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杨静姝 《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1984,(3)
本文研究的对象为血检确诊的63例泰国恶性疟患者,包括脑型疟(CM)21例,非脑型疟(NCM)42例,其中原虫计数>10%者分别有5例和8例。另选同地的健康者作为对照。研究内容包括迟发型皮肤反应:抗原用PHA、结核菌素纯化蛋白衍生物(PPD)、CDD和SKSD,注射用的终浓度分别为10IU/0.1ml、1∶1,000贮备液/0.1ml、40IU/0.1ml和10μg/0.1ml。白细胞研究用血细胞计和血涂片作白细胞计数和分类。用蔗糖-甲泛影钠梯度分离单核细胞。用氨基乙 相似文献
3.
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在恶性疟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云南疟疾病人血样53份,结果均为阳性,可出现一条492bp的特异条带,与镜检符合率达100%;同时检测间日疟血样8份及上海正常人血样12份,均为阴性,表明本法具有高敏感性及特异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选择种特异性引物MPV、PF检测采自云南混合流行区门诊病人的滤纸干滴血119例,并与传统镜检法比较。MPV引物根据P.v.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基因序列设计,扩增产物片断为374bp,PF引物根据p.f.中度重复序列PBK1-14基因序列设计,扩增产物片段为206bp。MPV引物系国内首次应用。血样本处理采用1%Tritonx-100裂解煮沸法,并作了改进。其研究结果显示:PCR法与镜检法符合率为86.6%。PCR法:P.v.阳性率为64.7%,P.f.阳性率为29.4%,混合感染率为7.6%,误诊为0,漏诊率为2.5%;镜检法:P.v.阳性率为58.8%,P.f.阳性率为2.7%,混合感染率为3.4%,误诊为2.5%,漏诊率为8.4%。本PCR诊断疟疾方法具有准确、敏感、快速、简易等特点,有潜在的现场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陈耀祥 《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1996,(4)
通常采用非口服抗疟药治疗无合并症高原虫血症恶性疟病人,以防止病情恶化和死亡。因口服青蒿素衍生物较其它抗疟药迅速有效,作者于1993年对60名疟原虫血症高于4%、低于20%的急性恶性疟住院病人进 相似文献
6.
聚合酶链反应研究丙型肝炎病毒与肝癌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聚合酶链反应研究丙型肝炎病毒与肝癌的关系谢小明,苏先狮,张铮,郑宣鹤,陈一德丙型肝炎病毒(HCV)是输血后肝炎和散发非甲非乙肝炎的主要致病因子。近年来国内外已报道,在肝细胞癌(HCC)患者特别是乙型肝炎病毒标志阴性者中,抗-HCV有高检出率。作者为进... 相似文献
7.
纪鸣 《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1993,(4)
在疟疾混合感染的流行区,恶性疟与间日疟的混合感染常不易被镜检所发现,以致漏诊,影响治疗。作者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从疟区采集到的疟疾病人血样,同时与常规镜检的结果进行了比较,检出了较多的混合感染病人。检测对象为驻泰国疟疾流行区军人中的疟疾病人。镜检结果是由有经验的镜检员油镜下检查吉姆萨染色的厚、薄血片所得,同时末梢取血25μl,一式三份滴加于Whatman3~#滤纸,自然晾干后装塑料袋中室温保存。干燥滤纸血样经Chelex-100处理后,吸取 相似文献
8.
舒衡平 《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1996,(6)
为了进一步证明一氧化氮(NO)在疟疾中的保护性作用,将在高疟区加蓬AlbertSchweitzer医院就诊的恶性疟患者93例,根据年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分为三组,即无并发症成人组、无并发症儿童组和重症疟疾儿童组。经抗疟药治疗,患者均痊愈。在治疗后0,2,5天和已痊愈的第28天分别抽静脉血抗凝,离心,血浆贮于-20℃备用。采用自动程序检测NO终产物,即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用ELISA检测新生喋呤;放射免疫扩散法检测C-反应蛋白(CRP)。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乙肝病毒(HBV)感染后乙肝病毒5项指标(HBVM)各模式中HBV复制程度及传染性,对443例未做转阴治疗的HBV感染者进行HBVM及乙肝病毒DNA(HBV DNA)检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血液病患者合并丙型肝炎病毒感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血液病患者合并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杨桂玲,陈文 ,杨碧云,曹瑞生,文艺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是输血后非甲非乙型肝炎的主要原因。在免疫抑制群体如恶性血液病,尤其是化疗或骨髓移植治疗后,以及再生障碍性贫血,常需输血治疗,大大增加了感染的机... 相似文献
11.
王鸣杰 《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1984,(4)
作者在泰国东部的Pro Pokklao医院研究了恶性疟病人中低血糖的发生、临床表现和机理。在151例脑型疟患者中,12例伴低血糖。另有3例合并妊娠、2例合并肾功能衰竭的恶性疟患者,共17例表现有低血糖。确诊恶性疟后,在4小时内静脉滴注盐酸奎宁20mg/kg,每隔8小时再滴注10mg/kg,2小时滴完。无并发症疟疾病人口服硫酸奎宁片600mg,8小时一次,疗程7天。对疑有低血糖或脑型疟病人,手指采血以葡萄糖-氧化酶指示棒(半定量)试验,血糖≤40mg/dl者即静脉采血分别置氟化草酸盐管 相似文献
12.
朱良 《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1985,(1)
在考虑免疫控制恶性疟的方法时,必需充分了解流行区内人群间寄生虫抗原的差异。一个简易的抗原分型试验应能筛选大量的临床样本并能与不同实验的结果相比较。单克隆抗体的出现使得抗原的分型成为可能。作者报道将单克隆抗体用于间接荧光抗体试验对两例恶性疟原虫进行血清分型的结果。分离2例恶性疟患者的疟原虫,其中1例 相似文献
13.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冠心病患者外周血人巨细胞病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人类巨细胞病毒(HCMV)与动脉粥样硬化(AS)的关系及外周血检测的意义。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特异扩增HCMV早期抗原区。结果:冠心病组64例外周血阳性43例(67.2%);健康对照组30例中阳性3例(10.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HCMV可能是AS的一种致病因子,并可从外周血中检出。 相似文献
14.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肝硬化患者腹水中细菌DNA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PCR方法检测肝硬化患者腹水中细菌DNA的可行性.方法:在细菌16S rRNA基因保守区设计一对通用引物,对7种对照菌株、人基因组DNA、HBV DNA、37份肝硬化患者腹水进行聚合酶链反应扩增.结果:7种对照菌株均获得530 bp DNA片段.而与人基因组DNA、HBV DNA无交叉阳性反应,敏感性试验可检测出1pg的细菌DNA.37份腹水中有9份获得53bp DNA片段,阳性率24.3%(9/37),而腹水细菌培养阳性率为5.4%(2/37),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将通用引物通过PCR方法扩增细菌16S rRNA基因,具有高度敏感性、特异性,可应用于肝硬化患者腹水中细菌DNA的检测及细菌移位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1996~1998年,我们对146例临床确诊的肺结核患者采用三种方法查痰中结核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本组男86例,女60例;年龄15~72岁。均有肺结核的临床及胸片表现,且抗结核治疗有效。146例患者均留取晨痰标本,分别做痰涂片、痰培养查... 相似文献
16.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HBVDNA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reaction,PCR)是新近建立的一种分子生物学技术,可在体外将特异DNA序列呈百万倍扩增,具有敏感、特异、简便和快速等优点。近两年来,许多学者应用PCR技术检测HBVDNA,丰富和更新了对HBV感染的认识,在HBV感染的诊断和其他研究中显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乙型肝炎病毒DNA与其血清学标志物关系的探讨广州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传染病科(510632)唐永煌,肖锡昌,谢兴镛,童福易,朱师晦随着对乙型肝炎病毒(HBV)本质认识的深入及分子生物学的进展,目前对HBV的检测除了三对抗原抗体系统及... 相似文献
18.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肿瘤细胞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寻求检测循环血中肝癌细胞的灵敏方法。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对肝癌患者外周血有核细胞人甲胎蛋白mRNA(AFPmRNA)进行检测。结果31例原发性肝癌中有15例检出AFPmRNA,阳性率为48.4%。良性肝病、肝转移癌患者和健康对照组均为阴性。外周血细胞AFPmRNA的存在与肝内转移、门静脉癌栓和远处转移密切相关。结论外周血细胞AFPmRNA是反映原发性肝癌患者有无血行播散的重要标志,RT-PCR技术是检测循环血中原发性肝细胞癌的灵敏方法 相似文献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