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汗证是老年人群常见病或疾病伴发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老年人由于高龄机体老化、免疫力下降、全身组织器官功能衰退,常见病程缠绵难愈。谭毅教授基于《素问·宣明五气篇》"五脏化液,心为汗"理论,强调汗为心之所主,临床出现的汗证多与心有关,生理上心与汗液密切相关,也决定了其在病理上必然相互影响。谭毅教授临证中发现老年汗证患者多伴有心悸、胸闷、气短、失眠多梦等心系症状,治疗时从心论治,常获良效。  相似文献   

2.
通过整理孙同郊教授用二仙汤加减治疗老年杂证的门诊验案发现:孙同郊教授认为老年杂证的病因病机根在肾,以肾的阴阳失调为主;故老年杂证的治疗重在调补肾阴肾阳;二仙汤为调补肾阴肾阳的常用方剂,临床上灵活加减用于治疗失眠、汗证、皮肤瘙痒、骨质疏松等老年杂证证属肾阳虚、肾阴阳两虚或肾阴虚者,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循《临证指南医案·汗》"凡汗证未有不由心肾虚而得之者"之古训,结合老年人易心气不足,气虚阳弱及肾精亏虚,阴虚阳亢的病机特点,从心、肾角度出发,采用益气补心、养阴滋肾敛汗之法,治疗老年汗证,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医药治疗老年汗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8例诊断为老年汗病患者分为5个证型进行中医药临床治疗。结果:痊愈31例(53.44%),显效15例(25.86%),有效8例(12.09%),无效4例(6.90%),总有效54例(93.10%)。结论:中医药治疗老年汗病临床疗效显著,有广泛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西医治疗汗证目前还存在无明确的诊断依据和指南的问题.中医治疗具有通过辨证论治将汗证分为不同证型,按照不同治则治疗汗证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的优势.文章总结了陈新瑜主任治疗汗证的临证经验,陈新瑜主任认为肝病汗证的患者多以肝郁脾虚、湿浊中阻证多见,故创立调肝止汗汤加减.  相似文献   

6.
介绍陈民教授治疗老年汗证的经验。陈教授以脏腑辨证为中心治疗思想,肺气虚弱、卫外不固者治以补益肺气、固表止汗,方用玉屏风散加减;脾虚不运、湿热内郁者治以健脾除湿、清热止汗,方用四君子汤加减;心阴亏虚、阴液不足者治以滋补心阴、养血止汗,方用天王补心丹加减;肾虚不固、阴阳失调者治以调补阴阳、固肾止汗,方用金匮肾气丸加减。  相似文献   

7.
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一方面生机蓬勃、发育迅速,另一方面又具有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的特点,使其易汗出、喜汗出,因此汗证为小儿常见病和多发病。中医治疗小儿汗证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悠久的历史。钱乙是中国医学史上的著名儿科专家,《小儿药证直诀》是中国现存的第1部儿科专著。该文从《小儿药证直诀》中关于小儿汗证的脉证治法、医案和方药出发,总结前人治疗该病的经验,为现代中医治疗小儿汗证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通过总结侗医龙运光主任医师治疗消渴汗证经典病案,探析其治疗消渴汗证的用药经验,为临床治疗消渴汗证提供用药参考。侗医龙运光主任医师治疗消渴汗证用药经验具有以下特点:善用补气生血药对、注重三阴并补、以补血药化阴津、以清热生津药消渴降糖、常用固涩敛汗药对、善于引诸药达表、酌加侗药止汗。  相似文献   

9.
汗证是指由于阴阳失调,腠理不固,而致汗液外泄失常的病证。中医学对汗证病因病机的认识以及治疗方法的积累,早在《伤寒杂病论》中即已形成了完备的体系,关于汗证的条文有一百多条,涉及六经病和杂病,详尽论述了汗证的发生、转归、预后,充分体现了辨证论治以及整体治疗的中医学精髓。笔者根据对经典的学习,认识到临床多见自汗、盗汗、头汗、手足心汗等全身或局部汗出以及黄汗等特殊类型的汗出情况,将汗证的病机分为:营卫不和、阳明热盛、阳明热结、湿热互结、肾阳虚弱、水气互结、肝阴亏虚、少阳开阖不利、火郁、阴阳两虚等,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各型汗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治疗方案,以及后世对于汗证治疗的发展和体会。  相似文献   

10.
曾献生 《新中医》2002,34(9):79-79
明代医家张景岳在《景岳全书》中把汗证分为阳汗、阴汗。有火者为阳汗,无火者为阴汗。指出阳汗与阴汗的特征,“汗证有阴阳,阳汗者热汗也;阴汗者冷汗也”。并认为“自汗盗汗亦各有阴阳之证,不得谓自汗必属阳虚,盗汗必属阴虚”。阴证之汗证(阴汗)包括:气虚或阳虚腠理不固之汗证;亡阳之汗;气血不足之汗证。阳证之汗证(阳汗)包括:火热内蒸、迫津外泄之汗证;阴虚内热、蒸津外泄之汗证;湿热乘脾之汗证。为后世治疗汗证提供了理论依据及治疗经验。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汗证,是糖尿病临床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近几年中医药在预防、治疗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通过对《黄帝内经》《金匱要略》等经典论著对于汗证的解读以及各中医名家对于糖尿病汗证的辨证分型及其治疗思路和方案进行总结,以期对糖尿病汗证进行规范系统的治疗。  相似文献   

12.
总结茹占廷老师治疗汗证的辨证经验和临床用药特点。汗证病机众多,多以敛汗固本,滋阴止汗等治疗,而茹师临床治疗此证善于运用经方,根据患者不同体质,注重辨证化裁,尤善清热利湿,扶正固本。  相似文献   

13.
汗证是指人体津液排出异常的一种病证。目前西医治疗此病疗效欠佳,且用药后不良反应多。近年来中医治疗汗证的效果被越来越多的患者肯定。汗证病机复杂,随着病情的发展,常会出现阴阳虚实错杂的情况,曹师指出临床上治疗汗证的关键是辨清阴阳虚实。文章回顾曹师门诊治疗的1例有20余年汗证史患者的病历,分析其诊治思路,为临床上汗证的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李七一教授运用三黄石膏汤治汗证经验。方法:通过跟随李七一教授临诊辨病与辨证结合治疗汗证的实践,结合历代中医文献有关"汗证""湿热""三黄石膏汤"等病证的阐述,从病因病机、治则治法、组方分析、验案举例等方面总结李七一教授治疗汗证的学术观点和临床经验。结果:李七一教授认为,湿热是汗证的重要病机,治疗上当以重视清热燥湿的治疗方法,方用三黄石膏汤。所举案例显示,此经验可得临床佐证。结论:李七一教授辨证治疗汗证有继承、有创新,且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5.
产后汗证是女性产后的常见疾病,病情重者日夜多汗,动辄尤甚,病程迁延,加重女性身心负担,影响其生活质量。产后气血亏虚,营卫不和而致卫表不固,腠理开泄,营阴外泄是产后汗证的主要病因病机。本文以血汗同源理论为基础,根据产后汗证患者气血亏虚、营卫不和的病理特点,认为产后汗证的治疗当以扶正为主,探讨养血益气法、调和营卫法和固表止汗法在产后汗证辨证论治中的应用,并根据产后汗证特点提出相应调护要点,为产后汗证的治疗与调护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6.
汗证为汗液排泄异常的统称。常见的有无汗、自汗、盗汗。汗证通常会出现在很多疾病的发展过程中,不仅表现为出汗异常,还常伴有一系列脏腑气血功能失调的证候。故排汗异常的好转对全身功能的改善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刘颖教授应用合谷-复溜治疗汗证效如桴鼓。本文总结了笔者跟师学习汗证治疗的经验及体会。只要辨证准确,并因证施用不同的补泻手法,既能治疗汗证,又可改善全身症状。  相似文献   

17.
赵玲瑜 《中医药导报》2020,26(6):123-125
从汗出的生理、异常汗出(汗证)的病因病机及辨证施治等方面总结异常汗出的辨治体会。汗证于临床多见汗出过甚、自汗不止、盗汗、当汗出而不出、汗出部位特殊等情况。无论外感内伤,汗证的病机总离不开阴阳失和,治疗汗证总的原则是调和阴阳。治疗应分清寒热虚实,虚者补之,实者泻之;热者清之,寒者温之。汗出过多者,应顾护汗源和阳气。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自拟敛汗方治疗围绝经期患者汗证疗效。方法:选择围绝经期汗证患者2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4例,服用谷维素、复合维生素B片治疗;治疗组14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自拟敛汗方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敛汗方治疗围绝经期患者汗证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小儿汗证、胖人汗证、围绝经期汗证、年老体虚汗证为例总结了张进军教授治疗汗证经验。其认为汗证病位虽在心,但致因在肝,故可从肝心通养论治汗证,强调从肝养心,通养结合,运用柔肝,疏肝,调肝,泻肝等法而达通心、养心之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张喜奎教授辨治汗证的经验。方法:通过临床跟诊学习,梳理张师辨治汗证的思路与方法。结果:张师认为,汗证发生的病因病机不外三条,即六淫邪气侵袭人体,导致卫表不固;或饮食起居失节,情志不调,劳逸无度等,致脏腑功能失调;或因于误治,猛投辛散、攻伐、耗气之剂,而致阴阳两伤。治疗汗证采用清热解表、和营止汗,消食健脾、清热化滞,清热除湿、和营通阳,三阳同调、清热止汗,滋阴潜阳、疏肝柔肝,滋阴降火、清心安神,益气温阳、实卫止汗,益阴敛汗、养心安神等八法治之。结论:张师依证立法,用药灵活,治疗汗证每获良效,其经验值得总结和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