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陶纲  谈小明  陈英  许跃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2):1787-1788
目的 了解老年慢性胃炎患者黄色瘤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 对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该院接受胃镜检查的60岁以上的慢性胃炎患者499例根据病理结果分为黄色瘤组186例和非黄色瘤组313例,分别观察两组患者胃黏膜Hp感染、中性粒细胞浸润、腺体萎缩、淋巴滤泡等病理表现.结果 黄色瘤组与非黄色瘤组比较,Hp感染率(52.7%、37.3%)、中性粒细胞浸润率(35.5%、24.0%)、腺体萎缩率(36.6%、3.5%)均明显升高(x210.677、7.641、95.606,P<0.01);两组淋巴滤泡检出率(21.0%、20.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03,P=0.957).Hp 感染者中性粒细胞浸润(45.8%)、淋巴滤泡检出率(42.6%)均高于Hp阴性者(14.8%、4.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 胃黄色瘤与Hp感染、中性粒细胞浸润、腺体萎缩相关,淋巴滤泡形成与Hp感染密切相关,应加强对老年慢性胃炎患者Hp的根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胃镜活检标本中性粒细胞、淋巴滤泡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相关性。方法以接受胃镜检查的患者312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Hp结果分为A、B两组。A组为Hp阳性患者,共1500例;B组为Hp阴性患者,共1628例。A组行胃黏膜活检372例,B组行胃黏膜活检253例。比较胃镜活检标本中性粒细胞、淋巴滤泡的检出情况。结果共625例患者进行活检,157例患者观察到淋巴滤泡形成,发生率为25.12%;A组发生率(30.91%)明显高于B组(16.60%)(X^2=19.285,P〈0.05)。共116例患者的活检标本观察到中性粒细胞,发生率为18.56%;A组胃黏膜中性粒细胞检出率(27.96%)明显高于B组(4.74%)(Xz=29.371,P〈0.05)。结论Hp阳性患者的胃镜活检标本中性粒细胞、淋巴滤泡检出率明显高于Hp阴性患者,中性粒细胞浸润、淋巴滤泡形成为Hp阳性患者胃黏膜活检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镇静剂量的丙泊酚对大鼠原位肝移植后循环和肺组织内中性白细胞活性的影响及对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Sprague-Dawley(SD)大鼠40只分3组,假手术组(C组,n=8只),乳酸林格液组(R组,n=8对,受体和供体各8只,下同)输注乳酸林格氏液,丙泊酚组(P组,n=8对)在肝移植再灌注后输入乳酸林格液和丙泊酚5mg·kg-1·h-1。观察再灌注后6h内循环的中性粒细胞活性的改变,及再灌注6h后肺内中性粒细胞聚集及代谢活性和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变化。结果:(1)再灌注后4h,循环内中性粒细胞的呼吸爆发(H2O2),P组较R组(50±s20vs61±14)有明显下降(P<0.05);中性粒细胞CD18的表达,P组较R组(104±27vs174±55)有显著下降(P<0.01);中性白细胞CD11b的表达,P组与R组(102±27vs106±26)无显著差异(P>0.05)。(2)再灌注后6h肺内中性粒细胞的代谢活性,P组较R组(1.32±0.04vs1.76±0.09)显著下降(P<0.01);肺内中性粒细胞聚集量,P组与R组(1.7±0.3vs1.8±0.5)无显著差异(P>0.05);肺毛细血管通透性,P组较R组(0.32±0.06vs0.44±0.10)明显降低(P<0.05)。结论:丙泊酚通过抑制肺内中性粒细胞代谢活性而减轻了肺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应用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贲门失弛缓症患者164例,139例接受POEM(P组),25例接受开胸Heller手术治疗(H组).回顾性分析手术相关资料,采用Eckhardt评分和胃食管反流病问卷(GerdQ)评分等指标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与H组比较,P组手术时间和禁食时间短(P<0.01),住院时间少(P<0.05).两组患者均随访2年以上,结果显示,P组和H组术后1年Eckhardt评分均少于术前[(2.0±1.5)分vs.(5.6±1.2)分和(2.6±1.8)分 vs.(5.9±1.0)分](P<0.01).P 组术后 1 年Eckhardt评分稍低于H组,GerdQ评分≥8分者的比例稍高于H组(P>0.05).术后1年,P组有效率96.4%,高于H组的72.0%(P<0.01).P组和H组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6.04%和36.00%(P>0.05).结论 与开胸Heller手术比较,POEM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疗效好,手术费时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七叶皂苷钠片剂(欧开)预防和治疗痔术后肛门疼痛、水肿、出血、坠胀等并发症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120例痔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在常规外科处理基础上,术前2h开始口服欧开60 mg,每日2次,疗程持续至少1周;对照组60例,仅按常规外科处理.分别观察术后3d、7d两组患者肛门水肿情况及术后7d内两组患者肛门疼痛、出血、坠胀情况并予量化评分比较.结果 肛门水肿评分0分、1分、2分、3分:术后3d治疗组为42%、45%、10%、3%,对照组为20%、50%、22%、8%(P<0.05),术后7d治疗组为67%、27%、7%、0%,对照组为37%、47%、13%、3%(P<0.01).术后7d,肛门疼痛评分0分、1分、2分、3分:治疗组为17%、58%、20%、5%,对照组为10%、42%、38%、13% (P <0.05);肛门出血评分0分、1分、2分、3分:治疗组为18%、63%、17%、2%,对照组为8%、52%、35%、5%(P<0.05);肛门坠胀评分0分、1分、2分、3分:治疗组为13%、45%、37%、5%,对照组为5%、27%、58%、10% (P <0.05).且治疗组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七叶皂苷钠片剂(欧开)对预防和治疗痔术后肛门水肿、疼痛、出血、坠胀等并发症安全而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黄慧云  黄兵  李斌  常彦祥  王甲林 《中国医药》2014,(12):1765-1767
目的 探讨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西安医学院附属医院66例晚期胃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奥沙利铂130 mg/m2静脉滴注,口服卡培他滨2 500 mg/(m2&#183;d).对照组患者给予顺铂20 mg/m2静脉滴注,口服亚叶酸钙200 mg/m2;微量泵输入氟尿嘧啶2 400 mg/m2,共46 h.治疗2个周期后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生存质量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54.5%(18/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3.3%(1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观察组:(88±8)分比(65±7)分;对照组:(79±9)分比(66±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生活质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中性粒细胞减少、血红蛋白降低、血小板减少、外周神经毒性、恶心呕吐、腹泻等Ⅲ~Ⅳ级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0.3%(10/33)比3.0%(1/33)、27.3%(9/33)比0.0%、21.2%(7/33)比0.0%、24.2% (8/33)比0.0%、24.2%(12/33)比0.0%、21.2%(7/33)比0.0%](P<0.05).2组手足综合征、口腔黏膜炎Ⅲ~Ⅳ级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能有效地治疗晚期胃癌,且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药物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共对血清C-反应蛋白( CRP)、中性粒细胞、白细胞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4例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2例。试验组给予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给予盐酸氨溴索静脉注射治疗。2组患者均给予相同对症治疗,抗生素抗感染和营养支持,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CRP、中性粒细胞及白细胞水平,观察2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其差异。结果治疗前2组CRP、中性粒细胞和白细胞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CRP、中性粒细胞、白细胞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咳嗽消失时间、啰音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1.18%远高于对照组的74.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物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可显著降低患者血清CRP、中性粒细胞、白细胞水平,缩短患者治疗所需时间,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行经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前后患者中性粒细胞水平的变化与术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成功施行PCI术的患者202例,术前4h内和术后12h内检测患者中性粒细胞水平。根据术后中性粒细胞水平将患者分为3组:A组61例(中性粒细胞〈4.71×109/L﹚,B组99例[中性粒细胞:(4.71~7.70)×109/L],C组42例(中性粒细胞〉7.70×109/L﹚。所有患者随访24个月,记录在随访期间近期(30d)和远期(24个月)发生的不良心血管事件(CV)。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CI术后中性粒细胞水平与患者在近期及远期CV发生的关系,同时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评价PCI术后不同的中性粒细胞水平的患者在近期和远期生存率的差异。结果 (1)C组术前后中性粒细胞多于A组,中性粒细胞变化率、30d及24个月CV事件发生率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B组术后中性粒细胞多于A组,中性粒细胞变化率及24个月CV事件发生率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除术前中性粒细胞计数外,C组其余指标与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随着术后中性粒细胞水平的升高,患者CV事件的发生率也随之升高,A组与B组回归分析OR值(远期心血管发生情况)为1.9125,而A组与C组回归分析OR值为3.4680,提示风险上升。(3)A组远期生存率高于B、C组(P〈0.05或P〈0.01),且B组远期生存率亦高于C组(P〈0.05)。提示:随着术后中性粒细胞水平的上升,患者的远期生存率呈现出下降趋势。结论中性粒细胞水平与患者PCI术后预后有密切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陈亮  张向东  秦红霞 《江苏医药》2013,39(16):1940-1941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钠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方法 新发1周内脑血栓形成脑梗死患者80例随机均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低分子肝素钠和小剂量尿激酶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8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7.5%(P<0.05);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1.3±3.6)分,明显优于治疗前的(16.4±4.2)分和对照组治疗后的(18.5±5.0)分(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相仿(7.5%vs.10.0%)(P>0.05).结论 低分子肝素钠联合小剂量尿激酶在脑血栓形成的治疗中临床疗效好,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行经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前后患者中性粒细胞水平的变化与术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成功施行PCI术的患者202例,术前4h内和术后12h内检测患者中性粒细胞水平.根据术后中性粒细胞水平将患者分为3组:A组61例(中性粒细胞<4.71×109/L﹚,B组99例[中性粒细胞:(4.71~7.70)×109/L],C组42例(中性粒细胞>7.70×109/L﹚.所有患者随访24个月,记录在随访期间近期(30d)和远期(24个月)发生的不良心血管事件(CV).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CI术后中性粒细胞水平与患者在近期及远期CV发生的关系,同时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评价PCI术后不同的中性粒细胞水平的患者在近期和远期生存率的差异.结果 (1)C组术前后中性粒细胞多于A组,中性粒细胞变化率、30d及24个月CV事件发生率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B组术后中性粒细胞多于A组,中性粒细胞变化率及24个月CV事件发生率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除术前中性粒细胞计数外,C组其余指标与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随着术后中性粒细胞水平的升高,患者CV事件的发生率也随之升高,A组与B组回归分析OR值(远期心血管发生情况)为1.9125,而A组与C组回归分析OR值为3.4680,提示风险上升.(3)A组远期生存率高于B、C组(P<0.05或P<0.01),且B组远期生存率亦高于C组(P<0.05).提示:随着术后中性粒细胞水平的上升,患者的远期生存率呈现出下降趋势.结论 中性粒细胞水平与患者PCI术后预后有密切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朱小红  李建宏 《安徽医药》2018,22(7):1419-1423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4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选择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检测两组治疗前后的肺功能、负性情绪及细胞免疫指标.结果 观察组治疗的显效率为80.7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3.57%(x2=4.488,P=0.034).治疗后观察组1秒钟用力呼气容量百分比(FEV1%)和最大呼气流量百分比(PEF%)分别为(79.63±8.73)%和(84.72 ±9.0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31 ±8.02)%和(78.27 ±9.15)% (P <0.05);观察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RS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分别为(7.28±1.27)分、(8.27±1.16)分、(8.24±1.32)分、(42.56±7.26)分和(48.83±5.34)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4.91±4.34)分、(15.61 ±4.53)分、(13.58±4.47)分、(54.25±5.42)分和(53.56 ±6.24)分(均P<0.01).此外,治疗后观察组血清皮质醇(Cor)水平为(279.25±42.56) ng·m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22.31±52.44)ng· mL-1(P <0.01);观察组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为(23.05 ±3.62)ng·mL-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6.34 ±3.67)ng·mL-1 (P <0.01);观察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百分比,CD4+/CD8+比值以及自然杀伤细胞(NK)活性分别为(62.51 ±6.94)%、(39.84±5.02)%、(17.62 ±2.93)%和(1.24±0.2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4.33±7.04)%、(28.42±3.37)%、(0.84 0.18)%和(14.55±2.03)%(均P<0.01).结论 心理干预提高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免疫力,促进病情控制和肺功能的改善,缓解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ABCD2评分结合头颈CT血管成像(CTA)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7d内发生脑梗死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125例TIA患者临床和CTA检查资料,按Johnston提出的ABCD2评分法进行评分,分为低危(0~3分)、中危(4~5分)和高危(6~7分)3组;按CTA检查结果分为血管狭窄≥50%组和血管狭窄<50%组.观察TIA后7d内脑梗死发生率.结果 23例(18.4%)在TIA后7d内发生脑梗死.低危组与中危组、高危组脑梗死发生率(6.9%、21.1%、37.9%)比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颅内外动脉狭窄≥50%组脑梗死发生率31.2% (39/125),显著高于动脉狭窄<50%组(P<0.01).ABCD2评分<4分、颅内外动脉狭窄≥50%组7d内脑梗死发生率20.0%(25/125),显著高于ABCD2评分<4分、颅内外动脉狭窄<50%组(P<0.01).结论 ABCD2评分是预测TIA后7d内发生脑梗死的有效方法,进一步结合头颈CTA检查能提高预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吴中飞  董欣  史雅文  薛丽  程雷  殷敏 《江苏医药》2021,47(11):1140-1143
目的 分析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炎症细胞水平与睡眠呼吸监测参数的相关性.方法 114例OSAS患者根据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分为轻度(16例)、中度(29例)和重度(69例)三组;另选取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白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及嗜碱性粒细胞计数,并分析睡眠呼吸监测指标与炎症细胞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四组间的白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重度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增加(P<0.05);与轻-中度组相比,重度组单核细胞计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增加(P<0.05).OSAS患者AHI与最低血氧饱和度呈负相关(r=-0.660,P<0.05),而与氧饱和度<90%的时间、氧减指数、白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均呈正相关(r=0.755、0.885、0.206、0.213、0.200,P<0.05);最低血氧饱和度与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呈负相关(r=-0.162、-0.177,P<0.05).结论 重度OSAS患者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计数增加;睡眠呼吸监测参数结合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可作为OSAS严重程度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心理护理对颅脑外伤患者治疗的效果影响.方法 收集颅脑外伤患者4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心理护理组,对照组对其进行常规护理,包括一般护理、生命体征监测、神志与瞳孔监测、引流管、鼻饲管护理、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心理护理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以心理护理和生活护理等.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疗效以及SAS评分、SDS评分情况.结果 对照组治愈率50.0%,心理护理组治愈率达到79.2%,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护理组83.3%的护理满意度,对照组为58.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性(P<0.05).SAS评分:心理护理组(44.61±10.96)分、对照组(58.92±11.52)分.SDS评分:心理护理组(45.28±9.43)分,对照组(57.91±12.17)分.两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脑外伤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心理护理可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EC序贯P剂量密集方案与TEC方案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72例Ⅱ~Ⅲ期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采用化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剂量密集组和TEC组,每组36例.剂量密集组采用EC序贯P剂量密集方案辅助化疗,TEC组采用TEC方案辅助化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毒副反应及生存情况.结果 剂量密集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5.00%,TEC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2.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剂量密集组患者2年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为91.67%和100%,TEC组分别为86.11%和94.44%,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剂量密集组患者3~4级中性粒细胞下降发生率为8.33%,明显低于TEC组的30.56%,剂量密集组患者1~2级神经毒性和肌肉关节酸痛发生率分别为80.56%和66.67%,明显高于TEC组的36.11%和2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C序贯P剂量密集方案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疗效与TEC方案相似,但毒副反应可耐受性更高,有利于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邵荣波 《中国医药》2014,9(11):1620-1623
目的 探讨小儿智力糖浆治疗儿童脑外伤后遗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吉林市儿童医院诊断为脑外伤后遗症患儿141例,根据入院先后顺序,按单双号将患儿分为对照组(68例)和治疗组(73例).治疗组口服小儿智力糖浆,对照组口服吡拉西坦.共治疗3个月.比较2组疗效、不良反应率以及复发率;通过比较2组患儿治疗前后Conners儿童行为问卷父母用量表评价儿童行为,采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价神经功能.结果 ①对照组和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6.5%(52/68)和89.0%(65/7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8.2%(26/68)和4.1%(3/7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随访观察,对照组和治疗组复发率分别为13.2%(9/68)和4.1% (3/7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在品行、学习、心身、冲动多动、焦虑、多动指数等儿童行为方面,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后[(1.04±0.31)、(1.01±0.29)分,(1.3±0.5)、(1.3±0.5)分,(0.7±0.5)、(0.6±0.3)分,(1.0±0.4)、(0.9±0.4)分,(0.87±0.25)、(0.91±0.32)分,(1.0±0.4)、(1.1±0.5)分]均较治疗前[(1.32±0.26)、(1.34±0.27)分,(1.8±0.5)、(1.9±0.4)分,(1.3±0.4)、(1.3±0.5)分,(1.5±0.5)、(1.5±0.5)分,(0.65±0.21)、(0.68±0.27)分,(1.6±0.3)、(1.6±0.4)分]明显改善(均P <0.05),但各项儿童行为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③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后MMSE总分均高于本组治疗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26.9±2.4)分比(20.7±4.7)分,治疗组:(26.0±2.5)分比(20.8±4.6)分,均P<0.05],但治疗后各项神经功能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小儿智力糖浆有助于改善脑外伤后遗症患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银杏叶提取物保护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与机理。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银杏叶提取物组。通过HE染色观察肾组织损伤和中性粒细胞浸润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P选择素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 ,缺血再灌注组肾小管上皮细胞呈明显的缺血性改变 ,P选择素表达明显增强 (P <0 .0 1) ,肾小球内中性粒细胞增加明显 (P <0 .0 0 1) ;银杏叶提取物组比缺血再灌注组肾小管上皮细胞缺血性改变减轻 ,P选择素表达减少 (P <0 .0 1) ,肾小球内中性粒细胞较缺血再灌注组减少 (P <0 .0 0 1)。结论 :银杏叶提取物减轻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 ,减少P选择素表达及中性粒细胞浸润  相似文献   

18.
吴雪丹 《海峡药学》2012,24(1):112-113
目的 探讨紫杉醇联合顺铂对晚期食道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方法 选择2008年10月至2010年10月间我院收治的晚期食管癌患者78例,随机分为两组:紫杉醇+顺铂组(TP组),顺铂+5-氟尿嘧啶组(PF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TP组、PF组的临床获益率分别为64.0%、56.5%(P =0.051 >0.05);病情控制率分别为92.2%、89.8%(P=0.157>0.05).毒副反应发生情况:TP组的胃肠道反应(呕吐、恶心),中性粒细胞减少率明显低于PF组(P<0.05).结论 紫杉醇联合顺铂可以比较满意的控制晚期食道癌患者的病情进展,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不良反应较少,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9.
王强 《中国基层医药》2014,(18):2754-2755
目的 探讨银杏叶提取物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102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银杏叶提取物药物治疗.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ADP、AA和PAF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分别为(65.1±8.1)%、(71.2±3.6)%、(30.1±5.2)%、(39.8±5.8)%、(42.1±6.3)%、(49.6±6.1)%均显著低于治疗前的(78.1±9.2)%、(77.6±9.0)%、(57.1±8.2)%、(56.8±8.4)%、(62.4±8.6)%、(61.9±8.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为(65.1±8.1)%,显著低于对照组(t=5.732,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为(30.1±5.2)%,显著低于对照组(t=6.897,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PAF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为(42.1±6.3)%,显著低于对照组(t=6.013,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为(5.98±1.09)分、(7.11±1.56)分,显著低于治疗前的(12.98 ±2.09)分、(11.75 ±1.7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评分为(5.98±1.09)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11±1.56)分(t=5.469,P<0.05).结论 银杏叶提取物可显著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盐酸文拉法辛治疗慢性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本院2012年3月~2014年4月治疗的慢性疼痛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其临床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借助临床常用止痛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给予盐酸文拉法辛,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睡眠质量评分为(6.01±0.86)分、疼痛评分为(0.83±0.33)分,对照组患者睡眠质量评分为(10.55±1.52)分、疼痛评分为(2.45±0.39)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低于对照组的2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借助盐酸文拉法辛治疗慢性疼痛,临床效果显著,可提高患者的生活、睡眠质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