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2 毫秒
1.
抗心磷脂抗体在结缔组织疾病合并心脏损害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初步分析抗心磷脂抗体(ACL)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和干燥综合征(SS)合并心脏受累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84例SLE和48例SS患者进行心脏超声心动图、心电图、ACL检测,将SLE和SS按心脏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检查结果分为心脏受累组和非心脏受累组,比较SLE和SS心脏受累和无心脏受累组ACL的阳性率及意义.结果:ACL在心脏受累组的SLE患者与无心脏受累组的SLE患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L在SS心脏受累组阳性率高于SS非心脏受累组(P<0.05).结论:ACL对SS合并心脏受累有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和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血清中增殖诱导配体(APRIL)的水平,探讨APRIL水平与SLE患者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及APRIL在SLE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SLE患者组(48例)、RA患者组(16例)和正常对照组(16例)血清APRIL水平,并与SLE活动指数(SLEDAI)及实验室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SLE组和RA组血清APRIL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SLE组高于RA组(P<0.01)。SLE组中抗Sm抗体阳性患者APRIL水平高
于阴性患者( P<0.05)。抗U1-RNP抗体阳性患者APRIL水平高于阴性患者( P<0.05),抗SSA /SSB抗体、抗ACL抗体、抗ds-DNA抗体阳性和阴性患者APRIL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LE患者血清APRIL水平与其补体C3、C4呈负相关关系(r1=-0.819,P<0.01;r2=-0.549,P<0.01),与SLEDAI评分、免疫球蛋白、抗核抗体谱等免疫学指标无相关性。结论:APRIL在SLE患者中特异性升高,可能在狼疮发病中起重要作用;血清APRIL水平可能与SLE患者疾病活动程度有关联,但尚不能确定是否可作为疾病活动性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清抗C1q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狼疮肾炎(LN)以及疾病活动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102例SLE患者以及35例正常对照组血清中抗C1q抗体水平,比较分析其与SLE病情活动指数(SLEDAI)评分、疾病活动性指标抗双链DNA(ds-DNA)抗体、补体C3、C4水平、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以及肾脏损害指标24 h尿蛋白定量(24 h UPQ)、肌酐(Cr)、尿素氮(BUN)的相关性,以及通过联合检测抗ds-DNA抗体以及抗核小体抗体(AnuA)判断其在SLE中的临床价值.结果 总体SLE患者抗C1q抗体敏感性为55.9%,特异性为94.3%,在SLE中其抗体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其中疾病活动LN组、疾病稳定LN组和疾病活动非LN组抗 C1q 抗体水平明显高于疾病稳定非LN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疾病稳定LN组、疾病活动LN组与疾病活动非LN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疾病活动期中,抗C1q抗体水平与SLEDAI评分、ds-DNA、hs-CRP呈正相关性(P<0.05),与C4呈负相关性(P<0.05),C3和24 h UPQ仅在疾病活动LN组中呈相关性;在疾病稳定期中,抗C1q抗体水平只有在疾病活动和疾病稳定LN组中与24 h UPQ呈正相关性,与C3、C4呈负相关性.联合检测抗ds-DNA抗体、AnuA、抗C1q抗体显著提高稳定期LN的诊断价值.结论 抗C1q 抗体对SLE的诊断和LN判断有重要临床价值,抗C1q 抗体参与了SLE肾脏损害的发病机制,联合检测抗ds-DNA抗体、AnuA、抗C1q抗体有助于SLE稳定期肾脏损害的诊断.  相似文献   

4.
    
张宏  汪国生  李向培  马艳 《安徽医学》2012,33(11):1430-1432
目的探讨CL-IIF法和ELISA法单独及联合检测抗双链DNA(ds-DNA)抗体异同,了解2种方法联合检测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中的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77例SLE患者分为疾病活动组和疾病稳定组,另选择49例疾病对照、35例正常人血清对照,各组年龄和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利用2种方法检测其血清中抗ds-DNA抗体,每种方法使用2个厂家的试剂,比较不同方法之间、同一种方法不同厂家试剂之间以及SLE不同阶段之间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每种方法的不同厂家试剂之间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L-IIF法和ELISA法在SLE中的敏感性分别为55.8%和70.1%,特异性分别为100.0%和92.9%。两种方法在SLE中的敏感性均明显高于疾病对照组及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检测SLE疾病活动组抗ds-DNA抗体中,CL-IIF法和ELISA法的阳性率分别为97.5%和95%;而在SLE疾病稳定组阳性率分别为10.8%和27%,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SLE疾病活动组中特异性分别为89.2%和73.0%。同时,ELISA法检测出正常对照及疾病对照组、SLE稳定组和SLE活动组3组之间的抗ds-DNA抗体浓度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LE疾病活动度与抗ds-DNA抗体的浓度呈线性趋势(P<0.05)。结论 CL-IIF法检测SLE中的抗ds-DNA抗体具有很高的特异性,但敏感性较低,尤其在疾病稳定期中。CL-IIF法价格便宜,适于SLE的确诊。ELISA法可定量检测抗ds-DNA抗体的浓度,且其浓度与SLE疾病活动度呈线性相关,适于监测SLE患者的病情,并进行疗效评价。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抗SmD1抗体检测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检测143例SLE患者和105例非SLE患者的抗SmD1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抗ds DNA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法)、Anu A和抗Sm抗体(殴蒙斑点法),分析抗SmD1抗体在SLE诊断中的价值、与患者疾病活动性的关系及抗SmD1抗体阳性SLE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抗SmD1抗体在SLE诊断中的敏感性为68.53%,特异性为97.14%,敏感性明显高于其他自身抗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诊断特异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SmD1抗体与SLE患者疾病活动性呈正相关(r=0.689,P=0.027);抗SmD1抗体阳性的SLE患者发热、关节炎、狼疮肾炎、血液系统异常及雷诺现象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SmD1抗体检测在SLE患者的诊断及疾病进程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抗β2糖蛋白I抗体(aβ2GPI)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诊治中的临床意义及与疾病活动性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68例SLE患者及23例健康对照者血清中aβ2GPI浓度,同时记录SLE患者各项实验室指标和其他自身抗体的水平。对照分析aβ2GPI阳性与阴性患者实验室检测指标结果的差异。结果SLE患者中,aβ2GPI抗体阳性率为25%(17/68),健康对照组中未检出aβ2GPI。患者的SLE疾病活动性指数(SLEDAI)与aβ2GPI抗体浓度无相关性。aβ2GPI阳性SLE患者血小板减少、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的发生率高于aβ2GPI阴性组(<0.05)。aβ2GPI检测结果与aCL检测结果间存在正相关性。结论部分SLE病例中可检出抗β2GPI抗体。抗β2GPI抗体浓度与SLE疾病活动性无明显相关。抗β2GPI抗体与SLE患者发生血小板减少、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等事件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自身抗体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诊断价值。方法检测187例SLE患者(SLE组)和98例其他结缔组织病患者(对照组)的抗核抗体(ANA)、抗ds DNA抗体和抗ENA抗体谱,并将SLE组患者按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分为活动期组和非活动期组,观察两组SLE患者疾病活动性与自身抗体表达的关系。结果 SLE组患者ANA、抗ds DNA抗体、抗核小体抗体(Anu A)、抗Sm抗体、抗U1RNP抗体和抗SSA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7.9%、43.9%、51.9%、26.7%、33.2%和44.4%,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ds DNA抗体、Anu A、抗Sm抗体特异性较高,均大于90%,但灵敏度低,三者联合检测可显著提高诊断的灵敏度。SLE活动期患者抗ds DNA抗体、Anu A和抗U1RNP抗体阳性率高于SLE非活动期患者(P0.05)。结论抗ds DNA抗体、Anu A和抗Sm抗体对SLE诊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但灵敏度较低,三者联合检测可以提高诊断的灵敏度,有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SLE患者抗ds DNA抗体、Anu A和抗U1RNP抗体可能参与了疾病的活动。  相似文献   

8.
抗核小体抗体检测在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抗核小体抗体(AnuA)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58例SLE患者,41例其他风湿性疾病患者和30例健康人血清中AnuA、抗ds-DNA抗体及抗Sm抗体,并比较分析各组血清中的三种抗体的关系.结果 AnuA在SLE患者中的阳性率为72.4%,疾病对照组中为2.3%,健康对照组中为0%;SLE组患者AnuA阳性率显著高于疾病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P结论感AnuA对SLE诊断的敏感性高、特异性强,AnuA测定对SLE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抗核小体抗体检测在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抗核小体抗体(ANuA)的检测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59例SLE患者、24例疾病对照组(除SLE外其他结缔组织病患者)、20例正常对照组血清ANuA,并分析ANuA与其它免疫指标(ANA、dsDNA抗体)间的关系。结果SLE患者血清ANuA阳性率为644%,疾病对照组阳性率为42%,正常对照组无一例阳性;SLE患者血清ANuA阳性率与两个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ANuA在SLE患者中检测敏感性为644%,特异性为977%,高于dsDNA抗体的敏感性(508%);不同ANA滴度的SLE病人,其ANuA阳性率间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ANuA检测对SLE的敏感性高、特异性强,与SLE疾病活动性相关,可作为SLE诊断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0.
抗核小体抗体检测对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抗核小体抗体(AnuA)的检测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探讨AnuA与其他自身抗体和SLE活动性的关系.方法 选择SLE患者65例(SLE组)、疾病对照组(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混合性结缔组织病、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多发性肌炎、系统性硬化症患者)38例和正常对照组30例,采用免疫印迹法测定血清中的AnuA,同时检测并分析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和抗组蛋白抗体及其他实验室指标.结果 AnuA、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的阳性率在SLE组中分别为58.5%、52.3%、30.7%,均显著高于疾病对照组(5.3%、0、7.9%)和正常对照组(0、0、0)(均P<0.05).AnuA对SLE患者诊断的敏感性为58.5%,与抗dsDNA抗体和抗组蛋白抗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特异性为97.1%,与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与抗组蛋白抗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nuA 与抗Sm抗体之间无关(P>0.05),而与抗dsDNA抗体相关(P<0.05).AnuA与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联合检测诊断SLE的敏感性达83.1%.SLE组中AnuA阳性者的Hb、C3、C4水平低于AnuA阴性者(P<0.05).结论 AnuA对SLE诊断敏感性高、特异性强,是对SLE诊断有价值的实验室指标之一,并与SLE疾病活动性有关,与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敏感性.  相似文献   

11.
抗核小体抗体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抗核小体抗体(AnuA)的检测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诊断价值及其与SLE活动性的关系.[方法] 选择SLE患者60例、疾病对照组30例和正常对照组30例,采用ELISA方法测定血清AnuA,同时检测并分析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两项实验室指标.[结果] AnuA、抗ds-DNA抗体和抗Sm抗体在SLE患者中阳性率分别为75.00%、50.00%、35.00%,均明显高于疾病对照组(10.00%、6.67%、3.33%)及正常对照组(0、0、0),P均<0.05.AnuA对SLE诊断的敏感性为75.00%,与抗ds-DNA抗体(50.00%)和抗Sm抗体(35.00%)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特异性为90.00%,与抗ds-DNA抗体和抗Sm抗体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活动期AnuA阳性率明显高于非活动期, AnuA在活动期的阳性率(91.7%)高于抗ds-DNA的阳性率(66.7%),AnuA、抗ds-DNA抗体和抗Sm抗体联合测定的敏感性为91.67%.[结论] AnuA的检测在SLE患者中表现为出现时间早,特异性强,敏感性高,可以作为临床早期诊断SLE的重要指标之一,且与SLE疾病活动性有关.与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诊断敏感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抗核小体抗体(AnuA)、抗dsDNA及抗C1q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及狼疮肾炎(LN)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SLE患者(n=88)、疾病对照组(n=59)和正常对照组(n=48)血清中的AnuA、抗dsDNA及抗C1q抗体阳性率,并与SLE患者临床实验室指标﹑活动性评分及LN的病理分型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AnuA﹑抗dsDNA及抗C1q抗体的阳性率在SLE患者中为67.05%、77.27%、68.18%,均显著高于疾病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患者(均P<0.05)。3种抗体与SLE患者C3、C4呈负相关(P<0.05),与血沉、C反应蛋白升高、补体下降呈正相关(均P<0.05)。3种抗体均与SLEDAI活动性评分呈正相关(P<0.01)。3种抗体对SLE诊断的特异性分别为77.97%、79.66%、74.58%,联合检测的特异性为89.83%。抗C1q抗体在狼疮增殖性肾炎(Ⅱ﹑Ⅲ﹑Ⅳ型LN)患者中表达明显高于膜性肾炎(Ⅴ型LN)的患者(P<0.05)。结论:AnuA﹑抗dsDNA及抗C1q抗体检测对SLE及LN的诊断和疾病活动性判断有重要价值。三抗体联合检测可增加SLE的诊断特异性。抗C1q抗体参与了狼疮增殖性肾炎的免疫发病机制,可能对LN的病理类型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抗SmD1抗体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诊断性能.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60例SLE患者(SLE组)、54例其他自身免疫疾病患者(其他自身免疫疾病组,其他组)、50例健康成人(对照组)血清抗SmD1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双链DNA(dsDNA)抗体,免疫斑点法检测抗Sm抗体、抗核小体抗体(AnuA)、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ARPA).结果 SLE组抗SmD1抗体水平与阳性率分别为31.55(13.98~128.84) U/mL及53.3%(32/60),明显高于其他组[13.48(12.50~19.80) U/mL,14.8%(8/54)]及对照组[13.62(12.50~17.93) U/mL,2.0%(1/50)(P<0.01)].在5种SLE诊断指标中,以抗SmD1抗体对SLE的诊断敏感性53.3%(32/60)、阴性预测值77.2%(95/123)、准确性77.4%(127/164)为最高;相关性分析显示抗SmD1抗体与AnuA,ARPA之间不具分布的一致性(P>0.05).将抗SmD1抗体与传统SLE诊断指标(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AnuA及ARPA)联合检测可将对SLE的诊断敏感性提高至71.7%(33.3%),且与抗SmD1抗体单项检测比较,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ROC曲线达0.827,高于抗SmD1抗体单项检测(0.733)与传统SLE诊断指标联合检测(0.765).结论 抗SmD1抗体对SLE具有良好的诊断性能,且与传统SLE诊断指标之间具一定互补性;将抗SmD1抗体与传统SLE诊断指标联合检测可进一步提高对SLE的诊断敏感性.  相似文献   

14.
抗核抗体、抗ENA谱及抗双链DNA的联合检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抗核抗体(ANA)、抗可提取的核抗原抗体(抗ENA谱)及抗双链DNA抗体(抗dsDNA)的联合检测自身抗体在各种疾病中的检出率.方法 ANA检测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抗ENA抗体检测用欧蒙斑点法,抗dsDNA抗体检测用胶体金斑点渗透法,共检测血清标本337份.结果 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患者44例中ANA、抗ENA抗体、抗dsDNA抗体阳性检出率分别为43.2%、25.0%、15.9%;在其它疾病293例中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0.5%、9.2%、2.4%;SLE、RA与其它疾病自身抗体检出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 结论 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ANA可作为自身抗体的筛选试验,且对SLE、RA等系统性风湿病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临床检测的抗心磷脂抗体(ACA)是一种自身抗体。主要存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原发性抗磷脂抗体综合征等自身免疫性疾病中,与反复血栓形成、习惯性流产、血小板减少等密切相关。笔者对SLE、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贝赫切特综合征(BS)和其他结缔组织疾病患者进行ACA检测.探讨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桥本氏甲状腺炎(HT) 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在共病状态下,甲状腺相关自身抗体和功能指标与SLE疾病活动性和免疫学指标等的相关性。方法63例SLE与HT共病患者,按SLE疾病活动指数2000(SLEDAI-2000)评分进行SLE活动度分组:基本无活动组(5例)、低度活动组(19例)、中度活动组(12例)、高度活动组(27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以及同期检测的血清甲状腺功能指标和自身抗体、SLE相关免疫学指标、补体(C3、C4)、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血常规等,进行甲状腺功能指标及自身抗体在不同SLE活动度组患者间的比较,以及与SLE相关免疫学、实验室其它指标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在不同SLE活动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T3水平与SLE活动度评分呈负相关(P=0.007);其余指标在不同活动度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功能指标及自身抗体与SLE相关抗体关系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抗双链DNA抗体(dsDNA)与FT3水平呈负相关,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TRAb)、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 与抗La抗体(SSB)均呈负相关(P均<0.05)。与补体等其它指标的关系分析结果显示,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与C4呈负相关,与IgA呈正相关(P均<0.05)。FT3与C3之间,游离甲状腺素(FT4)与C4之间,TgAb与IgA之间,TPOAb与ESR、IgM、Hb、IgA之间均呈正相关(P均<0.05)。其余甲状腺相关指标与SLE免疫学指标和常见的其它指标间的关联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SLE与HT共病状态下,甲状腺指标与SLE的疾病活动度和免疫学等指标有一定的相关性,提示HT发病和SLE疾病整体活动性可能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抗U1RNP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中的表达及其与SLE疾病活动性的关系。方法选择121例SLE患者进行抗U1RNP抗体检测,将阳性患者和阴性患者分别设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观察在疾病活动性上两组之间的差异;同时观察抗U1RNP抗体和抗ds DNA抗体联合检测与单项指标检测在判断该病活动性中的差异。结果 121例SLE患者中抗U1RNP抗体阳性45例,阳性率为37.2%。实验组疾病活动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3,P0.05)。抗U1RNP抗体联合抗ds DNA抗体检测,两者均阳性时活动指数明显高于单项指标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91,P10.05;t2=4.15,P20.05)。结论抗U1RNP抗体检测或抗U1RNP抗体联合抗ds DNA抗体检测在临床判断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性中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综合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合并心脏损害 (cardiac involvement)的发生率及临床特点,以探讨SLE合并心脏损害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住院治疗的SLE患者159例。结果:1.159例的SLE患者中102例(64.2%)合并有不同程度心脏损害,其中只有5例患者有心脏病相关临床症状,占心脏损害患者的3.1%;102例心脏损害主要表现为心律失常36例(35.3%),ST-T/T波改变22例(21.6%),心包积液32例(31.4%),瓣膜病变47例(46.1%),心肌病变38例(37.3%),肺动脉高压29例(28.4%);2.SLE患者合并心脏损害各组和无心脏损害组年龄和病程的比较:SLE合并心脏损害与年龄和病程无关,但心肌病变组的发病年龄明显较无心脏病变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无心脏损害组相比,传导阻滞组病程明显延长,差异显著(P<0.05);3.SLE患者心脏损害各组和无心脏损害组实验室指标的比较:心脏损害组在自身抗体、免疫球蛋白及补体C4方面与无心脏损害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心脏损害中ST-T/T改变组、心律失常组、瓣膜病变组的补体C3较无心脏损害组明显下降,差异显著(P<0.05);与无心脏损害组相比,传导阻滞组、心包积液组、心律失常组的LDH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SLE患者抗SSA/SSB抗体和心脏损害关系:抗SSA/SSB抗体阳性组与阴性组之间心脏损害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5.SLE患者抗心磷脂抗体(ACL)和心脏损害关系:ACL阳性组与阴性组之间心脏损害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ACL阳性组心包积液、瓣膜病变及肺动脉高压的发生率明显高于ACL阴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SLE易并发心脏损害,其中以瓣膜病变最为多见,且SLE并发心脏损害时常无明显临床症状;补体C3下降可与ST-T/T改变、心律失常及瓣膜病变有关,LDH升高与传导阻滞、心包积液和心律失常组可能相关;发病年龄大者易发生心肌病变,则病程较长者易发生传导阻滞,抗磷脂抗体阳性则易并发心包积液、瓣膜病变及肺动脉高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抗核抗体谱(ANAs)中阳性的自身抗体数目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诊断的意义.方法 共1 297例患者纳入分析,其中SLE患者148例,非SLE风湿病患者317例,肾脏疾病患者99例,血液病患者210例,其他组患者523例.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患者ANAs,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ROC曲线分析阳性的自身抗体数目在SLE诊断中的价值.结果 阳性的自身抗体数目对SLE具有很好的诊断价值,曲线下面积为0.934;SLE组中自身抗体的阳性率为93.92%,高于其他各组(P<0.01),自身抗体阳性数目大于或等于3时,阳性似然比大于10(72.78),对SLE诊断具有很好的预测价值.结论 免疫印迹法检测的ANAs中3种及3种以上自身抗体阳性高度提示SLE.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血清载脂蛋白M(apolipoprotein M,apo M)的含量及其与病情活动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11月来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就诊的SLE患者65例(SLE 组)和对照组120例,根据SLE疾病活动度指数(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disease activity index,SLEDAI)将SLE组又分 为SLE轻度活动组、中度活动组、重度活动组(分别n=16,16,33),对照组又分为疾病对照组(n=60)和健康对照组 (n=60)。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量SLE组和对照组血清apo M含量,并同时 检测两组人群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载脂蛋白A1(apo Al)、低密度脂蛋白(LDL)、 载脂蛋白B(apo B)和抗dsDNA抗体,观察SLEDAI和抗dsDNA抗体同apo M的相关性。结果:和健康对照组相比,SLE 组的apo M和HDL显著降低,抗dsDNA抗体、TG和apo B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LE轻度、中 度、重度活动组三组相比,apo M血清水平呈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SLE患者血清apo M水平与 SLEDAI和抗dsDNA抗体表达呈显著负相关(分别r=−0.551,−0.562,均P<0.01)。结论:SLE患者的血清apo M含量相比 于健康对照组显著下降,且与SLE疾病活动度有关,可作为监测SLE疾病活动度的一种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