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在脂肪肝中低回声病变的声像图特点及鉴别诊断意义。方法:应用美国GE LOG IQ3型彩色多普勒超声对60例脂肪肝中的偏低回声病变进行仔细扫查,观察其发生部位、大小、形态、内部及后方回声和周围血管的血流情况。结果:本组60例脂肪肝中的低回声病变(肝化学性损害肝实质增粗)2例(3.33%),非均质脂肪肝42例(70.00%),肝血管瘤8例(13.33%),肝囊肿6例(10.00%)。均经CT或随访证实。结论:脂肪肝中的低回声病变大小形态多样,主要应与小肝癌仔细鉴别,彩色多普勒超声分辨率高,无创伤,可通过观察血流情况及定期随访进一步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肝小血管瘤、非均匀性脂肪肝通过超声技术诊断的应用价值及鉴别诊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7年5月收治的肝小血管瘤200例,非均匀性脂肪肝70例,分析所有患者的超声诊断和CT检查病历资料。统计超声诊断和CT检查的阳性检出率情况。结果超声诊断肝小细胞瘤和非均匀性脂肪肝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5.5%及87.1%,与CT检出率74.5%、84.3%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小血管瘤、非均匀性脂肪肝通过超声技术诊断后,阳性检出率较高,可对疾病及时检出。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驻川某部的官兵与职工脂肪肝情况进行流行病学分析,为合理防治脂肪肝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超声诊断检查所有体检者空腹状态肝脏大小、形态、肝内回声及肝内血管等,对发现脂肪肝患者进一步检测其血脂、血糖、肝功能等指标.结果 本次体检发现脂肪肝患者2337名(17.9%),男性检出率(22.2%)明显高于女性(13.0%...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脂肪肝内血管瘤的常规超声特点,定量分析脂肪肝及其内血管瘤的超声造影血流灌注情况。方法:对比分析脂肪肝内血管瘤及正常肝内血管瘤的二维超声特点,分析比较两种肝实质背景及其内血管瘤的超声造影定量参数。结果:与正常肝内血管瘤相比,脂肪肝内血管瘤常规超声低回声、边界不清及后方回声增强者较多且常规超声对脂肪肝内血管瘤的正确诊断率较低(P〈0.05);与正常肝相比,脂肪肝背景超声造影到达时间延迟且峰值强度低于正常肝,中、后场造影峰值时间延迟(P〈0.05)。结论:脂肪肝内血管瘤常规超声表现缺乏典型的声像图特征,诊断较困难;脂肪肝的超声造影血流灌注效应低于正常肝。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彩超诊断小肝癌的临床价值和注意事项。方法:总结分析158例小肝癌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重点分析肿块的边缘、内部及侧方回声与周围血管的关系,肿块周边与内部的血流性质,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检出的152例病灶具有明显团块效应,大多为低回声,周边可有声晕。周边血管可受压、中断。病灶最大为3.6 cm,最小为1.1 cm。有6例彩超未检出,后经CT及DSA造影证实,总检出率96.20%,所检出病灶周边及内部均有血流信号,其中90.79%(138/152)为动脉血流,9.21%(14/152)为门静脉血流。肿瘤体积与血流速度有一定关系,肿瘤越大,其内部动脉血流收缩期峰值速度越高。6例未检出者,由于超声像学特征不明显或在右膈下(被遮盖)等原因。结论:彩超诊断小肝癌具有较典型的声像学特征,可作为诊断小肝癌的首选影像学检查,但应尽量缩小彩超诊断盲区和重点对声像学特征不典型的小肝癌的检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脂肪肝背景下低回声病灶的超声声像图特点,旨在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 对45例常规超声体检发现脂肪肝合并低回声病灶的超声声像图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声像图表现的不同,将其分为3组进行研究。结果Ⅰ组病变表现为境界清晰低回声,内部回声均匀或欠均匀,病灶区及周围未测及血流。这组病变共28例,其中CT增强扫描证实肝血管瘤22例,孤立性肝坏死结节6例。Ⅱ组病变均表现为边缘模糊不清的低回声,内部回声欠均匀,病灶区及周围可见彩色血流信号,对周围组织压迫不明显。这组病例共10例,均为正常肝组织残留。Ⅲ组病变均表现为以边缘不清的低回声为主,内部回声不均一,对周围组织压迫明显,病灶区及周围可见彩色血流信号。这组病例共7例,5例为原发肿瘤转移,1例为肝结核,1例为肝脓肿。结论脂肪肝背景下肝内低回声病灶,多以正常肝组织残留及血管瘤多见,其超声图像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点,可配合增强CT进一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局灶性脂肪肝的声像图特点。方法对39例确诊为局灶性脂肪肝患者的声像图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根据声像图表现分为三种类型:(1)弥漫性非均匀浸润型 23例,占58.97%,肝实质回声弥漫性增高,其内出现一个或多个低-弱回声区,边界尚清晰,形态呈楔形、长条形或类圆形。(2)叶段性浸润型12例,占30.77%,以肝叶段为界,呈大片不规则状的高回声区。(3)局灶性浸润型4例,占10.26%,表现为肝内小片状高回声光团,单发或多发,边界清晰,外形不规则。结论超声能够根据声像图表现,作出局灶性脂肪肝的诊断,但必须注意与肝内良、恶性肿瘤相鉴别。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健康人群脂肪肝发病情况 ,应用腹部超声对 71 6名2 2~ 58岁健康人进行肝脏检查 ,并以血脂对照。脂肪肝发病率占 1 6 9% ,脂肪肝发病率与血脂密切相关。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  2 0 0 1年 7~ 8月我院对 71 6名沈阳东芝电梯公司工人做了肝胆超声检查 ,年龄 2 2~ 58岁 ,其中男 492名 ,女 2 2 4名 ,并进行了血脂含量及血粘度测定。1 2 方法 采用美国ATL—超 - 9超声显像仪 ,探头频率 3 5MHz。脂肪肝诊断标准 :(1 )肝实质呈高回声 ;(2 )肝脏后方回声衰减 ;(3)肝内血管显示不清 ,上述 3项具备 1项或加 2、3任何一项均可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超声筛查军队、地方及糖尿病住院男青年的脂肪肝患病情况,旨在引起青年人对预防脂肪肝重要性的重视.方法 以飞利浦HDⅡ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某部青年军官500人(军队组)、地方某事业单位青年职工500人(地方组)、糖尿病住院男青年500例(糖尿病组)进行肝脏检查.结果 军队组检出脂肪肝44例,地方组检出112例,糖尿病组检出178例,分别占各组检查人数的8.8%、22.4%、35.6%,以糖尿病组为最高,三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脂肪肝患者超声图像显示:肝脏形态饱满,边角变钝,实质回声细密增强,肝内静脉显示不清晰,肝肾对比反差大.结论 超声诊断脂肪肝具有安全、简便、经济、准确率高等优点,可作为首选筛查手段.建议通过控制饮酒、改变饮食结构、多运动、限制肥胖等综合措施预防脂肪肝.  相似文献   

10.
河南科技学院教职工B超普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B超检查在健康体检中的价值。[方法]对1075名高校教职工进行肝、胆、脾、肾脏器B型超声检查。[结果]共检出异常病例230人,阳性率为21.40%。检出率占前6位的疾病由高到低的排列次序,男性是脂肪肝、脾大、肝内胆管结石、肾囊肿、肾结石和胆囊结石;女性是脂肪肝、胆囊结石、肝内胆管结石、肾囊肿、肾结石和脾大。男女均以脂肪肝的检出率最高,男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女性(P﹤0.01),阳性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结论]B型超声检查对早期发现无症状的腹部疾病具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青壮年脂肪肝与高血脂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随机抽取在2010年1月—2012年3月间在该院接受健康体检的青壮年采用B超检查、肝脏常规探查以及依照肝内回声增强以及减弱情况等对脂肪肝进展诊断,并将检查结果进行统计。结果经统计发现共抽取600例体检者,有325例存在血脂异常,高血脂检出率为54.17%;诊断为脂肪肝者85例,检出率为14.17%。结论脂肪肝的发生率受高血脂的影响,在临床预防与治疗的过程中应予以注意。  相似文献   

12.
2008年1月到2012年2月采用GE LOGIQ 200E型超声诊断仪,对3 805名从太仓口岸出入境人员进行检查,检出各类阳性体征1 174例,总检出率为30.85%.其中检出率从高到低前5位依次为脂肪肝(15.24%)、胆囊息肉(5.41%)、胆结石(2.81%)、肾囊肿(2.44%)、肝囊肿(2.26%).脂肪肝的检出率远远高于其它病例,男性检出率高于女性.提示加强出入境人员腹部超声检查,能够早诊断、早治疗,提高出入境人员的健康水平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脂肪肝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营养膳食结构的改变,脂肪肝患者不断增加。为探讨脂肪肝的流行病学因素,1998年5月我们对某高校教职员(含离退休人员)528人进行了全面体检,现将检查结果报告如下。一、诊断标准与方法1.诊断标准:肝脏B超,形态增大,肝实质回声增强,近切光点密集,远场回声衰减,肝静脉模糊不清;血脂:甘油三酯>1.7mmol/L,胆固醇>5.7mmol/L,综合判定。2.检查方法:所有受检人员早晨空腹仰卧做腹部B超常规检查,取静脉血做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测定。二、结果1.体检528人,检出脂肪肝患者84例,检出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肾脏实性肿瘤的灰阶超声特征及其能量多普勒血供模式,并评价二者联合应用的诊断价值.方法 用灰阶超声及能量多普勒超声评价98例肾脏实性肿瘤.在灰阶超声图上,观察肿块回声、均匀性、无回声边、肿瘤内无回声区及后方衰减.在能量多普勒超声上,肿块的血管分布被分成五种模式.结果 98例肾脏实性肿瘤,肾细胞癌(RCC)79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ML)19例.在灰阶超声上,55例(70%)RCC可见无回声边或肿瘤内无回声区;58例(73%)RCC肿块回声不均.2例AML(11%)出现声衰减.肿块回声强度不能提示病理诊断.在能量多普勒超声上,79例RCC中,模式3(边缘血流型)15例、模式4(混合性边缘及穿入血流型)64例.19例AML中,模式4血流2例,模式0(无血流信号型)11例,模式2(穿入性血流型)6例.在本组RCC及AML中均未见模式1(肿瘤内局限性血流信号型).模式0、模式2对AML有特异性.与单独灰阶超声(58%)及单独能量多普勒超声(22%)的诊断率比较,二者联合诊断率(80%)明显提高.结论 无回声边及肿瘤内无回声区提示RCC的诊断,在灰阶超声发现的基础上,能量多普勒超声血管分布为RCC及AML的鉴别诊断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超声在肝内胆管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经过手术证实为肝内胆管癌患者的超声声像图,并结合其实验室检查,将超声与增强CT的检查结果与病理学结果进行对照,分析两种方法对肝内胆管癌的检出率及病理诊断符合率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结果:36例患者中,超声检查发现病灶42个,增强CT发现病灶45个,手术中发现病灶46个,超声与增强CT对于肝内胆管癌的检出率没有统计学差异,但是增强CT的病理诊断符合率优于超声.结论:超声对于肝内胆管癌诊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超声在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本院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30例为观察组,另选3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甲状腺腺体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情况、甲状腺左、右叶径线及上动脉Vmax、RI、PI及AT值的差异.结果 超声显示观察组患者甲状腺体积增大,边缘不光滑,内部回声弥漫性降低,显示不均匀粗光点回声,其甲状腺左叶及右叶径线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9.99,9.27,P<0.01);观察组患者甲状腺内血流呈现弥漫性增多,血流明显增粗,血管分布不均匀,密度增加.其甲状腺上动脉血流速度增加,Vmax值高于对照组,PI值低于对照组,AT值长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24.33,4.08,21.76,P<0.01).结论 超声检查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具有操作简单、价格便宜、无辐射损伤及可以观察血流动力学特征的优点,可提供有价值的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甲状腺髓样癌(MTC)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20年4月四川省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47例MTC患者(共51个确诊病灶)的病历资料,所有患者均行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超声表现,并分析超声对疾病的检出率。结果确诊病灶多呈圆形或卵圆形,血流信号多为Ⅳ型,均为实性,回声多为等回声或高回声,边界多清晰,多钙化,且多有颈部淋巴结转移;51个确诊病灶,经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出48个,检出率为94.12%。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MTC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可提高疾病检出率。  相似文献   

18.
李莹 《智慧健康》2023,(14):5-8
目的分析腹部彩超联合高频超声诊断良性胆囊息肉样病变的效果。方法将本院2020年8月-2022年7月收治的70例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纳入研究,进行腹部彩超结合高频超声检查,以手术病理为金标准,评估良性胆囊息肉样病变检出率,分析各种不同良性胆囊息肉样病变的影像特征及临床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结果手术病理检出胆囊息肉样病变70例,腹部超声联合高频超声检出68例,检出率97.1%,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在不同类型良性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超声特征分析中,胆固醇息肉检出率最高,表现为多发病灶,其多发病于胆囊体基地较窄部位,表现为高回声信号,血流成像检查无明显信号。炎性息肉的发生率也较高,单发或多发病灶数量无差别,多在胆囊体、胆囊底部发病,检查见高回声,无明显血流信号。胆囊结石多为胆囊体单发病灶,检出高回声。胆囊腺瘤为胆囊颈单发病灶,检出高回声,未检出明显血流信号。腹部超声联合高频超声诊断良性胆囊息肉样病变的灵敏度为95.5%(63/66),特异度为100.0%(4/4),准确度为95.7%(67/70),与手术病理对比差异不显著(χ^(2)=3.070、0.000、3.070,P=0.080、1.000、0.080)。结论腹部彩超联合高频超声诊断良性胆囊息肉样病变,对并病变性质及类型的鉴别准确性高,临床应用效果好。  相似文献   

19.
探讨体检超声对肝内胆管错构瘤(IBDH)的诊断价值,并分析漏误诊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体检超声筛查并经核磁共振成像(MRI)确诊为(IBDH)9例患者的声像图表现,总结(IBDH)的常规超声特点及漏误诊的主要原因。结果 IBDH的典型超声表现为:1.微小厚壁囊肿,形态可不规则2.多发高回声微小结节伴肝脏实质回声增粗;3.多发小高回声及低回声结节,部分其旁可见“彗星尾征”。9例患者中,仅有4例超声首诊为IBDH,其余5例属于误诊情况,3例被误诊为肝内多发小囊肿(33.33%),2例被误诊为肝内弥漫性病变(22.22%)。超声首诊检出率(44.44%)。结论 有研究认为IBDH有可能通过化生、不典型增生而癌变,因此,体检超声检查对诊断肝内胆管错构瘤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需要与肝血管瘤、肝硬化结节、肝囊肿等常见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0.
黄哲英  杨涛 《健康研究》2015,(2):206-207,215
目的总结分析肝血管瘤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特征,以便与肝脏实质瘤的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肝血管瘤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报告资料,计算彩超对肝血管瘤诊断的检出率,并对其特征进行归纳。结果本院彩超对肝血管瘤患者的检出率为92.94%;肝血管瘤超声特征分为4个类型:强回声型、低回声型、混合型回声型和等回声型。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肝血管瘤检出率高,在不能鉴别肝血管瘤特征时,可以通过CT、MDR等影像学技术辅助判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