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下睑眼袋畸形大多好发于 40岁以上的中老年 ,是由于下睑皮肤、眼轮匝肌及眶隔筋膜松弛 ,眶内脂肪膨出。青年人单纯眶内脂肪膨出及眼轮匝肌肥厚者也可形成眼袋。作者于 1989年 1月~ 1999年 10月对 15 6例眼袋行手术整复 ,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15 6例 ,年龄 2 5~ 71岁 ,以 35~ 5 0岁居多。其中皮肤松弛型 45例 ,眶脂肪膨出型 36例 ,混合型 75例。1.2 整复原则及术式选择 眼袋整形有下睑皮肤和下睑结膜径路两种方法 ,前者适用于皮肤、眼轮匝肌及眶隔松弛的中老年 ,后者适用于无皮肤松弛的青年人。…  相似文献   

2.
目的:介绍一种新的保留眶隔脂肪的下眼袋整形术。方法:为避免下眼袋整形术传统的眶脂肪切除所带来的下空虚或潜在的眼球下沉表现,从1999年9月至2000年8月,应用这一方法矫治眼袋36例,将疝出的脂肪回纳到眶内和将囊筋膜间断缝合到裂开的眶隔或下睑缘骨膜上,并紧缩外眦韧带,重塑眼轮匝肌,切除因老化松驰而形成的过多的下睑皮肤,上提面中部软组织。结果:术后所有患者眼袋消失,下睑形态良好,效果满意。随访6个月以上,无下睑外翻、下睑凹陷等并发症,无一例复发。结论:睑囊筋膜眶隔脂肪疝修补术矫治眼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1 临床资料 本组共 31例 62眼 ,年龄在 36~ 70岁 ,其中 9例伴有不同程度下睑内翻倒睫。随访 6月至 9年无任何并发症。手术方法 :1仔细检查设计 ,距下睑缘 2~ 3mm用紫药水由内眦向外眦划线 ,局麻前估计切皮量。2切开皮肤后打开眶膈 ,挤压眼袋 ,使脂肪疝出 ,除去疝出的脂肪。 3视眼袋的轻重程度 ,切除适量皮肤 ,将眼轮匝肌向外上提紧缝合。 4挂下睑板缝合皮肤。由于缝线细术后几乎不留疤痕 ,术后 2 4 h加压包扎伤口。 5d后拆线。对年轻人的眼袋 ,则采取睑结膜内切口 ,剪除多余脂肪 ,皮肤上无切口。2 结 果 本组病例 ,术后初期下眼睑内…  相似文献   

4.
焦俊光 《医学文选》1999,18(3):404-405
眼袋通常是指下睑皮肤松弛,眶隔脂肪堆积较多造成的下睑皮肤下垂而且臃肿的征象。老年人眼袋的主要原因是睑组织松弛,伴眶隔脂肪膨出[1],临床上表现为下睑呈袋状臃肿,且皮肤皱纹明显。手术方法是在下睑缘切开,适当去除多余脂肪及皮肤,收紧眼轮匝肌。中青年眼袋表现为下睑眼轮匝肌下方有一皮肤袋状隆起,其原因为脂肪膨出,无明显皮肤松弛及皱纹。对这些人的眼袋若采取传统方法手术,会破坏下睑皮肤的正常外形,使下睑略显呆板,失去了一定的生动美感。而睑结膜入路单纯除脂去眼袋则可取得天衣无缝的美学效果。作者1996~199…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外路法眼袋整形术中切口的设计、双层瓦合眼轮匝肌肌瓣的形成以及眶隔脂肪处理的重要性,观察双层瓦合眼轮匝肌肌瓣应用于眼袋整形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388例下睑袋明显者,采取睑缘入口(外路法)手术,切口与外眦隐沟线平行,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适当祛除或重置眶隔脂肪,缝合睑缘眼轮匝肌瓣与上提的肌皮瓣形成双层瓦合肌瓣,对合修整切口皮肤并缝合.结果 388例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整体效果满意,其中皮肤松弛明显者168例,颧面沟凹陷者62例,眶脂肪突出明显者158例,采用双层瓦合眼轮匝肌肌瓣,能保留更多下睑条状轮匝肌嵴,术后均无睑外翻发生.其中260例患者随访1~2年,下睑形态自然,未见明显手术瘢痕,无睑缘退缩.结论 在外路法眼袋整形术中,切口的设计、双层瓦合眼轮匝肌肌瓣的形成以及眶隔脂肪的恰当处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6.
唐爱东 《黑龙江医学》2005,29(10):800-801
下睑眼袋主要因下睑皮肤松弛,眶隔脂肪脱出,眼轮匝肌松弛所致。治疗以手术为主,其目的是使松弛的各层组织得以修复和加强。所以,术式应根据下睑局部解剖组织结构特点及不同患者眼袋的轻重来选择。术式虽然各有特点,但所出现的并发症则适得其反,甚至丑容,给手术者带来痛苦。所以,加强预防和及时治疗并发症至关重要。本人结合30例眼袋术,将其术后并发症及处理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30例,60眼。女20例,44眼;男10例,16眼。年龄26~70岁。2手术方法2·1内路法眼外皮肤切口适合于中、老人,皮肤松、眼轮匝肌松弛,眶脂肪膨出。2·2内路法(经结…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在外路法眼袋整复术中,同时行眶隔脂肪释放填充下睑眶缘凹陷和眼轮匝肌再造眼台综合术式的效果。方法对25例36~58岁眼袋伴下睑眶缘凹陷、眼台退缩的患者,采用经皮肤入路切口,沿眶下缘剪开眶隔,释放眶内脂肪,若脂肪过多,予以部分切除,将眶隔脂肪缝合固定于眶下缘下方骨膜上,以缩紧眶隔以及填充眶下缘凹陷,达到重塑下睑外形的效果。同时将多余睑缘皮肤去除之后,将睑缘多余轮匝肌适度折叠固定重塑眼台。结果术后所有患者眼袋消失,眶下缘凹陷改善,形成自然眼台,无下睑外翻、下睑退缩、血肿等并发症,随访24个月以上,有2例患者对眶缘下凹陷填充效果不满意,经吸取自身腹部脂肪再次填充凹陷处后,均获得良好疗效。结论外路法祛眼袋术中,同时行眶隔脂肪释放并转移填充眶下缘凹陷以及眼轮匝肌眼台成形综合术式,对伴有下睑眶缘凹陷以及眼台退缩的眼袋患者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在眼袋整复术中,释放眶隔脂肪用于填充下睑眶缘凹陷的效果。方法对28例33~62岁眼袋伴下睑眶缘凹陷患者,采用经皮肤入路切口,沿眶下缘剪开眶隔,释放眶内脂肪,若脂肪过多,予以部分切除。将眶隔脂肪下缘缝合固定于眶下缘下方骨膜上,以缩紧眶隔以及填充眶下缘凹陷,达到重塑下睑外形的效果。结果术后所有患者眼袋消失,无下睑外翻、下睑退缩、血肿等并发症,随访1年以上,有2例患者眶缘凹陷处脂肪填充后膨起,予以切除皮下脂肪组织,均获得良好疗效。结论将眶隔脂肪释放并转移填充,对伴有下睑眶缘凹陷的眼袋患者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论述眼袋的分型及相应的术式选择。方式:作者结合69例成功的下睑成形术的体会,探讨下睑松弛的产生原因。结果:眼袋分为单纯脂肪膨出型、皮肤眼轮匝肌松弛型、皮肤肌层合并眶脂膨出型及混合型。结论:只有把下睑松弛从整体考虑才能收到更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0.
眼袋通常是指下睑皮肤松弛,眶隔脂肪堆积较多造成的下睑皮肤下垂而且臃肿的征象.老年人眼袋的主要原因是睑组织松弛,伴眶隔脂肪膨出[1],临床上表现为下睑呈袋状臃肿,且皮肤皱纹明显.手术方法是在下睑缘切开,适当去除多余脂肪及皮肤,收紧眼轮匝肌.  相似文献   

11.
应用弓缘释放和眶脂肪保留法整复眼袋畸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眼袋整复术的效果常不尽人意[1]。1995年Ham-ra[2]创用弓缘释放和眶脂肪保留法整复下睑松弛和眼袋畸形,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术式。我们自1996年9月至1997年9月应用这种新术式治疗眼袋畸形52例,随访3~12个月,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材...  相似文献   

12.
下睑眼袋整形中去除眶隔脂肪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睑眼袋是由于下睑皮肤、眼轮匝肌、眶隔和眦韧带等结构的薄弱、松弛、张力减退 ,导致眶内脂肪球膨出 ,在下睑眶下缘处形成臃肿膨隆畸形。笔者近 5年来应用切除眶隔脂肪和不切除眶隔脂肪两种手术方式 ,共治疗和随访116例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自 1997年 10月至2 0 0 1年 10月 ,收住下睑松弛及眶下脂肪疝出患者 116例。其中男性 12例 ,女性 10 4例 ,年龄 4 0~ 6 6岁。手术均采取了加固松弛的眶隔 ,提紧眼轮匝肌 ,切除松弛皮肤。其中 ,82例切除眶隔脂肪 ,对年龄较大眶脂突出不严重的34例不切除眶隔脂肪。1.2 手术方法 …  相似文献   

13.
[背景]探讨根据眼袋的不同形成机制选择有效的术式体会.[病例报告]将112例行眼袋整复术者依据眼袋局部不同的形态及临床表现分为3种类型,分别给予皮肤入路经外眦下睑肌瓣提升固定整复、皮肤入路眶隔重置术及穹窿结膜入路眶隔脂肪切除治疗.112例术后均有效去除松驰皮肤和臃肿,未出现下睑外翻及下睑沟凹陷等并发症.[讨论]下睑眼袋整复术术式应以形成机制为基础灵活选择,手术操作应精细.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不同类型的眼袋修复及最佳术式效果。方法 择期眼袋修复术478例,五种类型患者采用不同术式行眼袋修复术。结果 除3例轻度睑外翻,其余患者均获满意疗效。结论 术前正确判断各种眼袋畸形的程度,根据眼袋形成过程中各种解剖结构的改变为眼袋准确分型,并采取相应手术方式,恰到好处地去除多余皮肤及膨出眶膈脂肪,是眼袋修复术能否取得满意手术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眼轮匝肌提紧的眼袋整形方法。方法 本文进行眼轮匝肌提紧眼袋整形 4 6例 ,手术中应用下睑睫毛下 1mm做皮肤切口 ,摘除眶隔脂肪 2~ 3块 ,剥离出下睑切口处的眼轮匝肌肌瓣 ,调整切除多余眼轮匝肌 ,皮肤约 5~ 15mm。结果 解剖剥离出下睑缘的眼轮匝肌 ,眼轮匝肌深面是眶肌筋膜韧带 ,位于眶脂肪囊的外侧 ,剪断眶肌筋膜韧带 ,修整眼轮匝肌与外眦韧带或眶外缘骨膜固定 ,达到眼轮匝肌提紧 ,眶筋膜提紧 ,使下眼袋松弛得以矫正。本文 4 6例病人 ,经术后 6个月~ 2年的随访 ,满意率为 10 0 % ,近远期疗效较好。结论 眼轮匝肌提紧及眶肌筋膜提紧眼袋整形 ,既可避免少数人单纯眶隔筋膜提紧后造成的下睑缘僵直 ,又可避免留有暂时性下睑凹陷或睁眼易疲劳感  相似文献   

16.
高锦越  李茂玉  涂建华 《西部医学》2014,26(11):1526-1527
目的 探讨眶肌筋膜提紧联合轮匝肌悬吊的眼袋整形方法及效果.方法 随机将60例需行眼袋术的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35例进行眶肌筋膜提紧联合轮匝肌悬吊眼袋整形;对照组25例进行单纯轮匝肌悬吊眼袋整形,实验组手术中应用下睑皮肤切口,进行眶隔疝出脂肪摘除或眶隔脂肪囊下移固定后,将眼轮匝肌深面的眶肌筋膜韧带中部剪断,提紧外眦韧带,同时将轮匝肌固定在外眦韧带上,去除适量皮肤,重建眼部紧致流畅的轮廓.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随访6~12个月,实验组受术者下睑形态良好,无外翻、凹陷、退缩现象,患者满意度高,明显优于时照组;实验组有效率97.1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00%(P<0.05).结论 眶肌筋膜提紧联合轮匝肌悬吊的眼袋整形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切除下睑多余的松弛组织而不会发生睑外翻,使下睑轮廓更加紧致流畅,符合美学要求.  相似文献   

17.
电凝在眶隔膨松征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眶隔膨松征的治疗方法,近2年来,在眶隔松垂膨出的重睑和眼袋成形术中,我们采用膨松的眶隔筋膜给予间断电灼凝固法治疗142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重睑67例,其中男3例,女64例。平均年龄29岁。眼袋75例,男4例,女71例,平均年龄34岁。1.2 眶隔膨松征诊断 眶隔松垂征诊断方法:上睑皮肤松垂即上睑皮肤松弛,臃肿饱满向前突出,呈单睑或隐双、“水泡状”。下睑皮肤松弛,有新月状膨出。术中轻指压眼球有脂肪外疝。1.3 手术方法 术前设计按常规进行,术中根据各类重睑及下眼袋情况对皮肤、轮匝肌及疝出的眶脂进行…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下睑眶缘凹陷型睑袋的整复方法.方法27例下睑眶缘凹陷型睑袋要求整复的患者,其中13例选择结膜径路,切除眶内膨出的脂肪并将之即时回植充填于凹陷的下眶缘;14例选择皮肤径路,打开近眶缘端的眶隔膜后,将膨出的脂肪去除,剩余脂肪以"脂肪瓣"的形式间断缝合于眶缘骨膜上或不打开眶隔膜,将眶隔大部分游离并翻转后间断缝合于眶缘骨膜上.结果患者术后脸颊平整自然,外形改善明显,随访3~15个月,效果满意.结论应用眶脂肪回植充填或眶脂肪瓣转移充填,既能消除下睑局部的"囊袋"状膨出,又能平复下睑眶缘的凹陷,不失为整复眶缘凹陷型下睑袋的一种好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下睑眶缘凹陷型睑袋的整复方法。方法:27例下睑眶缘凹陷型睑袋要求整复的患者,其中13例选择结膜径路,切除眶内膨出的脂肪并将之即时回植充填于凹陷的下眶缘;14例选择皮肤径路,打开近眶缘端的眶隔膜后,将膨出的脂肪去除,剩余脂肪以“脂肪瓣”的形式间断缝合于眶缘骨膜上或不打开眶隔膜,将眶隔大部分游离并翻转后间断缝合于眶缘骨膜上。结果:患者术后脸颊平整自然,外形改善明显,随访3~15个月,效果满意。结论:应用眶脂肪回植充填或眶脂肪瓣转移充填,既能消除下睑局部的“囊袋”状膨出,又能平复下睑眶缘的凹陷,不失为整复眶缘凹陷型下睑袋的一种好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下睑眼袋整形术是常见的美容手术 ,我们于1994年 10月~ 1998年 5月共施行改进的眼袋整形术 52例。现将有关术式及术中、术后应注意的事项讨论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 52例 ,10 4只眼。年龄 4 2~ 58岁。女性 4 6例 ,男性 6例。1.2 手术方法 切口设计在下睑缘下 3mm ,由下泪点开始 ,横向平行下睑缘直到外眦角 ,然后斜向外眦部下外侧 ,顺鱼尾皱纹伸延约 3~ 4mm ,切口不超过眶骨缘。先行局部浸润麻醉 ,然后沿外眦角标记线切开皮肤 ,用细齿镊夹起 ,将小直剪刀伸入切口 ,在眼轮匝肌表面进行分离 ,然后再沿切口标记线剪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