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脊液鼻漏微创手术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的分析10例鼻内窥镜下脑脊液鼻漏手术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总结围手术期护理的经验。结果10例患者中1例行二次手术,其余均一次修补成功,均于术后10~14d康复出院。结论鼻内镜下脑脊液鼻漏微创手术避免了开颅手术,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此手术成功的关键是防止颅压增高及术后感染而影响漏口愈合,因此术前的充分准备,术后的科学到位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脑脊液鼻漏微创手术的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的分析10例鼻内窥镜下脑脊液鼻漏手术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总结围手术期护理的经验.结果 10例患者中1例行二次手术,其余均一次修补成功,均于术后10~14 d康复出院.结论 鼻内镜下脑脊液鼻漏微创手术避免了开颅手术,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此手术成功的关键是防止颅压增高及术后感染而影响漏口愈合,因此术前的充分准备,术后的科学到位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3.
脑脊液鼻漏护理措施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脊液腔与颅外相通,有脑脊液漏出者称为脑脊液漏。根据漏出部位不同可分为三种:脑脊液鼻漏;脑脊液耳漏;脑脊液皮肤漏。其中脑脊液由鼻腔流出者称脑脊液鼻漏。发生原因有三点:外伤性、事故性、医源性。具体讲脑脊液鼻漏一般继发于颅底及额骨骨折之后,额窦、筛窦、蝶窦等处的骨质和粘膜有损伤,同时该部硬脑膜和蛛网膜又有破裂,脑脊液便可通过裂孔经由鼻腔流出即形成脑脊液鼻漏。临床上某些手术如额部开颅术、经口鼻碟人路垂体瘤切除术也可以并发脑脊液鼻漏。Ilde床资料.本科从1995年5月一lop年5月治愈了18例脑脊液鼻漏的患者,共中…  相似文献   

4.
脑脊液鼻漏患者手术前后的护理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王文静 《中华护理杂志》2002,37(12):904-905
总结了 1 995年 1月至 2 0 0 1年 1月 30例脑脊液鼻漏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手术前应加强心理护理 ,耐心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 ;询问脑脊液漏的部位、时间及与体位关系 ,以明确漏口位置 ;注意患者有无高热、头痛等颅内感染症状。手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 ,注意有无高颅压和颅内感染症状 ,有无脑脊液漏体征 ,以及有无电解质平衡失调。脑脊液鼻漏修补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有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鼻内镜手术治疗儿童脑脊液鼻漏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6年1月~2008年6月应用经鼻内镜手术治疗11例儿童脑脊液鼻漏的临床资料,总结围手术期儿童脑脊液鼻漏的护理特点和措施。结果11例患者术后随访1~3年,平均1.6年,其中9例一次性成功修复,2例术后复发,复发者经二次手术成功修复,最终治愈率100%,无严重的手术并发症。结论经鼻内镜手术治疗儿童脑脊液鼻漏的疗效肯定。围手术期加强生命体征及脑脊液鼻漏症状的观察,并做好术后亚冬眠治疗护理以及恢复期指导,有助于提高手术疗效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张远凤  范芹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7):4167-4167
本科曾治愈1例无颅脑畸形的自发性脑脊液鼻漏的患者,现将其护理报告如下。1病历摘要女,36岁。因不明原因每低头时右鼻腔内有清水样物溢出6个月,每分钟约3~5滴,呈咸味。咽部异物感,刺激性咳嗽,咳白色粘痰,头晕、伴发热,于当地医院间断抗感染治疗后头晕,发热好转。无嗅觉减退及视力下降。来本院门诊以脑脊液鼻漏(自发性)收住。入院后查血常规、尿液分析、肝肾功能  相似文献   

7.
总结9例鼻内镜下脑脊液鼻漏修补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术前做好心理护理、脑脊液鼻漏护理及术前准备;术后密切观察病情、鼻部情况,做好体位护理,实施避免颅内压升高的措施,做好出院指导。9例患者均一次手术成功,术后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经鼻内镜脑脊液鼻漏修补术14例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对14例鼻内镜下脑脊液鼻漏修补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4例患者均顺利进行手术,术后未发生并发症,均治愈出院。结论:加强围手术期护理是提高鼻内镜下脑脊液鼻漏修补术治愈率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9.
脑脊液鼻漏为神经外科常见的并发症,本文通过一系列措施的实施,避免了颅内压的增高,促进了漏口的早日愈合。脑脊液鼻漏一般继发于颅底及额骨骨折之后、颅底部肿瘤术后,是神经外科常见的并发症,可引起颅内感染而危及患者生命。因此,积极预防、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在促进漏口愈合,在防止逆行感染中具有重要意义。现将脑脊液鼻漏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脑脊液鼻漏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取双侧额部冠状皮瓣开颅,经硬膜下入路,采用生物胶、自体肌筋膜、明胶海绵修补漏口。结果:21例均获得一次性治愈,随访半年至11年无复发,1例因并发颅内感染死亡。结论:采用该入路手术难度小,自体组织为修补材料,组织相容性好,愈合力强,加用生物胶粘着性强,修补更牢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治疗脑脊液鼻漏的特点和手术中的操作体会,以利于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用神经内镜治疗的11例脑脊液鼻漏患者,其中外伤性者3例,医源性者8例.11例患者均进行了NLRI检查,3例外伤患者中显示瘘口者2例.瘘口大小0.2~1.2 cm,小于0.5 cm瘘口采用黏膜和明胶海绵填塞的方法,0.5~1.2 cm的瘘口采用填塞黏膜、明胶海绵和人工硬膜的方法.结果 首次手术成功9例,1例再次手术成功,1例再次内镜手术仍未成功,第3次采取经颅手术获得成功.单纯内镜手术没有并发癫痫等,1例患者出现颅内感染.结论 神经内镜治疗脑脊液鼻漏是一项有效而简单快捷的方法,具有良好视野和微侵袭的优点.小漏口仅用黏膜和明胶海绵修补即可,漏口大时用人工硬膜修补加全窦填塞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巨大型垂体腺瘤经蝶窦入路术后脑脊液鼻漏病人的观察与护理。[方法]对10例巨大型垂体腺瘤术后脑脊液鼻漏病人给予脑脊液鼻漏观察与一系列护理。[结果]10例经蝶手术脑脊液鼻漏的病人经处理后9例痊愈,再发鼻漏1例。[结论]术后病人的宣教指导与病情观察是早期发现脑脊液鼻漏的关键,及时对症处理、做好腰大池引流管护理、避免颅内压增高、预防感染是护理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外伤性脑脊液鼻漏的手术方法。方法对14例创伤性脑脊液鼻漏采用扩大额下硬膜外入路修补治疗。用CT、MRI、CT脑池造影进行术前瘘口定位。结果本组14例随访3个月~3年。除8例嗅觉丧失或减退外,无严重并发症,无手术死亡。结论扩大额下硬膜外入路适用于脑脊液鼻漏的修补,手术安全,并发症少,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经鼻内镜下脑脊液鼻漏修补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以期能为后期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5年1月该院收治的80例经鼻内镜下脑脊液鼻漏修补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因、漏口大小、漏口位置、既往有无颅内感染、预防性抗生素、术后应用抗菌药物7 d、手术次数、手术是否使用人工材料、修复材料的选择、脑脊液鼻漏修补失败与经鼻内镜下脑脊液鼻漏修补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相关性。结果 80例患者中4例(5.00%)患者术后发生颅内感染,对4例患者进行脑脊液细菌培养,共分离出8株病原菌,包括3例革兰阴性菌和5株革兰阳性菌,革兰阳性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占40.0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脑脊液鼻漏修补失败、手术操作不当、修复材料的选择、既往有颅内感染病史和漏口大小直径1 cm与经鼻内镜下脑脊液鼻漏修补术后发生颅内感染有一定的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脑脊液鼻漏修补失败、手术操作不当、既往有颅内感染病史、修复材料的选择和漏口大小直径1 cm为经鼻内镜下脑脊液鼻漏修补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颅底漏口大小直径1 cm、有既往颅内感染史、脑脊液鼻漏修补失败和手术失败因素等多种因素均可能会增大经鼻内镜下脑脊液鼻漏修补术患者术后颅内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经鼻内镜外伤性脑脊液鼻漏修补术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总结鼻内镜下外伤性脑脊液鼻漏修补术的经验。方法分析1991年9月-2002年12月采用鼻内镜下修补外伤性脑脊液鼻漏患者49例资料。介绍了修补术的方法,并就脑脊液鼻漏的诊断,手术适应证、手术时机及手术中的关键问题等进行了讨论。结果内镜下外伤性脑脊液鼻漏修补术一次成功治愈占95.9%(47/49)。失败的1例经第2次鼻内镜手术后治愈。最后的鼻内镜手术治愈率为98.0%;其中1例为额窦后壁创伤内镜下手术失败后改为鼻外进路修补成功。有1例伴有外伤性梗阻性脑积水患者,术后出现颅高压的并发症,抢救成功。结论鼻内镜下修补术是外伤性脑脊液鼻漏的首选外科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仰、俯卧位MR多平面扫描对脑脊液鼻漏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脑脊液鼻漏患者的仰、俯卧位MR多平面扫描资料,包括常规轴位、矢状位、冠状位图像。并与术中所见相对照。结果 MRI清晰显示17例(17/20,85.00%)脑脊液鼻漏;漏口位于筛板顶部15例(15/20,75.00%),蝶筛隐窝、蝶窦各1例(1/20,5.00%)。另3例漏口MRI显示不清。俯卧位图像显示鼻窦内及鼻孔处脑脊液信号较仰卧位增多17例(17/20,85.00%),体位改变后MRI表现无明显变化3例(3/20,15.00%)。5例(5/20,25.00%)同时伴有脑疝。结论 仰、俯卧位MR多平面扫描可较准确地显示脑脊液鼻漏患者漏口位置,且可同时显示伴发的脑疝,变换体位有助于活动性脑脊液鼻漏的检出。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Hawkeye SPECT仪融合图像对隐匿性脑脊液鼻漏诊断和定位的临床价值及检查过程中的一些注意事项。方法选择30例确诊脑脊液鼻漏的患者,术前腰椎穿刺注射99mTc-DTPA后3h行SPECT/CT同机脑脊液断层显像,扫描结束后,进行图像处理及图像融合,通过图像分析确定脑脊液鼻漏的位置,进行定位诊断。结果 30例患者中,28例颅底至鼻部有异常放射性浓聚影,其中24例与手术证实漏口完全一致,其诊断灵敏度和定位准确性分别为93.3%(28/30)、85.7%(24/28)。结论 SPECT/CT同机脑脊液断层显像作为灵敏、简便和定位准确的检查手段,可用于隐匿性脑脊液鼻漏的定位诊断。  相似文献   

18.
A normal result on the initial cerebrospinal fluid (CSF) study has been traditionally used to exclude the potential diagnosis of bacterial meningitis. However, there have been a number of case studies of bacterial meningitis confirmed by CSF culture, in which an initial lumbar puncture yielded completely normal parameters.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reports the frequency of this scenario to arise in 0.5% to 12% of cases. This might result in the delay of appropriate treatment for this potentially fatal condition. We report a 21-year-old female patient who presented with a clinical picture compatible with bacterial meningitis but with a normal initial CSF result. Neisseria meningitidis was later cultured from her CSF. The medicolegal aspects surrounding such a scenario, and its implications towards clinical practice are discussed. We conclude that an abnormal initial CSF study might indicate a diagnosis of bacterial meningitis but a normal result does not exclude it and should not delay early institution of appropriate antimicrobial therapy.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鼻内镜下脑脊液鼻漏修补术中准确寻找漏口及术后综合治疗的相关问题。方法收集我科2005—2009年经鼻内镜修补脑脊液鼻漏患者28例的临床资料,外伤后脑脊液鼻漏20例,特发性脑脊液鼻漏8例,通过螺旋薄层CT及鼻内镜下漏口处黏膜的特点确定漏口的位置,采用大腿阔筋膜作为修补材料。结果所有患者随访3个月以上,28例患者中,初次手术者27例,1例为再次手术者。漏口单独位于筛顶的11例,筛板的6例,蝶窦的6例,额窦开口处及额窦的4例,筛蝶窦均有漏口的1例,均一次性成功治愈。结论螺旋薄层CT及鼻内镜下漏口处苍白色水肿黏膜对确定漏口至关重要,术后采用综合治疗有利于保证漏口的修补成功。  相似文献   

20.
总结鼻内镜辅助下额鼻联合入路多发脑脊液鼻漏修补术的护理经验.对5例(7侧)多发脑脊液鼻漏者,同时累及额窦后壁及筛顶、筛板交接区颅底,伴颅内积气,行额窦后壁骨折脑脊液鼻漏修补及鼻窦镜下蝶、筛顶区颅底骨折脑脊液鼻漏修补,进行了临床观察及护理.结果均一次修补成功.所有患者术后定期内镜下随诊,至今均已超过1年,无任何并发症.鼻内镜辅助下额鼻联合入路手术修补,方法 简便、安全、成功率高,正确精心的护理更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