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对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式的选择方法进行探讨.方法 2003年1月至2008年1月期间,对137例低位直肠癌按无瘤原则行保肛术,术中将血供良好的结肠断端无张力拉下吻合,恢复肠道肛管的连续性.结果 行双吻合器低位前切除术102例中,91例直肠癌基底距肛缘6~8 cm,11例直肠癌基底距肛缘5~6 cm,后者肿瘤均位于直肠后壁;行Parks术或改良Bacon术35例中,直肠癌基底距肛缘均为5~6 cm.Parks术19例均为乙状结肠与肛管吻合;改良Bacon术16例均行降结肠经肛管拖出手术.结论 对肿瘤基底距肛缘6~8 cm和少数较瘦患者、基底距肛缘5~6 cm、且肿块位于直肠后壁的低位直肠癌可以采用双吻合器低位前切除术.对肿瘤基底距肛缘5~6 cm的低位直肠癌,可以行Parks术或改良Bacon术,其中乙状结肠较长时可以行乙状结肠与肛管吻合的Parks术;乙状结肠长度不够时可以游离结肠脾曲或左半结肠,行降结肠经肛管拉出的改良Bacon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腔镜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中处理肠系膜下动脉(inferior mesenteric artery,IMA)时保留左结肠动脉(left colonic artery,LCA)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5月~2014年10月85例腹腔镜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其中保留LCA 44例,IMA根部结扎(不保留LCA)41例,比较2组临床病理资料、手术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第3站淋巴结清扫数目及转移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保留LCA组无游离脾曲及末端回肠造口,不保留LCA组6例游离脾曲(P=0.010),3例行末端回肠造口(P=0.108)。2组术后吻合口漏、复发、转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保留LCA可以保障近端结肠血运,保证第3站淋巴结根治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保留左结肠动脉的必要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收治的110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保留左结肠动脉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年龄、体重指数、肿瘤长径及距肛缘距离、术后病理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分析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预防性回肠造瘘情况、吻合口漏、脾区游离情况、术后肛门排气时间、253组淋巴结清扫数量及阳性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病理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6例患者行结肠脾曲松解,占12.8%,使吻合口张力减小;观察组1例游离结肠脾区,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6例行预防性末端回肠造瘘,占12.8%;观察组中1例行预防性末端回肠造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8例术后出现吻合口漏,胆漏发生率17%;观察组中2例术后出现吻合口漏,发生率3.2%,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253组淋巴结清扫数量及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保留左结肠动脉不影响淋巴结的彻底清扫,不增加手术时间,同时可更好地保障吻合口的血液供应,减少术中游离脾区及回肠造瘘、吻合口漏的发生,在直肠癌根治术中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4.
探讨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选择我院2008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03例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年龄、性别、术前白蛋白水平、直肠癌病理类型、TNM分期、Duke分期、肿瘤直径、肿瘤距肛缘距离、术前合并症与术后吻合口瘘的关系,探讨预防性回肠末端造口、大口径肛管引流减压、术中游离脾曲及盆腔引流对术后吻合口瘘的预防作用。共7例患者发生吻合口瘘,发生率6.80%。单因素分析表明年龄≥60岁、术前合并糖尿病或肠梗阻、Duke分期C或D、肿瘤距肛缘的距离7 cm与吻合口瘘相关(P0.05),而性别、术前白蛋白水平、病理类型、TNM分期、肿瘤直径和术前合并高血压与吻合口瘘不相关(P0.05)。Logistics回归分析表明年龄、术前合并糖尿病或肠梗阻、Duke分期、肿瘤距肛缘距离均为吻合口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预防性回肠末端造口、大口径肛管引流减压、术中游离脾曲患者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降低(P0.05),而盆腔引流对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无明显影响(P0.05)。年龄、术前合并糖尿病或肠梗阻、Duke分期、肿瘤距肛缘的距离是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危险因素,预防性回肠末端造口、大口径肛管引流减压、术中游离脾曲可有效预防吻合口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2016年12月我科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568例的临床资料。对可能影响吻合口漏发生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出现吻合口漏22例(3.9%),其中A级10例,B级8例,C级4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BMI、肿瘤距肛缘距离、术中是否保留左结肠动脉与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距肛缘距离≤5 cm是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独立危险因素(OR=0.054,95%CI 0.005~0.556,P=0.014),术中保留左结肠动脉是吻合口漏的保护因素(OR=31.950,95%CI 2.804~364.056,P=0.005)。结论低位肿瘤是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术中保留左结肠动脉是吻合口漏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诊疗方法及发生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437例中下段直肠癌患者行低位保肛术后的临床资料。结果发生吻合口漏21例(4.9%),12例经保守治疗获愈,9例先后行横结肠造瘘二期手术还纳造口获愈;无死亡病例。结论直肠癌低位保肛术吻合口漏的发生与患者年龄、术前肠道准备、肥胖、糖尿病及低蛋白血症等因素密切相关(P〈0.05),而与性别、肿瘤距肛缘距离无关,且多数可通过充分引流及营养支持治愈,因而术中常规附加近端结肠造瘘并非必要。  相似文献   

7.
报告15例距肛缘6~8cm直肠癌行低位前切除术、Parks法、Welch法、结肠肛管吻合术等保留肛门手术,术后6~8个月病人排便控制功能大都恢复正常。术后发生吻合口瘘1例,吻合口狭窄3例,吻合口复发1例。对中下段直肠癌,肿瘤距肛缘不少于5cm,组织分化较好,局部未见肠壁外浸润者,可根据具体条件选择不同手术方式行保肛手术,以提高病人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直肠拖出单吻合器技术行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超低位直肠癌经直肠拖出采用单吻合器技术行保肛手术的可行性。方法:对近8年来收治的31例超低位直肠癌(肿瘤下缘距肛缘≤5 cm)患者,采用全直肠系膜切除、直肠拖出、双荷包、单吻合器技术行结肠肛管吻合术。结果:3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直肠癌保肛根治切除手术,且均未行预防性回肠或结肠造口。术后发生吻合口瘘5例(16.1%),吻合口狭窄2例(6.5%),局部复发2例(6.5%),无大便失禁及围手术期死亡。5年的生存率为78.6% (11/14)。结论:对于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采用直肠拖出单吻合器技术一期手术,安全可行,且费用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低位前切除(LAR)并直肠全系膜切除(TME)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发生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方法1992年9月-2000年12月,156例直肠癌病人行低位前切除(LAR)并直肠全系膜切除(TME)术,肿瘤距肛缘3~12cm。临床资料实施前瞻性方法研究,分析吻合口瘘的影响因素。结果 吻合口距肛缘平均3.6 cm(1~5 cm)。吻合口瘘率10.3%。女性(p=0.01)、近段肠造口(p=0.01)与吻合口瘘率显著低有关。而未行近段肠造口在男性病人与显著增加的吻合口瘘有关,女性则否。结论 低位前切除并直肠全系膜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为预防低位吻合口瘘在男性病人应常规行近段肠造口,而女性造口多不需要,只有在吻合技术不理想时可选择造口术。  相似文献   

10.
为评价预防性回肠造口在腹腔镜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回顾性分析113例腹腔镜超低位直肠癌保肛并行预防性回肠造口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显示,113例患者均行根治性手术,并预防性末段回肠双腔造口,术后3月造瘘口还纳。术后并发症:吻合口漏4例,肠梗阻9例,造瘘口旁疝1例,切口感染3例。随访3~24月,吻合口处肿瘤复发1例。结果表明,预防性回肠造口在腹腔镜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的应用安全、有效,显著降低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在70例中低位直肠癌行保留肛门的直肠癌根治术患者中,肿瘤下缘距肛缘5~8cm,术后吻合口距齿线0~3cm,认为癌肿距肛缘≥5cm,肿瘤分化程度较高、无远处转移及周围浸润,行保肛手术是可行的。术中应充分游离乙状结肠及降结肠中下段,注意保证血运,直肠分离至尽量低位,将直肠及乙状结肠拉出于肛门外边切边缘,或切断后拉出吻合,注意斜口吻合。强调术中病理检查及吻合口缝合技术的重要性,提出并发症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中肠系膜下动脉不同结扎平面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方法选取2007年6月至2014年6月间青岛市市立医院收治的行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13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肠系膜下动脉不同的结扎平面,分为保留左结肠动脉的低位结扎组(LL组)76例和不保留左结肠动脉的高位结扎组(HL组)60例。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随访并评价两组的预后。 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淋巴结清扫总数和第253组淋巴结清扫个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6.109、4.339、8.386、0.233、0.198,P=0.318、0.416、0.512、0.821、0.669);LL组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明显低于HL组(χ2=5.186,P=0.029)。HL组术后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80.00%和73.33%,LL组分别为77.63%和72.3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36、2.156,P=0.863、0.698)。 结论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中肠系膜下动脉不同结扎平面可获得相近的淋巴结清扫效果,保留左结肠动脉的低位结扎平面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更低,其他围手术期指标没有差异,联合第三站中央淋巴结清扫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低位结扎肠系膜下动脉(IMA)联合自然腔道标本提取(NOSE)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18年11月我院57例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行低位结扎保留左结肠动脉(低位结扎组)19例,NOSE+低位结扎保留左结肠动脉18例(NOSE组),高位结扎不保留左结肠动脉20例(高位结扎组)。比较3组患者术中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3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手术时间、术后疼痛评分、住院时间、预防性造瘘比率、切口感染发生比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淋巴结转移数目、第3站淋巴结转移数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OSE组术后排气时间最短、术后疼痛评分最低、住院时间最短(P0.05)。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低位结扎IMA联合NOSE可以减少吻合口漏发生概率,淋巴清扫效果与高位结扎相当,术后疼痛更轻,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低位直肠癌的保肛术式探讨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低位直肠癌(距肛缘7cm以下)是最常见的直肠肿瘤。近年来,随着对直肠癌转移规律的认识、手术技术的提高、尤其双吻合技术的广泛应用,使低位直肠癌的保肛率有了很大的提高。目前,对肿瘤距肛缘6cm以上者行双吻合技术低位前切除术或超低位前切除术已成为常规术式,而关于距肛缘6cm以下低位直肠癌的保肛手术正成为当前探索的热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系统评价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中保留左结肠动脉是否安全有效。 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Sinomed、万方、维普、中国知网等数据库,文献检索起止时间均从建库至2018年2月。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数据提取,应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共纳入12篇文献1 863例患者,其中高位结扎(HT)组937例,低位结扎(LT)组926例。与HT组相比,LT组吻合口瘘发生率(OR=2.77,95%CI=1.73~4.42,P<0.001)、游离脾曲(OR=13.00,95%CI=3.90~43.37,P<0.001)及预防性回肠造口(OR=2.29,95%CI=1.55~3.38,P<0.001)均下降;两组肠系膜下动脉根部淋巴结清扫数(WMD=0.03,95%CI= -0.14~0.21,P=0.69)、总淋巴结清扫数(WMD=0.40,95%CI= 0~0.80,P=0.05)及复发转移率(OR=0.96,95%CI= 0.68~1.35,P=0.7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T组手术时间短于LT组(WMD=-7.06,95%CI= -10.75~-3.36,P<0.001)。 结论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中低位结扎肠系膜下动脉,在吻合口瘘等近期疗效指标有获益,但在复发转移无获益。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直肠癌根治术后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探讨高位结扎肠系膜下动脉对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的影响.方法 对2008年8月至2011年11月期间291例行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x2检验及t检验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291例中共有27例术后发生吻合口瘘(9.3%),其中男性(P =0.048)、肿瘤位置(P =0.028)及术中失血量(P=0.015)为术后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高位结扎肠系膜下动脉与肿瘤距肛缘的距离(P =0.009)和手术方式(P=0.041)有关,并影响肿瘤的TNM分期(P =0.024)及术后尿潴留的发生率(P =0.025),但未增加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P =0.563).结论 男性、肿瘤位置及术中失血量为直肠癌根治术后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高位结扎肠系膜下动脉并未增加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后吻合口漏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498例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TME)术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采用x2检验.结果 36例(7.2%,36/498)术后出现吻合口漏.发生吻合口漏与患者的性别、肿瘤距肛缘距离、术前放疗密切相关(P<0.05或0.01),而与年龄、糖尿病、高血压病、预防造瘘、脉管癌栓、吻合方式等无明显关系.37例手术同时即行预防性造瘘的患者,仍有3例发生吻合口漏,未经特殊处理后自愈.另外33例吻合口漏的患者中10例经保守治疗痊愈,23例行近端肠造瘘粪便转流术,吻合口漏愈合后二期还纳治愈.结论 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后吻合口漏的发生与性别、肿瘤距肛缘距离、术前放疗密切相关;控制好围手术期血糖可以明显降低吻合口漏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保留左结肠动脉(LCA)与否对腹腔镜直肠癌切除术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94例行腹腔镜直肠癌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保留LCA(观察组)与未保留LCA(对照组),每组各47例。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后出血量、住院时间、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肿瘤距切缘距离、肿瘤直径),分析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术中乙状结肠造瘘率和游离脾曲率,并比较术后5年生存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肿瘤距切缘距离、肿瘤直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切口感染、腹腔感染、肠梗阻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及乙状结肠造瘘率、游离脾曲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5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直肠癌切除术中保留LCA与否近期疗效及远期生存率相当,保留LCA可减少吻合口漏的发生及降低术中乙状结肠造瘘率、游离结肠脾曲率,对患者更有益。  相似文献   

19.
直肠癌根治致结肠脾曲梗阻三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直肠癌根治术,结肠、直肠低位Ⅰ期吻合,若结肠游离不充分,易致结肠脾曲成角,术后结肠脾曲梗阻。我院于1979年6月至1998年12月行直肠癌根治术361例,其中术后致结肠脾曲梗阻3例,报告如下。例1 男性,53岁。因排便困难,大便变形及便血40d就诊。肛门指诊于距肛缘9cm处触及直肠肿物下界,上界未及,指套染鲜血。钡灌肠造影及纤维结肠镜检查均可见距肛缘9cm处直肠肿块,取活体组织检查病理学结果为直肠腺癌。住院行直肠前切除术,术中游离乙状结肠及降结肠至结肠脾曲下,未游离脾曲。切除肿块及其远、近段直肠14cm,于腹膜返折线下3cm处作结肠…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介绍用支撑捆扎套入法结肠肛管吻合术(Povrk)在保留齿状线和肛门内括约肌的低位或超低位直肠癌中的应用方法。方法:37例低位直肠癌在术前放疗,在全直肠系膜切除基础上用支撑套入法结肠肛管吻合术完成手术,术后予希罗达口服化疗。结果:本组37例无死亡病例。近期吻合口瘘2例,均引流后治愈,直肠癌距肛门4~7cm术后排便功能恢复好。结论:支撑法结肠肛管吻合术用于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可作为双吻合器保肛手术的替代或改良方法以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