论:在迭代重建技术辅助下,可在CCTA检查中对肥胖受试者(BMI:30~35 kg/m2)使用100kV管电压扫描,所得图像能够满足临床诊断需要。100kV方案较常规120kV方案辐射剂量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64层CT冠状动脉成像中前门控轴面扫描不同电流设定量设置对射线剂量及图像质量的影响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体重指数(BMI)≤22 kg/m~2、心率65次/min以下、心率变异性(HRv)5次/min的临床疑诊冠心病病人75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3组进行前门控冠状动脉CT检查。A组为对照组(电流设定量为600 m A);另外两组(B、C)为试验组(低电流量扫描),电流设定量分别为500 m A、400 m A,其他扫描参数不变。评估各组图像质量,并对有效辐射剂量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有效辐射剂量分别减少16.67%、33.33%,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试验组图像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4层CT冠状动脉成像前门控轴面扫描,BMI≤22 kg/m~2病人适当降低管电流,既可降低受检者的射线剂量又能满足诊断需求。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双低剂量技术(低电压联合低浓度对比剂)在左心房-肺静脉CT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0年6月在山西省心血管病医院行左心房-肺静脉CT成像的病人共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使用碘克沙醇(320 mgI/mL),管电压80 kV;对照组使用碘普罗胺(370 mgI/mL),管电压120 kV,余扫描条件相同。记录两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左心房及肺静脉CT值、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辐射剂量(ED)和碘摄入量。结果两组间CTDIvol、DLP、ED、碘摄入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而两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左心房及肺静脉CT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心房-肺静脉CT成像采用低电压联合低浓度对比剂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基础下可有效降低辐射剂量及碘摄入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低辐射剂量CT血管成像用于评估老年患者冠状动脉支架的方法。方法将体重指数28 kg/m2、心率≤70次/min拟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的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的老年患者53例随机分成A、B、C 3组,A组以管电压100 k Vp行前瞻性心电图(ECG)门控检查,B组以管电压100 k Vp行回顾性ECG门控检查,C组以管电压120 k Vp行前瞻性ECG门控检查。比较3组冠状动脉支架近端管腔CT值、支架内的CT值、支架腔内吸收值增加比率、图像噪声、信噪比、对比噪声比、图像质量评分及辐射剂量等。结果 53例患者共置入95枚冠状动脉支架,A组及B组的支架近端管腔CT值、支架内CT值均大于C组,3组支架腔内吸收值增加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及B组噪声均大于C组,A组信噪比和对比噪声比均低于B组及C组,但采用改良Likert 4分法评价图像质量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A组有效剂量(ED)较B组降低约50.7%,较C组降低约28.3%。结论采用100 k Vp管电压、前瞻性ECG门控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评估老年患者冠状动脉支架不仅减少了患者受辐射的剂量,而且图像质量可满足诊断需求。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第三代双源CT大螺距心脑一体化血管成像中使用自动管电压选择技术在优化图像质量及降低辐射剂量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9年10月~2020年11月首都医学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住院行冠状动脉及头颈动脉一体化CT扫描的老年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自动管电压组50例,固定管电压组50例。比较2组的一般临床资料、辐射剂量,并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及客观评价。结果自动管电压组实际管电流明显高于固定管电压组(P0.01)。自动管电压组剂量长度乘积及有效剂量较固定管电压组明显减低[(121.84±37.17)mGy·cm vs(175.93±18.26)mGy·cm,P0.01;(1.29±0.85)mSv vs(1.89±0.58)mSv,P0.01]。2组冠状动脉主观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自动管电压组头颈动脉主观评分明显高于固定管电压组[(3.45±0.66)分vs(3.05±0.72)分,P0.05]。2组各部位图像噪声、信噪比及对比噪声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动管电压组左冠状动脉主干、右冠状动脉主干、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及椎动脉CT值明显高于固定管电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第三代双源CT大螺距心脑一体化血管成像中使用自动管电压技术可明显降低辐射剂量,并能提供良好的图像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不同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及不同机型在肺部个性化低剂量CT扫描中的差异,探讨低剂量图像最优算法。方法收集肺部健康体检者171人,随机分为2组;所有患者均行CT扫描,管电压100KV,管电流量视患者BMI不同,给予相应的扫描方案。A组应用MSCT(GE Discovery CT HD750)扫描,扫描后行自适应迭代重建ASIR30%,Lung算法、Standard算法及Detail算法;B组行GE LightSpeed 16排CT扫描,扫描后行FBP重建,Lung算法、Standard算法、Detail算法。对比分析不同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及不同机型在肺部个性化低剂量CT扫描中的差异。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CT图像质量均在3分以上,均满足诊断要求。低体重组辐射剂量中体重组辐射剂量高体重组辐射剂量(P0.05),且低、中、高体重指数组图像主观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辐射剂量低于B组且A组图像主观评分高于B组(P0.05)。A组Detail算法与Standard算法图像主观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Detail算法与Standard算法图像主观评分均高于Lung算法(P0.05);B组三种算法图像质量主观评分,Detail算法Standard算法Lung算法(P0.05)。结论对不同BMI的患者采用个性化肺部低剂量CT扫描方案可以降低辐射剂量;对于同一患者,采用高端机型及Detail算法可以降低辐射剂量,且不影响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第二代双源CT大螺距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模式(fllash spiral)在房颤患者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从我院接受大螺距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的1077例患者中,选择房颤患者10例,分别采用HP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flash spiral模式)和回顾性心电门控模式扫描(spiral模式)。Flash spiral模式采集图像时间选择为RR间期的20%-30%成像。结果10例患者均采用flash模式扫描,其中7例患者图像质量好(评分1分),3例患者有轻度伪影,但可评价血管(评分2分)。SpirM扫描中,4例病例右冠状动脉伪影重,为非诊断血管病例,1例回旋支重度伪影。Flash模式扫描有效射线剂量为O.680-1.887mSv,8例患者低于1mSv。Spiral扫描有效射线剂量为14.920-21.306mSv。结论①房颤患者采用大螺距flash spiral模式单个心动周期成像可获得良好的效果,且图像质量优于回顾性心电门控模式。②由于RR间期不规则,房颤患者flash spirM扫描时必须在下一个R波前完成扫描,需提前采集数据时间(RR间期的20%-30%采集为最佳)。③房颤患者flash spiral扫描有效射线剂量低于1mSv。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迭代重建技术(iDose4)在前瞻性心电门控结合体质量调节管电压管电流心脏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rized tomography,CT)成像中降低辐射剂量及控制图像质量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实验猪10只,每只猪均进行以体质量调节管电压管电流为基础的常规剂量(A组)及在此基础上降低管电流[分别降低30%(B组)、50%(C组)、70%(D组)]的256层前瞻性心电门控心脏CT扫描,所有数据均分别采用滤波反投影(filtered back projection,FBP)和iDose4重建,计算猪接受的辐射剂量,测量升主动脉根部及左心室腔噪声、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分别对总体图像质量和冠状动脉图像质量进行评分(5分法评分),3分及以上为图像质量可满足诊断,并对两种重建方法处理后所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A、B、C、D组的有效辐射剂量(ED)分别为(3.13±0.63) mSv、(2.26±0.51) mSv、(1.61±0.36) mSv、(1.01±0.23)mSv.随着X线剂量降低,图像噪声增加,信噪比、对比噪声比降低,图像质量下降.各组内比较,iDose4重建的图像噪声均较FBP重建者明显降低,而信噪比及对比噪声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0).A、B、C、D各组内经FBP/iDose4重建后总体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3.80±0.42)分/(4.60±0.52)分、(3.60±0.52)分/(4.40±0.52)分、(3.00±0.67)分/(3.80±0.42)分、(2.00±0.67)分/(3.40±0.52)分,各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FBP重建,A、B、C、D组近、远端冠状动脉的可诊断率分别为100%、95%、70%、20%和92%、72%、36%、0;经iDose4重建后,A、B、C组近、远端冠状动脉的可诊断率均大于经FBP重建后A组的可诊断率或与其相当(P>0.05),而D组的可诊断率明显低于FBP重建后A组的可诊断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前门控结合体质量调节管电压管电流心脏CT成像中,应用iDose4较FBP可显著降低图像噪声,提高信噪比及对比噪声比,提高图像质量;用iDose4重建可以在现有辐射剂量基础上降低50%的剂量进行扫描而图像质量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