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笔者自1984年至1990年,运用针刺放血法治疗鼻衄50捌,通过观察,获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组50例中,男29例,女21例;年龄最小者21岁,最大者51岁,其中20~30岁21例;3l~40岁18例;41~51岁11例;病程最短2天,最长者3年,其中1月以内10例,1~12个月22例,1~2年11例,2~3年7例;职别:干部12例,农民22例。工人10,学生6例。 2 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鼻衄,即鼻出血,是多种疾病的常见症状,血液不循常道,上溢鼻窍,渗于血络外,渭之鼻衄.一般以少量出血称"鼻衄",严重出血不止称"鼻洪".点推迎香治疗鼻衄简便易行,无痛苦,无副作用.笔者应用点推迎香穴等治疗鼻衄36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鼻中出血 ,中医称鼻衄 ,多因风热犯肺、胃热壅盛、肝火上扰、气血亏虚、肾精不足所致。现代医学认为鼻出血是局部或全身性疾病的一种临床表现。我们根据中医理论 ,自拟代仙汤对 39例鼻衄患者进行了观察治疗 ,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 39例 ,男 2 6例 ,女 1 3例 ;年龄 1 3~ 57岁 ;鼻中隔出血 1 6例 ,鼻血管破裂 1 0例 ,血小板减少 6例 ,肝硬化 1例 ,原因不明 6例。以上患者鼻出血时均经西医局部及全身治疗 ,但出血仍反复出现。2 治疗方法代仙汤药物组成 :代赭石、仙鹤草、玄参、生地黄、生甘草。水煎 2次 ,每次加水 50 0 ml,煎至 2 0 0… 相似文献
4.
<正>过敏性鼻炎(AR)又称为变应性鼻炎,据其证候特点归属中医学鼻鼽、鼽、鼽水等范畴。此病为发生于鼻黏膜的变态反应,是在遗传或体质敏感基础上,吸入、食入或接触变态反应原及微生物、药物性抗原等而发病,表现为鼻塞、鼻痒、连续性喷嚏、大量清水样鼻涕、嗅觉障碍等,有的常年发作,有的呈明显季节性。中医认为本病发作正虚是内因,外邪是重要诱因,其中正虚主要体现在肺脾肾三脏,关键在肺,根本在脾肾,邪盛主要表现为风盛。对本病的辨治应根据病情 相似文献
5.
鼻衄是常见病,各科门诊可通常遇见,有很多原因可导致衄血。此病好发于秋季。其止血方法有多种。笔者认为采用针刺加手法的治疗效果会更佳。经临床治疗32例鼻衄患者,获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针刺治疗过敏性鼻炎70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笔者对70例过敏性鼻炎患者采用针刺迎香、上星、合谷穴,达到脱敏效果,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 70例患者均为门诊患者(由门诊五官科诊断后转入针灸科)。男性33例;女性37例,年龄最大者63岁,年龄最小者16岁,病程最短2个月,病程最长3年。(均接受过西医药抗过敏治疗)。2 治疗方法 年老体弱者取卧位,一般取坐位施术;常规消毒所选穴位,选用0.35mm×25mm长毫针。取穴:迎香双侧,上星,单侧合谷穴,快速捻转进针,针刺上星穴感应:局部胀痛,迎香穴针刺后感应:局部酸胀痛,流泪,有时扩散至鼻甲部。留针30分钟,每隔15分钟运针1次,每穴运针时用右手… 相似文献
7.
鼻衄,俗称“鼻出血”,是多种疾病的常见症状。小量出血称“鼻衄”,严重出血不止者称“鼻洪”。笔者运用针刺疗法治疗“鼻衄”、“鼻洪”146例,收到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46例中,男90例,女56例;年龄最小者8岁,最大者70岁;病程最短者3个月,最长者达30年。大部分患 相似文献
8.
9.
头痛是临床常见的患者的一种自觉症状,可见于诸多急、慢性疾病之中。近年来,我们运用“多用电子穴位探测治疗仪”(以下简称“穴探仪”)配合针刺治疗各种头痛100例均收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共100例。其中,男44例,女56例;年龄,最小16岁,最大59岁;病程,最短2日,最长15年;辨证分型,肝阳头痛48例,风湿头痛29例,瘀血头痛23例。本组100例均接受药物治疗未效而改用穴探仪配合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10.
鼻衄是耳鼻喉科临床常见急症之一,其轻者涕中带血,重者可引起出血性休克,反复出血可导致贫血。鼻衄的病因虽非常复杂,但从中医辨证来看,多由肺热壅盛,阳络受损,血不循经所致。近年来,笔者运用自拟方清金止衄汤治疗发生于鼻中隔前下方的鼻衄,并设西药组加以对比,现将治疗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12.
针刺合谷透后溪穴治疗肩周炎18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肩周炎的疗效。方法:采用针刺合谷透后溪穴,配合肩部关节活动、局部按摩。结果:180例中,治愈119例,显效30例,好转31例,总有效率达100%。结论:针刺合谷透后溪穴能疏通经络气血,恢复关节功能,对治疗肩周炎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3.
<正> 笔者近年来自拟鼻衄汤治疗鼻衄150例,疗效满意,兹介绍如下。一般资料本组150例,男99例,女51例;年龄最小者2岁,最大者53岁;病程1~3年123例,3~+~10年21例,10~+~22年6例;其中引起贫血者32例。治疗方药自拟鼻衄汤:槐米6~18克,自茅根9~30克,白芍6~9克,牛膝1~3克,生地6~15克,丹皮6~9克。水煎凉服,白糖引,日1剂。妇女月经不调者去牛膝,加当归9克。血热型鼻衄:身热、头昏张、心慌、疲倦乏力,舌红或有红刺,少数有瘀斑、无苔,脉洪数。重症者上方加三七粉3克。临时止血可外敷止血散。 相似文献
14.
鼻衄在临床上较多见,是五官科急诊之一,笔者于1980年2月至1987年12月用《景岳全书》茜根散加味治疗顽固性鼻衄证32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小结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32例,男21例,女11例,鼻衄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本组最小年龄6岁, 相似文献
15.
1984年以来,笔者自拟清心安神汤治疗鼻衄63例,疗效较为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63例,男38例,女25例。年龄在15岁~73岁之间,其中50岁以上者39例。临床特点:反复出现鼻腔出血,且多 相似文献
16.
刘家生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8,22(6):93
1 临床资料 本组28例中,男18例,女10例;年龄最小5岁,最大58岁;病程最短1天,最长3年. 2 治疗方法 耳穴:先用线紧缠其两中指第二三缝横纹处,然后取迎香常规消毒后.迎香穴向内上方斜刺,用捻转法强制刺激、体制虚弱用弱刺激.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针刺治疗单纯性肥胖病4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6,自引:1,他引:36
肥胖病往往伴有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等并发症,给人民生命带来很大的危害,所以引起了国内外医学的高度重视。笔者随刘志诚研究员为首的针刺减肥科研组临床多年,对单纯性肥胖病的辨证针治略有体会,现就针刺方法及临床疗效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观察对象 为我院针灸减肥专家门诊,经临床检查诊断为单纯性肥胖者。诊断标准见参考文献[1]。1.2 一般资料 共40例,男5例,女35例;年龄最小16岁,最大50岁,平均34.5岁;病程最短1年,最长22年,平均8.9年。未婚6例,已婚34例。肥胖程度:轻度肥胖14例,占35.0%;中度肥胖17例,占42.5%;重度肥胖9例,占2…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