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3 毫秒
1.
典型的心绞痛容易诊断,不典型心绞痛仅靠临床症状、心电图来诊断,诊断时有困难.为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其生化指标是否有改变,本文选择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脑钠肽(BNP)来观察UAP患者含量变化;并用稳定型心绞痛(SAP)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CRP,IL-6水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对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患者与稳定型心绞痛 (SAP)患者血浆炎症标志物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 6 (IL - 6 )水平的对比分析 ,探讨CRP、IL - 6与ACS的关系。方法 :选择ACS患者 5 7例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 (AMI组 ) 2 1例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 (UAP组 ) 36例 ,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患者根据其病情的严重程度按Braunwald分级分成三组 :Ⅰ级 1 1例 ,Ⅱ级 1 0例 ,Ⅲ级 1 5例 ;对照组为稳定型心绞痛患者 4 8例。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患者血浆CRP水平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患者血浆IL - 6水平 ,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AMI组和UAP组患者血浆CRP、IL - 6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P <0 .0 1 ) ,且AMI组和UAP组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0 .0 5 ) ;各组内CRP、IL - 6水平呈直线正相关 (P <0 .0 1 ,P <0 .0 5 )。结论 :ACS组患者血浆CRP、IL - 6水平显著升高并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关 ,提示炎症在ACS的发病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急诊就诊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UAP)外周血T细胞亚群表达变化。方法:连续选择近期急诊就诊的UAP患者(UAP组,19例),入选对象接受了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指标检测,并与同期住院稳定心绞痛患者(SAP组,17例)以及健康体检者(对照组,20例)相同指标测试结果比较。结果:UAP组血清CD3+、CD4+、CD4+/CD8+指标明显高于SAP组和对照组,而CD8+水平则明显低于后两者(P均<0.05~0.01)。结论:UAP患者存在明确的外周血T细胞亚群指标表达异常。  相似文献   

4.
血液流变性检测在冠心病心绞痛分型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血液流变性改变对冠心病心绞痛发病机制及分型诊断的作用。方法:用全自动血液粘度仪测定稳定型心绞痛(SAP)4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86例、正常对照组40例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SAP和UAP患者的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全血高切还原粘度、全血低切还原粘度、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和红细胞聚集指数均高于对照组(P<0.01),且UAP组高于SAP组(P<0.01);SAP和UAP的红细胞变形指数均低于对照组(P<0.01),且UAP组低于SAP组(P<0.01)。结论: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存在血液流变性异常,UAP的异常程度更严重。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在冠心病心绞痛的分型诊断中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病人的血清肌钙蛋白I(cTnI)水平与心绞痛分级 ,短期心脏事件发生率的关系。方法 :6 4例UAP患者 ,3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了血清cTnI测定 ,并观察了 30d的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 :UAP组血清cTnI值明显高于健康对照值 (P <0 0 1) ,UAP组内随着Braunwald临床分级增高 ,血清cTnI值亦相应增高 (P <0 0 5 ) ,同时UAP组内cTnI阳性组 (≥ 0 0 4ng/ml)短期心脏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cTnI阴性组 (<0 0 4ng/ml) (P <0 0 1)。 结论 :血清cTnI与UAP的严重程度相关 ,并对短期心脏事件的预测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与急性冠脉综合症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对急性心肌梗死(AMI),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及正常对照组,进行血清IGF-1水平测定.结果 AMI和UAP组中IGF-1明显高于SAP和对照组(P<0.01).SAP组IGF-1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IGF-1参与动脉硬化粥样斑块的发生发展过程.可作为预测斑块稳定性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7.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介于劳累性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AMI)和猝死之间的临床表现[1].细胞凋亡参与UAP的病理生理过程[2].丹红注射液为丹参、红花等提取物的中药注射剂,具有活血化瘀、通脉舒络等功能,常用于UAP的救治[3-5].最近研究显示,丹红注射液具有抗凋亡作用,能抑制体外培养神经元内质网应激所致凋亡[6].本文观察丹红注射液对UAP患者的治疗效果同时揭示其对血浆可溶性Fas及Fas配体浓度的影响,从而探讨其用于UAP治疗的抗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8.
血清新蝶呤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患者血清新蝶呤浓度的变化。方法 :对 4 7例ACS患者 ,其中急性心肌梗死 (AMI) 2 4例 ,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 2 3例和 30例稳定型心绞痛 (SAP)患者 ,以酶联免疫法测定其血清新蝶呤水平 ,所有患者均为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血清新蝶呤浓度 ,在ACS病人中 ,AMI组 (1 1 88±3 0 9)nmol/L和UAP组 (9 85± 2 2 7)nmol/L ,均显著高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水平 (8 2 0± 1 5 2 )nmol/L ,(P <0 .0 0 0 1 ,P <0 .0 1 )同为ACS病人 ,AMI组与UAP之间其血清新蝶呤水平有显著差异 (P <0 .0 5 )。ACS的血清新喋呤水平与其不稳定斑块病变的数量有明显相关性。结果 :ACS病人血清新蝶呤浓度显著升高 ,可作为不稳定性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炎性标志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及其预后的关系进行相关探讨,为ACS的防治以及高敏C-反应蛋白在ACS患者预后中所起到的作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2008-01/2010-05入住我院符合ACS诊断标准的患者作为病例组,其中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4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38例;选取同期在我院门诊上健康体检的健康人44例和入住我院的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清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ASA法)进行hs-CRP表达水平的检测。结果:4组研究对象hs-CRP平均浓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病例组(包括AMI患者和UAP患者)的hs-CRP表达水平均高于SAP组,SAP患者血清中的hs-CRP高于健康体检者。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hs-CRP为ACS的危险因素,并且其表达水平与ACS成正相关(P0.05)。结论:ACS患者的hs-CRP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增高,与ACS患者的病情轻重也有关,hs-CRP对ACS患者的预后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患者血清Hcy水平的变化和可溶性Fas(sFas)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60例UAP患者进行了血清Hcy和血清sFas检测并与40例正常健康人做比较.结果:危险分层为Ⅱ、Ⅲ级的UAP患者血清Hcy与sFa...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了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测定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变化的临床应用分析.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和超敏酶免疫分析112例ACS患者,其中46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66例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和32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血清IL-1β、IL-6、IL-8、TNF-α和hs-CRP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不同类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S100B、MCP-1、COX2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等因子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与不同类型冠脉综合征的相关性以及诊断意义.方法 选择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134例,根据诊断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55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组69例,另选取61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作为SAP组,及健康体检者45名为健康对照组.运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血清S100B、MCP-1、COX-2及hs-CRP水平.结果 AMI组和UAP组S100B、MCP-l、COX2和hs-CRP等因子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SAP组MCP-1,hs-CRP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OX2水平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MI组和UAP组S100B、MCP-1、COX2和hs-CRP水平明显高于S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100B、COX2可作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斑块稳定性病变严重程度的预测因子,调节S100B及COX2可能成为治疗冠脉综合症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了冠心病(CHD)患者血浆ET-1、颗粒膜蛋白-140(GMP-140)和血清妊娠相关蛋白A(PAPP-A)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和化学发光法对98例CHD患者进行了血浆ET-1、GMP-140和PAPP-A水平的测定,其中稳定性心绞痛(SAP)38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3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28例,并与35名正常人作比较。结果:CHD患者血浆ET-1、GMP-140和血清PAPP-A水平均显著地高于正常人组(P<0.01),AMI和UAP组又高于SAP组(P<0.05),且血清PAPP-A水平与ET-1、GMP-140水平呈正相关(r=0.6184、0.5762,P<0.01)。结论:检测CHD患者血浆ET-1、GMP-140和血清PAPP-A水平的变化对CHD的发生和发展以及疗效和预后观察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陈峻  丁超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22,44(1):155-157
目的:探讨单硝酸异山梨酯联合阿替洛尔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效果.方法:收集2019年4月-2021年4月医院冠心病UAP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单硝酸异山梨酯联合阿替洛尔,60例)和对照组(单硝酸异山梨酯,60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4周时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西雅图心绞痛量表...  相似文献   

15.
炎症反应在冠心病患者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炎症反应与冠心病 (CHD)之间的关系。方法 :10 1例CHD患者分为 3组 ,即稳定型心绞痛 (SAP)组 (19例 )、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组 (33例 )和急性心肌梗死 (AMI)组 (49例 )。分别采用免疫浊度法及血细胞计数仪 ,检测外周血中的C 反应性蛋白 (CRP)水平及白细胞 (WBC)总数。 2 0例AMI死亡患者的心肌组织切片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 :AMI和UAP组血中CRP的水平和WBC总数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病理学检查发现 ,AMI患者心肌中有大量白细胞浸润。结论 :CHD发生、发展有炎症反应的参与 ,检测血中的CRP和WBC可作为监测病情、预测冠心病危险性的常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李华  卫金梅 《医学信息》2007,20(4):622-623
目的 观察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UAP患者8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常规给予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抗凝或抗血小板制剂及他汀类药物等,治疗组41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心绞痛症状改善总有效率明显增加(P<0.01),24h缺血发作次数、总缺血时间、最长持续时间均明显减少(P<0.05),心率、心率和收缩压乘积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治疗UAP更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缺血修饰蛋白(IM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B型钠酸肽(BNP)对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价的意义.方法 选择90例患者分成三组,其中急性心肌梗死( AMI)组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3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30例,对照组选取同期我院体检未发现心血管疾病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病人的血清肌钙蛋白Ⅰ(cTnI)水平与心绞痛分级,短期心脏事件发生率的关系.方法64例UAP患者,3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了血清cTnI测定,并观察了30d的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UAP组血清cTnI值明显高于健康对照值(P<0.01),UAP组内随着Braunwald临床分级增高,血清cTnI值亦相应增高(P<0.05),同时UAP组内cTnI阳性组(≥0.04ng/ml)短期心脏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cTnI阴性组(<0.04ng/ml)(P<0.01).结论血清cTnI与UAP的严重程度相关,并对短期心脏事件的预测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非独立疾病,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SAP)和急性心肌梗死(AMI)之间包括不同发病机理和若干亚型的临床心绞痛征候群,预后具有多方向性:既可转变为 SAP,也可恶化——10%~40%的患者在3—6个月内发生 AMI 和或心源性死亡。目前强调,一旦疑诊 UAP,应立即入 CCU 加强监护治疗。遗憾的是,近20年来,我国中医和中西医结合工作者对冠心病心绞痛研究多着眼于 SAP,且多数研究尚停留在70年代后期和80年代的诊断及评价疗效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清道夫受体CD36在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中的变化及CD36在人主动脉粥样硬化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研究两者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心血管内科冠心病患者(CHD) 100例作为冠心病组,其中包括稳定型心绞痛(SAP)3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 29例,急性心肌梗死(AMI)40例.同时选择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ELISA法对两组血清进行CD36的浓度检测,检测其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含量,并对结果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选择经冠脉造影诊断为冠心病的心脏手术患者的冠状动脉组织,同时选择因意外伤害需要心脏手术患者的冠状动脉组织作为对照组,免疫组化法检测两组组织中的CD36的表达.结果 ELISE法检测健康对照组CD36的含量为3.81 ±0.95pg/mL,而冠心病患者血清中CD36含量为25.17±3.76pg/mL,冠心病患者血清中CD36含量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稳定型心绞痛(SAP)CD36含量为18.68 ±2.17 pg/mL,不稳定型心绞痛(UAP)24.19±0.82 pg/mL,急性心肌梗死(AMI)27.17±5.83 pg/mL,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组CD36水平较稳定型心绞痛的明显升高(P<0.01).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组CD36表达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23.018,P<0.05).结论 清道夫受体CD36在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中浓度明显升高,且在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组织中高表达,临床上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检测CD36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