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包装携载神经营养素(NT4)与活性依赖性神经营养因子-9(ADNF-9)融合基因的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NT4-ADN-9,并观察该重组病毒对体外培养的耳蜗组织的转染。方法:使用pSSHG-CMV-NT4-ADN-9、pFG140和pAAV/Ad三种质粒共转染293包装细胞,制备ADN-9重组腺相关病毒(AAV),应用斑点杂交实验检测重组病毒滴度;体外分离培养新生SD大鼠的耳蜗毛细胞;将重组病毒感染体外培养的新生SD大鼠耳蜗毛细胞,于24h后提取组织行RT-PCR以检测rAAV—NT4-ADNF-9对耳蜗的转染。结果:应用斑点杂交实验检测重组病毒滴度为2×10^14cfu/L,表明成功构建了重组AAV载体。成功分离培养新生SD大鼠的耳蜗毛细胞后,经RT—PCR反应,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结果显示NT4-ADNF-9在耳蜗组织中得到表达。结论:构建的重组病毒rAAV-NT4ADNF-9在体外可成功转染耳蜗组织,用于基因治疗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新生大鼠耳蜗Corti器体外培养模型,探讨重组杆状病毒作为内耳基因转染载体的可行性及其转染特点。方法应用Bac-to-Bac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制备重组杆状病毒Bac-GFP,建立新生大鼠耳蜗Corti器体外模型,加入携带报告基因的病毒悬液,观察外源基因表达情况。结果耳蜗Corti器体外培养48小时后,培养组织生长良好。Bac-GFP联合丁酸钠可以高效转染毛细胞和螺旋神经节细胞,同时并没有改变Corti器的正常结构。结论新生大鼠离体内耳组织转基因培养法是内耳基因治疗实验研究的一种可行方法。杆状病毒可以在体外高效、安全、快速的转染毛细胞和螺旋神经节细胞,有希望成为内耳基因治疗的新型载体。  相似文献   

3.
目的构建携带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观察GFP基因在体外培养的新生大鼠耳蜗Corti器和螺旋神经节细胞的表达。方法通过细菌内同源重组方法构建携带有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重组腺病毒(Ad-GFP),观察重组腺病毒转染培养的新生大鼠耳蜗Corti器和螺旋神经节细胞后,不同时间内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表达情况、表达部位及病毒对培养耳蜗Corti器和螺旋神经节细胞的影响。结果构建的重组腺病毒经酶切电泳鉴定正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腺病毒转染体外培养的新生大鼠耳蜗Corti器和螺旋神经节细胞后,12 h即开始表达绿色荧光蛋白基因,24 h达到高峰,表达时间可持续1周;倒置显微镜观察转染后的Corti器和螺旋神经节细胞形态结构及生长无明显改变。结论本实验成功构建了携带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的重组腺病毒,通过该方法构建的腺病毒可以介导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在体外培养的新生大鼠耳蜗Corti器和螺旋神经节细胞中表达,但腺病毒本身对体外培养的耳蜗Corti器和螺旋神经节细胞生长无明显影响,为通过腺病毒进行内耳基因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构建一个神经营养因子3(NT3)和绿色荧光蛋白(EGFP)基因共表达重组腺病毒载体,确定Ad/NT-3对离体耳蜗的转染效率和NT3对螺旋神经元存活的作用.方法:使用pAdeasy-1和pAdTrack CMV腺病毒载体系统,产生带绿色荧光标记的NT3重组腺病毒.转染培养新生的大鼠耳蜗基底膜,观察病毒的转染效率.对培养15 d的耳蜗进行神经丝蛋白200免疫荧光染色,计数螺旋神经元.观察NT3对神经存活的影响.结果:重组NT3病毒能够转染整个耳蜗组织中的各型细胞.以外沟细胞最高.约为49%,其次为齿间细胞,为27%.仅有少量的毛细胞和螺旋神经元被转染.Ad/NT-3重组腺病毒处理15 d的耳蜗螺旋神经元存活的数目多于Ad/EGFP腺病毒转染的耳蜗.结论:构建的Ad/NT-3重组腺病毒能够同时在耳蜗组织中表达EGFP和NT3蛋白,主要表达于外沟细胞和齿问细胞,这些细胞释放NT3能够维持耳蜗神经元存活.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重组腺病毒Ad-GFP转染新生小鼠离体耳蜗基底膜培养组织的情况。方法取新生1~5 d小鼠的耳蜗基底膜,离体培养1 d后,加入重组腺病毒Ad-GFP继续培养1 d,在荧光显微镜及Confocal显微镜下观察病毒对离体耳蜗基底膜的转染情况。结果耳蜗基底膜离体培养1 d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基底膜贴壁生长良好,外周有新生上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长出;高倍显微镜下可见耳蜗内外毛细胞和支持细胞等结构。离体耳蜗基底膜培养组织加入重组腺病毒Ad-GFP继续培养1 d后,可见重组腺病毒Ad-GFP能高效转染新生小鼠离体耳蜗基底膜及其外周长出的新生上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在新生小鼠离体耳蜗基底膜上,不仅大上皮嵴细胞区域、小上皮嵴细胞区域的细胞能被高效转染,毛细胞也能被高效转染。结论重组腺病毒Ad-GFP能高效转染新生小鼠离体耳蜗基底膜培养组织。  相似文献   

6.
小鼠耳蜗毛细胞体外培养研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耳蜗Corti器体外培养模型.方法取刚出生2~3天小鼠耳蜗,采用鼠尾胶表面平铺培养并结合荧光染色方法观察耳蜗毛细胞的生长情况.结果耳蜗基底膜经1~5天培养,内、外毛细胞和支持细胞生长良好,排列有序,无任何衰亡和缺损.结论耳蜗Corti器可以在体外培养环境存活一定时间并健康生长.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庆大霉素-德州红耦联物在体外培养小鼠耳蜗Corti器的分布情况,比较不同时间庆大霉素吸收的差异.方法 分离小鼠耳蜗Corti器,体外培养,培养液中加有庆大霉素-德州红耦联物,分别于培养后3 h、6 h、12 h、24 h、48 h、3 d.4 d和7 d收集标本,荧光染色后行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基底膜庆大霉素的分布情况.结果 小鼠耳蜗Corti器在培养3 h后即可见外毛细胞的纤毛和胞体两侧的胞膜有庆大霉素分布;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庆大霉素在Corti器中的所有细胞均见分布,尤以外毛细胞明显,主要聚集在毛细胞顶端纤毛的下方;培养24 h后庆大霉素在外毛细胞的聚集达到最高峰,而在支持细胞未见明显的聚集;体外培养7 d后在毛细胞胞质中仍可见庆大霉素分布.结论 小鼠Corti器体外培养可用来动态检测庆大霉素在耳蜗细胞的吸收和聚集情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新生大鼠体外培养的基底膜在Notch通路被阻断的情况下,毛细胞的生长变化情况.方法 取新生(P0) SD大鼠耳蜗基底膜进行体外培养,采用自身对照的方式,实验组基底膜加入含Notch通路阻断剂DAPT(终浓度为5μM)的高糖培养基,对照组不加DAPT,培养5天(P5)后,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毛细胞的生长变化情...  相似文献   

9.
新生大鼠耳蜗Corti器体外培养及其转基因表达刘英鹏,鄢开胜,王建亭,龚树生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06,14(2):127-129目的:建立新生大鼠耳蜗Corti器体外培养模型及观察外源基因表达。方法:采用出生后1~3天龄大鼠,分离出的耳蜗Corti器组织置入表面覆盖有胶原凝胶的培养皿中,在含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氨基糖类抗生素引起哺乳类动物Corti器损伤及损伤后的修复情况。方法:用新霉素皮下注射致新生SD大鼠Corti器损伤,然后用扫描电镜观察停药后不同时期的Corti器毛细胞的损伤及修复表现。结果:在外毛细胞损伤区有细胞表面长有微绒毛簇的毛细胞样细胞出现,且其在损伤Croti器中有发生-发展-退化的变化过程。结论:毛细胞样细胞的出现是受损伤Corti器的一种修复形式。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The management of base of tongue cancer has evolved steadily over time. Organ preservation with primary radiation therapy has produced excellent oncologic and functional outcomes. Concomitant chemotherapy has become important in patients with locoregionally advanced disease. Planned neck dissection after organ preservation therapy continues to be an integral step for regional control. This article reports the results of a literature review of base of tongue cancer emphasizing a 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 to obtain optimal results in terms of cure and quality of life.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 探讨耳廓开放性外伤的治疗方法。方法 23耳耳廓开放性外伤经彻底清创,肝素生理盐水冲洗伤口后,对位缝合。术后用抗生素抗感染、丹参扩张血管、罂粟碱改善微循环。结果 23耳中2耳失访,18耳完全成活,1耳部分成活,2耳完全坏死。结论 耳廓撕裂伤、断伤、带有皮蒂的耳廓离断伤,由于断端双侧血管丰富,经对位缝合后容易成活。但耳廓完全离断伤由于缺乏血供,经对位缝合后不易成活,可采用去皮血管植入包埋法,带肌蒂皮瓣移植法或尝试显微外科技术施行血管吻合,以提高耳廓完全离断伤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