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迷路炎致突发性耳聋的螺旋CT三维重建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薄层螺旋扫描技术(小视野Fov=5cm,层厚1.0mm),进行最小密度投影法(MinIP)、最大密度投影法(MIP)、多层面重组(MPR)和表面重建(SSD)各种方法的三维重建。结果:采用MinIP,MPR及SSD能充分显示骨性迷路,耳蜗,前庭,前、后、外三个骨性半规管,膜性迷路,蜗管(2.5周),球囊,椭圆囊,前、后、外三个膜性半规管的表面、分布形态及内部结构和病变密度、范围、形态、边缘情况。结论: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能充分准确观测内耳迷路内部和表面的立体结构,并能充分显示病变范围、形态、密度、边缘情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慢性中耳炎并发迷路瘘管的手术处置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2年5月在长沙唯尔耳鼻咽喉专科医院耳鼻咽喉科治疗的慢性中耳炎并发迷路瘘管患者62例,行瘘管检查与颞骨高分辨率CT(HRCT)扫描,于全麻下行开放式乳突根治+听力重建术。观察手术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55例病变为水平半规管瘘,5例为上半规管瘘,2例同时存在水平和上半规管病变,全部病例均Ⅰ期修补成功。术后(8.7±2.2)d眩晕消失或改善,术后(42.8±6.0)d干耳,术腔上皮化;53例(85.48%)患者术后听力提高,26例(41.93%)语频气导听力提高〉15 dB。术后随访(2.1±0.6)年,未见眩晕复发。结论开放式乳突根治加听力重建术可能是治疗慢性中耳炎并发迷路瘘管比较优化的方案,对于瘘管区域病变的处理应综合考虑,对瘘管大、病变重者应行二期手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迷路炎致突发性耳聋的螺旋CT三维重建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薄层螺旋扫描技术(小视野Fov=5cm,层厚1.0mm),进行最小密度投影法(MinIP)、最大密度投影法(MIP)、多层面重组(MPR)和表面重建(SSD)各种方法的三维重建。结果:采用MinIP,MPR及SSD能充分显示骨性迷路,耳蜗,前庭,前、后、外三个骨性半规管,膜性迷路,蜗管(2.5周),球囊,椭圆囊,前、后、外三个膜性半规管的表面、分布形态及内部结构和病变密度、范围、形态、边缘情况。结论: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能充分准确观测内耳迷路内部和表面的立体结构,并能充分显示病变范围、形态、密度、边缘情况。  相似文献   

4.
颞骨CT多平面重建标准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颞骨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的一般步骤,探讨MPR标准化重建原则。方法对30耳颞骨CT扫描资料作回顾性重建,根据颞骨内部9个主要解剖结构选取10个平面作双斜位MPR,统计各部位MPR显示情况,并归纳各部位重建方法及步骤。结果所选10个双斜位MPR平面均能良好显示相应结构,上半规管显示率为93.3%,其余均为100%。双斜位MPR重建的一般步骤为确定最佳显示平面,寻找起始标志,按解剖参考轴线调整定位线,调整标准化细节。结论双斜位MPR可在同层全程显示颞骨大部分结构。标准化重建的关键是熟悉各部位解剖结构,规范操作方法及步骤。  相似文献   

5.
局限性迷路炎(Circumscribed labyrinthitis)又称迷路瘘管,多因胆脂瘤型中耳炎破坏迷路骨质引起。有时骨疡型中耳炎亦能引起,尤其迷路周围气房丰富者骨迷路容易被破坏形成瘘管,偶见由手术外伤损伤迷路骨质引起。瘘孔多位于外半规管,少见于鼓岬部,位于其它半规管者更少见。瘘管可仅穿破迷路骨质而骨内膜保持完整,此时瘘孔不和外淋巴管腔相通。由于内膜的隔离使炎症限于迷路骨质。当骨内膜被穿破后瘘管始与外淋巴腔相通,但膜迷路通常无炎症改变,瘘管可由胆脂瘤膜、肉芽或结缔组织等所封闭使炎症局限于骨迷路内。因耳蜗处之外淋巴腔间隙较宽大类症易于扩散,所以该处的瘘管转为弥漫性迷路炎的机会较多。少数瘘管可因新骨形成而自行愈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多平面和曲面重建成像对面神经管的显示能力及其在面神经管解剖研究与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3例正常人与14例患者的多层螺旋CT面神经管曲面重建(CPR)图像与多平面重建(MPR)图像,并对33例正常人(66耳)各段进行测量。结果:33例正常人的面神经管迷路段在轴位扫描图像上显示最优,面神经管垂直段在矢状位重建MPR图像上显示最优。曲面重建图像可同时显示双侧面神经管。14例患者中有9例能良好显示病变段面神经管。结论:螺旋CT多平面和曲面重建技术有利于面神经管的显示及病变的诊断。  相似文献   

7.
螺旋CT多平面重建在副鼻窦检查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螺旋CT多平面重建技术在副鼻窦检查中的价值。方法:对26例副鼻窦炎患者,均行副鼻窦轴位及冠状位扫描,利用多平面重建(MPR)技术得到冠状位、矢状位、轴位的多平面重建图像,观察鼻副窦结构及病变范围,对图像资料进行影像分析。结果:螺旋CT多平面重建图像从各种角度、多切面地显示副鼻窦的解剖、病变部位、范围及气道情况,清楚显示各鼻窦及窦口。结论:重组冠状位图像可获得与直接冠状位扫描相同的图像效果,可以取代直接冠状位扫描,为鼻副窦炎及其原因的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影像资料。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ulti 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 MSCT)对婴幼儿先天性感音性耳聋(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 SNHL)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4例婴幼儿SNHL患者采用颞骨轴位高分辨率MSCT扫描及多平面重建(MPR),对感兴趣内耳用容积再现技术(VRT)进行重建。结果63例语前聋组患者中42例(84耳)双侧内耳MSCT表现无明显异常;21例(42耳)显示内耳骨迷路畸形(其中29耳多种畸形共存):耳蜗间隔发育不全I型1例(2耳),耳蜗间隔发育不全II型(Mondini畸形)4例(8耳),前庭-外半规管畸形12例(24耳),前庭导水管扩大13例(26耳);内耳道畸形3例(3耳);外耳道未发育1例(1耳);其中37耳MSCT横断面图像和MPR, VRT图像均可清晰显示畸形的部位和程度,5耳Mondini型畸形患者 VRT图像较MSCT横断面图像更能清晰的显示畸形部位;7例(12耳)分泌性中耳炎。11例语后聋组中显示8例(16耳)内耳结构基本正常,3例(6耳)为大前庭水管综合征,3例(6耳)分泌性中耳炎。结论MSCT结合MPR及VRT可更加准确的对内耳骨迷路畸形的程度和部位做出诊断,是对婴幼儿SNHL病因诊断重要的一种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多平面重组技术(MPR)对眼眶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眼眶骨折的64层螺旋CT轴位及MPR图像表现。结果眶壁骨折的直接征象为眶壁的连续性中断,骨片分离,局限性凹陷及曲度失常,特异征象是"泪滴"征。间接征象有眼肌增粗,眶内容物疝入鼻窦等。轴位、冠状位、矢状位MPR图像对不同类型眶壁骨折的显示各有优势,轴位图像有利于显示眶内、外侧壁骨折,矢状位图像有利于显示眶上、下壁骨折。结论 64层螺旋CT多平面重组技术(MPR)能够明确眼眶骨折的部位、范围及程度,对眼眶骨折的诊断及治疗方案的制定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胸部16层螺旋CT冠状多平面重组(MPR)在支气管内膜结核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用58例胸部病例,采用GE公司lightspeed 16层螺旋CT机进行扫描,扫描参数采用准直0.75 mm,Feed/Rotation 12 mm,扫描层厚0.75 mm,重建间隔0.75 mm,于CT主机或Volume Wizard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以正中矢状面为参考截面,气管的长轴作为冠状轴,行冠状多平面重组,重组层厚为0.8mm,重组间隔为0.5 mm.结果 冠状MPR可以良好显示支气管内膜结核的形态、程度和范围.周围病变可清晰显示其位置、形态、大小、周围结构的受累情况.结论 胸部16层CT冠状MPR是横轴位的重要补充,在支气管内膜结核的诊断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临床应用半规管阻塞技术治疗迷路瘘管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分析12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胆脂瘤型)并发迷路瘘管患者的资料,均为水平半规管瘘管,瘘管直径大于2mm,骨性半规管破坏,其中Ⅱ型10例,Ⅲ型2例。术中清理胆脂瘤基质和瘘管周围的炎性病变组织后,用颞肌填塞瘘管两端骨性管腔,表面再以骨粉生物胶混合物覆盖。结果术后随访至少1年,所有患者消除了眩晕,术后气骨导听力无明显变化。结论半规管阻塞技术治疗迷路瘘管能有效消除眩晕而保存听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成人颞骨骨迷路及内耳道结构进行解剖学观察和测量,为积累解剖学数据以及为临床内耳手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支持.方法 对30侧(左16,右14)成人干性颞骨标本的骨迷路及内耳道结构进行解剖观察,并对相关结构进行测量.结果 (1)标本观察结果:前庭为卵圆锥形腔隙,其长轴与矢状面约呈33°夹角;内耳道底可分为四区,其下部面区与前庭下区相交略呈90°角,蜗区螺旋孔列骨嵴与蜗螺旋管内环相接,同样绕其旋转圈.(2)数据测量结果:各测量项左、右侧均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后、外半规管长度均值比较及上、后、外半规管脚间距均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半规管分别与上、外半规管管径均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上、外半规管管径均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左、右耳骨迷路及内耳道各测量项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后半规管长度>上半规管长度>外半规管长度;上半规管脚间距>外半规管脚间距>后半规管脚间距;后半规管管径大于上、外半规管管径,而上、外半规管之间管径却无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上半规管裂在HRCT上的影像表现及特点,提高对该病HRCT表现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被临床明确诊断为上半规管骨裂的患者HRCT图像,观察其形态、病变位置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特点。结果10例患者均在HRCT轴位图像上显示部分骨质缺损,单侧8例(右侧6例,左侧2例),双侧2例,单侧以右耳居多,占75%。其中5例位于顶壁内后侧,2例位于顶壁前外侧,2例发生在顶壁正中部,1例位于壶腹部,病变基本位于颞骨弓状隆起附近(占90%),其它部位少见(占10%)。结论 HRCT在上半规管骨裂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李岩  李建军  赵应满  符征 《海南医学》2004,15(11):50-51,49
目的探讨MRI内耳水成像在内耳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10例先天性感音性耳聋及10例正常儿童MRI内耳水成像。使用GE Signa Infinity TwinSpeed 1.5T扫描仪,头部8通道相控阵线圈,快速三维梯度回波序列(3D—Fiesta),采集内耳所在区域内水信号,送AW4.0工作站进行图像三维重建。结果正常组中3个膜半规管、前庭及耳蜗均清晰显示,其中有3例前半规管不连续;先天性耳聋组有6例显示正常,1例右侧前半规管未见显示,为前半规管发育不良,2例(4耳)耳蜗只显示一圈半,且耳蜗直径缩小,顶周与中周融合成囊状,为Mondini崎形,1例(2耳)内耳纤维化。结论MRI内耳水成像能清晰显示膜迷路的3个膜半规管、前庭及耳蜗,对内耳非骨性结构的先天性异常有定性价值。  相似文献   

15.
CT、MRI在耳蜗植入前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CT、MRI在耻蜗植入前的作用。方法 感音聋患者6例,经颞骨高分辨CT扫描和耳部MRI检查后行人工耳蜗植入术,将CT、MRI结果与手术所见进行对比。结果 CT、MRI显示6例中8耳存在前庭半规管扩大等多种类型的结构异常,中耳、耳蜗窗及其蜗形态结构正常,与手术所见吻合。结论 人工耳蜗植入术前进行CT、MRI检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解剖观测前庭蜗器的形态结构,获得其解剖学参数,为实验教学和临床应用提供基础资料。方法选用经福尔马林固定的成年男性尸头20个,经15%~20%盐酸脱钙软化。雕刻显示内耳的各结构,测量各骨半规管的内径、总骨脚、跨度、弧长、顶点间距和耳蜗的蜗底直径、耳蜗高度、面神经各段长度、转角等参数。结果实验所用标本40侧,结构完整。所得数据见表1~3。总骨脚为(3.79±0.25)mm。结论分别测得的左右侧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数据显示各骨半规管大小不等。骨半规管内径由大到小依次为外侧骨半规管、前骨半规管和后骨半规管,高度依次为后骨半规管、前骨半规管和外侧骨半规管,跨度依次为前骨半规管、后骨半规管和外侧骨半规管,弧长依次为后骨半规管、前骨半规管和外侧骨半规管。后、外侧骨半规管相距最近,前、外侧骨半规管次之,前、后骨半规管相距最远。面神经各段中鼓室段最长,内耳道段次之,迷路段最短。面神经迷路段与鼓室段夹角为(62.38±5.34)°。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C57BL/6小鼠内耳前庭末梢器官的形态发育过程及MyosinⅥ在该过程中的表达。方法选择从E10到E20每个时间点的孕鼠,取E10~E17的胚胎头、E18~E20的胚胎内耳,通过冰冻连续切片、HE染色及免疫荧光观察小鼠内耳前庭末梢器官的形态发育过程及MyosinⅥ抗体标记阳性毛细胞出现的时间。结果小鼠内耳前庭末梢器官发育早、过程短,E10是听囊,E11已经能区分出背侧较大的前庭囊和腹侧较小的耳蜗囊,E12的前庭囊和耳蜗囊区分已很明显,并且出现内淋巴囊和管、上和后半规管始基,E13可见到上和后半规管壶腹嵴始基,出现水平半规管始基和椭圆囊始基,E14形成球囊和水平半规管壶腹嵴始基,E15椭圆囊、球囊、膜半规管初具成熟形态,所有囊斑、壶腹嵴基本形成,E18形态发育基本完成。MyosinⅥ标记阳性表达的毛细胞在E15的所有壶腹嵴、囊斑里出现,未见支持细胞表达MyosinⅥ。结论 MyosinⅥ在E15开始表达,这个时期可能是毛细胞成熟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18.
王小铭  李必强  黄显龙 《铁道医学》2014,(10):1159-1161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CT(high-resolution CT,HRCT)曲面重建成像在术前评价中耳乳突炎致面神经管骨质破坏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经手术证实中耳乳突炎74耳,全部病例均行HRCT检查,并行曲面重建成像,重建面神经管全貌,分析面神经管的骨质破坏情况,并与手术资料进行比较。结果:曲面重建均能显示74耳中耳乳突炎患者面神经管全程。49耳慢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中,35耳面神经管全程骨质显示连续,8耳面神经管水平段破坏,6耳垂直段有破坏;25耳胆脂瘤型中耳乳突炎中,7耳面神经管全程骨质显示连续,11耳面神经管水平段破坏,4耳垂直段有破坏,3耳面神经管水平段、垂直段均有破坏。74耳面神经管在HRCT曲面重建图像上的表现与临床手术所见相符。结论:HRCT的曲面重建成像能够显示面神经管全程走行和病变部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